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小墨綠近況

相當一段時間小墨綠沉寂不語,放心!它還存在。暑假以來,高雄屏東來回跑了N趟,總算顯現它應有的實力:耐操。
這兩年做了三個重要處理:
1.冷氣的冷凝管迴路更換
2.全車烤漆
3.底盤調校
第一樣是因為冷媒常常用一段時間就沒了,最後只好拆儀表板、內座,才找到破損的冷凝管迴路。是在一個大型塑膠盒內,鋁製的管路像美乃滋整齊排列。老闆說現在這種設計的產品已經很少了,但比現在的設計耐用。為什麼?因為現在的設計是把一些銅迴路片壓製一起,通常時間久了,壓製的接縫容易破損而漏出冷媒。他還給個建議,快到目的地前把冷氣切掉但維持吹風,這樣可以把冷凝迴路的積水吹乾一些,因積水容易導致金屬氧化。
本來只想鐵樂士噴漆,把車頂噴噴。但小墨綠也是八八颱風的災戶,右邊車體被鐵絲網打出無數星星,雖然漆沒全破,實在難看。爭取很久,終於花了13000大洋面目一新。我跑到鳳山工業區,一個很偏僻的烤漆廠,和老闆討論很久。本來想改紅色,結果是老闆大驚失色。他說如果只烤外殼,會造成內外不同色。好吧!還是用原來的。至於保險桿及車側飾條,老闆也一併重烤黑色。一年多下來,沒怎麼打蠟,但色澤還是OK。
最後是底盤,結構和一般日系車(尤其是T牌)不同。T牌多數車子是把減震筒和彈簧合起來,兩輪之間再加個連桿,好一點再補支防傾桿。並且減震筒和彈簧的避震係數較低,所以市區漫遊很舒服,結構簡單維修也方便、便宜。但歐洲車就不太一樣,他們的民族性喜愛開快車,並且歐洲多山,所以底盤結構是歐洲車很講究的地方。雙B不說,一般平價車都會強調底盤調校。小墨綠的特點是後懸載:沒有彈簧,是用一根很「」的鐵桿牽制後兩輪的傾測度,它叫做扭力桿。另外加一支防傾桿。兩支減震筒是靠中間且倒插式頂住。扭力桿的原理像是擰抹布;車子轉彎時會讓扭力桿受到擠壓,但扭力桿本身有很強的回正彈力,所以轉彎時車體傾側不大,也比較沒有漂浮感(高速過彎的漂浮感對初駕者會比較心驚)。去年底開始,上下車都會聽到ㄍ一ㄍXㄞ的怪聲,本以為是底盤磨損。還好只是日子久了,零件欠缺潤滑,老闆整個拆下來清理、上油(特殊的耐壓潤滑油),聲音沒了,底盤也覺得比較順滑。不過今年初又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上高速公路,時速達到110會發生方向盤抖動。3號國道屏東段部分路面很差,抖得更厲害。本以為是方向機的問題,後來還是先檢查底盤,並換了左前輪的支撐三腳架(橡皮硬化)。這一換下來竟藥到病除,整個底盤的優點都展現出來:靈活而穩定,中華路接翠華路的高架橋以及翠華路上10號的彎道很少對手。
開在國道常看到一些車子飛馳而過,包括某些不適合飆的車子,最好不要靠近它。例如:鈴木出產的SOxx,車身短而高,其實不大適合高速行駛,但還是有人開上國道。竟然還有人改它,其實幫助有限。這幾年下來,SOxx賣得比較不好了,中古車價也跌得明顯。另外,目前流行的五門小車(T、H、S、F、M各廠都出),很多人非常喜歡。他們的底盤大致類似小墨綠,不過鋼材及鐵板都輕薄一點,還是要小心。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