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無門之門

八月下旬看Thomas Merton的日記,在其1968年亞洲行程的末尾,也是他意外死亡三個禮拜前,看到一篇。他坐在飛機上,對著干城章嘉峰(世界第三高峰)拍照,有一些感想。不知為何,看了之後感覺強烈的震動、翻攪。以下是他的書寫----------

稍後:我又拍了三張山脈的相片。這是和解之舉嗎?不,相機無法使兩樣事物盡釋前嫌,無法看出真實的山在哪裡。相機根本不知道自己拍下了什麼:它抓下材料讓你重新組構,並不全然是你所目視的一切,而比較像是你認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因此,最好的攝影是意識到幻覺的存在並且加以運用,甚至允許它、鼓勵它,特別是那些潛伏意識蜘蛛,深具力量,通常不會獲得接受的幻想。
那三扇門(他們其實合而為一)。
一、空無之門。不屬於任何地方。無處可容納個人,個人也無法跨越進入。因此對於要前往某地之人而言毫無用處。這究竟是不是一扇門?無門之門。
二、沒有標記、指示與訊息的門。沒有被特別詳述或指出。所以不會有人大喊「這就是了!就是這扇門!」無人會認出它是一扇門。它也並非藉由其他事物指著它大喊:「我們不是,但它才是那扇門」而被發現。既沒有標誌註明「出口」,找尋指示更是白費心力。任何掛有標記,宣示自己是一扇門的,都不是門。但是不要尋找一塊寫著「這不是門」或者甚至「此路不通」的標誌。
三、沒有希冀的門。毫無慾望。亦無計畫。這扇門從不期盼。也從不渴求。不像一扇門那樣充滿想望。不是笑話,也不是活動門。不是精心挑選。不是獨一無二。既不是為了少數人而設。也不是給多數人使用。它沒有「用途」。沒有目的的門。沒有目標的門。它對鑰匙沒有反應,所以不要認為自己有把鑰匙。不要把希望都寄託在擁有鑰匙這件事上。
求取是白費氣力的。然而你還是得問:是誰?為了什麼?當你終於求來列出所有門的清單時,這扇門不會名列其上。當你問完所有門號時,你會發現這扇門沒有號碼。不要被蒙蔽欺騙而認為這扇門很難尋獲,也不容易打開。當你汲汲尋找時它便隱身不見、消失、變小、化為虛無。沒有門檻、沒有立足點。那不是虛無。也不是任何一個世界。它不以任何事物為根基。因為它沒有基礎,變成了哀傷的終點。沒有任何事情需要完成。因此沒有門檻,沒有階級,沒有前進,沒有藏身之處,沒有入口,也沒有非入口。這便是結束終止所有門的門;未被建構,難以置信,堅不可摧,一切火焰在「熄滅」之後穿越此門而去。
基督曾說,「我即是門」。遭到釘傷的門。十字架:他們將那由於死亡而緊閉之門上釘。復活:「你們看,我不是一扇門。」「你為何仰望天堂?」「將頭抬高,門啊!」為了什麼?榮耀之王。「我即是門」(Ego sum ostium)。我是敞開,我是「展現」,我是光明之門,我即是光明本身。「我是光」,混沌初始的那道光。(天地初創時似乎一片黑暗)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