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0614雜記


恩惠相遇的廚房工作的滋味如何?不知怎麼講,剛剛聽到一段歌詞,倒可以形容一部分:A DO NAI..............我沒有任何玉瓶獻給袮,也沒有香膏獻給袮,懇求主按袮形象再塑造我。
原本是想逃避,結果跑到另個網羅。不過我很清楚,這是另種訓練。
九十個人要吃東西,要吃什麼?我真的得感謝主,因為回想到二十八年前母親過世,傷心之餘是面對體衰的老父,那時我大一而他已七十三了,開始試著去菜市場,一邊騎機車一邊想以前爸媽做過什麼菜。是從那時起,真正用腦筋去切合實際生活。
除了切、剁、炒、拌等等技術,比較麻煩的是每天不同的菜單。因家庭習慣,每頓正餐至少兩樣菜,最好是三種,肉與菜的比例大約是一比二,另外要有湯。還有飯,米與水比例要多少才符合家裡口味(我父親不喜歡黏膩,要爽粒)。感謝主,那時逐漸學會品味各種肉類與蔬菜的質與味,透過對每種菜料的質味,進行內心的配對。比如做一道洋蔥炒豬肉,它的口感的質是黏的,味道是重的,因此配合的蔬菜就要中和它,用清爽的方式處理(可用半炒半煮的莧菜)。訓練的過程也很特別,好像要讓我重新了解以前母親對我的愛是這樣不容易;冬天切豬肉時,對這半結冰狀態的肉品要用力下刀,一直到兩隻手失去知覺,再從失去知覺變成痛覺。到了夏天,家裡僅父親房間有冷氣,廚房沒有風、溫度將近四十度,終於嚐到什麼叫做揮汗如雨,它跟在原野打一個下午的棒球完全不同。那時心裡想自己的同學,他們可以在校園享受很多活動,我除了上課只能在家服事,真的很羨慕他們,也覺得自己待在一個黑暗的小角。
鏡頭回到第一次恩惠相遇練習,檢討的時候剛好有人提出菜與湯不夠熱,我的回應很簡單,必須把上湯與配盤的時程壓縮到最後一次出清,感謝主,這群媽媽還承受得起我的要求。等到五月之後,天氣熱了,教育中心也悶起來,但是我仍然狠下心:原則上冷氣不開,電扇也不開。謝謝他們默默忍耐,也請他們原諒。我知道他們每次熱到硬撐,又熱又累,飯也吃不下,只能簡單打包一點飯菜回家、洗了澡再吃。有人進來,問為什麼不開冷氣?看一看又走了。工作還很多,我沒有辦法一一解釋。等到湯和主盤都送出去,我才讓教育中心涼爽起來。
鏡頭再轉到眼前的書,是一本談默觀的書,作者引用了以下一段話,讓我有了新的體認,知道這一切都有主的恩典: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
(腓二5-11
我終於了解這是一個虛己的功課,我還沒認識主之前,祂已經在教導了。

2 則留言:

mandy 提到...

I really appreciate those mothers' hard work and effort. May God richly bless them.

匿名 提到...

真的很感謝這些媽媽還有許多在幕後辛苦付出的同工們,他們擺上自己就是榮耀我們的神,相信不僅將來在天上有獎賞,在地上神也必賜下加倍的祝福給他們。

P.S. Mandy姐,你終於出現啦

LaLa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