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六月最後一天想到人格尊嚴

昨天終於把產學研究案送去結案了

當然也交代一個業績給學校

不過這個案子有點特別

一、是自己多年沈睡後第一次上工

二、是因多元性別的挑戰才想試試

發想緣起是多元性別論影響了教育部的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細則第十三條,該條表示中小學性別課程應有情感教育、性教育和同志教育。我覺得很奇怪,這個條文的母法(性別教育平等法)真有如此授權嗎?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一條規定:「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特制定本法。」參考第一條的立法理由才知道「人格尊嚴」是關鍵,因為這個詞彙是來自憲法,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六項規定:「國家應維護婦女之人格尊嚴、保障婦女之人身安全、消除性別歧視、促進兩性地位之實質平等。」因此到底憲法價值體系中,應如何看待人格尊嚴,是亟待處理的課題。實踐上,例如人的自主自決地位,個人對於自己性傾向的決定、社會的性規範、學校的性教育等,都會涉及人的自主自決是如何而可能?翻察這個東西才知道是抄自德國,國內的大法官會議多次提及,研究人權的學者也喜歡談這個概念(大部分說是人性尊嚴),把結論貼給看倌參考,有些硬,請包涵:

從以上各章論述可以得出我國理論與實務上都承認憲法應有人格尊嚴的概念,以統攝各種基本人權。但是人格尊嚴的性質如何?人格為何有尊嚴?仍無法得到一致的看法,至多只能套用德國的先例而舉出「客體原則」(人不能是被支配的工具而喪失人的基本地位)。肯定人格尊嚴的一方,對於性質的看法,大體有認為是出自反省納粹德國的教訓、有從基督教信仰、有從康德的道德哲學、有從社會利益調和的民主看法,甚至有人認為就是這樣實證規定而已。至於否認的一方,如後現代主義,直指活生生的人才是應該保障的對象,抽象的人格尊嚴往往遭到政客法官的玩弄。不論如何,還是從憲法本身的基本精神探討會是可能出路。

後現代主義注重活生生的人,其人觀會把人的「位格」拿掉(因為那是大敘事底下的壓制形式),除了導致人限於零碎、情緒、孤立的狀態,在法學上也無法接受;以多馬斯(Thomas Aquinas)的看法,活生生的人只是質料,還要「形式」才能讓人成為個體(人的位格);轉到法律上,活生生的人要有人格(人作為權利義務主體之基礎)才能成為權利義務主體。伸言之,形式就是人的位格,它是超越經驗的。因此,仍然有必要肯定人格尊嚴,否則我們無法談活生生的人要有如何的人權保障。

回到肯定人格尊嚴的角度,讓我們先從憲法本身的精神立論。我國確實是無國教的國家,但憲法精神竟有「超驗的」的思想背景,正如憲法前言的最末二句「頒行全國、永矢咸遵」,它的英文翻譯是「do hereby adopt this Constitution to be promulgated throughout the land for faithful and perpetual observance by one and all.」其中的「do」字足堪玩味。另外美國憲法前言最後一句說「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其中也用到「do」。德國憲法前言說:「我德意志人民,認識到對上帝與人類所負之責任,願以聯合歐洲中一平等分子之地位貢獻世界和平,茲本制憲權力制定此基本法。」,該國憲法直接講到「上帝」。從法學方法的角度,法律的每一部分都構成其規範的一部分,我們不能任意將前言當作一般的感性談話而去除其規範上的意義,不論是「永矢咸遵」或「認識到上帝」。若我們回到聖經的記載,上帝對自己的介紹「我是那」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既不用過去式也不用未來式,而是以現在式彰顯當下即是永恆。對照聖經創世紀(第一個書卷)第一章的第一句話:「起初,神創造天地。」代表了一個重要的永恆性:自有的(aseity)存在者,連時間空間都為祂所造,其地位是永恆的、無限的也是尊貴的(相對於受造者的有限性與時空受限)。創世紀第一章也提到人是按著神的樣式所造,亦即原本受造的人分享了神所給的地位與尊貴,使人有別於萬物;地位與尊貴指向了人格尊嚴。因此憲法提到的永恆性絕非口頭發誓般的權宜性,乃有超越的意向。那麼人格尊嚴代表了人不只是有意識和身體而已,更是在冥冥主宰之內有別於萬物的地位之尊。延伸來說,憲法對於人的概念也必與永恆的價值連接。所謂的永恆包含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最高價值,這就將中華民國憲法說faithful and perpetual的忠誠與長期的精神提昇到「永恆」的價值,美國憲法和德國憲法亦同。

