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台灣留不住人才的根源

以下是一篇讀者投書
開頭雖然談的是台灣為何留不住人才
其實作者更深一曾談到我們的思想觀念
我個人不全然認同他的看法
但注意到他提到的幾位名人:王建民、阿基師、曾雅妮、魏德聖
他們年輕時都不是我們制式觀念當中的「好孩子」
更不要說「菁英」
魏德聖五專畢業的學校在當年的聯招體系是排行如何
大家都很明白
我好奇的是他如何從眾人的鄙視中培養宏大的視野
那份的淬鍊
我感受到了嗎
我們到底是如何期待乃至對待自己的孩子
或對待別人的孩子
甚至是對待自己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
景氣變化無常
連政府都看走眼
上半年軍公教帶頭調薪3%
不料下半年一開始又出現廠商強迫休假
今天的報紙一攤開又說服務業開始被波及
如果我們還是用過往的制式方法期待孩子
對待別人乃至自己
真的會前途堪慮
台大校長日前勸勉同學不要亂停腳踏車、不要作弊、不要蹺課
不就證明了這些
看到全球亂象
歐美的問題一定演變為全球的問題
我們如何從基督的眼光看這一切
以及如何在基督裡培養信心和視野
這是我得加強的功課

2011年9月23日 星期五

四十週年見證文草稿

今年是教會成立40週年,Paul牧師全家三年多來的服事,會友快速擴展,事工也增加不少,教會整體不斷提昇。我在1999年底領洗,想以學習的心,分享一點回憶和見證。
接觸
第一次和教會結緣是內人想找哺乳資訊,查出Hou師母是母乳協會諮詢員。剛開始我只負責週日送MandyAnne上教堂,信仰則完全不碰。但神在潛移默化中做工,兩年後被一位朋友詰問,不應再流連塵世,該回頭誠實面對神,念頭一轉就很快接受Hou牧師的邀約而決志、洗禮。這十二年期間,教會外觀沒有特殊改變,尤其是尖頂教堂、清幽庭院和花草樹木是附近的景點,在寸土寸金的市區相當難得的。當時聚會人數約二十餘人,後來才知道以前更少。不過牧師和會友都和藹可親,全教會沒分組,週間聚會就是全部人。主日、施洗及聖餐等禮儀皆備,沒有因人少而便宜行事。
景物
不論大小事物都有典故,以詩歌本為例,聖詩在1999年還有使用,常用的是紅色讚美與萬民頌揚,讚美之泉才剛出版。現在多數會友可能不了解聖詩是什麼,節慶才使用的紅色讚美應該還有印象吧。與現代詩歌比較,紅色讚美的曲調及歌詞多屬老式,但聖詩更平、更簡單、感覺更古老。相較之下,萬民頌揚算是現代一點的。Hou牧師提過一件事:萬民頌揚雖是總會發行的歌本,但初期仍得溝通一段時間,會友才逐漸適應,至於約書亞乃最近五六年的事。詩歌和信仰的關係如何?頭兩年站在台下,覺得詩歌不過是配角,用來培養情緒。兩年後被徵召擔任司會,在台上才認真察驗神、自己以及會眾的關係。日子一久,才發現詩歌不只是配角,它可以帶來深刻的「聖徒相通」。另外,我們平日坐慣的主堂長條椅,剛開始怎麼坐都怪怪的;材質真硬、靠背竟是垂直的、不符人體曲線,教會怎麼這樣設計?此外十二年前主堂連冷氣也沒有,夏日滋味可想而知。經過這些年領受教導,才知道基督徒的道路是在愛裡學習捨己、斷除老我的過程;長條椅確實較硬,但耶穌不也教導禁食禱告?或許這都是讓我們學習更專注於神而不是肉體需求吧。想到此就會感謝。不過,另個重要空間:青年中心,椅子、燈光和裝潢都不一樣,是顧及年輕人的需求,否則不易入門。感謝主,人越來越多。
禮儀
禮儀是教會的特點之一,廣義來看,除聖餐和洗禮外,整個主日程序也都是禮儀;包含詩歌敬拜、奉獻、講道。剛來的深刻印象之一是司會帶敬拜以及奉獻;Paul牧師強調中國古代就認識上帝,例如「觀」字,原意指古代祭司的肅穆情境,包括上壇前盥洗就保持專注的心境。十二年前首次看到一群人慎重地向看不見的主讚美、奉獻,專注於上帝的臨在,坦然而不做作,於過程中內視自己與神的關係。每當聖餐和洗禮時,在簡單祝禱和領受裡,直通與耶穌同死同生的神聖意境。這樣的訓練在社會上是看不到的,現代人因環境之故而雜念深重,心神被世界挾制,作個單純分辨都很難。此外,信主後開始學習「神恩赦罪」、「因信稱義」、「人人祭司」、「與主合一」等概念,在禮儀的引導中,又從概念的理解走到概念的體驗,培養對主親切不疑的信心。到今天,雖然詩歌比以前活潑並且多樣性,聖餐授餅酒的方式因人多而彈性調整,但最後的方向還是至聖所。講道方面,因自己的工作機關屬天主教,看過彌撒,特別感受信義宗對講道的重視。多數講道是以演繹並串連經文為主,用某個主題帶入聖經真理、戒律、勸勉和盼望。偶而有人說講道很枯燥,其實講者幾乎都花下功夫,聽久就可領略其釋經進路和生命體驗,是加深信仰的捷徑。
