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5日 星期六

婚姻(之四)


前回主要以婚姻為主軸,談及如何成全婚姻,也同時成全個人。話說回誓約這個詞,我把它與契約相對看待。可能和一般的講法不大相同;社會的主流想法是婚姻不能幸福的關鍵是識人不明,並且婚姻契約沒有訂定安全的保障條款。因此政府就積極修改民法親屬篇,例如把夫妻法定財產制接近分別制;自己婚前擁有的財產各自擁有管理處分、各自的負債各自承擔、婚姻存續期間獲得的財產在扣除婚姻期間各自負債後一人一半。現在法律規定結婚必須簽訂結婚的書面契約,我絕對相信日後有人會在上面大作文章,弄一堆保護自己的條款。
離婚的條款解釋也越來越寬,因為法官也普遍承認婚姻不幸福的很多,所以乾脆分開算了。因此,人們越發重視、倚賴契約的關係(權利義務責任),因為人與人的信心度下降、不信任感加重了。
逐漸導致不婚、不生也越來越普遍,弄得國家後面沒有足夠的新生代,未來危機重重。所以,內政部在擬議以後結婚的人要經過婚前輔導數小時。但是政府畢竟以現實社會的角度著眼,比較難觸及個人人格成長的部分。
個人人格成長就涉及誓約,因為能夠做誓約的,代表他對婚姻有一份不同於契約的心思,是格外發自內心的神聖表態。這樣的作法在某些民族、部族的成人儀式都看得到,例如外國有某一原住民就要求一個男子的成年儀式是到山裡獨居一段時間,也有台灣的原住民是以獵取某一動物為證。這都代表部落民族仍保有一種神聖儀式,代表某個人的人生有了重大進階。都是代表此人開始懂得基本的為人道理,並表現於智慧及能力的獨立性。這樣的肯定也讓他有資格嫁娶,縱使這人可能還有很多要學的。雖然台灣已經沒甚麼統一的成年儀式,這樣的認定方式在現代法律當中還有部分殘餘。例如民法規定20歲是成年,這年紀以上的人單獨與別人簽訂契約才有完全的效力。但也有例外規定;若還未成年而結婚,可以因此提前比照成年人的法律地位。所以獨立能力(成年的指標)和婚姻有相當的關連。
我們可以說,誓約的內涵也表徵了此人有了一定程度的心靈能力,可以不用父母高度的呵護,甚至未來要反過頭來照顧他們。有人可能覺得我現在還很倚賴父母的幫補,沒關係,至少要在意識上開始突破過去的格局,去學習承擔過去不用管的事情,我們若沒有培養這樣的獨立心態,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說要照顧父母、配偶、子女恐怕空想一場。
現實一點,我們拿最近世界的金融風暴為例,不少人憂心忡忡,怕企業倒閉、失業湧現、資金短絀,貸款無法償還等等重大問題。很多人都覺得是那些金融高層弄出來的大禍,其實這些問題已經醞釀很久,但因為衍生性金融商品帶來的金錢甜頭太誘人,所以沒人理睬。不論是闖禍的或是受害的,其實都有自己心靈的問題;沒有足夠的心靈深度面對錢,老以為自己的操作技術高超,等事情搞大了,才發現自己竟然如此眼盲且心靈脆弱。也有人不服氣,認為是自己運氣太差,卻不願真實面對自己。面對這樣的起伏時局,多數人都是順境意氣風發,逆境垂頭喪氣或找出氣筒。這就是心靈能否建立獨立性的問題,有無承擔的勇氣與判斷的智慧就在此處。
一般人不容易誠實面對真實的自己,告訴自己是有限的,因為我們習慣那句話「人是萬物的尺度」。往往是在逆境到來,無可抵禦之時才願意在內心的靈魂世界裡接受超越的權威(基督宗教認為就是上帝),讓它坐在心靈的寶座,自己願意誠實謙恭。這樣,個人內在的心靈權威就不是「錢」了,乃是超越一切的神聖權威。
