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路加福音13:24討論

24節說:【耶穌對眾人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這變成一個神學上的難題。因為基督信仰的觀念是上帝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世間一切和上下四方都在祂的掌握中。因此,包括每個人的命運在祂手中。對於救恩這件事,人本來就無能為力,要完全依靠上帝。有更嚴格的說法是完全不能強調人本身的努力,即使強調一丁點自身努力就可能產生驕傲而與神的關係產生距離。換言之,救恩的這件事,人完全無法提到自己的功勞。

但現在問題來了,耶穌親自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而且【努力】一詞沒辦法完全表達原文當中的意思,原文【agonizomai】帶有打鬥、奮鬥、競爭的意思,而且是受苦、流血的程度,也就是要像打仗一樣的拼命。可是這樣的話不就凸顯了人本身的功勞嗎?所以,有一派神學家就說在基督信仰的生命層次分兩種,一種是基本款:得救,另一個是進階款:得勝。得救是完全靠上帝,但是得勝(在天上可以跟耶穌同席..等等地位)就不能只是得救而已,還要有更大努力;自己身心都很聖潔,而且不斷傳福音,乃至殉道等等。

我比較接受的是另種觀念,不分基本款或進階款,誰以後會在天國與耶穌同席也不是自己能想像,重點是神與人以如何的關係而一同前進。這時候就不能按照神學方式去解釋經文,因為前面的觀念是典型的神學推理,它主要立基於經文字句,然後以推論的方式去找出可能的解釋系統。換言之,耶穌說要努力進窄門是對的,別處經文說神是慈愛萬能也是對的,並且又在其他經文看到只有如何如何的條件才能與神一同坐席。這幾處經文鏈結起來,就產生得救與得勝的兩階生命層次,使各處經文都解釋得通。

可是我個人仔細一想,這是純粹以經文字句的推理,它會帶來一個疑問:就是我到底是不是得勝了?這就成了一個壓力,一輩子不會結束。就像有人也會不斷懷疑,雖然受洗了,也過敬虔生活,但神的心意到底有沒有讓自己真的得救?那就是一輩子壓力。

在東方人的文化當中,沒有像西方文化這麼強調的論理傳統;把論理、真理與人生整個拴起來。東方文化當中有比較強的實踐體悟特色,也就是說信仰本來就有它超越、超驗的層次,這種層次很難完全用文字形容出來;當人以文字形容出來之時,也容易看到前後不一致的問題。但信仰就是這麼有趣,它就是要在當下人生當中的矛盾,慢慢體悟到超越層次的統一。基督信仰有個觀念與得救是一體兩面,它是【釋放】(解脫、自由),就像是回到伊甸園與神自在同行一般。所以前面的神學推論看起來很有邏輯、有體系,可以解釋各處經文的關係,但人會有長期壓力,因為少了【釋放】,這個天國之路走起來會相當辛苦。

因此,得救之後的過程當中,上帝還是給予人作為主體的地位,人在不斷努力的過程裡,一步步嘗到天國滋味,嘗到神與自己同在同行的默契,縱使環境艱難,人還是有【釋放】之心而往前奮鬥,縱使流血、受苦,也甘之如飴。也許有一天會發現,原來自己其實像個學步小孩,父母生了自己,為自己預備一切適合的環境,然後引導自己搖搖晃晃地學會走路,所以自己成為能走路的人,其實也沒有什麼好誇口的。

上帝的全能主權與人的主體性,兩者在當下看起來對立,但在超越的層次是統一。

更重要的是自己願不願意在流血流汗的奮鬥中感受到上帝賞賜的全人釋放。

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光明燈會不會影響自己的景況?

昨晚聚會時,大家一起討論民間習俗(如:長輩私下為自己安光明燈、安太歲等),是不是因此造成自己的景況變壞?

