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關係/開放/甦醒

以賽亞書 6

6:1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

6:2 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

6:3 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

6:4 因呼喊者的聲音、門檻的根基震動、殿充滿了煙雲。

6:5 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6:6 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

6:7 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

6:8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歲末年初,快寒假了,輕鬆點說話..............................................

              這學期有什麼新事情?有喔!像是全校「觀課」,這事情對大學老師來說還要一段時間去適應,畢竟大學法提到「學術自由」、「自治權」之類的概念:教室是我的地盤,非修讀本課程的請勿擅入...。記得自己第一次被觀課經驗是來文藻應徵。一開始連文藻在哪裡都搞不清,路人甲告訴我沿著民族路往北一直走就對了。一邊猜想文藻是哪種學校,一邊騎野狼機車找路。那時沒有明誠路、沒有河堤社區、沒有大樂,鼎中路還沒通到大中路。越走越荒涼,本想是不是被騙了。不料看到路邊有個鳥居,再仔細瞧瞧,和一般宮廟有些不同。原來這麼快就到文藻,古色古香的宮殿式建築,校園很多樹且枝葉茂密。秘書室在正氣樓,職員告訴我等通知試教,兩天後在正氣樓一間教室進行。那時是暑假,沒半個學生,三位老師坐在教室後面看我教學展示。(後來才知道這三位老師:當時全校唯一的副教授、教務主任、人文科主任。)當下自己長袖長褲、打領帶,教室沒冷氣,天花板是古老的360° 旋轉電扇,有氣無力的送熱風。我汗流浹背,完全不知自己在說什麼,三十分鐘草草鞠躬下台。回去路上有點擔心,恐怕要繼續看徵才廣告!第二天通知就來了,就這樣,自己和文藻結緣超過三十年。時間很快,換成自己是教評委,觀課對象是應徵者試教以及新進教師。說實在的,每一位都很認真。不論是錄取的還是未錄取的。(調皮搗蛋的我自己心裡說:喔...新來的...說話很客氣...扭扭捏捏有什麼好緊張的?)時間又走一段,上學期是全校線上同步教學的錄影觀課,我看著螢幕上幾位老師,聽到各類知識、說法以及師生話語,這真是有意思而寶貴的互動。裡面的每一位老師,我都認識,但平時少有時間聽他們完整地講說一段。雖少了現場的感受,還是可以領略每個人的語氣、態度、執著、視野,用各自的智慧與經驗訴說出來。兩個月過去,現在全校都要實體觀課。到底要看什麼?聽什麼?........稍微思量一下........

              這讓我想到學校推廣月桂方法,從「我願服務」一直到「度新生活」,其實它脫胎於基督信仰,而且清楚地將「建立關係」作為主軸;因為服務(服事)是有對象的,既有對象就有建立關係的緣分。所以教學歷程不單是教授知識罷了,而是建立關係的歷程,也是服事的歷程。如果我是觀課者,觀課有一面是觀察:師()與生()之間的關係,另一面是觀察授課者()與觀課者()的關係。涉及授課與觀課兩個主體的互動。當下的場景,除了老師與學生正在建立一個教/學關係,教課與觀課雙方,似乎也在建立另一曾關係。如果把基督信仰撮要看待,生命不是只單看主體自身,還要加上主體之間的關係才是完全,而且耶穌直接認定這關係的本質是愛。耶穌在馬槽出生的時候,各路人馬都來看祂。當祂被釘十字架赴死的時候,更是被各方勢力和群眾圍觀。當施洗約翰看到耶穌的時候說:「看哪!神的羔羊。」以賽亞書9:1-2說:

9:1 但那受過痛苦的、必不再見幽暗。從前 神使西布倫地、和拿弗他利地被藐視.末後卻使這沿海的路、約但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得著榮耀。9:2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見了大光.住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們。」

             基督信仰裡有兩個重要節日:聖誕節和復活節。前者代表道成肉身、後者是基督救贖機制的完成。前者是耶穌的生來赴死、後者是耶穌的死而復活。如果檢視道成肉身的脈絡,它指涉神與人的關係與結合。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故事情節:天使加百列向瑪利亞報喜,表達她將因聖靈成孕,並且所生之子(彌賽亞)將帶來人類命運的轉變;瑪利亞聆聽之後,放在心裡反覆思想,並遵照而行。她的丈夫約瑟也聆聽了天使的宣示,遵照而行。這對夫妻是社會裡很基層的人家,但上帝卻派了天使向他們說話,然後道成肉身的奇妙效應就這麼開展:基督在上帝的位格當中,結合了神性與人性。後來的十字架效應是相信神、信靠基督的人,也可以從自己的人之位格當中,讓自己的人性與神性結合,我們的地位就成了神的庶出子女。這是人在靈性甦醒的第一步也是瞬間反轉死亡的關鍵,這一前一後的大事,都在眾人的見證下完成。所以基督信仰很像是和善地邀請朋友到自家坐一坐、看一看,是一種開放的態度。

