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2020/7/29 雜感2

        從韋伯的說明,可以反襯出近代成功神學與資本主義社會的關係。但是成功神學的脈絡並不是單單這一途徑,在下所知有限,但至少還有另一個。

就是說我們的信心、祈禱與真實生活的關係。比如聖經提到:

「耶穌斥責那鬼、鬼就出來.從此孩子就痊愈了。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鬼呢。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他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作的事了。至於這一類的鬼、若不禱告禁食、他就不出來。」(馬太福音十七18-21)

「早晨、他們從那裡經過、看見無花果樹連根都枯乾了。彼得想起耶穌的話來、就對他說、拉比、請看、你所咒詛的無花果樹,已經枯乾了。耶穌回答說、你們當信服神。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就必給他成了。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甚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馬可福音十一20-25)

所以有人就這麼解釋:為什麼你沒辦法命令這座山移到另一處?因為你信心不足。或認為耶穌已經保證,你禱告祈求的,只要有信心得著、就必得著。配合歐美文化的現實主義、經驗主義,耶穌的一些話就被「特別」擷取下來並延伸出去;為什麼你信了主卻還是這麼窮?因為你信心不足。為什麼你信了主卻功課那麼差?因為你信心不足。相對來講,這些原來不好的,只要我有信心,一定會變好。後來又有靈恩運動,使成功神學快速傳遍世界各基督教社區。例如,美國有個教會,會預備一些毒蛇,然後有人在主日先禱告並念了以下這段經文,就去抓毒蛇給大家看:馬可福音

16:17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16:18手能拿蛇.若喝了甚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5-6百年前,原來的西方教會(分布於西歐,主要以天主教為代表,後來也包含基督教。)受到歐洲理性科學的影響,開始重視聖經字句和歷史典故的解經。原來的天主教當中,解經還受到天主教廷訓導和傳統的影響,有所謂的四義解經法。但是宗教改革之後,基督新教出來,排除天主教廷訓導和傳統,不過光靠聖經字句和歷史典故是不夠的,所以又出現以經解經的補救,算是字句解經的延伸。經過這5-6百年的演變,歐美對於文本的解釋不斷走向自由化,不拘泥於作者原意,也重視讀者的環境和心思。另一個角度,我們處的世界越來越多變,越來越多不可知的問題。對於人們來說,焦慮、鬱悶是很普遍的。所以也看到越來越多方法、廣告,說可以保證速成(快速致富、學霸登峰、、、)

回到耶穌在人間傳道的3年半中,我們倒是可以問個問題:祂醫治了全部遇見過的病人嗎?答案可以肯定沒有,而且一定極少數;多數在猶太、撒瑪利亞的病人恐怕都不見得碰過面。然後耶穌在這3年半當中,幫助多少窮人變有錢,至少是脫貧吧?答案應該也是肯定的非常少。想想看,門徒跟祂說要繳稅了,祂竟然還打謎語,最後叫彼得去釣條魚,再從魚的嘴巴找出剛夠的錢幣去納稅(馬太福音1724-27)。耶穌竟然不會想到讓魚的嘴巴多幾個金子,五餅二魚的事件不就更輕鬆,拿幾個金子買食物就可以餵飽一萬多人?但耶穌為什麼沒這麼做?難道祂不知道這麼做的話,一定更轟動武林、驚動萬教。

實際上,耶穌傳道的目的,是讓要我們的生命提升、蛻變,勝過罪惡,有永生盼望。

耶穌與信者之間的關係,幾乎沒有直線的。我們內中有太多老我,因此上帝必須讓人走過很多曲折磨人的路,反來復去,包含很多苦痛和不解,然後才發現原來正路在那裡。某個事業的成功或神蹟奇事,它只是一個指標,要讓人知道神的真實與恩惠,但不是目的。

回過頭來,前面講的信心,似乎用字句或歷史去解釋已經難以完全;信心不只是當下我的想法,它甚至包含我的生命經歷,特別是跟隨主的經歷,所結晶出來的安息之心。我對主的信心也許是為了當下自己的某個訴求、慾望、目標,但信心的背後恐怕有更重要的東西。它超越了我眼前的訴求、慾望、目標,而是與上帝關係當中的默契;我不知道上帝對我的需求或想望到底抱持什麼看法,我就是做好祈禱、做好自己的責任,然後學習交託於祂。據說越能培養這個心態,越會見到上帝的奇妙而臣服於祂。