人在世上的時間其實很短,以我自己來說,到這幾年才覺得2030歲生日距離比較遠了,但仍然覺得4050歲生日才剛過沒多久。每天看自己的身體形貌好像就那個樣子,其實是不斷在變化。身旁的事物也一樣,每天、每時、每分、每秒都在變化;建築物會不斷增加屋齡而趨於老化,寺廟的神像也不斷趨於頹圮,那些光明燈也終究要熄滅。更不用說突發的變化,可能第二天發生火警,那個寺廟就化為一團灰。即使是眼前一條瀑布,它看起來好像是固定的飛瀑形式,但實際上後一秒所含的水分子已經不一樣了。我們身體裡的肝臟,大約每兩周就換一次細胞。所以包含這些光明燈,其實都是有限的。

至於光明燈背後若有靈界的試探,那應該如何看待?其實創世紀當中,亞當夏娃的例子就告訴後人重點在於我們自己,而不是撒旦;也就是說我們和上帝的關係以及這當中我們自己的靈性操練才是最重要的。因原罪的關係,每個人生來都有靈性上軟弱之處,表現於外在就是恐懼、害怕、沉溺、固執、驕傲、狂放、忌妒、嗔怒、憂鬱、自卑、貪婪、懦弱,這些是人的靈性不周延的表現(有人說叫破口),而這個問題需要從日常生活當中,不斷的操練:禱告、讀經、默想、工作磨練、勞動身體、聚會交通、與神獨處、傳播福音,我們的心靈就與這世界的一切不同;世界的一切(包含物質、文化…)都會過去(暫時的),但是我們與神的關係及自己的心靈則日漸茁壯(恆久的)。講一句比較粗淺的比喻,我們內在當中越發有恆久的力量、軟弱越小,就越不怕現世短暫的試探或攻擊。古代很多操練有成的基督徒,不但做到這些,乃至到後來可以看破撒旦的本質(具備神視能力),進而主動破除撒旦的行動。耶穌剛從約旦河洗禮完,就用自己的行動破除撒旦的三次試探,祂保證表示自己已經勝過撒旦,凡與祂連結的人就一同得勝。

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是 3

經文紀載中,耶穌與彼得的對話很短。依照一般師生上課的情況,這應該是上課摘要或筆記,實際對話可能更多東西,我們只能從文字去想像當時的情景,可是我相信實際情境應該很精彩且豐富。

除了之前說的實在存有、確認身分,所謂的【是】,還有一個意義:價值肯定。對照他處經文,像是:

*創世紀前二章,上帝每完成一次創造就指稱創造的一切是【好】的。

*18:19「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1:1-4141:1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1:2 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1:3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1:4 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5:26 耶穌說:「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

*14: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15:4 耶穌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

*3:16-203:16 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3:17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3:18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3:19 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 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3:20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6:23-246:23 願平安、仁愛、信心、從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歸與弟兄們。6:24 並願所有誠心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都蒙恩惠。」

*13:8「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13:21 在各樣善事上、成全你們、叫你們遵行他的旨意、又藉著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行他所喜悅的事.願榮耀歸給他、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彼前1:15-161:15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1:16 因為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1:8「主 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5:12 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2216-1722:16 我耶穌差遣我的使者為眾教會將這些事向你們證明。我是大衛的根、又是他的後裔.我是明亮的晨星。22:17 聖靈和新婦都說來。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

 這個肯定的意思是在耶穌裏面包含了光明、生命、永恆、聖潔、愛心、良善、真理、方向、滿足、豐富、無限、不變、超越、平安、恩典、權柄、尊貴、智慧、共融、喜悅、能力、榮耀…,可以總括一個詞:好!( https://a2z.fhl.net/php/s.php?N=1&k=02896&m=  )

這就可以作為個人的生命支點,撐起自己的生命發展,也是個人生命與靈魂最裡面的安全與安息之所在。

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是 2

從第二層意義來觀察,所謂【是】還有正面確認的意義(否定的另一面)。這部分也很有意思,就如同在別人面前介紹自己,我是某某人,這時就是要讓對方知道、確定、不用懷疑,我就是誰。這是很大膽的做法,以人的世界為例,若說我賣的某種食品沒有人工色素或防腐劑,以科學實驗的論述常常稱為零檢出;不敢說沒有,只能說按照目前的實驗技術是看不到相關數據,再按照零檢出的結果來推論這食品可以認為不含防腐劑或人工色素,或縱使有也已經少到可以忽略。另外,人的世界也有一種方式,就是統計方法,尤其是用機率來表述含量、比率、可能性等等。用這種相對的方式來表述某種假設被推翻的機會有多高,如果反對假設的條件被驗證是不成立,那麼我們就說在某些條件的限制以及多少百分比的信心水準下,這個假設的是成立或說是顯著的。

這種作法可以成為否證法,也就是說剔除或淘汰不成立的、否定的項目,就可以逐步逼顯出可以成立的、肯定的項目,乃至慢慢趨向於那個值得接受的整體。例如,逐步剔除社會當中的不平等、不自由、不民主的因素,那麼這個社會就可以逐步走向理想中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狀態。在信仰當中,逐步化解、洗滌掉不為上帝喜悅的心態和行為,那麼我們就可以趨向於上帝喜悅的樣式。

