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6日 星期日

自由/自在

有一段時間沒有筆談、聊聊…………

這學期事情很多,不斷有雜事襲來,有時會覺得世界上的問題怎麼這樣多?有時多多少少被這些問題拉走,反而忽略自己生命的脈動。

最近聽幾年前的講座,提到中國古代的道家,齊物論一開始提到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表達一種超我的意境。另外像莊周夢蝶或與惠子對談,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魚的快樂?逍遙遊也談到: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臃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諸此種種敘述,非常有意思,它一直指向這個概念:自在(或逍遙)

我們當前身處的世界,大家都知道紛亂不已、人心浮動。並且人的心像月球,永遠有一面是對著地球,還有一面則背著地球。在亂世中,人心背著地球的那一面就不時浮出檯面,出現許許多多嘆為觀止的言行。走到今天,我們都知道一直有個預設:人的自我主體性、自由意志,這個預設是當今世界的主流想法。可是不斷強調人的自我主體性、自由意志,似乎沒有達到原來的理想。

所以,想到一組對照的概念:自由/自在。

那麼基督信仰談的是自由?還是自在?

先岔出去一下: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和基督信仰格格不入,不過我必須說基督信仰是從現今以色列地(巴勒斯坦)起源,然後往西傳到歐洲(希臘、羅馬)和北非(埃及),並且不斷發展,乃至遍布整個歐洲。而歐洲還有另外兩個文明:希臘與羅馬文化。尤其是希臘文化,對基督信仰帶來很大影響,之後整個歐洲文明又影響全世界。當初神學之所以興起,其中一大原因是基於護教,但有護教就有說理,因此諸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就幫助基督信仰建立神學。近代的科學革命、理性主義都受到亞里斯多德的影響,而中世紀神學也因此開始轉變,包含多馬斯.阿奎納的神學也都受亞里斯多德影響。例如:亞里斯多德提出萬事萬物變化的原因是:目的因、動力因、形式因、質料因(四因說),因此上帝就是那個永恆不動的目的因。到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時,特別強調:惟靠上帝、惟靠聖經、惟靠恩典、惟靠信心、人人皆祭司。惟靠聖經代表聖經的意義優先以字義(包含以經解經)和歷史典故為基礎,也就是走向客觀化。這個趨勢,帶來一個很大的影響,也是就說信徒不再藉著主教、神父就能解經,而直接與上帝建立關係。此外,至於我是不是一個得救之人,是靠恩典與信心,而不是透過主教和神父的中介。而恩典與信心要怎麼確證?往往靠今世的見證(成就)。所以做好今世的工作岡位、看到成果就是見證。所以即使我只是個小老百姓,一個社會螺絲釘,也要做好自己的俗世職份,才能確證我是得救的基督徒。當然,這對於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倫理以及資本累積的助力。

解經客觀化的進程確實帶來平信徒也能解經,但客觀化的同時也發生一些問題,例如解經權威從一元變成多元,帶有超驗成分的經文與客觀化有違,就被經驗化。後來的變化就是很多基督新教宗派林立,解經角度也林立。並且到19世界時,聖經裡的超驗經文不再是解經重點,道德論述才是重點,並且深入歐洲文化。很清楚地,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影響全世界,但是資本主義在世界各地帶來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跨國資本成了新的帝國主義,非洲有大量的窮人每天苦苦做工,換來勉強苟活的日子,為商品帶來廉價成本。而資本累積也使貧富差距拉大,一般平民想購屋都很困難,或淪為屋奴。走到這個程度,人是自由的嗎?美國政府今天到處說它是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可是美國境內的人民擁有的到底是如何的自由?美國的盟國人民又如何呢?

我想到一件事,耶穌當年在猶太地傳道,他在執政者、祭司的眼中其實是個革命家。耶穌講的話是貼近社會底層,是那些生活窮困者的福音,祂的觀念後來是社會主義的其中一個源頭。耶穌自己是上帝,是絕對的意志主體,但是祂願意讓自己成為祭品,把自己獻上,那個意境就不只是自由可以完全理解,或許自在更接近些。

講一點貼地氣的話,如果在台灣,有一位基督徒,他是典型上班族,每天辛勤工作,只是沒錢買房子,每月薪水剛好夠用,養小孩有困難。他要如何自處?包含面對自己的信仰?如果耶穌現在過來,可能跟這位上班族基督徒說什麼?

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強調自己是自由意志的主體,從創世紀第二章也解釋上帝創造的人類是具備自由意志的主體。但是這個世界有變得比較好嗎?我們真的變得比較自由嗎?比較快樂幸福嗎?光靠自由意志的主體是否有不足之處?

當初基督信仰是往西傳,結果耶穌遇到了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今天我們看到的基督神學和概念就是二者相遇的結果。如果當初基督信仰不是往西傳,而是到了東方,耶穌遇到了老子、莊子、孔子乃至佛陀,那麼有沒有機會帶出帶出另一種意境?它也許還是談自由意志的主體,可是也某種的自在?幫助人類超脫資本主義帶來的困境,這或許可以去思考。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