            所以耶穌不是消極地等待世人來朝拜祂,反而是積極地走入世間,讓世人看到祂、聽到祂,與祂建立關係,使人可以重嚐天父的愛。舊約聖經提到摩西將銅蛇高舉起來之時,凡抬頭仰望的人就被醫治;上帝在天、賜下恩典、人們在地、仰望醫治,神與人的關係就鏈結起來。耶穌誕生於馬槽,那是基層人民的生活縮影,但上帝卻讓各路人馬來看這卑微的樣式,聽那再普通不過的嬰孩聲息。不只是東方幾位博士或牧羊人,我覺得也可能包含希律王派來的人。當耶穌被比拉多綁到眾人面前時,彼拉多說:「看!這個人。」表面上是羅馬官員行使權威的樣式,但冥冥之中不也是上帝的心意嗎?包含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時候,上帝就是要讓世人看到耶穌渾身是傷的形象,甚至是罪大惡極的死刑象徵。十字架上還釘了牌子,上帝容許人為的定罪、揶揄,卻彰顯了永恆的生命奧秘。連建立關係的訣竅都從中而來:在上的要先在下,在前的要先在後;若沒有基督裡死過,就難以得嘗基督的生。

        說到這裡,假設耶穌是老師,聖經裡跟隨祂的那群人是學生,而我們是來觀課的。這時就可以問:看了什麼?聽了什麼?做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以現在標準,耶穌沒達成幾個評鑑項目,學術產出做不到一年一個,上課也沒個章法(棄修的很多),恐怕教職不保。實際上耶穌受約翰的洗禮之後,祂好像帶著門徒做USR和素養導向的教學,走到哪、教到哪、問題解決到哪。隨時對話,隨時指正。帶領門徒面對問題、承認問題,乃至解決並超越問題。面對生來瞎眼的人,耶穌說:「既不是這個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而是要讓神的作為顯明在他身上。」(9:3)。沒有高深難懂的教育學理論、也沒有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或高教深耕的創新課程補助。耶穌在世的時候沒有拿過什麼獎、也沒有運算思維融入教學,但是祂帶著交付自己的心,大開大闔,抓住學生心性,給予必要的教導,甚至連自己被槍戳的洞也可以給學生多馬試試。耶穌說的這些,是要打破人為的成見,讓人了解上帝不只是公義,也是慈愛。這些點點滴滴的話語和實際帶領,慢慢讓眾人和門徒看著、聽著、實作著而改變內心,以至內心的靈可以開放,接受上帝超越的心意。如果我們把purpose learning看作教學的重要模式,祂應該是先驅了。

        回頭想想,我來觀課耶穌,是去監管、檢核祂有什麼授課缺失嗎?好像不是,而是觀摩耶穌建立與學生的關係,乃至建立與我們的關係。彼得跟從耶穌三年半,時時被耶穌提點、要求、指教,乃至斥責。他跟著在眾人面前講說福音,也被許多人質疑。他曾跑回去重操舊業(棄修、休學),耶穌四兩撥千斤,給個「滑向深處」的指教而再次激發跟隨的決心。這一切的操練,是為了耶穌升天之後,要做比祂更大的事而預備。所以在使徒行傳當中,我們看到彼得好像換了一個人,不再是粗鄙的販夫走卒,反像是沙場老將。他可以走在眾門徒的最前面,接受社會的檢驗。據稱,他人生終點也是十字架,跟師傅耶穌一樣,雖然身軀傷痕累累,衣不蔽體,卻能坦然被釘掛,展現在眾人之前。想想我這個觀課者,其實是程度還差很遠的基督徒。三十幾年前自己被三位老師觀課是一種迫不得已的心,卻很奧妙的開始建立了與文藻的關係,乃至與上帝的關係。這個過程裡又不斷地看到了什麼,或我被看到了什麼,乃至建立各種大小關係。

