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復活節的盼望

        復活節要來了,正值世界動盪,俄烏戰爭、通貨膨脹、瘟疫流行、性命脆危,從耶穌復活會聯想到人的重生。3/26傳來一位退休好幾年的德文系老師張乃玉過世(日四技德文系是他籌辦的)190公分高大英挺,說話鏗鏘有力,為人正直且信仰虔誠。退休之後還開設德文聖經班、德文補救教學等。我有幸曾與他一起共事、對話,雖然過世了,但是他講話的神氣還是印象深刻,相信他到了天上樂園與神同在,而且那個活生生的靈裡感動將是永存的。約翰福音第3章紀載耶穌復活之前,祂和尼哥底母的一番話還是值得深省:

3:1 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
3:2 
這人夜裡來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 神那裡來作師傅的.因為你所行的神蹟、若沒有 神同在、無人能行。
3:3 
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 神的國。
3:4 
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麼。
3:5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 神的國。
3:6 
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
3:7 
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
3:8 
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說實在話,耶穌是從基層出生,從基層開始服事,祂看到的和尼哥底母不同。好歹尼哥底母是個政府官員,他是統治機構的一員;同時他也是法利賽人,是猶太人中的猶太人,具備宗教和政治的教權階級。尼哥底母相信耶穌是神那裏來做師傅的,原因是他知道耶穌行的神蹟不是魔術也不是開玩笑。但耶穌認為這不是真正的重點,僅僅知道神蹟、接受耶穌為聖是不夠的,更要的是【重生】。耶穌是在神的位格中,帶著完全的神性和人性,所以人也能藉著與耶穌的信仰連結而帶來重生。它不是尼哥底母以為的:自母腹重新分娩一次。而是我們的靈命構造被調整,有了走向永生的覺知和行動。

水:本來是人活下去的要素之一(陽光、空氣、水),但在基督信仰裡的意義之一是死亡。慕道者透過洗禮正式成為基督徒,浸在水裡的象徵是死,這個死是向世界、老我而死,但從水裡出來卻是生。

聖靈:不是靠人自己得解脫,而是上帝主動的作為。每個人都有其靈性,但是被世界和老我蒙蔽了,需要聖靈沁透進來,靈性被喚醒,才有所謂重生,此人後續的思想和行為也才會改變。

聖經記載當中,水洗和聖靈洗是洗禮的兩個階段,但如果把水從象徵意義走回實踐意義,那麼重生會是一個旅途,它是向世界及老我死去的過程。旅途過程的因果命運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當中有太多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因果,難以勝數,若不是冥冥之中的上主,怎能讓自己一步步走向洗禮,然後察覺自己之渺小以及上帝掌權之無限?這當中,聖靈的主動帶領就不是單單洗禮當中的角色而已,它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每個當下,都有難以言喻的引領作用,一直到某日我認識了祂,且之後還會持續,所以得重生是一種至深的恩典。

 

【微風與落葉】

我們的肉身生命包含了各樣的恩怨情仇、各樣的老我慾望,如果它像是一片葉子,天天吸收大樹的養分而茁壯,從嫩綠到翠綠、到深綠、黃綠,有一天它開始乾枯了,向死亡邁進,還剩一個小點與樹連接。某日,一剎那來了微風,這微風是怎麼來的?從哪裡來?沒人知道。微風的力道剛剛好,葉子就飄然下來,回歸大樹與泥土。(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葉子不落下死亡,不會產生新的養分,長出新芽。耶穌也用麥子來形容生死的相應關係。

我們身處亞熱帶地區,除非冬季去高山,否則領略的大自然是終年綠意盎然,草木都不斷生長,是彩色的。但如果去北國的冬天,會看到闊葉樹木都剩光禿禿的枝子,一片葉子也沒有,好像死亡了一樣,是黑白的世界。但是各位朋友,你平時看了那麼多的彩色圖片,驀然看到一張黑白照片時,那個感覺是不是很不一樣?好像有種沉澱的作用。舉個例子,宋朝的水墨畫非常著名(只有黑與白),相傳有一幅蘇東坡畫的枯木怪石圖,你如果看過之後,會感覺它雖然是枯木,卻有生命的力量,彷彿要昂揚起來。當北國春天來到時,這些看似死亡的枯木就全部吐出新綠,整個原野都是嫩綠的,非常震撼。蘇東坡之所以能畫出這些,也許和他的人生有關。(他太聰明,嚇壞國考主考官,陰錯陽差而給他榜眼而不是狀元,但被譽為可當太平盛世的宰相。但後來仕途不順,得罪當權者而屢次被貶摘,餓到小命都快沒了。)所以,當年意氣風發的少年蘇軾沒有了(死了),剩下的是飽經風霜而練達人生的蘇東坡。(活出)

更進一步說,有的樹木也許真的永遠長眠了,但是如果來了一陣風,不論是微風還是強颱,它一掃過,我們就能聽到天籟,它會吹過山嶺洞穴與成片樹海/地籟 一起唱和 (這是莊子在齊物論說的)。你不但會聽到,而且會強烈感受到上帝在天地間走過的痕跡…….

