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約翰福音21 約書亞記15-16
約書亞記開始談各宗族的地業如何分派,敘述非常細,這中間偶而放點插曲,迦勒要攻取底璧,就問誰能領軍進攻身材高大的亞衲族,他願意許配女兒給這能者,結果是勇敢的俄陀聶完成任務,迦勒就許配女兒押撒於俄陀聶。押撒對丈夫很貼心,自己也心細,她建議丈夫趁勢向岳父求取一塊田地,迦勒當然答應了。既是一塊田,也得要有水,所以俄陀聶也同時得了水源,在當地風土來看,這才是真正有了產業。相對來說,在16章,以法蓮的子孫中,他們沒有完全趕走迦南人,還與迦南人一直混居,這是未來的伏筆。
摩西當初率領眾人時,這樣多的男子卻只有約書亞和迦勒有堅定的信心,從樂觀的角度看待未來,那時以色列人在西奈曠野已磨練多年。迦勒豪爽地接受窺探迦南任務,也豪爽地表達進入迦南並無困難。這份對神的信心,在日後也出現在他與約書亞的互動;他請求約書亞給予一塊地業,以酬謝當年他窺探迦南的行動。約書亞欣然答應,只是約書亞也給予任務,要迦勒要努力取得,迦勒也豪爽答應。現在輪到迦勒要找人攻打底璧,他也挑出了信心勇敢兼備的俄陀聶;俄陀聶豪爽地給了肯定的回應以及行動,迦勒也豪爽地給予俄陀聶應有酬謝。這其中預表了在萬般艱難的人心中,神希望人與祂的互動是這樣的坦率而直接。
同樣的,約翰福音最後一章,耶穌的部分門徒在大弟子彼得的帶領下抓了一晚的魚,結果半隻也沒有。但復活後的耶穌指示他們換個位置,結果大豐收。並且他們上岸時,耶穌還預備好了早餐,門徒連烤魚的手續都免了。對門徒來說,耶穌也是毫不勉強,給予門徒應有的鼓勵。尤其那個當口,門徒雖然已見過復活的耶穌,但對未來應如何走,恐怕還是茫然。當然,耶穌給門徒的最大禮物是[聖靈感動中的愛]。所以後來當彼得被耶穌問三次[你愛我嗎?]彼得終於被感動起來,願意為主牧羊,而且是以捨己的精神下決心。後來的野史說彼得最終被釘十字架,求仁得仁,他請求倒吊著釘,認為自己不配與師父一樣正著釘。
基督宗教裡面的愛之關係,要求信者與神之間的互動是坦率而直接。耶穌先肯定了我們,不因我們的罪而棄絕,祂也希望我們以肯定的態度去跟隨神。並且也把這份愛的關係傳遞到夫妻、親子、家人、教友等等,形成正向的循環,在生活當中實踐出相互交付而共融的關係態度。對現代人來說,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現代人怕東怕西、怕死、怕病、怕窮、怕老、怕孤獨、怕離棄,卻形成自私而無信心的狀態;要他憑信心而交付自己,往往很難。可是神給的生命功課卻不一樣,甚至連信心都可以跟祂求。
默想:耶穌說、你們來吃早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