        講個例子,十幾年前,當時文藻辦過一種活動,叫做「文藻週」,整個禮拜不上課,全校所有單位都在辦活動,我那時已經信主。某天下午詠穌堂有個活動,是介紹16世紀的詩歌。帶著好奇心去聽聽。我孤陋寡聞,見識之後就心裡一顫:天底下怎有這樣的詩歌?!之後去請教主講人,然後跑去書房找。就這樣一路走下來,最後竟然無意間找到中世紀的東西,1000年前的詩歌,它單純而乾淨,卻有很深刻的浸透力。即使看不懂拉丁文,也會因其曲調而感動。之前本以為靈恩是基督信仰最厲害的招數,至此改觀。然後因這樣的改觀而反省自己是集中心神在過信仰生活嗎?還是被這世界切割得東一塊、西一塊?也被世界影響而牽掛東、牽掛西?後來又好奇古代基督徒在做什麼?說了什麼?就跟著看到1700年前有所謂的教父,從書中看到他們如何操練,整合心神,在單純靈性生活當中產生什麼力量。有位教父亞佳冬(Agathon)院長:某日院長從曠野進城賣幾件小物品(自力生活),在路上遇到了一個癱子,兩足麻痺不能行,他詢問院長到什麼地方去。亞佳冬答道:「去城中賣東西。」那人說:「勞駕你,把我背到那裡。」於是院長就背他到城裡。癱子跟他說:「你在哪裡賣東西,就把我放在那裡。」他照做了。當院長賣出第一件東西,癱子問:「賣了多少錢。」院長把價錢告訴他。那人道:「給我買一個餅來吃。」院長遂買來一個。當院長賣了第二件東西,癱子又問:「賣了多少錢?」院長照實告訴他。於是那人說:「再給我買點吃的。」院長又照樣辦了。院長賣完自己的物品,那人問他說:「你要回去嗎?」院長應聲說:「是。」癱子說:「請勞駕把我背回我們見面的地方。」院長即再次把他背起,背到原來的地方。屆時癱子說:「亞佳冬,你在天地之間充滿了上天的恩祐。」亞佳冬舉目看時,卻見不到一人;那是上主的天使來考驗他。...沙漠的環境中背一個癱子走遠路把生活所得交付出來無怨無悔...他做得到而為何我做不到?所以,從當初好奇去詠穌堂觀看別人講解開始,我這個觀課者就這樣一幕一幕的看到不可思議的事情,明白自己是如何卑微的存有,我到底有沒有仔細觀察自己在禱告什麼?禱告的時候我的心靈在哪裡?我有操練自己嗎?所以,不由得感謝那些願意走到台前,讓眾人觀看、檢視的同仁、朋友。即使是一面之雅的關係,但因上帝的心意也可以帶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緣分和見識。

        所以耶穌開放自己,讓世人檢視、觀摩。我自己背後有這位永恆的師傅,再怎麼不濟也可以安心將自己擺在眾人面前,不管前來觀看的是誰,然後領受祂給我的託付和操練;我不知道自己舉手投足會表達什麼訊息,不知道自己教得有多好或多不好,也不知道在觀課者心中會產生什麼影響,反正就是學習集中心神做該做的事。我就是上帝的僕人、工具,我在協助祂實踐其心意,祂會陪伴我面對世界的一切。若不這麼想,其實表面自己是學術自由、手握自治權的老師,實際上未必那麼逍遙;平時被自己教導的學生,作業亂寫、有聽沒懂就不說了,能保證期末意見調查是哪種分數?更不用說有學生去教育部檢舉自己,即使最後澄清沒事,但晚上恐怕很難睡。這樣下去,一輩子都逃避不完。最近被提醒一件事:以前有個習慣,學期第一次上課會告訴學生,我的課有售後服務,畢業之後都有效。本來這只是吸引學生的小花招,結果還真的有人聽進去,一位10年前教過的學生,最近突然來訊,但不是問專業知識的疑難,而是工作不順,得了躁鬱症,還不輕。我想可能是上主給我的一個任務、也是一個功課。這些關係的建立以及生命的成長,遠不是觀課本身所能想像的;

上帝透過建立關係的過程讓我們內心深處得以甦醒,就是Thomas Merton說的發現內在自我,「它位於最高、最個人以及最存在的層次,是我們基本實存的全部。它就像生命,而且就是生命:當它最活躍的時候就是我們的精神生命。它正是我們賴以生存與活動的生命。它在我們全部事物之中,穿透一切、超越一切。如果它甦醒,會以一個新的生命與其所居住的智慧溝通,於是便活力充沛地覺察到自身:這個覺察並非像是某種我們自身擁有的東西,而是我們之所以然的東西,這是一個嶄新而且無法定義的特性。」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