 

從【生】到【是】

那麼聖靈要幫我們重生/復活的【生】是什麼樣呢?也許可以回到耶穌與門徒的神學對話,其中包含神、神的態度和存有的看法。路加福音的紀載比較簡略,幫我們連結到神的【是】:

9:18 耶穌自己禱告的時候、門徒也同他在那裡.耶穌問他們說、眾人說我是誰。

9:19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

9:20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 神所立的基督。

門徒馬太說得仔細一點:

16:13 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有古卷無我字〕

16:14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

16:15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16:16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

 

【永存不變】

這樣的方式介紹耶穌是誰,與創世紀一開始介紹上帝有異曲同工的方式,這也是西方哲學、神學的特色。它的特色就是直接指稱【這是什麼】,沒有迴旋、沒有顧左右而言他。也因為在此定於一尊,所以各樣的故事脈絡都圍繞這【是】而開展、討論、迂迴、澄清。這個【是】在此指涉上帝,而上帝創造一切,包含時間與空間、所以【是】在此既指稱上帝,那麼這個【是】的意義也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因此,啟示錄才說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用比較玄的話,【是】的第一層意思指向永恆即當下/當下即永恆;上帝的意義與狀態永不改變,才能成為宇宙萬物一切變動的不動基礎。

這樣講似乎太玄,用通俗的話來說說。最近和親友聊天,我說一年多前得知集保公司董事長叫林某某,這名字好熟悉,跟我某位國中(也是高中)的同學一樣名字。Google一下圖片,發現人的相貌老了,但一眼就知道是他。感慨之餘,我說他唸中學的時候很愛打籃球(雖然個子矮^^),一邊打球還可以一邊講笑話,打完之後就呼朋引伴去喝飲料、聊天。親友告訴我說,他現在吃尾牙的時候還是這個樣子,只是飲料換成酒而已。所以人的形貌、身體會變,但似乎本質當中有種不變的在裡面。

上帝是不變的,祂的本質與屬性是永在、永存,那又如何?很簡單,上帝不是跟人締約嗎?從舊約亞伯拉罕開始,到新約我們與耶穌同用聖餐;凡與上帝締約的人,上帝也以祂的永恆、不變與愛心,作為這個聖約的保證。上帝的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之間的愛與關係永不改變,所以祂跟我們的愛與關係也不改變;除非人自己想改變。因此這個【是】就成了人的存有、存在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礎。回到人間,為什麼現在學校裡的諮商中心生意越來越好?因為學生的身心問題越來越多。為什麼身心問題越來越多?如果去查看他們的過去背景,會發現破碎家庭的比例也越來越多。小朋友需要跟父母之間保持一份不變的愛之關係,包含父母的存在以及對子女的愛心不變,在小孩心中種下安全、存在、存有的心理基礎。破碎家庭長大的孩子,在這部分會比較艱苦。因此,要多為這個人心變動劇烈的社會祈禱。

 

【肯定無疑】

從第二層意義來觀察,所謂【是】還有正面確認的意義(否定的反面)。這部分也很有意思,就如同在別人面前介紹自己,我是某某人,這時就是要讓對方知道、確定、不用懷疑,我就是誰。這是很大膽的做法,以人的世界為例,若說我賣的某種食品沒有人工色素或防腐劑,以科學實驗的論述常常稱為零檢出;不敢說沒有,只能說按照目前的實驗技術是看不到相關數據,再按照零檢出的結果來推論這食品可以認為不含防腐劑或人工色素,或縱使有也已經少到可以忽略。另外,人的世界也有一種方式,就是統計方法,尤其是用機率來表述含量、比率、可能性等等。用這種相對的方式來表述某種假設被推翻的機會有多高,如果反對假設的條件被驗證是不成立,那麼我們就說在某些條件的限制以及多少百分比的信心水準下,這個假設的是成立或說是顯著的。

