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過約旦河/服貿事件(1)

3/19 16 1-3
約書亞書第一章的重要話語是:剛強壯膽!第二章談到進入迦南地探子躲到喇合住宅,從妓女喇合口中得知以色列人倚靠耶和華神,從出埃及到殲滅亞摩利王,已經震撼了迦南人。喇合也向探子要求日後得豁免,其中的關鍵是喇合承認「耶和華你們的 神、本是上天下地的 神。」這是迦南人喇合家族獲救的真正憑據。因此神對於願意回轉心意的人,都願意救贖,即使是原本憎惡的迦南人。最佳的例子也是喇合,她後來嫁給以色列人,並且也是耶穌人間族譜的先祖。第三章則出現與出埃及過紅海類似的景況;神讓約旦河水分開,由約櫃帶頭,領以色列人正式進入迦南。馬可福音也出現另個場景,耶穌復活後回去找門徒,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信的人也會有神蹟跟隨他們。神所給的當然不只16章談的那幾個神蹟,最大的當然是救恩,不論外在環境有多困難。
早上看報才知道昨晚立法院出事情,數百大學生和群眾衝入立法院,反對台灣與大陸的服貿協定。這個衝突當然與福音沒直接關連,但仔細想想,絕大多數的教友是生活在各樣的職場,每天要面對各種的變局。服貿協定也會影響日後的生活面貌,不論對自己有利或不利。世界各國權柄之間已經逐漸走向區域內彼此開放的方向,各國之間要要把貿易之門打得更開,降低關稅,尤其原本不開放的服務業項目或農業也得開放。不說台灣,很多國家也是打得火熱。要和大陸簽彼此開放的協定,又牽涉政黨立場,成了政治問題,發生衝突是不訝異的。把目光再放細一點,這些衝進立法院的學生當然不是烏合之眾,裡面有相當比例是社運老面孔,無役不與,絕非單純。部分訴求倒是可以多討論,因為他們關切的是自己未來所處的社會,到底還有多大的發展機會?會不會被其他國家排山倒海的服務業攻佔?換言之,普遍存在於大學生心中的焦慮,始終沒有散去;低薪、待業、派遣、約僱、就學負債等等一直壓在心中,服貿爭議剛好是部分的出氣口。另個角度看,政黨之間、權柄之間一直找不出彼此信任的遊戲規則,深一層是整個國家方向的認知衝突,服貿協議也剛好是火山噴口。比較危險的地方是問題已經燒了二十年,一般民眾不會麻木不管,二十年前開始,台灣的出生率急遽下降,傳達出一般人內心的焦慮不安。眼睛所見是整個統治機構慢慢地類似中風,政治學有個英文用詞可以放在這裡,叫衰敗(decay),整個統治機構的效能越來越走不動,乃至統治能力退化。即使是安全管理系統亦同,軍隊從原本高度威權開始放鬆、平民化,警察從管理者變成被管理者。
因此,深一點看,第一就是我們一直不能在「我是誰」這件事產生共識。第二是1987年起,台灣從過去威權戒嚴的政治架構走出來,一直在摸索什麼是人權、什麼是民主。但歐美花數百年才開展人權民主,我們對此其中的體認還非常淺。表面來看,台灣有權力分立、權力制衡,有司法、有行政、有立法,但實際上威權的實體從過去中央一人一黨轉成多元政黨、多元勢力之間的殺伐,以民主形式玩封建的遊戲,實際上比較像周朝的諸侯政治;不同政團從「我是誰」的界定開始,在台灣歷史的詮釋搞爭霸、在政治路線角力、在兩岸關係找鬥爭的著力點。很多人以為歐美的民主人權就是在制衡政府濫權,殊不知歐美的原始根基在於「共識」、「信任」,才會彼此按照遊戲規則玩。但台灣的基礎欠缺這兩個要素,統治機器就慢慢地卡住,無力回應內外環境的變化,只會弄點小確幸做號召(老農津貼加碼、18%小調)。遇到像服貿協定這種高爭議性的案子,各派人馬什麼手段都使得出來,也不用太驚訝。權柄之間都明白一件事,就是台灣無法自外於世界,台灣未來不跟歐美日簽FTA不行,但洽簽FTA的前提是必須和老共達成某種政治和經濟的妥協,如同當初進入WTO一樣,否則一切免談。但走到FTA是要付代價,不少行業要轉型,雖然有的行業可以大展鴻圖。比方說與美國要洽簽FTA,不讓美國豬肉,美國一定說NO。可是工具機業者已經在大呼小叫了,說韓國業者已經快吃掉台灣業者在美國的地盤,原因是韓國已經和美國簽了FTA。韓國之所以簽成,也是要讓美牛、美豬進到韓國,結果韓國內部當然也大大來一場全武行。台灣無法倖免,一樣會經過這慘烈的過程,不論是誰執政。
有心的人根本不在乎那點小確幸,而在乎整個國家社會有沒有方向,看的是出路在哪裡。如果看不清,一定自己找出路、提早裝備自己。最近得知高雄某明星高中二年級要考醫學院的12班,社會組7班,理工科2班。也就是頭腦還算靈光的,一窩蜂拼醫學院。明白講,就是菁英型的學生心中,對出路的盤算是模糊的,醫生只是沒辦法的辦法罷了。但其他的人呢?非菁英的,二三線學校的孩子要往哪裡走?看著辦吧。至於在社會打拼的成年人,面對日益辛勞的工作環境以及物價飛漲的支出,必須兼差或退休後再找一份工作。公務員或公立學校教職員應該可以安心退休吧?理論上他們應該是全台灣最安心的上班族,不過按照當前整體光景,有可能在十年之後,新的國家權柄(如果中華民國還在)未必遵行「信賴保護原則」,而以「情勢變更原則」大幅度調降退休奉,包括已經退休的。有些軍公教也嗅到這可能性,近幾年出現大量提早退休潮,想另找第二春;一邊領月退奉一邊找新的工作。
