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一點反省(2)

2/26 6:1-29 13-15
民數記談到摩西命令二十支派各遣一人,去了解迦南地的情況。經過四十天,探子們回報那地方真的不錯,但當地人身高體壯、城邑堅固,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之外,都認為無法得勝。並且這樣的看法很快蔓延到以色列人之間,不少人覺得應該回埃及,應另立領導者。眼看摩西亞倫要遭毒手之際,神出手救了他們並要懲罰以色列人。經過摩西求情,神以探子觀察迦南地四十天,一天折算一年,要以色列人在曠野流量四十年,當前二十歲以上的男子全部進不了迦南地(約書亞和迦勒例外),他們會葬身在曠野。以色列人剛開始雖悔改,卻有人不信邪而偏要攻入迦南,果然被亞瑪力人和迦南人打敗。第十五章則談到獻祭禮儀的細節。
馬可福音談到耶穌吩咐門徒兩個人一組出去練習傳道,勉勵他們不用帶太多配備,路上有人家接待即可,重要的是耶穌給他們賜福、授權。結果門徒的實習情況還不錯,醫病趕鬼的例子很多。在此期間卻發生一件不幸的事,就是為施洗約翰因指斥希律王不當娶妻的行為,結果下獄並且因希律王太太希羅底的記恨,最後被砍頭。
如果從這些事例找借鏡,可以歸結出兩件事:1.要倚靠神、要操練對神的信心。2.基督徒的言行可能遭人記恨或攻擊,我們要有為耶穌之道而受苦的預備心。按這個脈絡談昨天小反省,去年下半年基督徒真的感受在心頭,光是多元家庭的議題就遭大量圍剿,不少媒體都傾向多元家庭,還反過頭來痛罵基督徒。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盛治仁,他在專欄上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可是面對這事情的結論是[不知道],真的不了解他寫這篇專欄是要做什麼。
以色列人之所以要多花四十年在曠野流浪、耶穌門徒沒什麼配備卻有不錯的實習成績、基督徒去年面對多元家庭感到吃力。這一切都有類似的原因:我們的基本操練不足,以致信心與能力都不足,乃至怨東怨西。舉多元家庭為例,十多年前那些多元性別的支持者陸續把歐美的東西引進台灣,並且用法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包裝起來,滲入學術界、政府單位、社會團體,但基督教會的警覺是不足的(不論是天主教或基督教),讓他們掌握了各樣的資源和權力,以致到今天一般人都無法質疑他們嘴巴講的[性別平等][性別多元][反對歧視]。我去年觀察各方言論時,發現基督徒的回應是很吃力的,有的只會用自己熟悉的宗教語言(像[]),可是一般人根本聽不懂,或是聽了就反感,覺得基督徒怎麼這樣嚴厲。有的掉入對方著墨甚深的領域,像是只在人權保障的概念轉,殊不知人權是有其基礎。因此有知識專業的基督徒(包括神學院)必須好好下苦功,不管是走哪個領域,從信仰的核心出發,透過那個領域的概念,說出讓一般人聽得懂也能信服的話。下苦功的個人也會有收穫,更深刻體會神的心意和聖經的話語。
敬拜也是,台灣學過很多國家不同教會的敬拜,包括新加坡康熙城市豐收教會、鄺建雄堅信浸信會,印尼超自然敬拜學院、JPCC Worship、萬隆的Proskuneo敬拜禱告學校,韓國的更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流行某國某教會的方式,但過去流行康熙的東西,結果他太太帶來的詩歌敬拜竟變了質,如果看過他太太的詩歌影片,真的和一般流行音樂沒兩樣,表演姿態更糟糕。因此敬拜到底核心的意境是什麼?敬拜要帶給人如何生命意境?還是要反省。如果借用今天馬可福音的事例,沒有很亮麗的配備或高低變化多端的調子,就不能吟唱動人的詩歌嗎?我個人的體驗是:簡單的東西也可以有很感動的內涵。主後的一千年內,古代基督徒沒有多好的物質裝備,卻談出影響深遠的信仰原則、信經,他們的詩歌簡單卻深邃,流傳上千年。

默想:願主耶穌憐憫我、赦免我欠缺跟隨的心

沒有留言: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