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2020/7/20 羅馬書1:8∼17 心得


       今天的經文剛好最前面和最後面的經文,都是談「信」:
8 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 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17 因為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這是宗教信仰(特別是基督信仰)和一般思想邏輯的最大差別;就後者來說,打個比喻,我必須認識你到一個程度,才能決定要不要和你做朋友,乃至相信你的為人。所謂認識到一個程度,包含互動、觀察、分析、檢討、、、,然後在心裡有所評估,能分辨對方的好歹。但是以前者來說,卻不是這樣;我決定先跟你做朋友,後面再慢慢彼此認識,然後了解對方的好歹。所以保羅說「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其實對世人來說不太能體會,也不能體諒。因為這太冒險了,怎麼可以這樣不理性?
我們可以舉千千萬萬的例子,說明「先相信、再認識」非常危險,也非常不理性。甚至用網路交友做比喻,認識沒幾天就被拐跑了。但若是如此,那麼人也非常可憐,因為所謂理性和邏輯都沒辦法在過世時帶走,更無法給予自己終極解脫的答案。日前我回應一位學校同仁的訪談時,提到自己所屬學校早期與現今的差異。我的答案是早期學校塑造一批又一批老師,無私地交付自己出來。因為早期校園很多修女,他們自己帶頭這麼做,不用說教,也使一般老師跟著做。我們基督徒都知道,這個心態源自耶穌基督完全交付自己的生命,十字架讓耶穌的生命大大傳佈起來。但現在因種種緣故,這個生命態度變淡了,逐漸出現另一種:緊守自己的生命所需(緊緊抓住可能的浮板)。一個是放手出去,一個是緊抓過來。這兩個不同的心態必然帶來不同的文化與做事方式,此乃危機的核心。對照耶穌講的話,就更有體驗:
馬太福音10:39「得着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着生命。」
這些早期的老師對修女不見得熟悉,只覺得他們不是壞人,就跟著同樣方式帶領學生,不料竟形成一個特殊的治校典範,到今天讓學校還沒直接遭受少子化影響。我看到這些結果,然後才更認識當初相信修女做的是什麼。所以,也算是一種先相信後認識。基督沒有讓一般人馬上認識到什麼利益或好處,但藉著見證與感動,可以幫助人放下邏輯和理性,用內心的直覺而相信上帝,然後在人生各個階段,一步步發現神、認識神、體驗神,他的生命就不斷蛻變、成長。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