基督信仰者看起來很沒用,怎麼會自認有限呢?可是一些民族的成人儀式卻一再地傳給子孫訊息:敬天!人的生存價值是在敬天的基礎中產生。更妙的是接受這神聖權威者,竟然得有一個獨立能力的標記。所以基督宗教就告訴人,接受了祂就可以開智慧!因為祂會教導我們不該碰的就不要自不量力,甚至是超越碰與不碰的矛盾。所以錢滾錢的買賣(像衍生性金融商品)本來就是避險工具,拿來生財就是與虎謀皮。有智慧的人就會謹守上帝的教導,不任意玩高風險高獲利的資本財交易,以免害了自己又傷害全家人。另個重要的訊息是循著錢滾錢買賣來尋找脈絡源頭,一定是有人付出高昂的信用代價,但是當他負擔不起這個代價時就乾脆賴帳破產,投資者就血本無歸。所以這其中已經有賭博的成分在內,而賭博與真誠過日子的信仰教導是有牴觸的。
那抵擋不了誘惑怎麼辦?回到心靈深處與那神聖權威交流,讓自己的血氣之勇平衡下來,眼光就洞開,就知道該做不該做的深刻體會,錢投不投下去的矛盾就根本不存在。這是基督宗教給世人的禮物之一,祂要我們成為真正成熟而獨立的人格,婚姻幸福的基礎也在此。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婚姻(之三)


談到這裡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標準太高了吧!能夠娶妻生子,另有房子、金子、車子,那就五子登科了,還求那麼多?只是我們發現很多老夫老妻雖然一直沒有離婚,似乎總是缺了點什麼,每天日子像流水一般,也像日出日落,越來越沒味道。問題就出在夫妻雖同住一起,卻沒有共同努力的焦點,沒有更多一起體驗人生的機會,兩個人成了平行線。在退休前,家像個旅館,只是提供肉身需求。若有生孩子的更煩,下班後光把孩子搞定,兩個人就累翻了,縱使出門旅遊也是走走看看而已,還常被小孩拖著走。嚴重的,禁不住花花世界的誘惑,就婚外情。或因事業財務不順遂而鐵公雞(吵架打鬧)。小孩子也往往成了無辜的受害者,演變成社會問題,害己害人。這狀況下,無怪乎許多夫妻的心靈因為沒有方向而變質,套句經濟學的名詞,夫妻之間的恩愛默契已經「邊際化」。有沒有實際證據?看看離婚率就知道這不是危言聳聽。難怪很多人覺得既然如此,何必結婚,自找麻煩?有人乾脆只要愛情不要婚姻,等而下之者連愛情都免了,直接一夜情或援交。所以,我們越不能以靈魂的角度去審度婚姻生活、去認識婚姻,那就越發被情緒、慾望帶著走,弄到最後,人的行為似乎和路邊的狗沒兩樣。
說到這裡,我們會感慨起來,怎麼人變成這樣,人應該和萬物有些區隔,因為人是有文明的生物。也許「文明」兩字很難定義週全,但必定包含「有別萬物」且「生命層次」更加晉深的內涵,婚姻剛好就是重要的寫照。只是當前人類婚姻生活的實況,讓我們覺得文明好像在倒退,文明的力量在邊際化。這時我們需要一種信仰理念,真實體會生命,讓自己免於倒退的浪潮。在各類信仰當中,基督宗教強調人是有文明、有靈魂需求、有高於萬物的地方,不妥協於人類社會的演變現實,堅持人之所以為人的文明理念。
雖然夫妻不應該變成平行線的程度,可是基督宗教要求的夫妻靈魂彼此接納的標準好像太高。怎麼辦?其實對人來講,確實很難,因為人本身有一些障礙:來自遺傳的脾氣、後天學習的不良習慣、以及人類有限的智慧與眼光。這些種種使得夫妻之間只能接納對方美美的一面,或只能在心情好的時候溝通,或死心認定對方的某些習性脾氣是無藥可救;要接納對方的整個人,等於是去苦苦修行一樣。夫妻之間永遠有些難解的心結,不是躲避不談就是用其他生活事務遮蓋,每隔一陣子再爆發一下。例如丈夫可能覺得妻子老喜歡跑百貨公司去領免費禮品,老是貪小便宜,難道不能做點正事嗎?但妻子卻覺得這是未雨稠繆(以後可以省送禮的錢),這些都是為了全家。看似小事,卻是一個盲點,丈夫自認比較清明,以容忍的心情讓太太去貪小便宜。可是太太卻覺得自己是為家庭財務付出心力,還得忍耐丈夫的臉色。這心理的差距,常在忽略當中累積,是平行線的重要線索,久而久之,夫妻就很自然地往對方貼標籤,要撕下這心理成見比登天還難。