因此人格尊嚴在憲法的解釋不應按實證主義的方式處理,否則人格尊嚴只是一張法律的空頭支票,真會遭到政客法官的玩弄,也難脫後現代主義的攻擊,被說是宰制壓迫的來源。若說是反省納粹暴政的產物,也不過是消極的主張,無法積極為基本人權帶來發展的基礎。但因此有必要重新體認人是具備超越性(transcendent),並且這份超越性不同於康德的道德理性主體,因為在康德理論中,超越的上帝、不滅的靈魂只是人(道德理性主體)自由意志的靜態參考體,以便說明自由意志為何會趨於圓滿的善。但康德的論述仍是從人的理性角度,且是偶然性並很容易被任意置換,例如後來的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上帝)是在歷史的辯證變化中才認識並完善了自己,它的最高展現是在於日耳曼的民族國家,個人是在此中才有了自由(國家法律下的自由)以及人格。後來的馬克思和希特勒更加偏移出去,前者把唯物論看做歷史辯證演變的動力原因,從社會生產關係來看,人要掌握生產工具才有完善的可能(人的存在不再需要超越的部分);所以人成了社會建構下的存在者;是社會的結構決定了人的樣式(多元性別論的基礎在此)。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把國家民族當做神來崇拜,個人就被迫融化於國格之中而喪失自我,某種程度也實現了黑格爾的主張,其嚴重後果也是眾所公認。這樣的脈絡走下來,憲法強調的永恆性都無法從這幾種路徑連結成人格尊嚴的基礎。

因此,基督宗教就帶來超越性的啟發;「人類是永恆地為不完美的,他是永恆地(甚至於身故之後)厠身於一自我完成之過程中」,且「人這主體位格必須向你、向我們開放與分享,方能實現自身的路徑。」;人不是自私絕對主體,人的尊嚴可以上溯超越的領域(神),內中包含愛與謙卑的開放心態。這對於中國文化來講也能貫通,因為我們的文化本就是「敬天愛人」的。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

1. 人格尊嚴的法律面向不同於其他人權,是人權的上位概念。

2. 人格尊嚴不是民主程序所決定、也不是純粹立法者的命令,更不是社會成員彼此利益妥協的產物。

3. 人有超越的部分,要有永恆的向度。否則縱有人格也不會有尊嚴。

4. 人格尊嚴不單是追求個人不受侵害之地位,更要積極走向永恆圓滿的盼望。

以下願借用吉爾松的話做結尾:

人的偉大在於人是按上帝形象而受造的。人有自由,可以主宰自然,取其所需。人有理智,可以明白事理,裁官萬物。但人雖擁有這一切,仍然明白人之偉大並不出於自己。一旦明白這點,便足以認識自己;人若強調自己的尊嚴而不顧及比自己偉大的存在,將絆倒在虛榮的石頭上。

--Etienne Gilson, 1884-1978—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康希事件

今天看到朋友fb提到「康希事件」?奇怪,出事啦?上網搜尋一看,還真的耶。康牧師被新加坡政府以涉嫌濫用至少2300萬新元(約5589萬令吉;合新台幣54千萬)教會公款,幫助妻子發展歌唱事業,今天連同4名教會成員遭商業事務局逮捕(新聞在此)。這下事情大條了,康希牧師是台灣很熟悉的國外牧者,常來台辦佈道會。他的太太何耀珊也是牧師,幾年前宣示進軍演藝界,想把福音傳入。不料何耀珊越來越奇怪,情慾色彩非常濃厚,但康希牧師都還是護著她。現在連他自己也跌倒了,屬靈破口是很難想像的。

