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陷。

2. 耶穌巡行各處,祂是上帝(至高、萬有的主)、積極主動前往人群當中。

3. 當耶穌來到乞丐前面,乞丐從被動改成主動,呼求耶穌;所以是耶穌主動找尋我們,我們被動接受祂。但我們可以在被動當中發出對上帝的認同,主動呼求祂。所以神人關係裡,人是被動當中的主動者,上帝是主動當中的被動者。

4. 乞丐不但啟動呼求耶穌的行為,而且是用盡其殘缺的生命力,全力呼求。

5. 耶穌旁邊的人阻止乞丐,表徵人的世界有種種緣故、緣分會阻擋人回歸上帝。不論是有意、無意,甚至有善心且合乎道德禮儀者都可能有阻擋行為。

6. 人做出深刻而懇求的行動,要回歸神人關係,耶穌必然重視且會成全。

所以,靈修操練當中,這則故事會帶來要訣與提醒。例如東正教祈禱裡,一開始的項目是悔罪,然後是懇求憐憫。這兩個要素成為整個祈禱的重點,甚至變成主要項目,佔最久的時間。至於我們日常的祈求或代求,則佔很小的部分。

它在靈修上的意義是上帝當然完全通透了解每一個人以及他的需求,甚至比人還了解人自己。我們心中所想,祂當然都知道。所以悔罪與懇求憐憫才是重點,而且因為人的老我太重,需要反覆不斷的為此向上帝呼求,讓人可以透過這個深刻反省而一層一層、一點一點的洗淨。

那些有高深靈修經驗的先進,他們為悔罪和懇求憐憫的狀態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不惜高聲痛哭,哭一整夜。

當各宗派高人如此重視這個小故事,我們可以好好反省自己的祈禱是什麼狀態。

如果有追蹤俄烏戰爭的情況,你就會看到那些影片真的是屍橫遍野、屍骨不全。男人不夠用,女人也上陣。人自詡有高度文明,竟用文明技術發展更精細而強烈的殺人方式,背後的爾虞我詐、無度慾望,是高度發展的老我。不悔罪是不行的。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認與份

上週六聚會當中的經文/路加福音13:18-30,耶穌警告猶太人在前的將在後、在後的將在前。它除了啟示預言的成分之外,也表達對猶太人信仰上帝的方式有所不滿。

因即使猶太人按照摩西頒布的方式過生活,但耶穌看出猶太人內心世界是以俗世為主;內心可能承認上帝,但更裡面的主宰還是老我。因老我之故,就很難接受耶穌對耶和華信仰的教義說明。

那個老我的源頭來自撒旦的主張:我為主權者/我是支配者/我是獨立的權力者。人只要接受這個主張,那麼上帝在他心中的位置就變了,信仰生活也會變質。到後來,信仰生活頂多是做完,但也就到此為止,不用談做好。

不用擔心「做好」似乎很困難,它的意思在於保持對神與自己關係的認同,即使生活實踐沒有做得完善,也無礙這個認同。

每個人的環境不同,上帝於明處暗處給的預備也不同。所以每個人的靈性芥菜種也不盡相同,發芽長大的樣式也各有千秋。只要能認同這個神我關係,每一個芥菜種都有其祝福。所以創世紀形容伊甸園有各種動植物且各從其類,整合起來就是美好的。

對我來說,經文提到耶穌警示猶太人,到末後日子時,上帝不會「認」他們,因為他們平時沒有「認」上帝。這暗示了上帝希望我們平時與祂保持彼此認同的關係(),這份認同不只在禮拜、儀式、讀經會、禱告會,更多在我們生活的歷程。透過這許許多多的歷程,我們用心去體會它帶給自己的意思是什麼,也把這些心中的體會在祈禱、默禱、生活操作裡交託給上帝。也許可以這麼形容吧:上帝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無所不談,也是對自己最好的長輩,可以請益。然後,我們也在生活中體會上帝給自己的境遇中是如何的答案;我們與上帝之間彼此互動,體會、交付、感動、默契等等。一樣一樣的來,我們內在裡的天國就自然發達起來,靈性自然增厚豐富。這是很自然的過程,如同我們呼吸、喝水一樣。

