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討論財務的雜感

上週六小組熱烈討論財產運用的態度,有點火花喔!不錯。
如果我們相信上帝是自有、自在、自為的神,財務運用也一定屬於神人關係之一,裡面包括神在個人運命當中的地位、神與個人理性與感性的照管,這些與我們當初認識神的機緣都離不開關係。
說到理性判斷與因果運命,我想到二十世紀那位有名的修道士Thomas Merton曾在自傳談神為自己鋪陳的預工,包含他小時去過的新教教堂、讀劍橋的暑假造訪羅馬而看到耶穌審判萬民的聖畫、乃至在火車上看書的隻字片語(aseitas),這一切都在他心中填上好土。所以當他被聖靈催促往受洗,就順勢而為,毫不做作,明顯看到他把自己的全人--包括理性與感性的能力--學習如何謙卑地放在靈性之下。他似乎感受到有一股全然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地在他運命當中發生作用,他自己也被吸引而決定擺下纏累而跟隨祂。此君講了一段讓我深刻反省的話:「仁慈的天主容許我盡可能遠走高飛,遠離祂的愛。但是祂成竹在胸,待我最終沈淪到深淵底部、自以為天高皇帝遠時,再與我對質……..我永遠要因犯罪而受罰……..在我自己的腐敗意志造成的地獄中潰爛,直到受不了極端的悲慘,終於放棄自作主張的意志」
在理性科學的世界裡,也在回應本身的有限性;小時候以為地上的兩個石頭彼此保持「固定」距離,兩者之間拉條線用以測量長度,這個測度的值若反覆作,結果會是一樣。但是量子力學卻給了不同的解釋,在量子的世界中,第一次測度的值在第二次測度是不一樣的,因為測度的對象並非固定在某個點上;粒子是不斷在變換位置,沒有牛頓世界講的絕對距離。記得這叫「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自然世界如此,人文世界就更不用說了。我們很難針對某種行為或現象而做出絕對的測度,測度的值往往都是統計的平均值,是按著以往的經驗累積而產生的,但是人類又往往把這值當做未來的預測基礎。因此科學的論述不得不事先聲明它是在某些假設之上,把這些假設定位在某種數值或狀態。統計本身又含有機率問題,乃至樣本與母體之間的關連問題。
轉回到理財的世界,不管要處理的對象是現金、房屋、土地、寶石、黃金、白銀、股票、基金、債劵、定存、活儲、、、,這也是一種人文社會的現象,且現象當中又包含無數人的決策與行為,這些決策與行為又構築出各種市場,以及各市場的特色與條件。就因為變數太多,一般人最多只能藉助某些工具以資判斷判斷;尤其是統計工具。包括那些k線圖、rsi、kd指標等等。也有人運用黃金切割律來計算趨勢轉變的日子、或按經驗累積判斷趨勢,如量先價行、做頭打底等。當然,還有那些「老師們」,他們也有一些獨門工具。不過,個人觀察到一點,即當前的世界經濟是過去一百年來未見的;知識經濟崛起而使貧富差距拉大、工業產品因過度生產而極度競爭、基本原材料動不動就漲翻天、天災地變一堆、期貨市場引導現貨市場、資金可以轉瞬在國際移動以及做財務槓桿等,這些都使專家大感頭痛。包含索羅斯背後運籌帷幄的大臣: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宣布退休。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