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6日 星期六

談「父」 (完成途中)

*2017有一天,Anne質問為什麼這個世界的結構是以父為主?大哉問。 只能先想到這些

講個新聞
最近台灣出了一個不好的宗教新聞,有個叫如來宗的佛教團體(主流佛教不承認它)2004自立門戶,教主叫做妙禪(又稱行本覺),號稱10萬信徒。最近他的菁英信徒100多人,每人掏出20萬,買了兩輛勞斯萊斯(4千萬)。一輛作公務車,一輛給教主開。據稱教主在信徒百般流淚懇求下勉強接受,當場法喜充滿。如果你到youtube看他們現場,絕對比父權還父權。
世界上對父權的批評是認為父權之下,造成性別不平等以及家族成員之間的宰制關係。如果對照當世的環境,壞例子不勝枚舉。即使是家庭和諧的狀態,也會認為裡面的成員未必都能展現自我,也就是要有所犧牲而無法成就一個完整個體,這犧牲未必值得(以後現代的觀點)
若是照這理路走,宗教(尤其基督宗教)怎麼有活下去的道理?

宗教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神諭與存在的混合,說它是神話沒錯,認為是寓言也對,體認是超越時空的奧秘都可以。

上帝對夏娃的預言
316「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
上帝對亞當的預言
3617「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裏得吃的。」

所以,原來是單純祝福的關係: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因罪的產生,混入了戀慕/管轄的關係
女人被男人管轄
男人因環境勞苦
但因女人原來從男人而出
所以女人生產的狀態也用在男人的勞苦
男人的勞苦狀態也用在女人的生產
男人雖然管轄女人
女人在他處反制男人
女人戀慕男人
男人也有戀慕女人之處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到另種壞的循環,但它還是以男女差異為基礎;女人被男人管轄,男人被環境苦待,環境被上帝詛咒,上帝因人犯罪而憤怒詛咒。只是上帝詛咒之餘,仍留下盼望,給他們皮子穿(救贖),有一天也要讓女人生產的後代踏下撒旦的頭。
所以,這當中有個奇特的設計,第一個女人(夏娃)從第一個男人(亞當)身體出來,但第二亞當(耶穌)是從第二夏娃(瑪利亞)身體出來。
耶穌基督是神,他也是教會的頭,教會是他的身體。
而耶穌又是從瑪利亞生出,她是天主的母親,因此瑪利亞也算教會的母親。
瑪利亞完成天主之母的使命不是靠刀槍,而是順服上帝。
這一點很難、也很神奇,
她完全不能掌握順服上帝的結果會是什麼,雖然聽到天使預言,但實際結果無法事先看到,只能憑信心。這種單純的信心,卻可以帶來宏大果效。

回到父本身
基督信仰可能是最早思考到父權(家父長宰制的體系)的宗教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詬病的父權
基督信仰早已看到這是一個[關係]的詮釋
只是詮釋其背景的理路和後現代不同
管轄就是宰制(指令關係、甚至包含暴力)
戀慕就是依賴(無自主性、只有附隨的意識)
對基督信仰來說
這現象既是從人犯罪而起
反面推論
尚未犯罪前應該有個理想樣式
那是什麼?
這是兩個主體之間既深刻又無窒礙的通透關係
比較容易看到的例子是耶穌赴死前在克西馬尼園的禱告
父阿!求禰移去這杯,但只憑禰的意思而不依我的意思。
或是
神要亞伯拉罕從吾珥搬去迦南
亞伯拉罕沒有任何異議就欣然前往
這當中就出現邀請/回應的模式
父的邀請是祝福和無私之愛的實現
子的回應是順服和坦然答覆:「是」
…………………
所出者和所從出者之間沒有芥蒂或猜疑
一切都出於自願
也在自願中連結關係
………………………..
因此基督信仰的重要條件之一是悔罪
它強調藉著悔罪才能分得基督的寶血和聖靈幫助
得著死而復生的力量
才有可能從宰制/依賴的關係走向反轉