有了這份「認」的基礎,所謂建立信心就不是難題,也比較容易穿越撒旦的主張。更重要的是明白上帝一直陪著自己走過各式各樣的境遇,包含祂給予自己種種的人際關係、與自然的互動,然後由內中無由的感謝、再感謝。從我們身體的心跳、呼吸,到工作地點、古蹟名勝、資產交易,以及我們經歷的世界任何地點,越發知道祂都在那裏(份的深化)

之後,我們才能一點一點發現,祂比我更了解自己,乃至祂一直在那裏關照(觀照)自己,給自己各式各樣的磨練與禮物;如同許多先進說的,是祂找到了我、不是我找到了祂。我們即使有各種老我,祂還是在那裏,繼續關照(觀照)自己。包含我們的感動種子什麼時候撒下、萌發、壯大,都有冥冥當中的節奏。不知不覺當中,「上帝的引領/我的作為」兩者之間的難題也就不再,「我」可以輕輕放下,安然接受祂給予的一切,隨著祂瀟灑往前走。請放心!沒有比較、先後、早晚、高下,一切都是安好的。

以前,一位很有靈修恩賜的人(Thomas Merton1915-1968),他寫了一本自傳(七重山),回顧了他這輩子的漂流與激盪。此人年輕時浪蕩生涯,生活無度,但因聖靈感動,一階一階地,從洗禮、讀經、靈修、與神默契、走向寂靜,他感受上帝對他的獨特規劃,最後安然與神同行,走在上帝為他預備的路,也是他步步走出的路。這是自傳的結語:

「我要讓你隨心所欲。我要領你走向孤寂。我要以超越你想像的方式帶領你,因為我要領你走一條捷徑。周遭事物全會武裝起來和你作對,否認你、中傷你、給你痛苦、讓你陷於孤寂。因為它們充滿敵意,你會很快陷於孤立。它們會放逐你、棄絕你,那時你就完全孤單了。你觸碰什麼都會受炙傷,你會疼痛地把手收回,直到你退避萬物,那時你就完全孤單了。任何願望都會灼燒你,用烙器烙印你,你會痛苦地逃之夭夭,離群索居。來自受造的喜樂只會為你帶來痛苦,你會無感于喜樂,被遺棄一旁。所有人喜愛、熱望、尋求的好事都會來到你面前,但它們是以謀殺犯的身份來的,要使你辭世,與佔據俗世的一切分隔。你會受到稱讚,那是像被捆在柱子上燒死的感覺。你會被愛,但是這愛會謀刺你的心,將你驅入沙漠。你會得到恩賜,其重擔卻會壓垮你。你會嘗到祈禱的甜美,但亦將因此作嘔,你會插翅遠去。當你稍受讚美,稍稍被愛,我就會拿走你所有的天賦、所有的愛、所有的讚美,你會完全被遺忘,完全被遺棄,變得一文不值、雖生猶死、被棄若敝屣。就在那一天,你會享有你長久盼望的孤寂,你的孤寂會在今世永遠無緣相見的孕育出累累果實。不要問這事在何時、何地、如何發生,在山上或在監獄,在沙漠或在集中營,在醫院或在革責瑪尼,都無關緊要。所以別問我,因為我不會告訴你,除非你已身在其境,否則你不會瞭解。但是你會從我的焦慮、我的貧窮中品嘗到真正的孤寂,我會帶領你來到我喜樂的高峰;你在我內死去,在我的慈悲中尋到萬物。為了這個目的,我的慈悲創造了你,將你從普拉德帶到百慕達,至聖安東尼、奧康、倫敦、劍橋、羅馬、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基督聖體教堂、聖文德學院,到在革責瑪尼貧窮勞動者的熙篤會院: 好讓你成為天主的弟兄,經學習而瞭解人群中那位被焚燒的基督。」

2024年3月30日 星期六

復活

羅馬書

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12: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加拉太書(保羅論基督與自己的關係)

2:19 我因律法、就向律法死了、叫我可以向 神活著。2:20 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 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約翰福音(施洗約翰論耶穌與自己的關係)