早上回應fb,引用傳道書第一章經文

1:2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3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1:4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1:5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

1:6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的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1:7江河都往海裏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1:8萬事令人厭煩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

1:9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1:10豈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說、這是新的.那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1:11已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

實在不適合講風涼話,但有些觀念是該談談。

康希強調的是迎合一般人胃口,特別是華人;此生的順遂:財富、健康、好運、、、。簡單講就是成功神學,並且這成功神學來自於靈恩的偏向發展,到後來很容易掉入今生富足就是基督徒勝利的迷思(可參考這篇文章)。此刻不禁想到另一個人:查理富高(Charles de Foucauld),他的後繼者也按照一樣的足跡,仿照耶穌傳道前在拿撒勒的日子;木匠之子、貧苦勞動、默默付出,雖然他是一切萬有之上的。藉著這微小的模仿,我們乃能深切體驗耶穌為何道成肉身、貧困長大、身無分文、憐憫弱小、斥責經師、曠野祈禱、殉死十架。祂的死象徵在人世間徹底的失敗,神卻要在這樣的失敗裡成就真正的成功;乃能讓信靠者是個真正的信心勇者,可以永恆富足,也就是與神同在的圓滿。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佛教與多元性別之諍

今早看報,讀到一篇社會新聞,是佛教弘誓僧團領袖釋昭慧要給一對女同志證婚,是台灣佛教史上第一遭。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178707.shtml

有人問釋昭慧同志是否犯了邪淫?報紙引述並闡述其意見:「『同志婚姻基本上設定固定伴侶,應該鼓勵,不該詛咒!』昭慧法師說,佛法的基本態度是讓生命變得更好,婚姻的固定伴侶,能節制人對慾的追求,在佛法看來正是讓芸芸眾生朝善發展的一種策略。」

101.6.1.弘誓電子報也引述其看法:「佛教經典中比較沒有打壓同志的言論。其實,無論異性戀或同性戀,同樣都根源於情欲,歸因於『無明、我愛、我所愛、自體愛、境界愛』,兩者擁有情欲的共同特質——動物本能,同樣構成繫縛身心的猛烈力道,同樣會因縱情恣慾或獨佔心態,導致傷己傷人的罪行。兩者之間,並沒有神聖與罪惡的二分法,也沒有蒙受祝福與承受詛咒的殊遇。同志行為與異性戀者一樣具有多樣性,容或有些情緒比較激動或性泛濫,但也不宜以偏概全,因為沒有數據統計證明他們比異性戀者在情緒管理或情欲處理方面顯得更差,這是一種既定的刻板印象。即便統計數據顯示同志比異性戀者的問題較多,但這依然是「果」而非「因」。製造其「因」的恰恰就是異性戀主流文化給他們帶來的社會壓力。我們有沒有想到:他們受到異性戀主流文化社會的歧視與打壓,內心有鉅大壓力,有強烈的不安全感,試問這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同樣的荒謬邏輯──罪業深重,也出現在對待女性、身障、精障、奴隸與動物的身上,但是試問誰沒有業障?用這樣的語言與心念,投射到對方身上,對他們有什麼幫助?只有增加壓力、沮喪、挫折感及自我放棄。佛法的因果論清楚提示我們,毋須指責哪種人的業障重,這些口業一點也不能帶來彼此的善法。重點是,每個人在現有的生命基礎上能不能更進步?所以,對於女性、殘障、精障、兒童、同志、不同種族、不同物種的生命,都要如此看待。如此,一通就一切通,不會在某個議題上被錯誤知見卡住。我們要在因地上改善自他處境,而不是在果地上自我放逐或詛咒別人。的確有些法師比較保守,會用傳統眼光看待同志,但是大部分佛教道場會將他們的性傾向,禮貌地劃歸私領域而不予置喙。就算有同志進入道場學佛、參禪、共修,一般法師與信眾也不會特別打聽對方的情感生活。所以,同志願意站出來締結婚盟,將私領域的感情,放在公領域中提供大眾討論,以促成合理對待同志的公共政策,並且毅然面對親友、上司及社會的壓力,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但事情似乎不是這樣簡單,有同屬佛門的不同意見和經文:

1.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九):「復次若行不應行名欲邪行。或於非支非時非處非量非理。如是一切皆欲邪行。若於母等母等所護。如經廣說。名不應行。一切男及不男屬自屬他皆不應行。除產門外所有餘分皆名非支。……如是皆名欲邪行罪。

2.四分律(第35卷):爾時有黃門案:即同性戀)。來至僧伽藍中。語諸比丘言。我欲出家受具足戒。諸比丘即與出家受具足戒。受具足戒已語諸比丘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來。比丘答言。汝滅去失去。何用汝為。彼復至守園人及沙彌所語言。共我作如是如是事來。守園人沙彌語言。汝滅去失去。何用汝為。彼黃門出寺外。共放牛羊人作婬欲事。時諸居士見已譏嫌言。沙門釋子并是黃門。中有男子者共作婬欲事。時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黃門於我法中無所長益。不得與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出家受具足戒應滅擯 (案:滅擯即逐出) 。

3.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安樂行品第十四)

「文殊師利,又菩薩摩訶薩不應於女人身、取能生欲想相,而為說法,亦不樂見。若入他家,不與小女、處女、寡女等共語。亦復不近五種不男之人、以為親厚,不獨入他家,若有因緣、須獨入時,但一心念佛。」

一九六八年宣化長老講述這「不男不女」有五種:http://www.xuefo.net/nr/article9/86540.html

1)生。他這個人,從母親肚子里生出來,也沒有男根,也沒有女根;也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本來男人是幫助女人生小孩子,可是,他生出來就不能做他所應該做的事情,這叫一個「生」,生來就不可以。為什么他這樣子呢?這個因果,你們要知道!因為在往昔,他歡喜同性戀──或者女人單和女人來戀,或者男人和男人來戀,或者他又戀男人、又戀女人;這么樣子,所以他也就搞得也不是個男人、也不是個女人,有形而無根──有人的形,但是沒有人的根,這叫「生」。

2)犍。本來是有男根的,但是把男根割去了;或是他生了一種瘡,把男根給爛掉了;女人也是這樣子,這叫一個「犍」。

3)妒。他見著男人,生一種妒嫉心,變成男的了;但是做不了事情,不能人道。有的時候,他又見到女,他生一種妒嫉心,又變成一個女人,但是也不能人道。這叫一個「妒」。

4)變。前邊的「妒」,是見到男人他變成女人,見到女人他變成個男人,就生這種淫欲心;或者見到男人他變男人,見到女人變女人,這都是一種由妒嫉心來現出這種的形相。第四種的「變」,他自己會變,自己等一陣間,譬如十二點鐘他是個男人,到一點鐘又變成個女人,不用見著這個男女,他自己就會變了。等到兩點鐘、或者三點鐘、或者五點鐘,他又變成一個男人,所以這叫「男不男、女不女」。這種的情形,是什么道理?他變成的這樣子,也就是男的和男的搞同性戀,女的和女的搞同性戀,或者男的自己對自己行淫欲,或者女的自己對自己行淫欲。會做這種的事情,將來就會受這種果報,變成也不男、也不女。你說他是男的,他沒有男根;你說他是女的,沒有女根。他又可以變成男的,又 可以變成女的;變是變了,但是不能行人道,沒有這種的能力。

5)半。怎么叫「半」?就是半月他就變成一個男人,半月他又變成一個女人,半月男、半月女。以前那個「變」,或者一兩天是男人,或者一兩天就是女人了,不要等到半個月。這個呢?他要等到半個月,他有了男根了;下半月,他又變,就變成一個女的。這也就是「男不男、女不女」那種人,才受這種果報。你們聽過,所以研究佛法,你才能懂得這個道理,不研究佛法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這五種不男、五種不女。、、、

