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有關病患肢體的雜感

前次聚會當中,我們討論了病患肢體的處境。

雖然教會準備明年一月開始[神蹟禱告會],但此是一直給自己帶來餘波的思想。從入教以來,上一任牧師師母一直強調聖靈恩賜,自己也在其中得到幾個見證。只是見證獲得之後,上帝給予的不只於此,乃有更多不同層面的琢磨。在其中感覺很難的處境已經不再是身體的問題,而是面對更基本的信仰問題。比如教會眾人的看法與自己相異時,應該如何判斷?或是面對變革與傳統的取捨、或是如何把信仰帶入自己的生活、或是告訴朋友基督的信仰是什麼?
因此,當某個會友身體有病,我們也不是醫生,要如何幫助他產生信心?這是個人最關切的核心!至於是誰來帶他都不能脫離這個核心。
也就是說病患肢體很關切自己能否從哪個聚會、哪個有醫治恩賜者、哪個傳道人得到醫治。但是當我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這個地方,會遇到可能的矛盾:基督信仰給我們的終極標的何在?如果我們都同意基督信仰的象徵在十字架,那麼看待病痛的角度就可能不同。
耶穌給了一個重要的示範:在拉撒路轉瞬的死生變化中,透露了祂掌有權柄。這個案子給出一個小結論:即使是耶穌的信徒也需要見證來提升信心;因為人確實存在軟弱的一面,基督徒也不例外。就如同有人問耶穌可否離婚,祂的回應直接透到人心的問題(心硬)。
話說回來,個人感到比較麻煩的地方是很多人講[成功神學](指信心必定帶來今生的富裕、順利、壯盛、發達、成功等等正面的價值),把聖靈的恩賜轉到世俗定義的領域。對於病患肢體而言,這常常是一種折磨,因為有人一直沒治好,有人好一部份,有人好了之後不知下一步的屬靈旅程是什麼。
個人願意提出基督教其他宗派設想過的東西:耶穌生下之後一直到三十歲開始傳道前,聖經只有記載十二歲的那件事,其他都看不到了。那、、、祂的前三十年歲月在做什麼?這部份已經不是釋經學可以處理的,而是看我們在靈修的體驗中去玩味的。
如果我們把祂和地上父母的關係聯想(孝順),也思想祂被賣前的最後禱告(向天父說:求祢移去這杯,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那三十年似乎是一場鍛鍊,默默地在窮鄉僻壤操作,按著地上父母的指示工作、生活。我感覺祂一直進行自我放下的工夫,放下進入人間之前的身段、放下勝過地上父母的智慧、放下不必面對死亡的遭遇、放下保護自己身體的抗爭、放下自己的靈魂,但在放下之中卻又更顯示祂在地上的孝順,以及父在子中、子在父中的無我觀。這個靜默放下的錘鍊功夫是潛移默化,卻在關鍵時刻表現無上的信心和勇氣。
願我們一起在主裡面接受操練,讓我們不論面對什麼,都有越來越強的信心。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