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日 星期五

世事瑣記1

        最近高雄似乎成了全台灣最受矚目的城市,但多與政治相關。有時看看youtube,這些名嘴、教授的口誅筆伐蠻慘烈的,似乎台灣走入高度芒果乾(亡國感)的前兆。年輕朋友很關切香港發生的事情,也關心台灣會不會被對岸吞吃,民主自由頓喪。這些問題又成為不同政治團體和跟隨者之間的攻防,可謂刀刀見骨。某次跟小朋友說觀戲時不要太入戲,有空的話就看看黃仁宇的著作,可以釋放不必要的焦慮。結果老婆大人表示我講話太抽象,別人怎麼知道我的意思是什麼。好,就逐步爬格子,反正夏日炎炎,鬆鬆散散的談。一般人談問題,可能想趕快看答案是什麼、立場是什麼。不過我這種靠嘴巴和爬格吃飯的人,常常不會直說,喜歡繞圈圈,就先從觀察事情的方式和淵源談起。
    黃仁宇有吸引力的地方是歷史觀點,並且從經濟、社會的結構和變遷談起。這種角度可說是一種經驗論,有其犀利之處,當然也有不足之處,日後再說。我年輕的時候(戒嚴時代)聽過一本書,叫做「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的著作,被當時的政府列為禁書(就是不准出版銷售的書)。以前覺得很奇怪,分析這個昏庸的皇帝幹什麼?後來才知道這是談中國想仿照西洋現代化的障礙是什麼。其實我們現在最喜歡談的人權、民主、自由等等,只能算是社會裡的高層構造,底層構造是這群人要如何找一套遊戲規則,可以生活、發展,這當中又以經濟和社會傳統的遊戲規則為首要,政治往往是從這當中發展出來(尤其是歐洲)
        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雛型是威尼斯,它之所以有此觀察,是因為它開始有了股份制、股市交易、會計制度、法院制度、金融資本、信用交易、民刑法律,整個國家的經營類似股份公司。這個地方毫無資源,只能靠貿易過活,但是它有了上述的條件,使得各地的金融資本和財貨可以在此源源不絕地交換,不怕借錢不還或損害不賠,也不怕得不到公正中立機關的審判。流風所及,近代歐洲國王如果想打仗卻缺錢,可以用國家稅收做抵押,再向銀行貸款。上自國王、下至平民,都在這套遊戲規則下運行。又結合了近代歐洲向外拓展殖民地和工業化量產的做法,使得後來的荷蘭、西班牙、英國、美國,一個接一個發展起來,成為富強的國家,而且運作的幅員愈來愈大。舉我們現在熟知的運作為例,我如果要發展一個事業,資金可以透過不動產抵押而向銀行貸得資金,以後賺了錢再分期攤還。如果沒賺錢而無法攤還,那麼銀行可以執行抵押權,透過法院拍賣來抵償。這當中的必要基礎是:1.有民法規範契約債權債務、所有權和抵押權,2.有強制執行的法律,3.有具備權威且能依法判決執行的法院,4.銀行按照前述法律來運作借貸契約和強制執行,5.前述法律是按照正當法律程序制定,有其權威性。6.有完整的地籍和不動產資料,也就是有完整的地政管理。所以,要讓現代的金融、信用和經濟交換開展起來,必須具備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立基礎,缺一不可。
        明朝萬曆皇帝只是一個象徵,說他30年不上朝,我們當然可以說他荒唐昏庸。不過如果仔細觀察當時情況,不上朝也是一種逃避。全國大小官吏一堆,但很多事情沒有足夠的決定權威,往往要上奏皇帝才能決定。地籍資料變動之後都沒有及時更正修改,所以政府能掌握多少糧食也不確定。宰相張居正精力十足,可以日以繼夜拼命做行政,但他一死就後繼無人,這代表制度都靠人治支撐。而人治的依據是靠四書五經(公務員考試只考國文一科),以及背後代表的道德,這和現代以商業交易為核心而開展的制度不同。因此,像糧食生產是重中之重,所謂的好官是阻止農民種植經濟作物,改種稻米、棉花、麥子等。但政府缺乏金融機制給予資金支持,也無法訂出交易平台而有可預期的價格;甚至責令以貨幣交稅,使農民必須賤賣穀子。明朝中期之後國勢日蹙,府庫空空是可以預料的。中國歷朝也曾出現多次變法,如北宋王安石變法,也無法跳脫前述格局。
        黃仁宇之所以理解到這些事情,起初是他因故觀察到美軍的後勤。剛開始覺得後勤沒什麼學問,但之後才發現美軍從制服、日用品、槍械都有其一套SOP供應和管理體制,這些都東西都是政府向民間工廠購買,且規格和品質統一。代表國家有錢(稅收穩定,也有資產可以借貸。),且民間因信用、金融和契約都制度化,使工商各行各業都發展起來。當日本1941年底偷襲珍珠港,美國在太平洋只有3-4艘航母,但到了1943年初,艾賽克斯級航母(可搭載90餘架飛機)完成4艘,後來兩年多內一共完成26艘。當年山本五十六待過美國,了解美國的政經結構。所以他起初反對與美國開戰,後來被下令開戰,表示必須靠偷襲才有可能勝過美國,若偷襲不成就會戰敗。歐美船堅炮利的背後,是一套發展5-600年的資本主義體制,把工業和商業結合發展,歐美是靠這套東西累積資本,又套過資本來發展技術和知識,成了一個循環。大學剛開始雖然是修道院討論學問的地方,但後來則是為資本累積和工業技術的需求而服務。所謂的人權、民主、自由則是在這基礎上的必要條件。
        相對來說,二次大戰時期的中國實際和明清沒太大差異。不談內戰問題,即使蔣中正統一全國,也訂定資本主義的法制和運作,但政令幾乎無法出門。例如軍隊長期沒有足夠軍餉,常常只能依靠老辦法,走到哪裡就吃到那裏,一般人民聽說政府軍隊要經過本村,都嚇得逃到山裡躲。政府沒有清楚的民政資料,只能拉夫;軍隊經過田邊,看到年輕人就拉走。國造軍械不足,民間無力支援,外購多元,導致各國軍械齊聚中國,管理就困難而複雜。所以黃仁宇表示當時中國是以中世紀型態和日本的新興現代化作戰,要讓一個日本士兵陣亡必須付出3-5個中國士兵的性命。
        也因此,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現代化之路在基礎上是不同的,台灣幅員是中國大陸的1/267,又經過清朝20年及日本50年的現代化經營,蛻變容易。但中國大陸承載2千年以上的經濟社會型態,蛻變很難。老實說,毛澤東從1949年掌政到1976年過世,他搞了一堆政治運動,確實是社會、經濟的大災難。不過從歷史觀察,他卻為鄧小平後來的改革做了一個預備:將中國社會的底層和傳統整個翻掉,透過這種威權、高壓的方式,舊制度整個被破壞光。鄧小平在這上面才開始播下資本主義的苗。先說到這裡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