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一個小段對話


有兩位二十世紀的修道士,他們有以下的對話:

Thomas Merton
所有有關「神」的談話和討論
能讓我們更接近上帝嗎

Henri Nouwen
包括了談話、討論、分析、批評等等的思考方式
沒有多少空間可留給上帝
因為上帝在我們安靜時發言
在我們空虛自己時進入我們裡面

我們在現今的時代中,充滿了「灌輸」的行為,不消說電視或網路成癮,也不消說學校的填鴨課程,即使是信仰的園地,也遇到不斷的灌輸行為。因此,從美國馬鞍峰教會提倡內在釋放醫治課程、愛修園推出清泉課程,似乎針對這問題而提出答案。相信這些是有幫助的,只是要注意裡面的東西有部分是用心理學的技巧,最後還是得回歸基督信仰。
我們最需要的是常常和上帝對話、默感上帝的心意,乃至體驗上帝的默契。不論普遍啟示或特殊啟示,這些都可視作通向神的路徑,不能倚恃它而自以為是。在福音的角度要注意不能過度鑽入解經的牛角尖,在靈恩的角度不能過度在乎某種聖靈恩賜的能力。信仰的核心極致不是經文抑或能力,乃是神與自己的關係。
神喜悅我們和祂對話,即使是主日聽講道,都可以當做一個對話的場域,我們從講道者的話語和引用經文中,可以尋思神的心意是什麼?也可以在神裡面,用內心與講道者對話。也像前天聖靈週末營的按手、倒下、說方言等,可以當作一種尋求高峰經驗的方式,可能有人視作情緒發洩的管道,可能有人視作醫治的途徑,都沒關係,不要心裡充塞「能力」的迷思就好了。耶穌給予門徒的高峰經驗很多種,像保羅第一次高峰經驗是走在半路上被神擊打,然後腦袋思想就大幅度轉變,但保羅日後沒有要求自已門徒也要尋求半路被神擊打。
個人某次的高峰經驗是在學校遇到一位修女,她只說幾兩三句問候的話,我安然描述昨晚靈修歷程就崩潰了,內在大大清洗一番。這個記憶讓我想起耶穌曾對彼得問三次「你愛我嗎?」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