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我真知道是這樣.但人在 神面前怎能成為義呢。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世局紛亂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身分法的新挑戰
酷兒理論的根源仍然沿用十九世紀末以來的唯物論,也就是說把「人」的觀察著重於當前社會的式樣,並且認為人的存在是以社會存在為前提。換言之,現在當下的社會結構是如何,那麼人也就是那樣。例如工商社會的人不同於農村的靜態生活,因此變動性就成了「人」的存在特性。
相同地,酷兒理論對於性別的看法也是立基於外在經驗以及現實社會的觀察,所以把人的性別狀態區分成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性慾三者的關係。原本在傳統當中,這三者是合在一起,沒有刻意區分;例如生下一個嬰兒,我們從他的生理性別(性徵)決定他是男的,後面也會直接把他當成男生的樣式去養育以及期待。這裡所謂的養育指教導他的方式,例如穿著深藍色長褲、絕不會叫他穿裙子。至於期待,像職業的選擇若是醫學院,可能是醫生但不會是護士。性慾的期待也一樣,亦即性關係的對象是女性,並且這個性關係最好是在婚姻裡。至於酷兒理論則認為剛剛的例子是社會結構形成,不是天生的。理由是歷來就有不少人無法置於傳統的一元化關係中,這個人可能生理特徵是所謂男性,但性別心理卻趨向女性,這樣的人在傳統社會就很痛苦,受到異性戀的禮教與制度壓制,沒有真正的性自由。一夫(男)一妻(女)的婚姻制度也是,不少人娶妾、外遇,因此婚姻度也是對人的束縛。但為何有婚姻制度,這和配合社會生產活動有關。
對於酷兒理論可以提出以下的回應:
1. 人不是僅有社會性的存在
如果我們看一個嬰兒,會很自然地讚嘆,會不自主地愛惜他、懷抱他、保護他。這就是天性,也就是說人有天性的愛,是發自心靈深處,因此人的構成不只是身體和意識,更有心靈,這絕非幻想。人的存在如果只是社會構成,人就喪失作為主體的地位,和萬物的區別只是人多了物質文明。縱使用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性慾的三分法,從遠古以來,人類在這部份就是一元的,它不是為配合某種生產制度而來。酷兒理論對人構成限於社會存在,導致人的主體性發生動搖,也就是說社會若有變遷,人的應有樣式也應(也會)跟著改變。這個說法將使人不曉得明天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會如何。從而人很難追求永恆的價值,指能死死守著現有掌握的,偏偏現有掌握的又會流動,那人的存在意義就消失了,人只是如浮萍般的生物。就像愛情好了,酷兒理論無法也不想維護長久的愛情,因為社會與人都會變動,所以只能享受短暫的歡愛,然後就離散了。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這種時常離散的結果將導致內心疏離、孤獨、欠缺安全感,對自己對別人都沒好處。
酷兒理論的說法也明顯受自進化論,但進化論到現在都還無法自圓其說。
2. 男女之別的社會不是霸權社會
最起碼男女之別的樣式肩負了生養後嗣的重責大任,其他的性別樣式都只能用人為技術,但是多少都會留下缺憾。這部份也是來自人的天性;人生下來,對於身旁的安全需求一定是找父母,而且是原生父母才會對自己所生子女有捨己的精神。酷兒理論者可能會質疑,提出很多反例,指出父母未必會深愛自己的子女。這部份可以借用酷兒理論自己的說法,人本有的天性遭到社會結構影響,以致天性的愛被扭曲。例如工商社會的忙碌,以致父母難以有空多多陪伴子女,這也常造成父母的內疚。
其次男女之別既然涉及整個群體的生命延續,必然要動用較多資源保護以男(夫)女(妻)組成的家,並使夫妻有較多的權利,並期待承擔起父母的責任。至於其他性別樣式,可以尊重,但與群體的生命延續間接,就不能是優先的價值。
3. 人的男女之分絕非標籤
酷兒理論基於社會構成的看法,認為男女之別是不斷反覆實踐訓練出來,並舉麥可傑克森為例,指出男女之別是簡單的二分法,還有很多跨性別或難以區分定位的性別取向。酷兒理論在此有兩個重點:1.直接認為所謂跨性別或易性別的人是天生的。同性戀或雙性戀也都認為這是天生的。2.由各種跨性別的流動性顯示性別是可變的,所謂男女只是標籤而已。
