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逃出巴比倫—耶利米書51:1-14 雜感1

 昨天聚會的主題是逃出巴比倫,大綱如下:

巴比倫是什麼?

*第一層觀察

若以今天的經文來看,它是巴比倫帝國的首都,它取代亞述而成了西亞的新強權。但上帝預言它將遭北方的波斯取代,而且巴比倫城瞬間被佔領,所以神警告在巴比倫城的人要儘快逃出。

*第二層觀察

巴比倫是當時西亞的政治經濟中心,高度繁榮(空中花園),但這榮景背後是:

1.奴役大量民族、人民而來

2.高壓統治

3.敬奉偶像

4.酒色財氣、暴力權勢

巴比倫王用聖殿搶來的金杯喝酒,褻瀆上帝。

*第三層觀察

現在還有巴比倫嗎?有!類似的運作模式就是當今的全球化政經體系--

核心國家(歐美)主宰第三世界國家(主人/奴僕),而第三世界國家裡也有主人/奴僕關係

一樣拜偶像(或拜自己)

一樣酒色財氣、暴力權勢

*第四層觀察

對個人的應用:成為一個自由人

1.少去貸款(避免成為金融巴比倫的奴僕)

2.不羨慕奢華、不過度裝飾、不浪費資源

3.尋求上帝裡面的財務自由、安息、慾望

策略:

工作(磨練耐性;增進能力)

勞動(流汗栽植;身心療癒)

服務(交付自己;建立關係)

讀經(心意調適;認知調整)

祈禱(心靈沉澱;心智甦醒)

……………………………………………………………………………….

南國猶大因悖逆了神,結果是國家被巴比倫消滅,聖殿被毀,聖殿的器皿被巴比倫王拿去私人賞玩。經文當中隱約把聖殿與巴比倫對比起來,當以色列人遠離了上帝,自以為是,下場是被巴比倫奴役。以色列人不聽上帝的話,結果喪失上帝子民的身分,成了異族的奴隸。想展現自我意志,結果是喪失自我。經文隱約的意涵是警戒以色列人,趕快歸回,重新與神和好,身分就有機會轉變。

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耶利米書45:1∼5 雜感

       今天的經文不多就這樣而已,但裡面暗藏很深的凶險:

1 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第四年,尼利亞的兒子巴錄將先知耶利米口中所說的話寫在書上。耶利米說:2 「巴錄啊,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說:3 巴錄(原文是你)曾說:『哀哉!耶和華將憂愁加在我的痛苦上,我因唉哼而困乏,不得安歇。』4 你要這樣告訴他,耶和華如此說:我所建立的,我必拆毀;我所栽植的,我必拔出;在全地我都如此行。5 你為自己圖謀大事嗎?不要圖謀!我必使災禍臨到凡有血氣的。但你無論往哪裏去,我必使你以自己的命為掠物。這是耶和華說的。」

…………….

耶利米警告猶大王約雅敬,上帝扶助以色列人建立國家,但也可能容許其國滅。約雅敬國王如果還陷溺在所謂的「國家大事」,可能國王本身將有重大禍患,怎麼樣都逃不掉。

約雅敬的父親是南國猶大最後一個好王(約西亞)的兒子,約西亞因與埃及戰爭而陣亡,後來成了埃及附庸國。不過當時巴比倫已經起來,逐漸壓縮了埃及勢力,尤其是迦基米施(Carchemish)戰役,巴比倫大勝埃及,猶大國也轉成巴比倫附庸。後來四年之後巴比倫與埃及再次戰爭,兩軍相持,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未能擊敗埃及。而猶大國則在兩大強權之間轉換附庸角色,最後是約雅敬覺得巴比倫既然不能繼續擊敗埃及,又轉成埃及附庸。可是這個決策招來巴比倫的憤怒,並且揮軍而來,約雅敬國王就被擄走了。更進一步看,約雅敬的問題是信仰與內政都敗壞了,進而紊亂了對外的思考。信仰與內政敗壞,國力就衰退,並且更沒辦法用長遠與穩健的思考去制訂對外關係政策。遺憾的是耶利米用神的話警告他,都聽不進去。那麼原來上帝要保留猶大的心意,也會因人的悖逆而轉成拔除。(本來南國一開始也是壞國王,但上帝顧念大衛的敬虔,仍希望在耶路撒冷保留最後的信仰中心:列王記上151-415:1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王十八年、亞比央登基作猶大王.15:2 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年.他母親名叫瑪迦、是押沙龍的女兒。15:3 亞比央行他父親在他以前所行的一切惡.他的心不像他祖大衛的心、誠誠實實的順服耶和華他的 神。15:4 然而耶和華他的 神、因大衛的緣故、仍使他在耶路撒冷有燈光、叫他兒子接續他作王、堅立耶路撒冷.」

因此,信仰與內政要走對路,才有對外關係的基礎與籌碼。否則只看眼前隨形勢而決定策略,那麼永遠忙不完、也應付不完。反倒是上帝說的建立/拆毀、栽植/拔出,比較能根本地解決問題(過程當然是很辛苦的)

基督信仰當中有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悔改」,悔改包含了前面說的建立/拆毀、栽植/拔出。以色列人是走到窮途末路、國滅家亡才有人開始悔改,上帝也預言他們70年後可以回來重建。對一般人來說,這建立/拆毀的事情是什麼呢?最基礎的工程應該是內在的主權者不再是自己,而是上帝,這個工程與世上的價值觀不同。後者強調自我的主權、自我選擇(但沒有說自我負責,所以糟糕又糟糕。)。臣服於上帝是長久工程,要從生活的大小事項當中,一樣一樣地發現自身的問題,然後逐一進行「建立/拆毀-拆毀/建立」的調整。

以我自己服務的單位為例,從去年開始推行「月桂方法」,強調五個東西:服事(Serviam)、盼望(Hope)、要領(above all)、共融(togetherness)、新生(lead a new life)。到目前為止,很多人覺得那只是口號,也有人從哲學的角度批判它。好在我是有基督信仰的背景,一看就知道它是什麼。說簡單一點,這就是「建立/拆毀-拆毀/建立」的過程和要訣。像剛開始遇到一個大學社會責任的工作,上層請我規劃社區老人的服務。如果是按照一般的習慣,就簡單弄個東西應付算了。但從禱告和默想當中,感覺神要自己好好服事,要為這間有價值崩壞危機的學校做點挽救工作。這個心念一轉,原來官僚系統的科層考慮就越過去了(拆毀),重新好好放心思進去。過程當中,原本覺得一切空白,但後來竟然看到不少人投入、也看到一些成果,尤其眾人的心思有一起投入(建立)

我相信台灣也要面臨這些挑戰,因悔改而「建立/拆毀-拆毀/建立」,未來比較有機會維持安定和平,若還是現在這樣子,那可能會被別人「建立/拆毀」,過程就更苦了。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