4.正法念處經(第6卷地獄品之二)(男同性戀的地獄苦報):「何者邪行。謂男行男。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墮於惡處合大地獄多苦惱處受大苦惱。- 作集業力。於地獄中。見本男子。熱炎頭髮。一切身體皆悉熱炎。其身堅 猶如金剛。來抱其身。既被抱已。一切身分皆悉解散。猶如沙摶。死已復活。- 以本不善惡業因故。於彼炎人。極生怖畏。走避而去。- 墮於嶮岸。下未至地。在於空中。有炎嘴烏。- 分分攫斲。令如芥子。尋複還合。然後到地。既到地已。- 彼地複有炎口野幹而噉食之唯有骨在。複還生肉。既生肉已。閻魔羅人。- 取置炎鼎。而複煮之。如是無量百千年歲。- 煮之食之。分之散之。乃至惡業未壞未爛。- 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 於多苦處爾乃得脫。若於前世過去久遠有善業熟。不生餓鬼畜生之道。若生人中同業之處。失無量妻。不得一妻。究竟如是。設自有妻。則厭離之。喜樂他人邪行業因餘殘果報。」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保羅說的磨難日子


最近輿論一直炒作美牛問題,老實說美牛口感真的比紐澳好,這兩天才知道政府在多年前根本沒有檢驗進口美牛,我們肚內不知吃了多少「萊劑」?唉!反正平時早吃一堆怪東東,也沒差。倒是美牛背後代表的事情到這兩週才凸顯起來:原來台灣急著要與美國簽FTA,而美國則拿美牛當做門票,未購票者請勿擅入。尤其最近韓國和美國的FTA已經生效,而且與中國東協的FTA談判正式展開,加上三星把台灣電子業打得哇哇叫,應該可以預期政府會很快讓美牛進來。大企業對此應該是極度關心,像出口為主的台塑油品,上個月出口竟然衰退,除了景氣問題,一般認為是各國FTA在發酵。不過我們口嚼美味的美牛之際,更得想想台灣和各國簽FTA到底是怎樣的圖像。

保羅在聖經裡講「磨難的日子」,聯想到FTA對於有國際競爭力的是大賺錢的機會,但一般中小企業或上班族呢?就很難說了。若沒有變得「卓越化」、「國際化」,隨時會遭遇生涯亂流。尤其是中壯年和下一代,沒有把意志力和心智培養起來,怎面對後來更巨大的衝擊?

昨天是國中基測成績發佈日,媒體馬上訪問那些412的滿分佼佼者,全國22萬考生才44位滿分,其他人呢?有啦,今天訪問一位410的,她是全雲林縣的榜首,可是全雲林不只一位考生。PR99的也才1900人,其他人呢?縱使進了高分群,他的愛心、心智和意志力有沒有人關心?如果這些高分群後來都跑去當「醫美」,誰來接生寶貝、誰為寶貝看病、誰來拿外科手術刀呢?

另外,大家爭著看作文滿級分者的東西,當然很好,我早上拜讀了曾昭旭大加讚賞的「衛生紙」,可是媒體根本不關心另個嚴重問題:大約4000人滿級分,有2500人是0級分,後者可能是空白也可能亂寫,或根本不會寫。連基本表達能力都這樣,他們以後要怎樣卓越化、國際化?對啦,黑道會歡迎這批人。

因此,韓國真正內部的問題,將來都會複製到台灣,只是嚴重程度的問題。不相信,上班族平均薪資比13年前還低了8百元(資料來源),但我們的每年平均工時卻世界名列前茅,這就是「磨難日子」的證據。面對磨難,想來想去就想到這幾句話:「基督神性的重要就在此:既是神也是人的那位由死中復活,藉著祂的靈在我們中間居住並行動,因此在他內我們不僅僅是我們個別真的自我,也合為一個奧祕的人、一個基督。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完全地轉化為肖似基督,和祂一樣,變成具有神性的人,在這世界上分享祂精神上的權威與力量。」(Merton的話)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主必興旺我必衰微