對於跨性別或同性戀是否天生,確實還有爭議,但我們可以觀察兩件事:1.二十世紀以來,同志運動越來越興起。2.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大家都認為環境一直被破壞,越來越不好。其中一例是人類從兩百多年前開始發展化學,化學工業越來越發達,像日常生活的洗碗精、農業用的荷爾蒙,後來才知道這些東西的成分都對生物產生影響。例如人類在享受各種合成化學物質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承受著它們所造成的惡果。在「失竊的未來–生命的隱形浩劫(Our stolen future)」及「雌性化的自然 ( Feminization of nature)」兩本書中就對這些影響提出了警訊,書中所稱「外因性內分泌干擾物質」(簡稱EDS),即是我們現在所俗稱的「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s),這類物質本身並不是真正的荷爾蒙,但它們會經由模仿、干擾、加強或抗拒生物體內荷爾蒙的正常活動,產生假性化學訊號,影響真正的內分泌功能,導致生物體內荷爾蒙功能失調,造成生殖力降低、性別錯亂、代謝降低和神經失調等狀況,嚴重時還會使得被污染的動物產生惡性腫瘤及器官病變。中山大學劉莉蓮教授指出,近二十年來養殖牡蠣大量死亡多偏重於環境因素所造成,研究發現新竹香山海岸因為三丁基錫(tributyltin, TBT)等有機錫的污染,導致貝類等生物體出現性別錯亂及殼空腔化現象,致使養殖牡蠣成長延緩,產量遞減。台灣大學洪楚璋教授長期對香山海域作監測調查,發現依採集季節的不同,生長在海岸的蚵岩螺有30%到98%有雌性雄性化(imposex)的情形。另外環檢所也證實,大量用於除污的界面活性劑「壬基苯酚」(nonylphenol, NP),會經由不完整的下水道系統汙染飲用水,目前已可在台灣23條主要河流檢測出來,同時也已干擾河川雄性鯉魚的生理調控,誘使其出現雌性化的現象。http://www.tfrin.gov.tw/friweb/frienews/enews0027/t3.html
因此,所謂性別的爭議,「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人類自己闖下的禍根。
4. 對自由的看法
酷兒理論主張同性戀與異性戀之分終究要消失、男女之分亦同。傳統價值的男女婚姻也難以延續。看法的根源是對於自由的主張,例如「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完全不必一致,想穿哪個性別的衣服,就穿;想過哪個性別的生活,就過;想做哪個性別,就做;完全沒有必要認為只有改變第一性徵(性器官、生殖器官)才有資格做某種性別的人。」至於這份自由有無一個標準?答案是沒有!因為要如何界定自己是怎樣的人,都由自已決定;我是個長落腮鬍、全身是毛的男性特徵,但也可以自覺是嬌嫩的人而穿迷你裙。這種看法忽略了人有天性的本質,只著重眼前的自己,如此形成的自由容易造成只顧自己的私心以及虛無。人需要有先天的定位,才能清楚開展自己的道路,那是自由的基礎。就像每個人都可以說自己是鋼琴家,但要讓別人覺得不是亂彈,總得要有點師承。
5. 對圓滿的看法
基督教的思想當中,對於人的圓滿是界定在永恆價值裡,尤其是永恆生命。神對於人的理想設定是男女二元,所以創世紀裡,神在第六天造人,完成的時候都說「好」!縱使人因墮落而罪性在身,但神給人的救贖機會也是按著男女二元而計畫:第一個女人(夏娃)是由男人(亞當)的肋骨而出,帶來救贖的男人(耶穌)是由女人(瑪利亞)生育出來。男女生理與心理特色不同,但可以異質而合一;一而二、二而一。中國的儒道思想也可追溯二元概念,所以講太極生兩儀、講陰陽調和。酷兒理論或許可以滿足當下的情慾,但無法企及永恆的圓滿。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危機之中
昨晚重新看一段Thomas Merton的自傳,看到德國入侵波蘭的前夕與當下,正好又看到最近歐洲債務問題,希臘、西班牙、法國金融政治動盪,整個世界經濟秩序又不穩定了。
把Merton談的這段寫下:
所有前往德國前線的火車都已停開,航空服務也都停止。街道都空了,你會感覺到所有的人、物清除一空,為的是要準備面臨人人懸念中的第一場大規模空襲:那也是威爾斯(H. G. Wells)和其他人曾經描寫過的,一夜之中便要毀滅倫敦全城的空襲…….。
九月第一個星期五的前夜,星期四的晚上,我到聖博第大教堂辦告解。然後真是故態復萌,我走進狄輪斯店,這是中央戲院舞台邊門對街處我們經常去的一家酒吧,吉卜尼和我經常坐在那兒等待戲院散場,經常待到清晨一兩點鐘,和幾個我們認識的在戲中軋一角的女孩子鬼混半天。這天晚上散場之前,我碰珍妮,她不在那齣戲中演出,卻有資格演更好的戲。她說勞動節就要回里奇蒙老家去了,邀我一同前往,我們安排第二天在賓夕法尼亞車站會面。
第二天一大早醒來,聽到收音機廣播,我聽不清他們說些什麼,但是那聲音不再疲憊,而是刺耳的叫喊,表示的確有事情發生了。
在我前去望彌撒的路上發現了事情的真相,華沙遭到轟炸,大戰真正開始了。
聖方濟天主堂離賓夕法尼亞車站很近,正進行著大禮彌撒。神父站在有鑲嵌圖案的半圓形屋頂下的祭壇前,以高昂的聲音莊重而一板一眼地朗誦彌撒的序幕,那是神聖教會古老、雋永、神聖的句子:主,聖父,全能永生的天主!我們時時處處感謝你,實在是理所當然的,並能使人得救……….。
這是基督淨配(新婦)(Bride of Christ)的聲音,基督在這個世界中,卻不屬於這世界,祂的生命超越戰爭、死亡、迫害、改革、邪惡、殘酷,也超過人們的貪婪與不公正事件。在萬物中時時向您表示感謝,實在是再適合、公平也不過。神聖的主,萬能的天父,永恆的天主,這宏大有力的祈禱在永恆面前,所有的戰爭化約到微不足道的地步。這祈禱開啟了通往永恆的大門,它來自永恆,也回歸永恆。這祈禱帶領我們的心靈進入深奧、安寧的智慧之境,我們應該永遠偕同萬物向您:全能的父,致謝。這個已經開始承受痛苦、為另一場戰爭再次流血的教會,這個奧體,是不是就在吟唱著我們對全能天父致謝的詞句呢?
她在戰爭、痛苦中感謝祂,並非為了戰爭、為了痛苦,而是為了天主的愛;在這新的危機中,她知道天主會用愛保護她,保護我們。她抬眼朝向天主,在萬物中見到的是永恆的主;她注意天主的作為,不注意第二因的笨拙酷行,只注意天主的愛和天主的智慧。教會,祂的淨配,透過基督讚美祂;藉著基督,九品天使皆讚美祂………。
我跪在祭壇柵欄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天從神父手中領受了祭餅中的基督,祂為我的罪,為所有自私、愚蠢、愚昧的世人之罪再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兩個新聞
最近有兩個新聞,對自己來說是一體兩面:1.台灣今年約有三百位菁英高中畢業生到海外讀大學名校,2.馬政府宣示要加速與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Mandy一位同學的孩子今年台北成功高中畢業,不選國內台清交成,轉而就讀上海復旦大學。一位雄女畢業生放棄台大,去念香港大學。還有去念阿布達比紐約分校的。
這些都清楚顯示台灣無法自外於世界變遷,世界各地各國的人、事、物會加速彼此流動、交換,並且市場彼此開放,只能說有好有壞。但無論如何,全球化將加速來臨。
若從簡單的生活層面來看,我們日後可在市場上看到更多並且更便宜的舶來品,報紙說連毛豆都是便宜舶來品;會有更多人年紀輕輕就負笈海外,也有更多外國人來台讀書遊歷。好處呢?國內的企業可以免去外國關稅壁壘,有更強的價格競爭力。壞處呢?無法和國外商品競爭的,企業會遭淘汰,個人會低薪乃至無業。因此心裡浮現了這樣的圖像,路上的保時捷、雙B、LUXUS會越來越多,但血汗勞工、流浪漢、乞丐、賣玉蘭花的會更多。老實說,陶淵明那種「帝力於我何有哉」的環境真的比較少了,中產階級以下苦苦地拼口飯吃,儲蓄是越來越難。
絕對沒有危言聳聽,兩個禮拜前監考四技統測,和我一起監考的是學校約僱身分(學校近十年來幾乎都以約僱方式聘用職員)。言談中才多少了解他們的甘苦;1.沒有安定感,每年都要注意能否續約,薪水是菜鳥級。2.工作項目有期限壓力,東西到期必須做出來,每天連續盯著螢幕8小時以上,做到某天左眼什麼都看不到;全是黑的。後來查出是黃斑部病變,現在強迫自己要讓眼睛多休息。以後會到資訊業界再找出路。