從產業的角度想,其實整個世界又出現一個新的產業情況,只是台灣因二十幾年來的延宕,到今年想追趕卻倍感辛苦。蛛絲馬跡很多,三年來一些專做軟體的公司突然賣起硬體,Amason, Microsoft都是例子,做硬體的Apple弄起APP,不要說台灣一般人,連那些大企業頭頭事先都沒想過。是等到小筆電賣不出去、一般筆電銷量明顯減少,才發現人家整個思考模式全改。小米手機、掏寶網等等,都具有顛覆性的思維。像掏寶網之類的交易行為已經壯大到讓實體連鎖商店大量關門的程度。上學期學校開全人教育委員會,一位校外委員不斷強調台灣常誇傲的製造能力,背後的思維已成了前進的絆腳石,必須從教育開始轉變學習內涵以及學習的慣性,讓要學生能跨領域的主動學習。意思是我們太會製造東西,可以很便宜做出來,把成本壓縮到極致(包括工資),那是現行教育體制可以應付的。可是世界的核心國家卻早已改變遊戲規則,要在產品當中放入更多不同的價值,乃至整套產品供需的鍊子。比方說過去是研發者弄出一個新技術,然後領導消費方向。但目前可以靠巨量資料的分析、雲端技術,抓出潛在市場以及提早了解消費者心中動向。另外像英國政府已經把文化預算凌駕到各項產業預算之上,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感受到工業產品若沒有放入文化價值,產品原有價值是很低微的。因此,不認真做功課,並且多交流、多見識,否則個人很難擺脫低薪、約僱、派遣、負債等等命運。目前坐在立法院內外的年輕人終究要回到真實生活中,日後去當革命家的沒幾個。美國1970年代開始反戰運動,狂熱的程度和規模遠遠超過台灣,當時抗議的年輕人後來去哪裡了?跑去世界別的地方打游擊戰嗎?有人調查過,不少去華爾街當金童、或去矽谷成了新貴,當然也不少已經是華府的高官。這些就是所謂的知識經濟典範,完全沒有當年的革命氣息,反而成了資本主義的先鋒。裡面還有人搞過頭,弄出了2008金融風暴。我的意思是即使日後政黨輪替,整個世界的變化不會停下來等台灣,對個人來說,如何改變學習方式,體驗新的價值、新的方向,甚至超越政府、學校的腳步,這是比較重要的。雖然這也比較費時、看不出立即成效。
這一切環境也都發生在每一個教友身上,除了一樣要浸泡在「創新」、「競爭」或所謂「卓越」的世界中,還能做什麼?回想到那個老典故,幾十年前有一個很優秀的修道人,叫Thomas Merton,引用一段與他有關的軼事和思想:
「最近我聽一個故事,非常感動我。是一個浸信會牧師橫生博士說的。他曾帶領其神學生到革責瑪尼修道院參訪。牟敦神父--這神父他們不熟--被指定帶他們走走,並回答問題。聚會結束時,有個學生問神父:「像你這樣一個聰明人,躲在這個地方做什麼?」牟頓神父回答說:「我相信代禱的力量。」我相信每個靜觀者都會說同樣的話。人若了解上帝是如何的每一時每一刻,以其恆常主動的創造之愛,產生每一個事物的話,他就會碰觸到這個令人震驚的奧祕,就是:上帝願意祂的創造活動符合祂兒女的祈求。這就是我們的祈禱無與倫比的力量與責任。正如同祂讓我們進入存在的開始,是依靠祂的兩個受造物的自由抉擇,祂也願意我們每一個人存在的發展,是依靠所有人的祈禱。上帝聆聽我們祈禱,不是看我們的嘴唇,而是看我們的心。為了我們的緣故,福音中的兩個瑪利亞表達她們的關懷:「他們沒有酒了。」「你所愛的人病了。」不過她們沒有提出請求。如果某人要求我們為他祈禱,而我們為他的利益急急的唸些禱詞,那麼什麼也不會發生的。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某些祈求的禱告似乎一點效果也沒有的原因。但如果我們把這件事納入心中,那麼下次當我們在祈禱中接近主時,主就會看到這些事情,就算我們忘了開口告訴祂也無所謂。祂是愛人的上帝,祂自會照料。當我們歸心祈禱中進入與主親密的、愛的結合時,祂會看見我們心中的所有掛念,不必我們開口說什麼,祂自會為我們照管一切。如果其他時候,我們的確提出祈求,那倒不是因為上帝的需求(上帝難道不能讀我們的心,並知道我們內在最深的事物嗎?),而是我們需要加深及堅持我們的關懷,並增加我們對祂的信心。」


默想:只要剛強、大大壯膽、謹守遵行我僕人摩西所吩咐你的一切律法.不可偏離左右、使你無論往那裡去、都可以順利。

沒有留言: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