今天是50天禱告的第二日,牧師鼓勵大家每天早上七點起來,就參考發的資料為國家禱告七分鐘。起床後眼睛還沒完全睜開,頭也昏昏的,仍記得看看是否七點了。喔!六點五十五,沒關係,提早開始。
唸到倒數兩句話:「主阿!願祢興旺,願我們衰微!」不簡單的話,來自施洗約翰的名言。字面的意思是指耶穌必興旺,而他自己則衰微。至於從整個福音書的記載看,施洗約翰是那來自曠野的聲音,聲喊修直主的道、鋪平祂的路,所以施洗約翰的角色是為耶穌做預備。
施洗約翰用水為人施洗,是悔罪的洗,耶穌帶來的洗,是聖靈的洗。
前者帶來的暫時,後者是長久
前者是人為行動,後者是神自己投入
前者是前導伴郎,後者是新郎本身
前者是預表警示,後者是真實臨在
所以興旺與衰微不是全按字面意思表達,而是神為迷惘世人的安排,用身穿駝皮、吃蝗蟲野蜜的人,警告世人不要倚賴律法、血統、權勢或財力,而是要真心悔改,才可以走向神給的至聖所(神而人/人而神)。但這些提示警告都是預備性質,時候到了,主角到來,配角就是謙卑退下。
若從靈修的角度,當我們看到自己是這樣的卑鄙、奸巧、縱慾、嗔怒、傲慢、無知、軟弱,卻無法靠自己救拔,乃有全然求靠上主之心,願意這老我充滿的自己在聖靈之洗裡死去,也在聖靈之洗中復活。所以對自己而言,原來的老我會漸漸過去,但耶穌會在自己裡面漸漸滋長壯大。這就彰顯了保羅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從密契的角度,人在世上的生命本來就是短暫,恆久的價值力量乃在神那裏,我願意投靠耶穌。對祂而言,祂是創造之主,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我不過是受造的渺小活物。感謝上主賜我自由意志以及知性的心思,可以明白體認,自由地投向那創造一切的永恆之主,與基督聯合。在那聯合的奧秘中,可以察覺天主裡面的人性以及人性裡面的天主。那個原來的我就慢慢不見了,是個可以無我、可以貧窮、可以孤單的人,卻又是圓滿、豐富、會通一切的我。是什麼都沒有卻什麼都有、好像死去又活回來、渺小卻無懼。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避諱的問題

小白在[炎炎六月]寫了留言,在此做點回應。

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當天負責分享的弟兄講出最近十年的情況,原來換了三次教會。他家曾跟著牧師從教會出走,換來換去,當年在一起的同工幾乎走光,最近比較穩定。雖然少了當年的意氣風發(最愛唱詩歌),但有分沉著歷練的神情。他開頭引用的經文是馬太福音18章第1-14節。我在旁邊聽了非常難過,團契結束立刻發一封信問候他。

我記得生平第一次正式遇到福音,是認識Mandy之後,按時去Hake老師家聚會。我一開始被吸引的地方是這個家的結構和經營,當時Hake和他太太Faye生了五個孩子並領養一個台灣小孩(收養棄嬰)。對我來說有一連串的問題和衝擊,這些資訊慢慢滋養在心裡。