因此,可以高度預見一些事:人們的恐懼不安會加深,而加深後的恐懼不安會把制度習慣一一地更扭曲:不論企業、學校、機關都得更加卓越,12年國民教育不會像官員想得那樣樂觀,為了營利必開放更多另類市場(有美國人主張開放同性結婚,原因是可以增加結婚相關產業的規模。)多數還有能力調整實力的,一定兢兢業業地過日。
可是對於有信仰的人來說,要如何自處?並且要繼續夾在現實的縫隙中。教會的服事奉獻、家裡的供養和小孩教育、工作的壓力,都是要一一面對。今天中午教師團契,主題是禁食禱告。想到這是學習克制自身慾望,更加仰望神的方式。克制的過程不只是沒有吃,也有肉體的挑戰。如果把這觀念延伸,外在世界也是日益艱難,那我們就得做另個功課,它是與世界相反的:要在濁亂的環境裡更加尋求神,並且更專注於祂、完全俯伏於祂。勞苦終日裡,更要記得在神裡休息。[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 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詩篇46:10)],在神的愛裡,明白取捨、判斷、憐憫、進退、簡約、安心,否則終將捲入無盡的恐懼漩渦裡。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母親節快樂
瑪利亞對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婦人,我與妳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到。」瑪利亞就對僕人,凡耶穌吩咐的,就照他說的去做。(約2:3-5)
以上是迦拿婚宴的另一個小場景,看起來像是陪襯婚宴主題,只是老覺得不搭調。隨後,讀者感覺古怪之餘,暫時也不怎麼清楚,乾脆把視線移到變水為酒。
到底瑪利亞與耶穌的對話是如何?如果看過創世紀;預言女人的後裔要踐踏蛇的頭,而蛇要咬女人後裔腳跟(創3:15)。表達女人要觸發一個驚天動地的工程,但是並不由女人自己親自做;女人只要啟動契機就夠了。可以看做兩部分,並且都是「生」:由心裡「發生」順服神的意思,願意配合聖靈成孕。另外,是從身體「生出」耶穌,並且照顧養育他。從這角度看,女人偉大的地方不是要爭力氣比拳頭,乃是「啟動」救恩即可。後面的事由「後裔」來做就好。但啟動本身未必容易,往往是「石磨心」的歷練與苦痛,難怪當初那位女先知說未來瑪利亞的心要被利劍刺透。
當瑪利亞跟耶穌說:「他們沒有酒了。」其實代表瑪利亞深知耶穌的背景,深信耶穌可以勝任並解決眼前的尷尬。並且也做了另一次的「啟動」:耶穌正式彰顯神子的能力與尊榮。相對來說,在人間裡,耶穌與母親瑪利亞的關係不得不退讓一點。做母親的一定不捨,因為母子關係不能像以前密切。如同兒子做了總統,因身分之故會與親人區隔一點。
說實在的,瑪利亞沒什麼能力也沒什麼特殊恩賜,對於現代基督徒來講,真是太平凡了;如果她來到現代社會,就是典型的鄉巴佬,聖靈恩賜或專業知識不用說了,大概燒飯掃地才會考慮她。對於牧者同工來說,不會對她有什麼期待;平時乖乖聚會、主日煮愛宴給大家吃即可。可是,、、、神就挑她啟動這驚天動地的大事。
從瑪利亞的典型,我們看到人類如何回應神的愛,在最卑微的地方觸發生命最深刻的動力;從瑪利亞心生順服開始,一步一步成全耶穌,才使人類的救贖有了終極的盼望。這個樣式可以在許許多多的母親身上看到,也在聖子耶穌的自身獻祭看到極致:祂順服聖父的旨意而犧牲自己,以成全救贖;神自己也是這麼做。
感謝主 賞給人類一個重要的禮物:母親與母性,使我們不但體驗愛心,更明白救恩是什麼。
謹祝每一位母親永遠喜樂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建議教育部撤除國中升學的獎懲比序
以下是我的投書記錄
(部長信箱確認函Minister's Of MOE MailBox Confirmation e-mail)
親愛的OOO先生/小姐:
您好!感謝您的來函,讓我們有機會為您服務。為了確認您可以收到我們後續處理情形的回復,同時確定沒有其他人誤用(或冒用)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寄到部長信箱,請您在七日內點選上方的超連結文字,完成確認後,我們會立即將您的信件排入處理流程,優先處理。(如果您未做確認或超過七日內才做確認,我們將無法處理您的來信!)