3:29 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

3:30 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

記前

年紀小的時候偶然機會看到聖經,多數都看不懂,只有第一個創世紀和最末一卷啟示錄非常吸引自己,好似精彩的神話故事,這是自己最早接觸生死問題的機緣之一,N年之後信主才知道這是比較難解的書卷。基督信仰進入歐洲之後歷經很多概念的討論乃至爭論,雖然產生幾個全體主教大會的信條,到今天各宗派並沒有完全一致。五百年前的歐洲出現文藝復興、科學革命,還有宗教改革。這些變化現象的背後,似乎還有某種的觀念連動。宗教改革有五大訴求:惟靠基督、惟靠信心、惟靠聖經、惟靠恩典、人人皆祭司。其中惟靠聖經與解經方法有很大關係;天主教對於信仰的認識是建立在:聖經、教廷訓導和傳統(尤其是禮儀)。而基督新教則脫離後二者而獨尊聖經,並且強調經文字面意義與歷史事實的重要性,乃至產生[以經解經]的方法,這種比較強調聖經客觀性、圓滿性及最高性的特點和中世紀的四重解經法就有區別[字面意義(literal),托寓意義(allegorical,與基督徒的信心/教義有關),倫理意義(moral/tropological,與基督徒的愛有關),以及奧秘的意義(anagogical,與未來的盼望有關)]。也許四重解經法比較主觀,但宗教改革採用的方法遇到啟示文本一樣發生困難,因為啟示文本無法單純的僅從字面來掌握,硬要以字面掌握反而產生新的爭論。回頭來看,生死問題還是擺在那裏,好像自己要過隧道,也知道隧道就在前面,但總是找不到那個門(無門之門)。

書寫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 這首偈語,摘自清朝順治皇帝。代表世上各宗各派、各地各民都關注這個既古老又現代的問題,即使是權力頂峰的皇帝也踟躕再三。雖然信義宗開山始祖馬丁路德用法官宣判的比喻,說明得救的意義,使洗禮當中受洗人屬靈地位發生轉變,我們從此是上帝的庶出子女。簡單說,只要堅持走下,以後一定上天堂。但我們還在這個塵世行走,歲月流逝,意識與肉身變化,當下時空環境中不免會想我是誰?我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

基督信仰非常重視生與死的體認,在信義神學院門口有幅對子:

不再是我.乃是基督 祂必興旺.我必衰微

上下聯原來是保羅和施洗約翰講論耶穌基督與自己的關係,很有意思的是言談間放入神與我的關係。雖然這兩位的言詞不是真的談自己肉身的死亡,卻不免會指向個人的生死問題。保羅直接了當說自己在某種意義裡已經死了,並且是基督在自己本質深處活著。當耶穌為保羅捨己的時候,保羅的生命本質就不同了;保羅走向無我的生命觀。而施洗約翰的觀念也類似無我,只是他的講論是放在傳道的立場,自己的衰微是應該的、喜樂的,因為真正的主人來臨,主人才應該被發揚光大。有人曾對生命走向做過這樣的比喻,自己最終像一滴酒,掉入上帝的無限大海。

復活節來了,主題就是耶穌復活,祂有身體復活。聖經預言世上每一個人在未來的那一天都會復活,只是審判隨之而來。對於基督徒來說,不禁想一想,到了樂園、新天新地,我的存在樣式會如何?啟示錄給予的形象是穿著白袍。也有人說可能像亞伯拉罕接待的那三位神之使者。還有人猜測自己屆時是哪個年紀的樣子?年少的還是年老的?自己的家人又如何?到底樣子如何?其實可以換個角度去考慮,包含我在今生的意義。畢竟耶穌已經啟發馬大和妹妹瑪利亞,除了所謂終極而永恆的復活之外,當下也有復活的意義。

我們的身體在自己離開人世時,就會趨於物理滅失。既然現有的身體已經滅失,所謂的未來的那一天身體復活可以認為是得到一個新的身體。但靈魂呢?耶穌說信者離開人世只是睡了,人會暫時到樂園,所以人以某種存有到了另一個空間;因此我們的存在形式因進入不同空間而發生變化。就像是人過世的時候肉身留在世上逐漸壞去、消滅,在樂園的形象就不是世上的想像。