但聖經此處提到上帝的【是】並不用否證法;不用機率、不用零檢出等所謂的科學方法,也沒有談多少百分比的信心水準,而直接說【是】,沒有任何懷疑或相對的說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基礎,因為以人的學問來說(包括宗教學在內),都是用人能理解的方式來探究對象,而人的理性本是有限,所以往往以懷疑為出發點,通過層層檢驗和論證,確認這是人的理性可以理解者,然後才會相信這個對象。但信仰的實踐不是這樣,它要人先放下自我主體的意識,不以懷疑作為出發,用超越理性的那個當下智慧,直接明認、體悟這就是祂。

有人會覺得奇怪,我以前又沒有認識上帝,哪有辦法不探究就接受祂?實際上,明認上帝之先會有一段鋪路的歷程,它是各種生活的歷練,有人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不知不覺當中感受個人能力的有限、盼望的難尋、人生的苦短。時間到了,自然會有個機會,讓自己直接感受:對,就【是】這樣!這樣的感受可能要很多次,大小不一的領受,那個【是】就會加深。

所以彼得這次雖然拿到神學期中考100分,但不代表事情OK了,他以後還有多次被耶穌翻攪,這個【是】持續深化、肯定、確認。


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是 1

 

今天是初二,如果得空,就坐下來歇一歇。

讀經進度到了很精采的故事,耶穌與門徒的神學對話以及神魂超拔的境界:

先聊聊神學對話好了

路加福音的紀載比較簡略:

9:18 耶穌自己禱告的時候、門徒也同他在那裡.耶穌問他們說、眾人說我是誰。

9:19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

9:20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 神所立的基督。

門徒馬太說得仔細一點:

16:13 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有古卷無我字〕

16:14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

16:15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16:16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

…………………………….

這樣的方式介紹耶穌是誰,與創世紀一開始介紹上帝有異曲同工的方式,這也是西方哲學、神學的特色。它的特色就是直接指稱【這是什麼】,沒有迴旋、沒有顧左右而言他。也因為在此定於一尊,所以各樣的故事脈絡都圍繞【這是】而開展、討論、迂迴、澄清。這個【是】在此指涉上帝,而上帝創造一切,包含時間與空間、所以【是】在此既指稱上帝,那麼這個【是】的意義也超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因此,啟示錄才說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用比較玄的話,【是】的第一層意思指向永恆即當下/當下即永恆;上帝的意義與狀態永不改變,才能成為宇宙萬物一切變動的不動基礎。

這樣講似乎太玄,用通俗的話來說說。最近和親友聊天,我說一年多前得知集保公司董事長叫林某某,這名字好熟悉,跟我某位國中(也是高中)的同學一樣名字。Google一下圖片,發現人的相貌老了,但一眼就知道是他。感慨之餘,我說他唸中學的時候很愛打籃球(雖然個子矮^^),一邊打球還可以一邊講笑話,打完之後就呼朋引伴去喝飲料、聊天。親友告訴我說,他現在吃尾牙的時候還是這個樣子,只是飲料換成酒而已。所以人的形貌、身體會變,但似乎本質當中有種不變的在裡面。

好嘛!上帝是不變的,祂的本質與屬性是永在、永存,那又如何?很簡單,上帝不是跟人締約嗎?從舊約亞伯拉罕開始,到新約我們與耶穌同用聖餐;凡與上帝締約的人,上帝也以祂的永恆、不變與愛心,作為這個聖約的保證。上帝的三個位格(聖父、聖子、聖靈)之間的愛與關係永不改變,所以祂跟我們的愛與關係也不改變;除非人自己想改變。因此這個【是】就成了人的存有、存在感、安全感的重要基礎。回到人間,為什麼現在學校裡的諮商中心生意越來越好?因為學生的身心問題越來越多。為什麼身心問題越來越多?如果去查看他們的過去背景,會發現破碎家庭的比例也越來越多。小朋友需要跟父母之間保持一份不變的愛之關係,包含父母的存在以及對子女的愛心不變,在小孩心中種下安全、存在、存有的心理基礎。今天剛好是初二,我們傳統習俗的回娘家,實際上也反映了這個心理脈絡。破碎家庭長大的孩子,在這部分會比較艱苦。因此,要多為這個人心變動劇烈的社會祈禱。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