如果您並非寫信給本部,很可能是別人誤用(或冒用)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寄信,請勿需理會這封確認信函,直接刪除即可,我們將不會進行後續處理。
您的來信內容為:蔣部長 您好 個人想就十二年國教的升高中比序項目提出建言,敬請考慮。 比序項目,有一項是在校獎懲紀錄(尤其是懲處紀錄),此種標準恐有違憲違法之虞,雖然各縣市有選擇的權利。 基本上,學生在國中時期發生違規以致被懲處,違規行為要承擔的責任是懲處,包括大過、小過、警告、申誡或其他處罰(如勞動服務)。對於原懲處單位來說,違規者的行為已經依後來的懲處而給予責任承擔,此事即應結案。除非違規者有更嚴重的問題,必須同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但現在又把懲處記錄拿來做生高中的比序標準,等於是讓這位學生要付出第二次的代價,未來升高中獎懲比序的作法等於使違規生二度受罰,並且因比序的資料評比之故,又將懲處的記錄再度顯示於他人。因此有以下的法律問題:
第一、 懲處比序有違「一事不二罰」原則:即便是嚴重許多的刑事處罰都沒有如此作法,為何升高中比序要如此。以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第584號針對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七條第一項規定:「曾犯故意殺人、搶劫、搶奪、強盜、恐嚇取財、擄人勒贖或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二十九條妨害性自主之罪,經判決罪刑確定者,不准辦理營業小客車駕駛人執業登記。」,理由是「基於營業小客車營運及其駕駛人工作之特性,就駕駛人個人應具備之主觀條件,對人民職業選擇自由所為之限制,旨在保障乘客之安全,確保社會之治安,及增進營業小客車之職業信賴,、、、」亦即有所列犯罪前科者被限制營業小客車駕駛人職業登記,但這個限制規定必須建立在憲法第23條的基礎上,包括「保障乘客之安全,確保社會之治安,及增進營業小客車之職業信賴」。縱然如此,該號解釋文也在最後指出「但究屬人民職業選擇自由之限制,自應隨營業小客車管理,犯罪預防制度之發展或其他制度之健全,就其他較小限制替代措施之建立,隨時檢討改進;且若已有方法證明曾犯此等犯罪之人對乘客安全不具特別危險時,即應適時解除其駕駛營業小客車執業之限制,」。因此,連大法官會議都慎重保障故意殺人、搶劫、搶奪、強盜、恐嚇取財、擄人勒贖等罪犯的工作權,不願其前科而任意限制工作權。因此,以獎懲記錄作為升高中的比序標準是否已重要到影響社會安全?或整體社會的信賴?抑或真的能帶來所謂的公平?這是需要謹慎思考的。
第二、 懲處比序有侵害學生隱私權之虞:即使是刑事犯,當他承擔了罪責而受刑罰後,雖留下前科記錄但不會再受罰,並且安全單位也不能任意將刑事犯的前科任意散佈或公布。既然要把獎懲記錄作為比序標準之一,該懲處記錄一定要拿出來。即使他人看不出懲處的原因,但看到減分的結果,又因比序的效應,使一般公眾產生品格高下的觀感。伸言之,國中升高中的孩子都是未成年,屬身心發育期,仍在摸索階段,本來就該給予較多之保護。縱有過犯,也會考慮各種條件才決定如何懲處。但把懲處記錄放到升高中比序,反而把孩子的過犯定罪化,認為是罪無可逭的,連升學權益都要連帶影響,對孩子是一種反教育。
第三、 懲處比序與升高中的關連模糊:個人過去升高中是參加高中聯考,主要的評比是學科成就,對於懲處部分則看是否國中畢業即可。即使國中沒畢業,但是也可以用同等學力報考。現在政府希望社區化、能力多元化,並且降低升學壓力。但懲處既與學科成就無關,也與社區化、能力多元化無關,更可能造成學生為了升學不得不屈從各種要求。這樣長大的孩子,不知如何培養獨立思考反省的能力,恐怕更影響能力多元化的理想。