因此夫妻之間的神聖誓約,光靠人自己維繫是很辛苦的,因為人天生就有缺損,這時上帝的介入的就是一種解決途徑;讓夫妻關係不會倒退,也有動力使彼此接納整個對方。這裡奧妙的地方在於,人需要一種被圓滿愛過的經歷,是自己再差都仍被接納的經歷。所謂「自己再差」指向自己所有遺傳而來或後天耳濡目染的習氣,以及環境誘導下產生的不良行為。例如路上差點和人發生車禍而懷恨的心態(即使錯在自己),通通包括在內。我們需要這樣的心靈權威,可以誠實面對祂,不擔心遭到報復,反而因為誠實面對而得到全面的包容。這個心靈過程當中,就有了堅實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當人有了這樣的心理基礎,心靈就會開竅,就能有充足的信心去開創良好的人際,尤其是婚姻關係,也才有足夠承載能力,開放自己的心靈去去包容接納對方的靈魂。
人可以當這樣的權威嗎?講個反例,記得以前聽過一個朋友的故事,他告訴我小時候把家裡的窗子打破,媽媽追問是誰做的,沒人承認。媽媽就說承認的人不會受罰,我的朋友決定承認之後,結果是被毒打一頓。日後這位朋友的心靈一直不敢過度接近父母,並時常有孤獨的傾向。他的苦在於人還是需要權威,可是誠實面對的時候卻是不被接納,甚至受罰。所以,一定會築起心靈的無形長城,把自己縮在城牆內,害怕因誠實而再度遭害。很不幸,台灣社會就是這種惡性循環的寫照;變成不誠實與信賴感低落的交互循環。各層次的社會問題(政治、經濟、文化)可以說從這裡開始。
所以人需要某一權威來完全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卻又不必害怕因誠實而遭罰。那末我們就要想想,這權威真是世間難尋,它必然是個超越的(transcendental)權威。因為這個權威本身要有深不可測的承載深度,載得住人類那樣多的瑕疵,並且智慧深奧到參透一切事務,才有客觀超然的能力來愛人。但這個力量浸我們心靈時,又是如此真實臨在(immanence ),可以幫助人得到信賴感和安全感。其過程是人類心智所不能及的。祂以越過人類智慧的高度來幫助人的困境。當我們得到這樣的權威時,不必擔心祂偏頗、也不擔心祂洩密、更不用擔心祂降下重罰。我們和這樣的權威定下誓約就再安全不過了。基督宗教稱這個權威的來源:「上帝」!也就是說這樣的權威只有無所不能的神才做得到,因為這權威太完美了。婚姻也在這樣的架構下得到圓滿的「神聖性」,誓約也得到堅固基礎;夫妻雙方因著上帝耶穌帶來的接納而可以放開自己的心靈,彼此接納。縱使有一方犯錯,上帝也願意幫助雙方原諒與改過。因耶穌都原諒了我們,使我們藉著祂的愛,使過犯的一方願意悔罪改過,無過的一方也學習了接納原諒。
寫到這邊,有個靈感就來了:夫妻雙方如果各自都在上帝的面前誠實看待自己,也同時被上帝的愛浸透過,兩人各自都有不錯的信賴感和安全感。這樣,雙方訂立的神聖誓約就有希望了,有長久彌堅的機會。夫妻彼此能深度接納整個對方,各自也都有靈魂提昇以及自我存在擴張的可能。

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婚姻(之二)


繼續說下去:
宗教作為神聖誓約的基礎,在文明歷史當中非常普遍。不過我們又得重新審視怎樣的宗教才適合作神聖誓約的基礎。基督宗教認為這個基礎必須從心靈深處去探尋,它不是物質世界的成分。
我們找個比較糟的例子,有一支美洲印地安人,就是阿茲特克帝國,他們認為心臟是整個人的心智所在,向神祇做誓約時,是把敵人抓來當作俘虜,直接把心臟挖出來祭祀,以表示其神聖性。(蠻噁心的)