會友
十二年前的會友目前還在的有Chasing-Yawein家、Weibong-Yiyin家。剛來的時候以為一切不變,不料每隔段時間就有變動。變動原因很多種,信主第二年Liou執事離開,原因是河堤社區的開拓異象,他們全家在最後一個主日哭得很慘,Hou牧師也很傷心。但神有安排,他們參與了開拓教會的事工,直到今天400人的規模。也有一種會友或慕道友來去匆匆;可能是負債壓力、尋找伴侶、尋求醫治等等,一旦需求不能立刻滿足,就會離開。最不願見到的是爭端,往往只是小誤會,但最後竟不可收拾。從這些問題才警覺教會的同心很重要,要不斷彼此守望。這其中,建立傳道人與執事的信賴最是關鍵。所幸教會在困境中不斷尋求,這幾年留下的人越來越多,服事人才也一一看見。突破之一是持續禱告,在各個可以禱告的場合;約七年前開始,主日敬拜常見很深的氛圍和深刻的相通,也看到事端減少並且較能同心事奉。五年多前Hou牧師全家前往美國,我忝為執事同工之一,和大家一起守望教會,包括每週與傳道人和YaweinHsoechung例行聚會禱告。相信是靠著禱告,大家仍然同心。 最近三年多,禱告的方式、種類、機會更多,會友也百人了,感謝主。
信心
神賞給我們教會並與基督聯合,但不是把教會變成安樂窩,更有信心鍛鍊的意思。記得信主兩年後第一次擔任執事,執事主席是Chasing兄。選上當天Hou牧師就召開長執會,第一個議案是牧師薪水開始按總會規定給付,原來過去教會奉獻收入不多,庫房結餘微薄。隔年教會感覺結餘多一點,問題轉向怎麼處理結餘。有執事覺得現金是王,提議理財投資,但最後決定為總會奉獻。理由是過去總會曾為教會解決產權問題,現在三民應為總會或有需求的姊妹堂會盡點心意。希伯來書135說得不錯:「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因為主曾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往後日子確實看到奇妙的變化;若教會有新的異象,財務都跟得上,從來沒有開天窗。這中間包括硬體設備更新、傳道人規模增長、各類事工或特殊情況的大額補助。不只是財務收支的管理,乃至用錢事項本身,都鍛鍊我們的分辨能力:在人的部分,是否做到神的好管家,善用每一筆錢。在神的部分,是否能跳出世俗格局,學習基督的捨己。兩者表面常見矛盾,可是信心就從實踐中鍛鍊起來了。
除了財務之外,合一的信心可能更重要。其中一例是Hou牧師赴美前夕與執事們決定參與高醫佈道服事。老實說,來過教會的病友聊聊可數。但事後明白神的心意不是擴展而是合一的信心;成年的帶著年少的一起服事,進入每個病房問安、邀約、代禱痊癒、鼓勵信心,乃至總務支援;過程裡「有你真好」的感覺就流露出來了,它拉近每個成員的關係,更懂得彼此鼓勵、守望。Paul牧師來教會之後,服事或活動明顯增加,從福音活動到海外宣教,在參與過程中一起提昇,這是個迢迢道路也是實在的成長,感謝主。
盼望
今年話題最多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意思是真正的人。魏導說他是從信仰角度來詮釋歷史,而賽德克族的歷史都指向他們奉行的gaya,這形而上的gaya指導他們的禮儀、律例乃至死後通過彩虹橋而見到祖靈;霧社事件也是捍衛gaya的過程,他們看起來原始但屬靈觀念比文明人強,就像片中那句話:「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走出電影院看到十字架,教會多年來一直捍衛神的愛與真理,幫助空虛的文明人認識神、歸向神。這份形象深植人心,不論哪個階層的人也知道來教會求援,渴慕飽足。也就是說不少困難挫折的人心中,教會代表了盼望。當然,會友本身就更不用說,常視教會及小組為個人身心庇護所在。主說我們要發光做鹽,相信教會將越來越亮,也越來越有味道。繼續向靈魂深處呼喊,幫助每位前來的朋友體驗耶穌的永生盼望,明白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願主耶穌永遠與教會同在同行。