這部分相當不容易,因為人的內心當中有一份著力甚深的「我執」,只是不自覺而已。日常生活的經驗會促使自己想辦法抓取這個、逃避那個。這部分不處理,上帝對人來講只是達成目標的工具。但是上帝要我們學習另一種生命走向:放下我執,先專心於祂。學習在神的安息當中,去做各樣事務的判斷、態度、實踐,然後體驗到神的掌權與安排。

必須強調:我雖然這麼寫,但我也在學習當中,距離那個安息之心還很遠,還要加油。但我相信時間到了,自然明白耶穌說的移山,到底怎麼移。


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2020/7/28 雜感1

        最近小組聚會時,聽到一個耳熟能詳的討論:成功神學
其實這東西存在已久,至少兩三千年。耶穌升天之前,祂和門徒曾有這樣的對話:(使徒行傳)
1:6 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阿、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
1:7 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
1:8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1:9 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他了。
這段對話當中,門徒心裡所想的神國復興與以色列民族的政治復興(重新建國、彌賽亞降臨)是合在一起。甚至,對門徒來講,他們看到了復活的耶穌,最關心的還是政治問題。但耶穌卻給了另類答案,第一、不要任意用人為方式去揣度上帝作為,包含期程(時間的向度)。第二、上帝最盼望的是全世界的人悔改信主。(空間的向度)而耶穌從父神差來的聖靈,也是按這樣的心意來帶領門徒,讓門徒做出超乎世人意料的行動(耶穌說你們要做比我更大的事--約翰福音14:12)
所以,以色列復國不復國?復國之後發生什麼事?會不會是什麼徵兆?也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多少人認識了耶穌。大約30年前,就有人拿出埃及記來比喻兩岸關係。這是政治?還是信仰?會不會造成誤判?應極為小心。
對我來說,以上的事例就有成功神學的影子。
為什麼我這麼說
因為信仰還是要看信者心中想法,這想法會影響聖經的詮釋,會影響禱告的方向,乃至日常事務的看法。尤其我們身處意見多元的時代,常常出現以自我為中心去揣度聖經,然後論斷日常事務的真偽、對錯。比方說社會學開山始祖—麥斯.韋伯(德國人,1864-1920),他最著名的研究是基督信仰與西方資本主義興起的關係。他認為工商業社會的建立必須有資本累積,有資本累積的習慣才能將利潤重新投入於生產,然後產生更大利潤。而資本累積的習慣包含嚴謹的會計帳本、股份持有、成本估算、、、。這裡面就包含了一種嚴格的操作心態,而且要持之以恆。而這種心態的普遍化多存在於荷蘭、英國等,他們剛好是基督新教國家。所以韋伯探求基督新教的加爾文宗,在加爾文宗的觀念裡,人對於救贖是完全無能為力,一切都掌握在萬能上帝手中,所以誰能得救與否都是上帝預先決定的。這樣就帶來一個信仰上的張力:我到底是不是神預先要救贖的對象?因為人對此毫無能力判斷,以致產生焦慮。為了鬆綁焦慮,要讓行為顯得工作勤奮、任事嚴謹、事業發達、能力超眾,財富滿滿,藉由這些事實來凸顯自己是受上帝祝福,也是被神救贖的對象。所以韋伯說這為鬆綁焦慮而產生的行為習慣,剛好是累積資本所需要的。這行為習慣就受到社會肯定,成了普遍價值。
但是我們從保羅的說法得到一個反省:羅馬書
1:17 因為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換言之,信仰核心在於相信上帝,因著這份信而成義人(我們都是帶罪的義人),可以享有救恩。工作勤奮、任事嚴謹、事業發達、能力超眾,財富滿滿,這些並不是信仰的核心,而是信仰帶來的某些結果(每個人都不見得一樣)。就像有個人A住台北市信義區,是能力很強的大公司高階主管,出入豪車名宅。另有個人B住在撒哈拉沙漠邊的小村落,倚靠一點看天田維生。他們倆個人如果都相信上帝、信靠耶穌,那麼他們的救恩是一樣的。能力很強或豪宅名車不會讓A的救恩更大,認份耕耘微薄的看天田不會讓B的救恩縮小。