第四、 懲處比序有含混的問題:眾人皆知國中小學的懲處原因多如牛毛,除刑法所稱犯罪行為以及少年事件處理法所謂虞犯行為外,更多的是基於學校行政管理之便而生的懲處,俯拾即是:未帶聯絡簿、家長未在聯絡簿簽名、午睡未趴在桌上、罰寫未寫完、、、、,學生不但受懲處記錄,往往還要附帶勞動服務等等其他處罰。這些基於行政管理之便而生的規則與懲處,其實與學生的品格高下未必有關,它的核心價值只是機械而不帶深思的服從。縱使是少年罪犯,起碼在監獄設有進修學校,希望使其改過向上。但現在監獄之外,竟以國中時期的懲處記錄做升高中比序,反而把這些記錄繼續加刻在孩子的心版,限制其受教權;此種思維如同宋代的黥刑一般,還怕一般人不知道此人有過犯。
第五、 懲處比序容易招致人為困擾:既然此一標準佔有相當比例的分數,並且懲處輕重仍有一定裁量空間,與學科成績給分又不同,必定招致人情壓力、關說動員,不論是獎或懲,都容易出現各種爭議,對於學校教師來說,增加更多無謂負擔。 綜合以上各點,期盼部長能督促貴部再仔細思考,撤除國中懲處記錄的比序標準,使十二年國教更加健全,國家社會幸甚。 學生家長 OOO
您可以依據您的信件編號:201205070082,至教育部網站查詢目前信件的處理情形,謝謝您的來信!
教育部部長信箱 敬啟
以下是教育部回函
信件編號:201205070082
機關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5號
承辦單位:中教司
傳 真:02-33437784
承 辦 人:陳靜怡
聯絡電話:02-77367799
發文日期:101-05-11
發文文號:臺中字第1010906685號
回覆內容:
O先生,您好
您寄給本部部長的信件,本部已收到,謝謝您的來信。
為協助各直轄市、縣(市)訂定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包含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本部訂有「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為避免各區(校)所訂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過於繁雜,本部於「高中高職免試入學作業要點訂定及報備查原則」中,本於以學生主體、貫徹國民教育法第1條及第13條的精神、扶助弱勢、均衡學習、學生多元能力發展及確保學生學力品質的理念,訂有參考項目供各區參酌。各區依因地制宜原則及精神,就其需要訂定適合項目及處理方式,供區內高中高職據以辦理免試入學。
為促使學校及學生重視品德教育,以利五育均衡發展,爰本部訂定日常生活表現為免試入學超額比序參考項目。經彙整各區之操作方式,在日常生活表現一項,部分免試就學區如採計學生懲處紀錄為項目,並訂有銷過改過之規範,其目的不在懲罰學生,而是希望引導學生能重視品德。此外,為使各該區在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之操作具一致性規範,本部會督導各區訂定相關規範,並邀集各界代表就多元學習表現各細項,研擬參考示例供各區參酌。
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係屬各區因地制宜範圍,有關您的意見,本部已另案函請各直轄市、縣(市)參酌。謝謝您的來信,也感謝您對教育事務的關心。您所提供的意見及建議,已留供本部作為規劃整體入學方式的參考。教育事務需要大家的支持和關心,多一分關心就多一分支持,感謝您的來信。爾後您對於本部有任何建議,仍請不吝賜教!