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週末看電影2

魏德聖在受訪時表示,故事的切入角度有過一番思索,後來想到日本人是信仰太陽的民族,而賽德克族則是彩虹,因此就把信仰放作主導故事的動力。後來在網路上搜尋討論時發現一個重要概念:gaya。它屬賽德客語,我找到兩個人作的意義詮釋,第一位叫江冠明,他說:「Gaya的意義是泰雅族的文化生命禮儀,一個男子的成年禮是獵首,部落有糾紛也是依照Gaya獵首來仲裁,其實Gaya相當於現代的法律,對泰雅族人而言,Gaya包括種種風俗禮儀,是法律是紀律也是禁忌。現代人很難去理解泰雅族人為何以獵首形式來反抗,或許今天可以用文化認同來詮釋。
另有一位很重要的人物邱若龍,他曾拍過一部紀錄片:《Gaya:1930 年的霧社事件與賽德克族》,他說:「gaya 是賽德克語,中文很難找到可以直接對應的名詞,舉例說:如果一個人沒有規矩、無禮、作壞事,這個人就是沒有 gaya 的人,賽德克語稱之為「uka gaya」(沒規矩的人)。簡單的說,就是賽德克人所遵循的祖訓、法律、習慣,亦是該族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它告訴賽德克人該作什麼?不該作什麼?人從哪裡來?人死後又會到那裡去?什樣的人才是好人,什麼又是歹人,也如同宗教般深深印入賽德克人的腦中,它既是思想的,也存在於現實中,它左右了賽德克人的一切行為,從出生到死亡。照此說法,全世界的人都有自己的 gaya 才對,但世界各民族發展方向不同,生存條件與大自然環境各有其脈絡,賽德克人的 gaya 就是非常有民族特色而自成一格的文化,可說完全沒有受到世界上「主流」文化的影響。這可說是台灣處於地球「五大文明」之外的「化外之地」,的極邊緣,賽德克族生存之地又是台灣中央山地中山中之山,遺世獨立的發展著。直到「漢人」來臺也動搖不了。所謂「生蕃」,賽德克人自古以自己的 gaya 生存於台灣中部山地幾千年,可說是這片大地就是 gaya 的世界。、、、根據 gaya,賽德克人必須紋面才能得以成人,紋面是每個賽德克人所追求的目標,有紋面的人才能結婚,更重要的是有紋面的人當他過世後,才有資格走過 hakaw utux(祖靈橋/彩虹橋)進入靈界,與祖先見面,這樣才是 Sediq balay(真正的人)的一生。、、、紋面與獵首確實密不可分,但不只是為了紋面而獵首,賽德克人稱獵首為「mu-gaya」,也就是「執行祖訓」以祖靈的福佑而進行獵首,具有「神判」的意義,也是賽德克人 gaya 裡最重要的依據。
看到這裡,就想到現代人雖自稱文明理性,其實與自己的gaya疏離甚遠,以致貪慾妄為,越來越不像一個真正的人。基督信仰的內涵,其實就是幫助人回歸為真正的人。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周末看電影