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2020/7/20 羅馬書1:8∼17 心得


       今天的經文剛好最前面和最後面的經文,都是談「信」:
8 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 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17 因為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這是宗教信仰(特別是基督信仰)和一般思想邏輯的最大差別;就後者來說,打個比喻,我必須認識你到一個程度,才能決定要不要和你做朋友,乃至相信你的為人。所謂認識到一個程度,包含互動、觀察、分析、檢討、、、,然後在心裡有所評估,能分辨對方的好歹。但是以前者來說,卻不是這樣;我決定先跟你做朋友,後面再慢慢彼此認識,然後了解對方的好歹。所以保羅說「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其實對世人來說不太能體會,也不能體諒。因為這太冒險了,怎麼可以這樣不理性?
我們可以舉千千萬萬的例子,說明「先相信、再認識」非常危險,也非常不理性。甚至用網路交友做比喻,認識沒幾天就被拐跑了。但若是如此,那麼人也非常可憐,因為所謂理性和邏輯都沒辦法在過世時帶走,更無法給予自己終極解脫的答案。日前我回應一位學校同仁的訪談時,提到自己所屬學校早期與現今的差異。我的答案是早期學校塑造一批又一批老師,無私地交付自己出來。因為早期校園很多修女,他們自己帶頭這麼做,不用說教,也使一般老師跟著做。我們基督徒都知道,這個心態源自耶穌基督完全交付自己的生命,十字架讓耶穌的生命大大傳佈起來。但現在因種種緣故,這個生命態度變淡了,逐漸出現另一種:緊守自己的生命所需(緊緊抓住可能的浮板)。一個是放手出去,一個是緊抓過來。這兩個不同的心態必然帶來不同的文化與做事方式,此乃危機的核心。對照耶穌講的話,就更有體驗:
馬太福音10:39「得着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着生命。」
這些早期的老師對修女不見得熟悉,只覺得他們不是壞人,就跟著同樣方式帶領學生,不料竟形成一個特殊的治校典範,到今天讓學校還沒直接遭受少子化影響。我看到這些結果,然後才更認識當初相信修女做的是什麼。所以,也算是一種先相信後認識。基督沒有讓一般人馬上認識到什麼利益或好處,但藉著見證與感動,可以幫助人放下邏輯和理性,用內心的直覺而相信上帝,然後在人生各個階段,一步步發現神、認識神、體驗神,他的生命就不斷蛻變、成長。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2020/7/18 詩篇 150章 心得


        華人有這樣的話:「情深無言,悲極無淚。」代表一種極致的心情。古代西亞,像古代以色列人又怎麼表達類似的東西?詩篇第150章用短短幾句話做整篇結尾。每句話、每個字都像白開水,平凡無奇。那麼到底這裡面有什麼特殊東西,我不知道,只能說一點意境。
頌讚是一種表達,乃至表白,是對神的仰讚、頌揚。所以發言者自己是完全傾向於祂、倚靠於祂。就像神創造這一切後,說「好」。因此,我們頌讚上帝是嘗到與神同在的滋味後,對祂的回應。這其中是良善、開放的關係,
對上帝的頌讚要用我們各種天賦能力,發自我們的生命氣息。從我們心靈深處、到聚會所在、到永恆的寶座前。這就連接到啟示錄所講的:
4:9 每逢四活物將榮耀、尊貴、感謝、歸給那坐在寶座上、活到永永遠遠者的時候、
4:10 那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坐寶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遠遠的、又把他們的冠冕放在寶座前、說、
4:11 我們的主、我們的 神、你是配得榮耀尊貴權柄的.因為你創造了萬物、並且萬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創造而有的。
19:1 此後、我聽見好像群眾在天上大聲說、哈利路亞、〔就是要讚美耶和華的意思〕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 神.
19:4 那二十四位長老與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寶座的 神、說、阿們、哈利路亞。
19:5 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 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 神。
19:6 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 神、全能者、作王了。
…………………
以前曾經看過一個故事,某位做靈修功夫的人常常覺得雜念很多,不容易默想神。他對師父表示自己能力不行,也很沮喪。此時師父跟他說:「跟我來。」,兩人就走到屋外。不料,徒弟抬頭仰望才發現西邊天空有一大堆奇形怪狀的活物,飛來飛去。師父說:「那就是常常干擾你靈修的魔鬼,但是別怕,請看東邊。」徒弟就轉頭往東方的天空看去,才發現有更多不計其數的天使。師父告訴他:「所以你不用擔心,這麼多的天使也都在為你祈禱,幫助你。」
所以,在另一個我們不了解的空間,天使不間斷地向上帝頌讚,也不斷為人間的基督教會和基督徒禱告。這同心合意的頌讚與禱告,不斷往復、迴繞、反響、唱和,透入靈魂的細微深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fTVxgkWpo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詩篇145:1-13 心得