但我們知道人的心智所在不是心臟,難道是大腦皮質?可是大腦皮質又如何可以進行其功能?是什麼力量驅動了它?就像我們把電腦準備妥當,但是沒有電力,再好的電腦都不能動。那電又是什麼?我們無法直接用肉眼看到,但從各樣電器的運轉卻可以證實「電」的「驅動力量」。如果轉用這比喻方式,我們就能確認一定有個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驅動力量,它使我們有感性、有理性、有意志活動、可以思考判斷、可以創造、可以檢討、可以記憶、可以讓整個人按著意志去行動。這個力量來源是什麼?不少人稱之為靈魂。
我們把人的物質結構分析完畢,仍然只是一堆化學元素,頂多了解大腦皮質以及腺體與神經系統有細微的電力傳導作用。但是我們若想把相同的化學元素組合起來,也變不出一個人。我們如果仔細想想,這靈魂的工作也不簡單。有一次我和家中小孩問今天去吃牛排如何?他們不到半秒鐘就說好!其實仔細想想,從「聽取到回應」起碼要有好幾道手續:1.要知道什麼是吃牛排2.要在腦海當中分辨吃牛排是不是自己喜好選擇之一3.想到吃牛排有無其他附加的利益(冰淇淋)4.排除[不接受]而作決定[接受]5.把接受答應的訊息發出6.驅動身體發出聲音說「好」7.怕我聽不到而決定加大聲音。這一連串的心思活動加上驅動喉嚨在半秒鐘之內就完成,不簡單!但是叫個剛死一秒鐘的人就作不出來,縱使他身上的細胞絕大部分都還活著。為何如此?因為靈魂離開這人的身體,驅動力量就慢慢沒有了。因此心靈(內心)深處可說就是靈魂的所在,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人就是從這本源開啟了生命!
基督宗教認為我們的神聖誓約就要回溯這裡開始,因為上帝要我們在那樣的層次裡面鞏固自己的意志與智慧,並且面對人生的一切;包括婚姻!因此結婚就不是說說「我永遠愛你」或寫個結婚契約書,乃是心靈層次的契合,是在自己的靈魂意志當中接納對方的整個人(包含對方的意志、情感、理性等等作用在內的靈魂)如果不是這樣,那我們不過是娶個會動的肉體,像個高級的說話娃娃罷了。
在這樣的層次當中接納對方,各自的靈魂都包含了對方的靈魂,不只是兩個肉體同住一個屋簷下,所以基督教才會稱說夫妻是「一體」的。一體的意義指向彼此靈魂的深度交流和默契,彼此都有對方的影子一般。所以,靈魂的各種作用都是彼此信賴以及接納的,不論是脾氣、判斷、感情、習性、理性等等。在這樣的基礎之下,就能夠建立高度的互信與真誠,彼此之間的心思有很高的透明度,遇到事情也不會任意隱瞞而導致惡化,然後其他層面的關係才有健康的發展,包括享受肉體關係的歡愉、家庭財務的調度、事業發展的規劃、歧見問題的溝通、彼此親族的往來、親子督責的分工、共同理想的開展、、、。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婚姻(之一)


最近剛好有機會與Mandy或朋友討論夫妻關係,就信手將過去的一點小感想貼上來,各位看倌請多指教:

論及婚姻的性質,我們如果從幾個概念著手,也許可以更清楚現代人面臨的挑戰。婚姻在基督宗教視為一種誓約,而社會上則逐漸把它當作是契約。前者的英文是covenant,後者是contract。如果先從社會的角度看待婚姻,那麼婚姻關係的要素就是權利、義務、責任。權利與義務具有相對性質,以此規範夫妻雙方從結婚到婚姻結束的關係(死亡、離婚等)。在這其中,如有違反義務或不當行使權利者,就要遇到法律責任相繩。
這樣的觀念在古代或傳統家庭當中並不明顯,常見的是族長擁有極度的大權:包括財務、娶媳、糾紛裁判等等,相對地,各房子嗣以及媳婦則有或多或少的權利,只是義務往往大於權利。