是阿!他們憑什麼生這麼多?養孩子很花錢,難道他們不懂?還有,自己生這樣多,竟然還收養外國的孩子?這麼多孩子能帶得動嗎?多年來我慢慢了解愛的力量是這樣的強大,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他們在台灣最後一間住處是租了一間倉庫(是間多年失修的倉庫),三層樓,全家人一樣樣把家裝修起來,父親的祖先是木工背景,因此也帶領兩個大兒子一起做粗重的部分,還包括頂樓的一個木製鞦韆。無怪乎他們回到美國後,有一年我家去拜訪,看到他們兄弟兩人已經可以自己訂材料,自己釘出一個兩層樓高的倉庫,面積超過一個籃球場。台灣時期全家只有一台破舊的三菱得利卡,但可以一起買油漆,把車子漆得很漂亮。他們常常去菜市場,用便宜的價格一次購買大量的當期水果,然後全家一起大快朵頤。老二常常自己一個人坐中興號巴士去台東海岸,慢慢尋找古代日本漁船掉落的玻璃瓶(很值錢),晚上一個人在海邊搭營。他們回美前一年又生一個小女孩,幾年之後再回台灣收養一對小女嬰。他們怎有那樣大的信心、勇氣和堅忍的力量?我想了很多年。

他們嘴巴講說的福音未必很漂亮,但是從行為裡就透出了強力的福音種子。聚會時就是一般的詩歌、分享和經文解釋,沒有靈恩沒有課訓,老實說也沒有帶領很多人洗禮。看起來夫妻兩人的福傳成功率普普,夫妻兩人自己教孩子,大的再教小的,物質生活很緊,但我可以觀察到耶穌有在他們家深深同在、同行。

那祕訣在哪裡?說穿了,也很簡單。愛為核心,活出耶穌、夫妻一體、親子密切、家庭祭壇、按聖經教訓而行!如此而已。現在多數的孩子都大了、成家了,陸續也生出自己的孩子,我在臉書上看到全家合照,我的天啊!一時竟算不出來,有的還在肚子裡。每一個新長成的家庭,還是一樣:愛為核心、活出耶穌、夫妻一體、親子密切、家庭祭壇、按聖經教訓而行!我家有學到一點淺薄的東西,做不徹底,但仍受用多年。

回過頭來,也許這可以給我們一些經驗,哪裡才是重點?!如果不將生命最核心的部分把握好,縱使把某國模式完全複製過來,還是要小心巴別塔效應;以色列人建造雄偉的聖殿,耶穌也只能讓它倒塌。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今天下雨了

昨天嘆說天氣炎熱,今天雨就多了,真好!

下午和Mandy陪同Anne看考場,上帝也很幫忙,雨也暫停。

昨天談到磨難的日子,今天又看到一個不好的消息,教育部準備於6/12召開說明會,展出三份性別平等教育補充教材,據說內容還是差不多,甚至有變本加厲的地方(鼓勵學生參與同志遊行?)並且已經不只是談同志的權利,更影響到正統的男女關係、婚姻關係等等。以後做父母的或有機會到國中小晨光教學的要注意了,我們已經沒有什麼好選擇,必須清楚說明人到底應該是怎樣才是「好」的樣式。

相對來說,自己這學期從性別議題慢慢走到兩個領域,教學領域中有機會藉著婚姻法與基督信仰的關係,討論多元性別的問題。從學期初談人的主體性,慢慢走到人主體性的基礎是神的創造大能,再慢慢說到男女婚姻是為磨去老我體驗永恆的途徑,因此多元性別可以在眼前享受歡愉,但永難走到神所說的「好」;亦即永恆的圓滿。政府為了迎合「與國際接軌」的迷思,無法認清人權的本質,這樣的訴求只是崩壞社會,未來更加重了人民的磨難日子。

但神從未棄絕仰望祂的人,乃是要讓我們更加警醒,磨出更大的信心與勇氣。圓滿之道無他法,唯有內求諸己、外求服事,像施洗約翰說的境界:「祂必興旺、我必衰微。」也像保羅說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

基測考試也好、對抗多元性別也好、乃至各樣的琢磨,當神所給的意外平安自心靈深處油然湧出,我們就可以輕鬆自然地走出去。就像耶穌描述生命活泉「直湧到永遠!」

晚上和Anne讀經禱告,剛好看到耶穌登山變相的故事,剛好也讓自己知道祂超越了律法誡命(摩西),也高於神蹟預言(以利亞);我們既有份於神,分享了祂的形象,生命的能力也就不只是遵守律法或追求恩賜,乃是在祂裡面不斷更新、不斷新生,這一切都指向聖經說的第一句話:「起初,神創造天地。」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炎炎六月