      看到這段經文,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第一節:
我的神我的王啊,我要尊崇祢!我要永永遠遠稱頌祢的名!後面好幾個經文都是繞著神的名而來。
想起另一段經文:出埃及記33:11-19
33:11 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摩西轉到營裡去、惟有他的幫手一個少年人嫩的兒子約書亞、不離開會幕。
33:12 摩西對耶和華說、你吩咐我說、將這百姓領上去、卻沒有叫我知道你要打發誰與我同去、只說、我按你的名認識你、你在我眼前也蒙了恩。
33:13 我如今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使我可以認識你、好在你眼前蒙恩.求你想到這民是你的民。
33:14 耶和華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
33:15 摩西說、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裡領上去。
33:16 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麼。
33:17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這所求的我也要行、因為你在我眼前蒙了恩、並且我按你的名認識你。
33:18 摩西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
33:19 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這段背景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他被上帝引領上了西奈山,得到法版(神的誡命寫在上面)。但下山時看到以色列人不耐煩而拜起偶像,經過摩西認罪處理之後,事情告一段落。但摩西還不放心,請求神繼續帶領以色列人往前走,而不是只有神的使者而已。上帝答應了,祂說原因是「因為你在我眼前蒙了恩、並且我按你的名認識你。」
在這邊,按OO的名認識@@,表層的意思是透過名字而認識對象,但基督信仰把名字當作媒介,要建立兩個主體之間的共融關係。甚至聖經很多人物的名字都有其特別意義,像是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其名字的背後意義是「抓」(創世紀25:26),延伸來說就是很會用心思和方法(有的還不太正當)去爭取自己的權益。但是上帝有允諾亞伯拉罕要讓他的子孫繁盛起來,這份祝福就順著雅各的個性而發展起來。雅各很會「抓」,他抓走了哥哥以掃的長子祝福(請自己看原文故事),也抓走了母舅拉班的兩個女兒及兩個婢女為妻,總共生了10幾個孩子。還透過巧妙方法利用拉班羊群,為自己繁殖無數肥壯的羊,拉班想用巧計虧空他都沒辦法。上帝非常清楚雅各的個性,就透過其個性而發揮祝福。我自己也做延伸,上帝要讓雅各知道這麼多的祝福都來自於神,所以讓神的使者與雅各來一場角力賽,讓很會抓的雅各贏了祝福,但也留下一個印記(瘸腿)(創世紀32:24以下)。表面看起來好像雅各平白無故拿到這麼多祝福(好像是田僑仔),但經文有講他從年輕時起,就常常築壇向神謙卑禱告,所以上帝和雅各的關係算是很不錯。
顛倒過來,詩篇145:1是人向上帝的反饋,人其實不知道上帝真的名字是什麼,只能用間接的方式(如耶和華、以羅欣、亞崴…),用久了也就以此來稱呼祂。但祈禱的時候,我們會頌讚、感謝、悔罪、代求,其中的頌讚、感謝和悔罪是很直接用心去體現上帝的屬性:永恆、慈愛、寬赦、憐憫、公義、永在,這是我們與祂產生共融的開端。
所以,上帝按著我的名而認識我、帶領我,我也按著上帝的名稱頌祂、順服祂,裡裡外外都相襯而合一,這就是最好的祝福。

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詩篇139:1-12 心得 2


       上上週六讀經進度到了詩篇139:1-12,除最後寫道黑暗與光明對神都一樣,其實整個經文都很不錯,也很適合做默想。實際上,它不只用字遣詞美好,並且也帶來很豐富的內容。
139:1 耶和華阿、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
139:2 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
139:3 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139:4 耶和華阿、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
139:5 你在我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