我們如果看過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對於家族內各房大小妻子的鬥爭印象深刻。但是這些人的婚姻並不是在現代意義的訂約行為成立,當事人事先根本不知道婚後生活是什麼。他們一進入婚姻生活,就處在上千年的傳統當中,沒什麼好質疑,因為這已是普遍接受的事實,也沒有投訴管道。到了現代社會,舊制度已逐漸崩落,但新的社會事實已經出來,包括女孩子經濟獨立的事實。馬上遇到很多不易適應的症候群。
一般人遇到這樣的情形時,好一點的就是忍耐,差一點就衝突。當社會的禁忌逐漸減少而價值開放時,許多外遇問題就接踵而至。連六七十歲的發生外遇都大有人在。否則就是感覺結婚找不到適合對象或維持婚姻不易而不婚。有人以為在婚前把話講清楚應該ok一點,包括訂立詳細的結婚契約書,再拿去法院公證。這樣看似安全,其實都是從保護自己著手,不但保護有效與否很難說,婚姻本身則完全保護不到。
那到底如何才是正辦呢?其實如果重新回到剛剛提到的權利義務與責任的基本要素,很多人都忘記這三個東西只是維繫制度的表層要素(就是contract的層次),因為若只靠這三要素作基礎,恐怕早就天下大亂。因為夫妻雙方如果真的變心,什麼樣的權利義務關係都無所謂了。我們前面提到早期的婚姻,有個看不見的力量使大家都願意遵守,那叫做習慣傳統,那東西已經深入人心,變成理所當然不可違逆的意識。
,如果要面對傳統逐漸送動的現代社會,又要有怎麼樣的東西作為背後的深層要素?因為我們面對很多新的局面,不只是女子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更有男女平等的觀念,或父母仍是傳統觀念。男女雙方要如何在事業、婚姻、親子、及自身求得平衡?若想靠一紙權利義務的契約書恐怕是不足的。這時候必須超越contract而走向另個層次:covenant。也就是誓約。
為什麼?光從「誓」這個字就能了解是種神聖性質的行為,是發自心靈的真誠呼籲。這東西可以構成彼此的信任關係,以及彼此的默契基礎。那神聖性質又如何去理解?那就是重點了!對中國人來說,常有人對天發誓,西洋人也有發誓的習慣,這些都是誓約行為。不論對天、對地或對上帝發誓,都代表一種極鄭重的心態,要用眼睛看不見的普遍權威作為見證或保證。當然,違反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寫到這邊,我們一定會想到很多人也曾違反誓約,為什麼?因為發誓的人心裡沒有真正認識天、認識上帝或認識看不見的權威,他把發誓當做一般的保證話語;只是工具性質,用完就丟。這部份就可以當做華人社會與歐美社會差別的重大基準:華人多屬現實主義,神往往被人拿來當做工具,沒有真正的敬虔(廟裡拿香苦拜的樣子可不算數,要看走出廟外的樣子)。可是歐美早期卻因為有基督信仰作基礎,權威是真實的(包括總統就職都要手摸聖經發誓)。我們華人心思複雜,信用打折扣,生活反而沒有真正的穩定保證。歐美早期的人看起來笨,心中有神聖誓約,卻反而得到好處。
不論如何,要使自己的生命、婚姻、家庭、事業得到平衡,不以神聖誓約的心去架構彼此的信任關係,在這麼複雜的社會是很容易發生問題。所以,去認識那神聖權威的原因也是在此,而這個神聖權威要從傳統找,對不起找不到!因傳統已經自身難保。法律呢?也很抱歉,法律是用來收拾爛攤子。是理性的聰明才智嗎?華人太聰明也太信賴自己的才智,結果社會一團亂,人心也一團亂。性質上看,神聖權威應是禁得起時間考驗,看來看去還是宗教才有可能。

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粉碎[理解]後走進[不知]的平安

昨晚寫了一點小東西,覺得當初自己在習慣、現實、慾望、理性之間打轉,最後這些都因一個小小偶然的事件而粉碎!粉碎之後是種理性無法言喻的平安,是瞬間點通的喜樂!