聽說電影院和製片公司的協議大都按日期演進來決定收入分配,早點看魏德聖就多點分配。昨晚和Mandy一起去看,大遠百沒位只好轉到喜滿客。剛開始有點不習慣暴力美學,但這應該是魏德聖考據之後,儘可能接近真實的態樣。回來後想到西雅圖酋長的故事,十九世紀北美Suquamish族酋長Chief Seattle,他的部族原與白人政府和平相處四十年,後來美國總統皮爾斯要求買下現今華盛頓州普傑峽灣附近土地二百萬英畝,酋長的回函成了人與自然的重要見證:

在華盛頓的總統寫信給我,他表達要買我們土地的意願。

您怎麼能夠買賣穹蒼與土地的溫馨?多奇怪的想法啊!假如我們並不擁有空氣的清新與流水的光耀,您怎能買下它們呢?

對我的人民而言,大地的每一部份都是聖潔的。每一枝燦爛的松針、 每一處沙濱、每一片密林中的薄靄、每一隻跳躍及嗡嗡作響的蟲兒,在我人民的記憶與經驗中都是神聖的。樹中流動著的汁液,載負著紅人們的記憶。

當白人的鬼魂在繁星之中遊蕩時,他們早已遺忘他們出生的家園。但我們的靈魂從不曾忘懷這片美麗的大地,因為她是紅人的母親。我們是大地的一部份,而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份。芳香撲鼻的花朵是我們的姊妹,鹿兒、馬群和雄鷹都是我們的兄弟。巖峻的山峰、芳馨草原上的露水、小馬暖暖的體溫、以及我們人類,都是一家人。

所以,當偉大的白人領袖自華盛頓傳話來,說他想要買我們的土地時,他對我們的要求實在太多了。偉大的領袖傳話說,他會為我們保留一片土地,讓我們得以舒服地過日子。他將成為我們的父兄,而我們將是他的子民。

因此,我們得考慮你們的要求。但,這並不容易呀!因為這塊土地對我們而言是非常神聖。銀波盪漾的河水並不只是水,而是我們先祖們的血液。倘若我們把土地賣給你們,你們必需要記住,這是神聖的土地。而你們也必定要教導你們的子孫,它是聖潔的,每一片清澈湖水的朦朧倒影裡,都述說一個故事及我們人民生活中的點點回憶。那河水嗚咽的彽迴,是我們先袓的聲音。

河,是我們的兄弟,滿足了我們的乾渴。河,載負著我們的獨木舟, 並養育我們的子孫。如果我們將土地賣給你們,你們必定要教導你們的子孫,它是我們的手足,也是你們的弟兄,因此,你們一定要善待河,一如你們善待你們的兄弟一樣。