139:6 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頭一節就清楚談到神與人之間是如何的理想樣式:
其一、是神主動找到了人;神用祂的慈愛與大能,主動找尋我,而我本來是卑微、無知、無能、罪性、姦惡、自以為是的人;我本來是無緣也無力找得到神。
其二、神帶給人一個共融關係:神在我裡面,我在神裡面。就像胎兒在母親身體裡面,母親的心懷意念在胎兒裡面。
我們基督徒常講主在天上,我們在地上。其實講久了可能有點誤會,因為用天地的反差是幫助我們的凡胎肉體去思想神在哪裡。但實際上,神的所在本來就是奧秘,上帝降臨西奈山時,整個山都被濃雲、雷轟包圍,剛出了埃及的以色列不要說觀看西奈山,大概嚇得全躲起來了。但這讓人知道上帝的所在不是用人為方法可以測度;祂好像存在於不可知的空間,但是又活生生地存在於我生活的周遭,乃至在我的心跳、生命氣息裡面。所以我坐著、站立、行走,乃至說的每一句話,祂都知道。老實說,這也蠻可怕的,在上帝之前,我根本沒有秘密可言。只是自己常常當鴕鳥,以為不去想到上帝,祂好像都不存在。這就是人的軟弱。
從另個角度,神帶給我的美好意象是共融關係,我就像母親腹中的胎兒,母親無私地把愛心和養分都給了我,我也讓自己完全倘佯在母腹之中,安全地享受母親的愛,這彼此完全透明也彼此完全投入的關係是平安和安息的淵源。在母腹當中,可以不像身處外在世界,要思慮光明與黑暗的問題,在媽媽肚子裡沒有光明與黑暗的區分,只有平安與安息。

詩篇139:1-12 心得 1

晨禱的時候,牧師提過詩篇139是常被傳誦的一首。印象中,它還被譜成詩歌,到現在還可臨時亨兩句。
其實這裡面的每一節都可發揮,尤其是靈修體驗的詮釋。大致從第1節到第10節都是談個人與上帝的對比與關係,但是第11-12節則很特別。
這兩節說:「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暗;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如果用我們一般的經驗看待這兩句話,會覺得有點奇怪。因為從信仰的一般認知裡,正邪不是互斥嗎?為什麼黑暗和光明在上帝眼裡都是一樣?並且黑暗怎麼暗沉也遮不住上帝,這句可以理解。但是「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這句就不完全可以說明清楚。
古代的靈修高人曾告訴弟子一個觀念,叫做「信心的黑夜」。這表述一種心性被上帝鍛鍊當中的一個呈現。如果把信仰的人生路程看做一個旅途,那麼沿途應該有不同的認識、經驗與體認,旅人也逐漸會明白一些更深刻的道理、也更老練。有種說法是這樣:一個人剛信主,信仰的各方面還不熟,上帝常常會多給一些恩惠,讓他喜悅、建立信心。隨後上帝開始鍛鍊他,容許一些挑戰和障礙出現,他可能要花代價去克服困難,也要在辛苦過程裡加深禱告。當這些挑戰和障礙突破了,此人信心大增,喜悅滿滿;不論我做什麼,上帝都幫我罩著。反覆幾次之後,上帝會看此人的質量,決定未來還要為他預備什麼。有某些基督徒會逐漸走入一種境況,他遇到的困難是難以言喻,就像生離死別一般。此時他雖忍耐困境、用心禱告,但上帝似乎不見了,好像禱告沒被上帝聽到,他受到的煎熬又更甚。這個人到最後將自己最後一點點的自主、自尊都顫抖地交出來,然後靈性好似睡去一般。但上帝也在這當中帶來峰迴路轉,此人好像基督一般活回來,整個人蛻變了。就像上回的說明那樣:「不再是我,乃是基督。」當惡劣環境充斥,眾人皆喊世界末日要來了,整個天空黑暗,但此人心裏非常明白上帝就在那裏,只是眾人感受不到;上帝也在心靈深處,只是眾人老我太多而看不到。對於那位蛻變過的基督徒,他知道上帝無處不在,縱使前方有無數未知(如同黑夜),但來自上帝的信心之光,掃除了任何未知或黑暗而來的不安。所以,黑夜也如同白晝。他被聖靈充滿,有大大動力,卻也格外的安靜。他可處高位也可屈伸卑微,無論高低順逆,都甘之如飴。這是很特別的禮物
補充如上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