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清心的人有福了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馬太福音5:8)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


祈禱的形式在基督徒間有很多,每個宗派或堂會按著聖靈的感動而抉擇。靈感的重要來源往往是讀經的感動;看到舊約大衛王迎接約櫃而載歌載舞,就有歡喜躍動的型態。看到啟示錄的長老以及眾天使,就有金香爐式的禱告。看到保羅教導哥林多教會,就有靈恩式的禱告(如方言禱告、先知預言、醫治禱告、權能禱告、、、)
當然聖經有些地方沒有直接用文字表達,卻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像是耶穌多次退到曠野、山上或被聖靈引到曠野四十天禁食,禱告的內容不得而知,禱告的形式也不清楚。從約翰福音第17章的內容,可以略知耶穌在關鍵時刻向天父說什麼、態度是如何。不過可以看到祂暫時撇下一切,單獨與天父禱告,單單尋求而沒有特別的型態,也沒有要求什麼技巧。不過從其祂所處的想像情境當中,卻有單純而專一的心境,或許這是最核心的禱告要素。

沒有留言:

願我的禱告如香陳列在你面前

詠穌堂遇有大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神父主持彌撒都會燒香;用鐵鍊吊著金香爐,用來祝聖或聖化。頓時整個詠穌堂飄著燒香的味道,氛圍也不太一樣。 古今中外,俗世的角度中,燒香、製香是一門學問,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功效,乃至身心的療效。但對於燒香,似乎都有類似的宗教意識。舊約聖經出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