這種作法可以成為否證法,也就是說剔除或淘汰不成立的、否定的項目,就可以逐步逼顯出可以成立的、肯定的項目,乃至慢慢趨向於那個值得接受的整體。例如,逐步剔除社會當中的不平等、不自由、不民主的因素,那麼這個社會就可以逐步走向理想中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狀態。在信仰當中,逐步化解、洗滌掉不為上帝喜悅的心態和行為,那麼我們就可以趨向於上帝喜悅的樣式。

但聖經此處提到上帝的【是】並不用否證法;不用機率、不用零檢出等所謂的科學方法,也沒有談多少百分比的信心水準,而直接說【是】,沒有任何懷疑或相對的說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基礎,因為以人的學問來說(包括宗教學在內),都是用人能理解的方式來探究對象,而人的理性本是有限,所以往往以懷疑為出發點,通過層層檢驗和論證,確認這是人的理性可以理解者,然後才會相信這個對象。但信仰的實踐不是這樣,它要人先放下自我主體的意識,不以懷疑為出發,而用超越理性的那個當下智慧,直接明認、體悟這就是祂!

有人會覺得奇怪,我以前不認識上帝,哪有辦法不探究就接受祂?實際上,明認上帝之先會有一段鋪路的歷程,它是各種生活的歷練,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遇見種種不明白的事,不知不覺當中感受個人能力的有限、盼望的難尋、人生的苦短。時間到了,自然會有個機會,讓自己直接感受:對,就【是】這樣!這樣的感受可能要很多次,大小不一的領受,那個【是】就會加深。這很像是一片葉子(人裡面的老我、世界),從綠變黃,當它逐漸乾枯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恰巧有陣微風(聖靈)一來,就自然落下。

所以彼得這次雖然拿到神學期中考100分,但不代表事情OK了,他以後還有多次被耶穌翻攪,這個【是】持續深化、肯定、確認。

經文紀載中,耶穌與彼得的對話很短。依照一般師生上課的情況,這應該是上課摘要或筆記,實際對話可能更多東西,我們只能從文字去想像當時的情景,可是我相信實際情境應該很精彩且豐富。

 

【歸結於好】

除了之前說的實在存有、確認身分,所謂的【是】,還有一個意義:價值肯定。對照他處經文,像是:

*創世紀前二章,上帝每完成一次創造就指稱創造的一切是【好】的!

*18:19「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1:1-4141:1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1:2 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1:3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1:4 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5:26 耶穌說:「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

*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15:4 耶穌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

*3:16-203:16 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3:17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3:18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3:19 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 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3:20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6:23-246:23 願平安、仁愛、信心、從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歸與弟兄們。」6:24 並願所有誠心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都蒙恩惠。」

*13:8「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13:21 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他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彼前1:15-161:15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1:16 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1:8「主 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5:12 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2216-1722:16 我耶穌差遣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將這些事向你們證明。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的晨星。22:17 聖靈和新婦都說來。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

 

這個肯定的意思【是】在耶穌裏面包含了光明、生命、永恆、聖潔、愛心、良善、真理、方向、滿足、豐富、無限、不變、超越、平安、恩典、權柄、尊貴、智慧、共融、喜悅、能力、榮耀…,可以總括一個詞:好!

 

這就可以作為個人的生命支點,撐起自己的生命發展,也是個人生命與靈魂最裡面的安全與安息之所在。

耶穌說: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原文的「努力」一詞是帶有激烈戰鬥、流血流汗的程度。用水來洗禮而重生,那個老我死去的旅程是不輕鬆的,但耶穌保證給我們一個柳暗花明的生命境界,因為死去的另一面是聖靈帶來重生,回到那個【是】。

…………………………

20世紀20年代起,不斷有人從中國大陸各地發掘出古代的蓮花種子,最早可溯及唐代,將近千年。這些蓮子的外殼都已碳化,研究人員剛開始嘗試泡水都無所獲,後來有人在蓮子兩端打薄,搓一搓、磨一磨、鑽一鑽/再泡水,結果竟然長出幼芽,然後開出很多漂亮的蓮花、結蓮蓬、蓮子。蓮子橢圓形結構的一端,還有個小氣室,可以存貯0.2 立方公分的空氣,這就足以維持蓮子的生命。而蓮子本身含水分很少,只有12%。如果沒有外界來的溫度和濕度「喚醒」,蓮子會一直處於休眠狀態,新陳代謝幾乎停止。這樣的低消耗狀態,使得蓮子能在沉埋千年之後仍保有生命力。

我想到這些蓮子經歷唐、宋、元、明、清、民國、一二次世界大戰,但上帝讓它繼續保有發芽生長的契機…….到今天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