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路得的形象3


分析3
路得名字本身就帶著[信實]之義,她願意承擔被歧視、貧窮、守寡等等不利條件,跟隨婆婆回到以色列地。以一般俗世的角度是不可能願意,除非以色列地有超過這些不利條件的東西,對她有更強烈的招喚。看來看去就只有上帝,以及因上帝帶來她與家族之間的愛。因此,這份前往以色列地的意念是單純的,沒有利害關係。相形之下,可以有兩個對照。第一個對照是當時的以色列人,按照士師紀2125的話,[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而且這句話在士師紀176也出現一次。代表舊約聖經作者強調當時的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意念與行為皆越來越與神脫節;常要等神發怒降災,人們才向神悔改,可是這份悔改並不確實,以致災後又我行我素。所以,比較之下反不如外邦女子路得的信實。
第二個對比是我們熟悉的聖經人物,在舊約當中任選兩位比較突出的信心人物:亞伯拉罕與大衛。另外新約也找一位:保羅。亞伯拉罕號稱信心之父,他之所以信實是來自其對神的敬虔態度,特別他是集財主、勇士、尊崇於一身之人;論財主,他是想得起318位私人衛隊的富有之人,論勇士,他單獨打敗一個地方王侯,救回姪子羅德一家和所有財產,論尊崇,他戰勝回來時受到永恆大祭司麥基洗德的歡迎與祝福。這一切人間稱羨的身分地位,來自他與神的信實關係。至於大衛,他號稱合神心意的人;文治武功都是古以色列王國之首,有君王、先知和祭司的三重形象,詩篇多個篇幅都是他的寫的,且部分篇章更有先知性的涵義,表徵了彌賽亞。至於新約時代的保羅,為人熟知的因信稱義概念就來自於他,他是以色列人便雅敏族的後代,是法利賽教權階級,法利賽門人專習經書,號稱以色列人中的以色列人,他寫的希臘文書卷以精美著稱,少有能及。保羅滿腹經綸、赴死不辭的形象深植人心,是許許多多基督徒嚮往的典範。回頭看看路得,貧窮、無力、外邦、寡婦,不論是財富、地位、氣力、知識、恩賜、階級,路得都是反過來的另一極端。這麼弱勢的形象又會怎樣?她所屬家族後來後嗣得延續又怎樣?用個簡單的說法,她因弱而強!而且可以說預表了基督的形象。這很特別吧。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