因此基督徒未來那一天的終極復活,應該是某種存有得到永恆且安息的最終形式,不會再因生死而變化。只是凡人的智力與眼界太有限,上帝只能用靈魂與身體的二分方式來教導,所以復活的意義若單靠聖經字面說明,似乎太小看上帝了;復活不只是重得新身體的字面意思,它將是全人/全形/全方位/全存有的終極變化,回到真有的永活永恆。至於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年輕的樣子?還是老年的樣子?還是???其實這些都不用擔心。

這樣講可能很玄,不過我們若廣義一點、應用一點說,今生此時此刻凡是上帝信者無不在復活的路上。不只是世界走道歷史最終點時,上帝讓我們復活,那只是一種脈絡時間的說法。如果我們承認上帝是超越時間空間的至高者,並且復活是祂的大恩,那麼這份大恩也不受時空限制;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跟復活有關,不但走在復活的道路上,而且就在復活的當下中。越清楚明白、體認越多,我們就越不擔心時空限制之下的人與事,越能掌握天國在此當下的意味。

以肉身做個比喻,有個人叫張三,一歲的張三和一百歲的張三是不是同一人?我們當然都肯定,只是一歲的張三和一百歲的張三有某些差別:身上絕大多數的細胞都滅失/重生了不知幾回,包含部分的腦細胞都一樣。所以,用肉身來說,一歲的張三和一百歲的張三好像相同的不多。並且一百歲的張三心思也絕對與一歲時不同,我們的心思與心態也不斷蛻變,不但有新的代替舊的,也有累積、有迭代,有否定過去的自己而肯定新的自己。當然,人的身體也有不變的部分,多數腦細胞從出生就是那些,並且全身細胞裡的DNA排列方式從一歲到一百歲都還是一樣,只是DNA本身也是跟著滅失之後又再生。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看:我的本質絕非用肉身可以涵括,那個我是有能量、有編碼、有存在、可以穿越時空,這樣才保證我們可以認識永恆的上帝,我們裡面才得以成為彼得說的神之靈宮;據說在那裏,我們也才能和上帝對話。縱使我們身上的細胞不斷死去、生出,那個本質的我還是在那裏。

用整個生命來說,我們的本質之中保有了永恆的向度,它始終就在那裏,那個部分可以和永恆上主有高度的鏈結關係,只是多數人因罪性和老我而不認識它,即使知道也未能體會它,所以多數人只是從兒時的單純走向老年的練達,但仍困在時空的有限生命循環裡;他面對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情冷暖和利害關係時,還是不免被世俗、情緒和慾望所困。所謂的復活,就是上述情況死去、新的全人誕生。

就像我們的肉身眼睛,是藉著光波長短來辨識萬事萬物的顏色和樣式,但實際上人類能辨識的是整個光波區間當中非常狹窄的一段。所以上帝給人的啟示,也會按照人的能力限度去設計。在這狹窄區間之外,難道上帝都沒有作為嗎?都沒有為人類做預備?如果這樣觀察自己,那麼就可以說基督信仰的終極狀態除了存有形式之外;生命與死亡可以不只是三度空間的有/無消極二分,也可以有超越的部分;當我們通過生活當中的每一個體驗、見證,逐漸明白上帝在自己生命歷程的帶領,那麼一般人心中深處的不安就有機會安然放下、穿越,心中的神視(異象)之眼就會開啟。身體即使逐漸老去,會有一個新的自己不斷成長茁壯。單單用肉眼所見的生死去形容永恆的生死,將大大限制我們的智慧與體認。

既然如此,我們得從日常生活去做復活的功夫,從奉獻自己/老我死去開始,啟動[和好]的歷程:與自己、與人群、與上主和好。默想當中鍛鍊心靈的眼睛,我們內在深處的自己才會甦醒,復活樣式就愈趨成熟、老練、永恆。