藉著悔罪,人才能一步步認識「父」
基督信仰的「父」就如耶穌說的,祂來是要成全。
成全什麼?讓不完全的人能藉著父的分身(聖子)而趨於完善
我見到聖子基督就如同見到聖父
這位聖父通透人的不完全,也要忍耐人的不完全。
祂清楚人是自己特殊創造的生命,人有別於萬物,是有靈的活人。
祂不因著契約、不因著約定、更不因著某種顧慮而創造人
乃是在愛的自由意志之中完成其創造
也是純粹無瑕的愛之意志
祂完成了創造又安排人與祂的關係
神的靈與人的靈可以互相認識
並且創世紀第二章談到神與人可以在伊甸園一起同行
神讓人有自由意志
並且不帶利害關係當中來彼此互動
人可以深度「認識」神,有深刻的合一關係。
對聖父來說,祂繼續尊重人的主體和自由意志
但聖父也承載了人的妄行與謬誤
聖父就安排、等待、規劃乃至讓聖子以自身殉死和復活來達成人的回返途徑
如果做過父母親,就可以體會子女不聽話,往往有「石磨心」的苦楚。
因此,基督信仰當中的「父」,是以無私之心而來帶領、招喚、邀請、給予、承載、等待、保護、訓勉
「父」要被磨心、也要在曠野沙漠當中帶出方向、又要提出分離者的回歸之路
也就是說「父」要作為生命的支點,是生命創始承終的開始、成就與終結的基礎
這如同我們的生命終究要走回到與神合一的地方
也如同祈禱生活的方法或目的,其實本就在「那個地方」,只是我們繞了路
Thomas Merton1968年前往亞洲之前,曾在日記裡寫下這段話:
「祈禱很偉大,就是祈禱本身。如果你要過祈禱生活,得到它的方法就是祈禱。我們都被灌輸了太多的方法與目的,因此我們不了解在祈禱生活上,還有另一個不同的面向。在科技上,所謂的進步是水平式的,你必須從一點開始,然後移向另一點,再移向另一點,但建立祈禱生活的方式不是這樣。在祈禱中,我們發掘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你從你所在之處出發,你就深化你所擁有的。你就會了解,你早就在那裡了。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切,但我們卻不知道,也沒有體驗到。一切已經在基督內給了我們。我們所需做的一切,就是去體驗我們已經擁有的。問題只在,我們沒有花時間去做。
如果我們真要祈禱,我們必須付出時間。我們得慢下來,回到人的速度,開始擁有時間去聆聽。而一旦我們聆聽到所發生的事,很多事就會自行完成。
這就是靈修有成者所做的。他們付出許多時間,做他們需要做的事。那是我們得學習的,如果我們真要祈禱的話,我們得付出時間。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如何從生活中取得什麼,而是你如何收斂你自己,好能完全的付出你自己。
什麼東西妨礙我們過祈禱生活呢?也許我們根本就不想過祈禱生活,這才是我們得面對的。在此事實之前,我們會理所當然的以為,自己完全投入了祈禱的渴望,是別人在阻止我們。
基督信仰當中的「父」也類似祈禱的目的、方法,因為祂就是祈禱本質。
就如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祂就是那「道」、也是「聖言」
因此,「父」就是生命的來源和支點,這和世界所謂的父權在本質上完全不同。
因世界一開始就以眼下世界的現象去形構生命是去除關係的狀態
對世界來說,生命就是一個個單獨的存有,並且「關係」是後天建構的
因此當某個存有去影響另個存有的時候,必定影響另個存有的自由意志,這其中必產生威權、宰制、扭曲、不自由
為何如此?因為世界的眼光不是從神的眼光而來
對世界來講無法理解生命一開始的狀態就是關係
基督信仰講求的「三位一體」重要性也在於此
上帝的三個位格(主體)是在無始之始就在出現那裏
包含聖父生聖子、聖父發生靈
「生」與「發」的行動都是在無始之始的永恆中開展
所以個別性與關係性都是永恆存在
聖父是以其愛的自由意志;以其永恆至上的位格自由生聖子、發聖靈
上帝的創世行動也類似這個構造
所以人的生命也按這個方式而來;有個體性也有關係性
並且個體性與關係性是在「支點」的基礎而來
「父」若不存,那這世界要拿什麼取代?
很抱歉,世界的回答是「父」不存在就是唯一的做法,不需要有什麼新構造
只要有新構造,就有新的壓迫
所以,最後是個體要自己找出路,可是我們清楚個體是有限的
個體無法以自己作為生命支點
那麼結局就是飄移而不是自由

魔鬼要人離開上帝的最終目的就是讓人變為飄移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