我們知道,白人不能體會我們的想法。每一片大地對他們而言,看來都是一樣的。因為他是個異鄉客,夜晚偷偷來襲,並從土地上拿走任何他想要的東西。大地不是他的兄弟,而是他的敵人,當他征服之後,便又離去。他無視於父祖的墳地,他不在乎。他剝奪了子孫的土地,一點都不在乎祖先們的勞苦與後代生存的權力。他對待他的母親--大地,及兄弟,就如同綿羊與耀眼的首飾一樣,可以隨意地買賣與掠奪。他的貪婪將毀滅大地,而最後留下來的,將只是一片荒蕪。

我真的不懂。我們之間的生活方式是如此不同。你們城市的景象刺痛了紅人們的眼睛。但也許因為紅人們是野蠻人而無法理解吧!在白人的城鎮裡找不到寧靜。沒有一個地方能聽到春天枝葉迎風招展的聲音,或是蟲兒挀翅的歡鳴。但也許因為我是個野蠻人而無法理解吧!這些喧鬧聲看來只會污損我們的耳朵。假如不能聽到夜鷹孤寂的叫聲,或是夜晚池畔青蛙的爭鳴。那會是怎麼樣的生活呢?我是紅人,所以不明白。印地安人喜歡微風拂過池面的輕柔細語,以及被午後陣雨所洗淨、或是被松翼所薰香的風的味道。

大氣對紅人而言是珍貴的,因為野獸、森林、人類及萬物都分享著同樣的氣息。白人似乎不在意他們所呼吸的空氣。就好像死了幾天的人,已經對惡臭毫無知覺。但是,倘若我們將土地賣給你們,您們一定要記住,大氣對我們而言是珍貴的,衪與衪所養育的萬物共享著這份靈氣。

你們必須教導你們的子孫,在他們腳下的土地,是我們先民的遺蹟。 因此,他們才會尊敬這塊土地,告訴你們的孩子們,因為有著我們生命的存在,才使得大地更加地豐富。讓你們的孩子知道,大地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向來如此教育著我們的子孫。任何發生在大地上的,都會同樣地降臨在大地孩子身上。假如人們唾棄了大地,其實他們就是唾棄了自己。

我們知道,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屬於大地。我們知道,每一件事物都是有關連的,就好像血緣緊緊結合著一家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相互有著關連的。現在發生在大地的事,必將應驗到人類來。人類並不是編織生命之網的主宰,他只不過是其中的一絲線而已。他對大地做了什麼,都會回應到自己身上。雖然白人的上帝與他並肩齊步,和他交談一如他的朋友,但白人也無法豁免於相同的命運。畢竟,我們都是兄弟。我們知道一件事:終有一天我們會看到,白人必將發現我們的上帝是同一位!

你們現在也許認為,因為你們擁有神,所以也可以占有我們的土地, 但是不能這樣。祂是眾人的神,祂的慈悲平等地分享給紅人與白人。大地對祂而言是珍貴的,對大地的傷害,是對造物主的輕蔑。白人也終將滅絕,甚至有可能比其它種族還快。如果你弄髒了自己的環境,總有一天會窒息在你所丟棄的垃圾之中。但即使您們死了,上帝也會給你們榮耀,因為祂帶領你們到這片土地來,又不知為何給了你們統治紅人與土地的權力。

這樣的命運對我們來說真是難解。尤其當野牛被屠殺,野馬被訓服, 當森林中最隱密的角落也充滿了人味,原始的山陵景象被電話線所破壞時,我們真是不明白啊!

叢林哪兒去了? 消失了!

老鷹哪兒去了? 不見了!