睡前看一段小短文,竟有異曲同工之妙,擷取共饕:
※ 九年前,中華信義神學院參訪一個佛教團體,發生碰撞性、不避諱的對談。那團體的領導者稱李老師,信神有位才女叫鄭姊妹,信主之前曾任佛學院教務長。以下是鄭姊妹向李老師說的一段話:
李老師請教俞院長關於「資歷」的事情。我就個己親身的體驗來說,我跟著院長讀經、學習之後,院長讓我感受到的是,你毋須在乎他的資歷、學問等等,因為每次他都把你帶到神面前,叫我紀念的是神,思想的也是神的話語。院長給人的感覺是像一位很親切的朋友:在神的信仰裡,資歷是沒有權威性的。李老師一直提到「因信稱義」:我個人的擔心是李老師提到「信」,會否還是比較屬於佛教「信門」的解釋,而我所認識的「因信稱義」的「信」,不是起於個人理性思考完全後的信:以佛教的詮釋,似乎「信」中須有「解門」的一些理性。過去我們彼此的對話中,李老師曾提到希望真理來找你(真理你要就給你吧!)今天院長說到:「我們的信仰,是主耶穌揀選了我。」所以有時候有些人會說:好吧!那主耶穌袮什麼時候來揀選我。但是我所知道的「因信稱義」是,我幾乎什麼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為什麼信。不是我等待主耶穌來找我,而是主已經找每一個人,問題是你願不願意踏出這一步,即「我就信了」。一般哲學、思想都有一個理解性,可是「因信稱義」是你就信了,真正去認識主是在信主之後,一步步地踏在主帶領的道路上你才知道、才看到。那的確是很大的冒險,但你絕不會後悔,而且越來越有信心。這一點是我想給李老師一個小小的建議:說實在,我心中很迫切,我心中一直稱你是弟兄,我的感受是我們就是同一血源,但是我一直很迫切希望愈早愈好,而不要等到你往生之後,就來不及了。我真的很希望看到同寫源的人,有上帝的榮耀在他身上彰顯。我信主二年半竟是發現,我信的過程裡真是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嘆:在自己的意念裡,常常你看不到前面有什麼,可是神的意念,讓你九十度轉,就有祂為你舖設的道路展現出來。所以我每天早上起來都會對天父禱告說:「神啊!您今天又會有什麼讓我surprise的?」你會為自己的不知道而高興,因為雖然「我不知道」,「神知道」。這和以前學佛是完全不一樣的思辯和方向:你會因為不知道而每天獲得很多神所賜下的新知,然後你就樂意用這個「不知道」像主撒嬌來獲得「知道」。這是一個很奇妙的生命經歷。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默契捉迷藏

最近把corolla賣了,想想這新的私校退撫制度雷大雨小;退休後的生活仍得張羅一下。好吧!賣給Chapman。也好,一年可以節約三萬多的養車成本,並且把機械車位出租的話,還可以多一萬六的收入,數字不大卻也是一筆錢。
六月三十日終於跟corolla說再見,其實待它不薄,有點捨不得。不過Chapman夫妻是在三民教會洗禮,比較甘心,尤其想到他過去開標緻406,淒慘無比的境況,真的該幫他換個見證。看倌如果不知什麼是「標緻」,總聽過「寶獅」吧!就是那個令男人又愛又恨的品牌。尤其是205和405:WRC越野冠軍、巴黎卡達越野冠軍、浪漫24小時大賽冠軍、光聽那引擎拉轉速的聲音,就忍不住、、、,但這些榮譽還是要面對保養師父難尋、維護成本較高、部分品質不穩的問題,在台灣,「山道之王」就這樣被日本車壓倒。慘慘慘!最後仍是乖乖開牛頭牌,性能反應真的是不怎麼樣,卻堅固耐用(特別是美規的喔)你可能問我怎麼知道這些?唉!在下冥頑不靈;205、305、306、405都玩過,玩到口袋空空。
