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信心的培養

大概十年前的某日,到附近的郵局辦事,竟然遇到碩班的同學,他中興農機畢業轉念社會學、太太則是中文系畢業。但兩個人最後改做保險,業績甚佳,也做到主管,住澄清湖附近的別墅。夫妻在保險公司還帶團契,兩人穩定參加聚會,不斷告訴眾人這業績是主帶來的。這應該是現代信徒喜歡的,也讓眾人對主有信心。上主對人的厚愛有各種方式,這種應該最受矚目。但這可能是信心的起步之一,如果我們看過約伯記的話。信心可以看做神與人互動的結果,彰顯出自己對生命的把握;人在被動的救恩工程裡,如何堅定地主動尋求解脫之道。

彼得幾件事例:

1. 耶穌一呼召,他就毫不猶豫跟隨。(可116-18

2. 彼得承認自己是個罪人,耶穌勉勵他從今開始要得人了(路51-11

3. 耶穌問門徒,祂是誰?彼得也毫不猶豫說祂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太1613-19

4. 耶穌告訴門徒自己將被害,彼得也毫不猶豫阻止,結果被耶穌罵是撒旦(太1621-28

5. 耶穌登山變相,彼得也在場。(可9:1-8

6. 耶穌踏水尋找門徒,彼得問祂是師父還是鬼,竟落水再被耶穌救上來。(太14:22-33

7. 多數眾人聽不懂耶穌說吃祂的肉喝祂的血而離去,彼得是少數堅持耶穌是主且有永生之道,沒有離去。(約647-68

8. 彼得在最後晚餐偷偷問是誰會出賣師父。(約13:24

9. 耶穌為彼得洗腳,彼得先是不敢當,明白之後就希望洗全身。(約13:3-10

10. 耶穌說自己將被賣,彼得表示絕不出賣師父,耶穌預言他三次不認主。(約13:38

11. 耶穌被賣並遭逮捕,彼得拿刀削掉對方一人之耳,耶穌喝止。(約1810-11

12. 彼得應驗耶穌預言而三次不認主,就痛哭起來。(路22:54-62

13. 彼得接到通報墳墓空了,率先跑去確認。(路24:1-12

14. 耶穌復活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約21:15-18

15. 我相信還有別的,彼得也曾參與見證:五餅二魚、平靜風浪、醫治病人、被釘十架、、、

16. 還有很重要的:平時一起講論、對話、禱告。

是的,我們可能接受主的恩惠不少,但是獲得恩惠能否轉化成對主的信心?可能是一念之間的變化,卻需要經年累月的努力。無怪乎,聖經有句話很特別:「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太1112),同一書卷721有另一句話:「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若是這樣來看,那麼彼得確實努力過了,他也曾遵照天父的旨意而行。那份努力包含很多層面,簡單說有三部分,其一,他把耶穌講論和對話都放在心裡,並且一次又一次地對應於生活磨練。其二,跟隨耶穌在謙卑之中專注祈禱。其三、培養與耶穌同在的心境。這三者並行之下,逐漸產生對主的信心,而且這份信心已經不同於瞭解知識的層面,也不只是對耶穌的師生情誼,更是整個人生命投入。因此,人間貧富、尊卑、高下的執著會很自然地放下,對耶穌的信心是親切的、有把握的,可以有勇氣地表達與堅持神之道。記得耶穌還有一個事例(路1712-19),他治好十個痲瘋病人,只有一個人回來答謝,耶穌的總結是「你的信救了你」。相對的,成功神學的問題在哪裡,應該很清楚了。

另記:祈禱時應放下雜念,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是東正教更要求即使是好的意念也要在祈禱時放下;讓自己完全專注於主耶穌,其他通通放下。我欣賞這個態度。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