美好的生活已經結束,殘喘求生的日子開始!。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至於我,沒有這個問題

聖經曾記載一些事情,都是問耶穌應不應該的兩難問題。
24 到了迦百農,有收丁稅的人來見彼得,說:「你們的先生不納丁稅(丁稅約有半塊錢)嗎?」 25 彼得說:「納。」他進了屋子,耶穌先向他說:「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征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 26 彼得說:「是向外人。」耶穌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 27 但恐怕觸犯(觸犯:原文是絆倒)他們,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牠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太17:24-27
15 當時,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就著耶穌的話陷害他, 16 就打發他們的門徒同希律黨的人去見耶穌,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 神的道,甚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 17 請告訴我們,你的意見如何?納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 18 耶穌看出他們的惡意,就說:「假冒為善的人哪,為甚麼試探我? 19 拿一個上稅的錢給我看!」他們就拿一個銀錢來給他。 20 耶穌說:「這像和這號是誰的?」 21 他們說:「是凱撒的。」耶穌說:「這樣,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 神的物當歸給 神。」 22 他們聽見就希奇,離開他走了。太22:15-22
3 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 4 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 5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麼樣呢?」 6 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7 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8 於是又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 9 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地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 10 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11 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 (約8:3-11)
很多人遇到類似情境時,不安、煩擾、焦慮都會反應出來。我們處的世界偏偏喜歡把人拉進這樣的情境,尤其當今的複雜社會。我們常常要顧這個又顧那個、想這點又想那點,乃至遇到有人設局來困住自己。我們既想健康的身體又喜歡大啖美食、、、、。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教我們如何簡約,用單純的心過日子。上述三個故事顯現耶穌緊緊抓住他來到塵世的生命主軸,祂來是要得人、讓福音彰顯。相對地,故事裡的人幾乎都在戒律、法律、錢財、謀算、國家權力裡兜轉,還轉不出來,這些對耶穌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也許盪除不安的方法早在聖經裡面,但我們過去只會說耶穌好有智慧,似乎那還是別人的事情,與自己無干。如此一來,仍停在不安裡的我們,怎麼樣也很難把基督的愛完全發揮出來。
曾經有兩個宗教徒對話,內容主要談應不應非素食不可。(不只佛教,基督宗教也有派別是提倡素食)乙表示有位牧師提倡但以理的樣式,既然但以理被擄之後堅持只吃素菜和水並得到上帝的絕大恩典,那麼我們也應如此做。不過乙又表示有另位牧師說我們基督徒是野橄欖,吃飯習慣還是要多參考猶太人,因此仍應葷食,只是要注意潔淨。乙向甲說:「聽完兩方說法,真令我不知如何是好,請問你的態度?」甲把但以理和猶太人的態度背景解釋一番,最後說:「至於我,沒有這個問題。」沒有這個問題!乙當場愕然,哈哈大笑!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原來如此阿