話說如意算盤打好了,也過戶交車了,可是、、、怎麼出租車位的消息都沒有;一支電話都沒進來。怎麼辦?萬一廣告貼三十天都沒人問津,空在那兒 要如何?繼續貼?每個月還要繳六百元的管理費。沒使用又花錢,這就虧了。心想一個月租金才兩千元,真的不貴,路邊停車格計次的也要九百元一個月(日曬雨淋又怕小偷、破壞狂)。心裡念頭一閃,就算兩千含管理費好了。
不過,就在車位一直租不出去的同時,突然又想弄輛小車,越便宜越好,鬼迷心竅竟跑到鳳山看一輛「多利」,Mandy一上車就嚇到,後面就不用說了。(十七年的車,當年新車價19.9萬)最近又跑去楠梓看一輛205,開價算便宜:一萬九千八。不過這家車行很怪,不讓我上路試試,並且儀表板都破了,想用一萬五跟他買,不料對方竟來電教訓在下;如果我有一部狀況不壞的205,他願意用一萬五跟我買。罵完之後不到半小時,電話又來了,說可以賣我一萬五,但是領牌驗車領照通通自己來。這回我真的嚇到了,搞不懂對方葫蘆裡賣什麼藥,當初帶我看車的人頭戴斗笠,有點黑道形象,恐怕另有文章,還是回個簡訊聊表婉謝。
唉!洩氣!弄半天,山道之王遠矣,停車位又租不出去,真是、、、。不過昨天(出租廣告的最後一天)突然有位小姐打電話給Mandy,不到五分鐘,就照我原來心裡閃過的條件承租!中間雖然又碰到Isaiah亂按媽媽手機導致聯絡不順,但今天仍然簽約完成,第一季租金和押租金馬上進帳。一種說不出的平安油然而生,是阿!這位至高者從來沒有放棄我,只是暗中讓我在慾望、現實當中打轉撞牆,去體會諸多考慮當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心靈自由、財務自由。退休奉、弄車子都是暫時的,唯有靠主看顧才是永久而實在的,因為祂才是平安,平安當中透出堅實的愛。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小見證

上週發生一件小事,卻也造成一兩天困擾,還不知如何是好。
來龍去脈:
我負責98學年社會科學課程的排課(社會法政學群),大約要排專任五位兼任二位的課表。沒注意到大環境可能的變數,想讓部分老師開拓選修課,並且包含在基本授課時數之中。意思是某位老師一週基本授課時數若是12節,我得幫他排到12個學分(也是12節課)。結果有位老師,我排他必修10學分、選修4學分(兩門課),加起來是14學分。我想起碼總會開成一門課吧,這樣就有12個基本學分。不料到了上週竟然通知這兩門選修都是人數不足,雖然通識中心表示先保留,待下學期初加退選再做最後確認。所以這位老師很緊張地找我,他怕授課鐘點時數不足的問題。因為他的基本時數是12,現在跌到10,若連續兩學期皆如此,會被追奪薪資。我一時之間也拿不出辦法。原因是其他老師排的授課時數也都接近基本底線,並且都已經排定一個月以上,要別人拿出來會有很多顧慮,最直接的是:超出基本時數的部分,多一學分、每個月就多兩千元以上(這類似外快,現在賺錢不容易)。並且又涉及老師專業領域不同的問題,人家也不願意隨便壞了課程的名聲。本來想動兼課老師的時數,這條路也發現不通,因為兼課老師排的時段是一般老師意願較低者(週五的下午和晚上),千拜託萬拜託才喬好,現在又要拿他的時數,以後恐怕不好配合。
這件事煩惱了一個下午,到晚上做一點禱告,驀然想到為什麼要把自己捆得這樣緊,神不就是開路的神嗎?這件事應該還有方法解決,只是我的視野有限,就暫時交給視野無限的神吧!第二天剛好是全中心期末大會,再找我們這幾個同仁商議再說。念頭這樣一轉,就安然起來。
第二天下午開會時,一溝通才知道有一位老師開的課超過一百人要修,可以同一時段開雙班,並且這門課也算是那位時數不足老師的領域。所以,只要開雙班,多出的一班(兩學分)給過去,基本授課時數就迎刃而解。我當場發現自己煩惱一個下午,但是解決問題不到三分鐘!又學到一個功課了:「交託給神的體驗」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