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0日 星期四

直接跳下去----看俗世英雄

毛澤東在中國歷史裡應該屬開朝皇帝的類型,而且類似劉邦、朱元璋之流;以一介布衣打天下。對面的大體把他當開國英雄,雖然做了不少壞事,他們蓋棺論定是七分功三分過。我們以前是用「匪」、「酋」視之,現在則難說了。
不過從歷史的角度,應該都同意他以一介平民搞共產主義,完全投入而推翻國府的大陸統治。對一般人來說,已經是人中之龍。在一點點的鳳毛麟爪中,可以看到絲絲心路歷程。
1925年他被湖南省通緝,隻身逃到廣東。
寫了以下的詞: 
《沁園春•長沙》1925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十一年後-----------------------
1936年1月26日毛澤東率軍渡黃河與日軍作戰,2月7日在陝西茫茫雪原寫下《沁園春‧雪》。1945年8月28日,二次大戰(也是中日戰爭)剛結束,他從延安飛重慶,與國府談判43天。期間有文人柳亞子贈詩,隨後回贈《沁園春‧雪》,柳亞子和詞並一起發表在新華日報。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從慘綠年少到胸懷大志,對於凡人來說,真的是大丈夫當如是也(據聞蔣介石看到後火大,要求文膽陳布雷評論,陳也只能據實以對。後來國民黨發動圍剿這首詩,只是更凸顯其氣勢
毛澤東不顧一切投入闖蕩、有文采、有謀略、有思想,將將作戰倒吃甘蔗,4年後(1949年)的10月1日他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隔年統一中國。這樣的背景使他對外什麼都不怕,不管對像是美國、蘇聯或印度。但其中有一個環節,對面的始終不敢提,他思想的核心(共產主義)早就完了。不論他一輩子投入多少努力,打了多少偉大的戰爭,獲得多數人民的支持,核心的那一點走錯就註定失敗。這錯誤使他的投入完全落空,而且從人文關懷走到獨裁專制。
那一點是什麼?就是他沿用近代馬克思共產主義的觀點,用非人的東西去定義人!亦即他用勞動來定義人;人用勞動來肯定自己是個人。沿用下來,貨幣就是彰顯勞動的成果,商品所有權的獲得是透過勞動而來。資本家壞在用工資為餌,榨取了工人的勞動成果(商品利潤),所以要革資本家的命。
我們從聖經典故可以了解人必須苦苦勞動的原因是悖逆的後果;亞當夏娃這麼喜歡遂行己意,就遂行個夠吧。人無法靠自己定義,因為人是受造的,由造物主定義。造物主下的定義是人按著神的形象而造(創1:27)。所以人若用物性來定義,那就是墮落,即使美其名叫勞動。馬克思把悖逆的後果當成人的本質,倒轉了人的形象。無怪乎毛澤東掌政後的中國是災難一場。

怎麼下評論?這兩天突然想起那條歌:上海灘,就算送給投身下去卻走錯路的毛澤東:
浪奔 浪流 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淘盡了 世間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 是愁 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 
成功 失敗 浪裡看不出有未有 

愛你恨你 問君知否 似大江一發不收 
轉千灣 轉千灘 亦未平復此中爭鬥 
又有喜 又有愁 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 
仍願翻 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夠 
(仍願翻 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夠)


沒有留言:

復活

復活節來了,昨天學校教職員團契有一場應景的活動,並且邀請一位老師講他信主的歷程。 他特別提到復活是身體復活,重新有個完全不同的身體。 我坐在底下,一方面恭喜這位老師從高中之後,年紀輕輕就有興趣接觸信仰。另一方面也感到一點疑惑;復活到底是什麼?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