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Steve Jobs vs. 宗教徒 2

從那短誦的傳統當中,裡面含蘊與古希臘追求理性智慧的不同走向。裡面有一種很不一樣的邏輯,未必屬於平衡、直線必然性的邏輯;它往往是革命性的、不平衡的、螺旋的必然性。
怎麼說呢,如果單單只看耶穌與當時猶太人,會發現耶穌並不見容於當世,因為祂帶來很多革命性的思想,超乎原來傳統。例如猶太人要的是猶太民族革命,但耶穌給的是全人類的救贖革命。猶太人要的是等待尊貴有大榮耀的彌賽亞,耶穌給的是騎驢吃大麥餅的窮人代表。猶太人要的是傳統,耶穌給的是生命。猶太人要的是階級,耶穌給的是平等。猶太人要的是亞伯拉罕,耶穌給的是麥基洗德。
但耶穌另外帶來的是不平衡?是的!因為從耶穌表達慾望與成聖的選擇,祂說不能既拜上帝又拜瑪門(錢)。所以這是絕對性的,沒有妥協餘地。乃至祂對於那年輕人追隨意願也打了一巴掌,要跟從祂就得放棄一切,包括財富、親情。這個不平衡也可以從舊約的某些典故看到,包括羅德一家人聽從天使的要求而盡力跑走不回頭,那唯一回頭看的人就成了鹽柱。
螺旋的必然性代表一種弔詭的脈絡變化,不是那種有A就有B的必然邏輯。耶穌的生與死都詮釋了這種內涵。祂若不吊死在十字架,就不能成就生命。祂若不回到天上,保會師聖靈就不來。祂說愛惜自己生命會失喪生命,而恨惡自己生命的反救了生命。但祂也說自己是ALPHA也是OMEGA,是開始也是結束,是創始也是成終。乃至我們熟悉的「在後必將在前」、「尊貴的必先降卑」。
在這革命的、不平衡的、螺旋的邏輯裡,耶穌的目的在於打破我們舊有的「人」,包括自己的人格、性情、意識、見識、成見等等,好像死過一樣,再重塑自己。這樣的目標下,無怪乎修道者會注重簡約的生活、專注的祈禱、割捨的決心、體力的勞動,這些都貫穿在耶穌的愛裡。因此世人所炫耀的在基督信仰裡可能無關要旨,甚至被視為警惕的對象。就像我們若過度依賴FB,那末就越來越無法寫出完整的文章;FB過度時,會把自己的「心」碎成許多雜亂的東西。我們華人最重視今生的滿足,也喜歡引用孔子的話:「未知生、焉知死」。可是耶穌卻要我們「先知死、才知生」。在這樣的邏輯之下,今生的慾望是需要修剪的,需要轉移注意力,並且應用在日常生活各層面。比方說教養孩子會注意人格的養成應優先於知識的堆積,在事業中會注意核心條件而多於一時盈虧。因此,所謂的「創新」、「設計」、「智慧財」等等流行觀念,對於基督信仰來講並不衝突,甚至有可能帶領風潮。講個小見證,我自己最近得了一個教學方面的鼓勵,其實細想一下,在某些方面真的很不上道。因為學校10年來一直強調多媒體教材與教學,自己一直遠遠落後。POWER POINT就寫幾行字或畫個示意圖,不然就帶同學一起翻法條,傳統到不行。但在前幾年,從心裡想像耶穌與門徒同在的境況中,慢慢感覺應多和學生講故事,學生要的未必是一堆知識,因為他們很會搜尋,但缺少體驗。有了這個想法,最近三年慢慢減少教材的範圍,但逐漸加重概念的詮釋。其中一個心態的幫助是看到耶穌強調要「捨己」、「虛己」,並且教門徒要直指核心,才看到自己常常不斷撿拾東西塞在教材中,不但亂了核心焦點也變得臃腫。所以,必須下決心切割!最近Steve Jobs的報導中,看到「加法」與「減法」的論述,更加明白了。難怪有人考證耶穌前三十年歲月未見諸聖經的原因:祂跑到印度去學佛!當然這只是笑譚。
Steve Jobs曾是千野古文的徒弟,學過禪也去過印度,但他終究還是走了,留下的是企業經營的典範。如果按照基督信仰的角度,iPHONE、iPAD、iPOD、iMAC都是簡約、好用但不便宜的「有」,但我若沒有它們也能與人溝通、品嚐人生、認識真理,那這份「無」或「窮」,也未必不好。

1 則留言:

Areopagos 提到...

因google問題,將遺失的意見貼回來:

蘇菲 已針對您的文章「Steve Jobs vs. 宗教徒 2」留下新意見:

從塞德克巴萊的風潮到Steve Jobs的去世,這陣子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多多少少激起一些對生命.靈魂.意識問題省思,許多人為賽片引出的靈魂意識喝采,為Jobs面對生命死亡無懼的態度激賞(包括我自己).

進入生命的洪流,今天,想到了另一部版主提過的電影-人神之間.

人生命的價值究竟在於保有靈魂的驕傲,不願屈膝卑躬,以神以靈魂以任何理由..視己死也視敵人之死如歸的壯烈犧牲,還是寧為刀中之肉,為愛人愛神而甘願捨命?

我想這是每一個人心中需要找出的答案,我們不須為一個對錯或世人的標準而活,但卻需要清楚的知道要如何死才知如何活!

基督所留下的道路每日每時每刻挑戰著人類對個體及整體生命的態度,也觀看每一個世代的生命如何演進及展現.人與神之間原本存在著衝突與矛盾是透過神生命的邀請及進入而不斷合一,不是任何宗教,不是任何教義,更不是世上任何一位老師可以使人願意放棄一切反擊如同自殺般的投入,有趣的想問如果賽德克人篤信基督並發生如同"人神之間"電影的結局,它在台灣仍舊會賣座且大獲人心嗎?

由 蘇菲 於 2011年10月18日下午12:39 張貼在 修與證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