最後,再次謝謝您寶貴的意見,謹致上十二萬分的誠摯祝福。
敬祝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教育部 敬上
承辦單位:中教司
聯絡人:陳靜怡(02-77367799)
沙漠教父面對魔鬼邪念
馬加留(Macarius the Great),沙漠教父,也曾是曠野靈修的領導人。生於公元300年。剛好看到他的一則故事,才想到很久沒有好好看著天空了。
馬加留院長住在廣大的曠野中,只有他一人度著獨修生活,但是從這裡往下走,尚有一個曠野,在那裏住著幾個弟兄。院長當時眺望著道路,他看到撒旦扮作人形走近,並路過他的住室。牠彷彿穿著一種棉布衣服,佈滿漏洞,在每一洞上繫著一個小瓶。院長於跟牠說:「你要到哪裡去?」牠答道:「我要去煽動修士們的淫慾。」院長說:「這些小瓶有什麼用處?」牠答道:「那裝的是讓弟兄們品嚐的食物。」院長又說:「就有這麼多種類嗎?」牠答說:「不錯,如果有弟兄不喜愛這一種,我給他另一種;如果他不愛第二種,我給他第三種;在這麼多種類之中,他至少要喜愛一種的。」牠說完這話,便走開了。院長仍在那裡眺望大路,一直到他看見撒旦回來。馬加留院長一看到牠,就跟牠說:「別來無恙?」撒旦答道:「我怎麼能無恙?」院長於是問牠,那是什麼意思。牠答道:「因為那些弟兄都反對我,沒有一個人接待我。」院長於是說:「唉呀,你在那裡沒有找到一個朋友嗎?」牠答道:「實際我在那裡有一個朋友,他至少聽從我,當他看到我時,他就似風一般地改變了。」院長詢問了牠這位隱修士的名字,牠答說:「名叫代奧本杜(Theopemptus)。」牠說完這話便走開了。那時院長起來,到下邊的曠野裡去。當弟兄們聽說這消息,都拿著棕櫚枝來歡迎他。每一位弟兄都準備好,以為院長要到自己的隱廬。但他卻追問:「住在山上名叫代奧本杜的是哪一位。」當他問出之後,院長就住到他那裡,代奧本杜修士很高興地接待他。院長問他:「生活如何?」代奧本杜答道:「賴你的祈禱,一切順利。」院長又問:「你的思想沒有同你展開爭戰嗎?」他答道:「一直到如今,一切都好。」因為他害怕承認。院長於是同他說:「你看我度克己苦身生活這麼多年,眾人都讚美我,雖然我年紀已老,但仍為邪淫誘惑所困。」代奧本杜說:「院長,請相信我,我也不例外。」院長繼續承認尚有其他慾念相反他,一直到引導代奧本杜修士承認其他慾念。那時他問說:「你怎樣守齋?」修士答道:「一直守到第九時辰(下午三點)。」
「以後守齋再久一點,默想福音以及其他的聖經經文,假如有一邪念在你內心衝起,切不要管它,而要常常往天上看,主會立刻來幫助你。」院長叮囑修士這幾點之後,返回了曠野。他又再守望道路,當他看到惡魔,便對牠說:「你這次往哪裡去?」牠說:「去煽動修士們的慾念。」說罷便走開了。當牠再回來,院長又問牠:「弟兄們如何?」牠答道情形不對。院長問牠何故,牠答道:「他們都頑固不化,我所交的那位朋友,平常都聽我,這次卻很壞。我不知道什麼改變了他,他不但不再聽我,而且他變成了頑固中的頑固者。由是我決定最少一段長時間,不再往那裡去。」魔鬼說完這話就走了,馬加留院長也回到自己的隱廬。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回返內在自我
昨天收到學校行政單位寄來的信,表示為了配合評鑑委員的要求,產學合作研究案的內容必須列出一些特定項目。實在很難想像這個主意是誰出的,研究的東西真的可以按那死板的格式處理?我知道那些委員只管他要看到的具體成果,這樣他也才能往上交代。結果全國的大學校院開始玩這個遊戲,霎時之間,每一間學校都交出亮麗成果,但實際上又如何呢?另外,行政單位以評鑑為尚方寶劍,逼使每個同仁就範。上週所屬單位要票選各種服務委員,竟然有人來拉票,感覺上新的教師自評開始發威,有人感到危機,要開始搶可加分的位置了。我看到的是上上下下都帶著恐懼之心。
今天早上看報紙,瞧到一個不認識的作家,他針對中國的現狀提出針貶,答案竟是小眾到不行的東西:精神!看倌們可以參考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7078056.shtml
其實台灣另有麻煩的一面,並且本質上也有類似的集體不安問題。想到Merton談論內在自我的一段話,足可反省:
「、、、沒有任何特殊的技巧可以讓人發現並喚醒個人的內在自我。因為,首先,內在自我只在處於自由時才會自然發生,否則完全是空無的。因此,企圖開始對內在自我下定義,然後由其基本屬性推論出適當且不會出錯的控制方法是完全無用的;這樣做好像我們可以由內在自我的本質得到一些線索,了解其弱點以獲得控制的力量。這種想法完全誤解了我們正在談論的存在現實。內燃機在摩托車裡屬於摩托車的一部分,但內在的自我並非像那樣是我們存有的一部分。它位於最高、最個人以及最存在的層次,是我們基本現實的全部。它就像生命,而且就是生命:當它最活躍的時候就是我們的精神生命。它正是我們賴以生存與活動的生命。它在我們全部事物之中,穿透一切、超越一切。如果它甦醒,會以一個新的生命與其所居住的智慧溝通,於是便活力充沛地覺察到自身:這個覺察並非像是某種我們自身擁有的東西,而是我們之所以然的東西。這是一個嶄新而且無法定義的特性。
內在自我像天主一樣神祕,而且天主一樣,會由企圖完全掌握它的概念中遁逃。它是不可捉摸的生命,無法像物體般被研究,因為它並不是一個「物」(thing)。它無法被企及,在這世上無法被任何方法誘導出來,連默想也不行。我們的精神鍛鍊所能夠做的,就是在我們自身培養出某種沉默、謙卑、超然、淨心,而且如果內在自我要稍稍顯露他羞怯而無法預測的存有,就還要培養淡泊的心境。
每一個深刻的精神體驗,無論是宗教的、倫理的、甚至是藝術的,都含有內在自我的某些東西。任何精神體驗都只能由內在自我獲得深刻、真實以及某些無法言喻的東西。一般精神體驗的深度只能給我們衍生自內在自我的感覺,提醒我們那在精神本質中被遺忘的內在層次,以及我們無法進行探索的無助感。」
我們因著恐懼而四處抓取,但好像用竹籃子裝水,不知還剩多少?但上主給我們真正的生命之源卻棄之如敝屣。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迦拿婚宴3
如果我們把其他幾個符號一起檢視,其實還有很多可以比對的符號,並且與聖經其他書卷的概念加強:
1.水/酒(平淡/歡樂):耶穌把水變成酒
2.人釀的酒/神變的酒(經驗/超驗):原先婚宴的酒是人釀(人間),但耶穌要帶來神的酒(天國)
3.先/後(在先的要在後/在後的要在先):人釀的在前,結果不夠用,要靠神釀的。
4.個別/聚集(收割麥子聚在倉裡):賓客因著婚宴被邀請,就像啟示錄提到把門徒從各國、各族、各方、各民招聚而來。
5.失散/歸回(浪子回頭):原本人因罪性而遠離了神,但因神而歸回。
6.律法/福音:人間婚姻是以人為的法律規範,但羔羊婚宴帶來救贖。
7.暫時/永恆:男女婚姻是一種鍛鍊,用來預表神人之間的永恆盟約。
這七個例子可以用基督信仰的特點:「道」來整合,也有人叫「原道中心主義」,也就是說從「道」演伸各樣的事理以及所表徵的符號。延伸來說,這些對比符號的背後是以「道」做核心,並使人產生盼望:讓人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不是流星般的生命。積極來看,人可以走向終極的圓滿,擺脫作繭自縛的困境,獲得真正的生命與自由。就像有人批評婚姻像監獄,其實批評者是因為把自我緊緊抓住,導致無法與配偶有深度的信任;當他越想掌握自我的自由,就越感到被配偶束縛。可是在婚宴的例子當中,因著耶穌無償地獻身自己,使得婚姻的狀態有了結構性的轉變;配偶之間可以因著耶穌的愛而學習彼此全然獻身,彼此全然獻身結果是彼此成全對方,反而成就了圓滿的自由。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
-
最近整理部落格時,注意到以前作的一個 ppt ,與大家分享,請指教。 尼西亞信經 (The Nicene Creed ) 我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是創造天地和有形無形之萬物的。 我們信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先為父所生,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於光而...
-
1/27 ,路 2 、貼前 2-3 2:1 弟兄們、你們自己原曉得我們進到你們那裏、並不是徒然的。 2:2 我們從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這是你們知道的.然而還是靠我們的 神放開膽量、在大爭戰中把 神的福音傳給你們。 2:3 我們的勸勉、不是出於錯誤、不是出於污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