今天的收心操很精采,學務單位請了兩位老師,主題是學校升格改制的導師教色。不過這兩位老師完全沒有談到升格的相關事情,主要是導師的角色。尤其第二位講得很火辣,內容對當道來說是蠻刺耳的。她認為升格應是提昇人格;如果不以輔導學生為重,學校多年的特色就沒了。這個看法在當前來說大概是少數中的少數,多數都不得不卓越,證照、計畫、ssci、產學案、、、,評鑑看這些,升格更看這些。當然,個人升等也看這些。她的發言雖是少數,多少也平衡一下這兩天的「卓越」疲勞轟炸。
平心而論,自己怎麼樣也很難做到這位老師境界;慶生、班遊不說,隨時隨地都在和學生交心,太強了。記得某次在教會和一位弟兄聊天,談到應該如何帶領大學生。常常他們一起去玩?不,年紀這麼大,難道你要和他們一起坐大魔神?參加他們的聯誼?唉!吃這麼老還當電燈泡?FB嗎?偶而玩玩還可以,可不要當真,否則人家以為你老不修。耶穌提示我們,祂帶門徒到後來是朋友關係,復活後升天前雖不常見面卻能適時對話。在基督信仰的世界,可以類似天主教的神修導師。對現代人來說,傾聽與專注是需要修鍊的功課,尤其是對人。如果對於一個不得不卓越一點或性格不是那麼鉅細靡遺的,卻又想和學生有點幫助,建立對話中的傾聽與專注是可能的方法,至少時間分配可以平衡些。對話關係中未必要馬上給對方某種教導,但是可以從專注和傾聽中學習信任,從信任中找溝通橋樑,乃至於我們想要的方向導正。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心得,據說目前多數老師已經和一般大學導師差不多了;頂多一學期請吃一次飯,其他自理。
中間休息時間遇到那位老師,我說:「感覺你講話好像心臟快跳出來。」她表示真的太緊張了。可見不論台上或台下、高位或基層,大家都充滿了不安。
回到家,頭暈腦脹。晚上想起一個修道人,他在靈修過程中,曾苦於不斷的雜念而無法專注,但後來他發現自己就是在這塵世,本來就充塞這樣多的事情;起起伏伏,是自己給自己太多不安。驀然他可以跳起而觀察自己這些雜念起伏,如那句話:森羅萬象許崢嶸
這時他只說:「原來如此----原來如此阿!」
身在塵世的耶穌,祂的事情不比一般人少。曠野受的試探有三樣:話語、肉體、權力。但耶穌為什麼能一一破除?簡而言之,因為祂看透了,可以客觀察驗魔鬼帶來的心神試探。而人為何不安,因為我們不但當局者迷,且迷入甚深。可見要先自問:我們帶領別人(或家人)之前,自己是不是和神有這樣信任且傾聽的對話關係?是不是已經比被帶領者安心一些了?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收心操

9/5-9/7是返校收心操時間
沒有意外,一開始老大就諄諄教誨;在這個買方市場的時代,如果再不升格,到時招不到人就、、、、、,要知道我們這些人的薪水都是靠他們!
轟炸一小時,後面換老三上來,雖然是新手,只是改用媽媽的口吻繼續轟炸。
但結論呢?竟然沒有結論!大概講得太高興了,忘記告訴大家到底該做什麼。
大概十二年前,看到從教育部以迄各校的作法,發現是一致的。有人想到要求畢業生應該英檢通過才可以走,一堆人就跟著這麼做。弄到後來是玩不下去,只好改用補救教學,只要有來還是可以畢業。一個運動又一個運動,搞排名、爭績效,大家明知卻無視於教育市場的萎縮,並且對於最基本的問題無動於衷,甚至是變本加厲地惡化它。大家幾乎不教身為人的生命態樣,空談卓越、利害,斤斤於奉承上意和評鑑的枝微末節,學生只想著揚名立萬卻忘了基本責任,社會充斥一堆沒有競爭力、想像力、企圖心以及責任心的低薪族,無力也無心組家庭,也不用說好好生養兒女。這樣的情況是從2000年開始明顯化,但因子可能在1990年就播下了。
這個狀況很像是一個湖被阻斷了水源,裡面的生物靠著更鋒利的牙齒彼此吞噬,勉強苟活。剩下的生物看起來都很強悍,但源頭活水是越來越少了。
一般人都會覺得老大講的應該沒錯,世界本就如此,不然要怎樣。只是這機關是奉上帝的名而設。
聖經的地理背景其實是世界上最大的乾燥地帶,東從蒙古沙漠、 西到北非大西洋岸。即使是地中海濱的以色列,就靠著冬季一點點雨水,聖經說那是流著奶與蜜的地方。但在滿是不毛之地的曠野卻不斷產生生命的故事,乃至生命的終極解決方案。祂給予的生命方式是以愛帶來感動,用感動去使人在沙漠中開江河。這個方法最慢,卻靠它從文化沙漠的高雄滋長起來,到現在不用四處去拉人。我們可能會看不到眼前的未來在哪裡,但耶穌就是我們的眼睛,只是我們有過以最單純的心去與祂聯合嗎?還是我們的心眼早被世界挾持了?這可能是亟待加強的功課。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