六月來了 真的熱斃了
週三臨時在教師團契分享,主題是:「磨難的日子」
用語來自以弗所書第六章 也是「六」
保羅主要提到如何在磨難的日子對抗空中掌權的惡者
引用經文的時候突然有個靈感;從第10節唸到第18節
6:10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着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
6:11要穿戴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
6:12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 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6:13所以要拿起 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 得住。
6:14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
6:15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
6:16此外又拿着信德當作籐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
6:17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着聖靈的寶劍、就是 神的道.
6:18靠着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

表面來看,第17節算是說明的結束,但感覺上第18節似乎才是實踐的重點,因此就一路唸到此。對自己來說,其實所謂的「磨難」和很多人比起來真是輕鬆多了。只是繁雜的程度倒是不小。在工作單位,必須一次次接下卓越的指令,要短時間內成為很厲害的人物。在教會,要與小組內的會友一起進步、與同工一起服事。在家裡,要帶領家人。在自己,要常常尋求與神的同在,汲取生命的動力。但在這些匆匆忙忙的過程裡,卻看到不少上層不想(或不願)看到的問題:疲憊!學校裡,不少同事的眼睛都變差了,有的得腦瘤、有的臥病請假半年,更麻煩的是不少人面對卓越的計畫案或研究論文發愁。在教會,組內的年輕父母必須花心思顧好幼小的孩子,還得為家庭的財務、生涯打拼以及夫妻相處問題。服事的部分就能做多少算多少。在家裡,光是小朋友的學行也要花時間教導。在自己,必須不斷尋求自己與神的連結,跌倒了還是要爬起來。
這中間,有些雜感:
今天特別上網查看「雙翼養育系統」,是最近不少教會流行的牧養方式,有套裝課程以及小組推動訓練,目標是要打造「健康的教會」,時程大約一年半,造就出健康的新會友,教會人數擴張;不但要結果子,更要結出新的蘋果樹。老實說,從信主以來,這不知道是第幾套課程或訓練,不曉得自己的教會何時引進。想到這裡,記得年初曾和一位河堤社區某教會的理事長敘舊,他以前是本教會的執事主席,他們也如火如荼展開雙翼。只是自己不知為什麼,覺得跟個人的生命節奏接不上,我一直覺得無論用什麼方法,到最後還是看基本功。就像6:18說的:「靠着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不能只是看過去,還得看進去。而且當我們慢慢熟悉聖經的語句和禱告的習慣,會想走進那語句的境界以及禱告中的至聖所,磨難的日子會讓人想找到出口。不論這世界如何磨難,我們總要有個內在位置,讓自己好似回到母腹之中,汲取源源不絕的滋養。而在靈修的某個幅度中,神就在那個位置等我們。我們得到充滿的愛,才能在直覺裡學會放手的信心,慢慢讓神在各方面都是自己的帶領者,甚至看到自己沒做什麼卻滿滿獲得。但是,從個人淺薄的經驗中,這部份完全無法以人的計算來決定時程,每個人的路途都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說基本功也很簡單,前幾天去學校附近吃麵,老闆忙著應付先來的客人、電視放著無聊的新聞(老闆怕我無聊特地跑過來開電視),自己反而在吵雜環境特別想和神親近,就自動開始閉眼默想耶穌禱文,感覺還不錯。另外,今天早上讀一本書,醞釀了幾年才正式買下來,卻再次加深對舊約聖經第一句話的體驗:「起初,神創造天地。」所以人是尊貴的原因在於我們從祂分享了超越萬物的創造性存在,這一點在古希臘看不到,中國易經思想也沒講清楚。明白這一點,更能幫助自己分辨學校、教會、家庭和自我的價值取捨,在這愈趨非人的世界裡。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