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2020/8/4 雜感3

        看到今天的經文(羅馬書6:12∼23),剛好可以拿來談信心的問題。保羅在此做了很鮮明的對比:在上帝恩典之下而獻身自己給神,才能做義的奴僕,結果是成聖(被主潔淨,可以與神連結關係。)。但是若因著軟弱而獻身自己於罪性,做罪的奴僕,結果就與生命遠離。
所謂罪性,它的原型是亞當夏娃開始的自我意志。剛開始看起來是中性的,也很合乎人性,也就是說亞當夏娃用自己的需求去判斷上帝。吃是非善惡樹的問題當中,魔鬼讓讓亞當夏娃顛倒了思考方式,不再用上帝的眼光去做判斷,而是用人的眼光。是非善惡樹之果跟他種果子相比,可能沒什麼特殊地方,兩人就從觀察果子開始(觀察眼前事實),接著懷疑上帝的意志和心意(批判上帝的超越性)。所以上帝跟亞當夏娃說吃了是非善惡果就會死,背後另一層意義是背離上帝而變成自我為主,接著就與上帝的永生遠離。
現代最流行的意識跟亞當夏娃想的一模一樣;都是從觀察眼前事實,並按著人性需求出發,然後走向批判上帝。
三十年前,台灣錢淹腳目,很多人希望買點稀有補品養生,結果大量走私進口大陸娃娃魚。娃娃魚是稀有動物(事實),我想養生(需求),結論是趁牠絕種前,趕快買來吃。最近大法官宣布廢除通姦罪,邏輯也類似:社會上不少夫妻感情淡薄(事實),有人就是希望外遇不被抓到(需求),結論是個人性隱私重要性不輸給婚姻關係,所以乾脆外遇無罪(廢除通姦罪)。
但是作為義的奴僕就不是前面的樣子,而是先深刻承認上帝的超越性,把自己獻給上帝,尤其是自己對事實的觀察和自我需求,這兩樣也要交託給上帝。很難過的是我們社會流行獻身自己於罪性,不承認上帝的超越心意。
老實講,這非常不容易,所以保羅才說在神的恩典裡獻上自己。換言之,只有靠上帝給予信心、感動、經驗和智慧(恩典),人才有可能真誠交付自己於神。否則按著人的罪性,抓取慾望的標的都來不及,哪可能交付自己。這份恩典可以藉著信靠主基督來達成,而且耶穌願意讓我們一步步嘗試錯誤,從錯誤中學得生命智慧,穩固的信心就油然而出。
之前談到成功神學,其實判斷它到底合不合宜的標準之一就是這點:不管檯面上講得如何,它最後最裡面的目的是有意抓取?還是交付自己?如果是前者,很抱歉,那是化了妝的罪性。如果是後者,那很好,可以與神建立深刻關係。當然有人會問,自己擁有的都這麼少了,怎麼還去交付?但是耶穌就是這麼的超越,祂說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其他的(我們原來需要的),祂都會量給我們。
怎麼開始呢?從古以來的老師傅都說要先告訴自己:我實際上沒那麼厲害,也沒那麼聰明。所以就老老實實從基本功開始,該禱告就去禱告,該讀經就去讀經,該討論信仰就去討論,該服事就甘心服事,該按上帝的判斷就遵守執行。沒有捷徑,沒有彎道超車,就是這樣一步步去做,然後神就按我們真實需求而賜予恩典,環境和心意都會在不經意當中發生轉變。試了就知道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