記後

據說托爾金的著名小說:魔戒,它放入不少基督信仰的東西。我自己借用一個情境:當甘道夫帶領探險隊要穿越摩瑞亞山中洞穴時,怎麼也找不到入口。此時有人想起某個月圓的時刻,要說一串特定咒語,門就會出現。果不其然,他們剛好遇到月光照在山壁,費列多就念了那串咒語。瞬間山壁上就顯現閃閃發光的進入之門。所以,如果信仰還是停留在多馬的層次(不親自摸到耶穌身體就不相信),那麼這條路走起來就容易搖擺。或許探險之旅就是充滿未知的人生、山壁是三度空間的世界、月光是聖靈光照、咒語就是我們在基督裡的祈禱。這樣,那個本質的我會在燈火闌珊處越發清晰、永恆之門的浮現就近了。

2024年3月3日 星期日

詩篇43章小感想

43:1  神阿、求你伸我的冤、向不虔誠的國、為我辨屈.求你救我脫離詭詐不義的人。

43:2 因為你是賜我力量的 神、為何丟棄我呢.我為何因仇敵的欺壓時常哀痛呢。

43:3 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實、好引導我、帶我到你的聖山、到你的居所。

43:4 我就走到 神的祭壇、到我最喜樂的 神那裡. 神阿、我的 神、我要彈琴稱讚你。

43:5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 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作幫助〕是我的 神。

……………………………………

這篇只有短短5節,但看了之後覺得很有感覺,也很引發深省。

作者在裡面表達了自己的憂悶、煩躁、被棄、冤枉、被欺、哀痛,但是又同時說自己走到神的祭壇,有喜樂、仰望、稱讚、得力、引導,還見到神的光榮。

這兩部可以看做兩極,但文中沒有看到過程,頂多在第一節見到祈求神為自己伸冤、辨曲。但神到底有沒有按照這祈求而應允,並化解那一切的苦厄?很抱歉,幾乎沒看到。

所以,從自己的苦到頌讚神之間似乎有某種跳躍,而躍過的那部分剛好是一般人很期待知道的,也很想議論的。也就是人很想知道神用什麼方式解決,很希望神直接解決自己當前的具體問題。

講一個極端的例子:俄烏兩國正在戰爭,有很多母親擔心自己在戰場上的小孩安危。假設神應允他的祈禱,保護小孩的生命(當前的具體問題),神的方式可能是讓小孩受輕傷而撤到後方醫治。所以這位母親就感覺自己的苦厄過去了,很高興的頌讚神。不過,這小孩如果是受重傷、甚至死亡,那麼神的方式會不會被人批判議論?因為我們都認為上帝掌管一切,包含一切的運命和因果,而詩篇43章剛好跳躍這部分,不指出神的方式是什麼,好像形成一個奧秘。

一般來說,約伯記是聖經的經典回答。對我來說,人最喜歡做的就是議論和批判,尤其現代人更是專門發展議論和批判的知識技能,在議會殿堂、在學校教室、在論文研討會、在網路平台、在法院庭審、在國際社會、、、,大家無時無刻都在議論批判,都在檢討過程有無問題,但很弔詭的是人往往就在這當中忘記為什麼要做議論批判,甚至連目的都忘了,有的人甚至是靠議論批判來賺錢。

但是基督信仰要強調的事情也在這當中,上帝要我們暫時放下批判、議論、是非,並時時走進祂的花園祭壇,然後上帝會讓我們明白祂會如何安排這個過程、運命,之後我們會安然地減少批判、議論、是非,最後走到不用批判、議論、是非而絕對的順服神,原來我們很焦慮想望的過程也自然融入神的光榮祭壇當中,不用再多說什麼。

基督信仰裡面有一個很極致的經典場面:

耶穌門徒猶大背叛前夕,耶穌趴在地上祈禱說:求天父移去這杯(被釘十字架的殉死安排),但也同時求天父按照您自己的意志而不是我的意志。

這是高度無我的表達

對人來說,人很會使用議論、分析、批判、是非等等來建議對世界的認知,包括強化自己的主體地位。可是基督很強調交付自己/才有完整的自己。

就像父母親願意交付自己的時間、精神、金錢、體力和愛心為代價,讓小孩可以健康成長。那個過程常常是高強度的磨練,父母親縱使抱怨也還是做下去,這就是一種無我的表現。要過一段時間,過程帶來的滋味是親身體驗,已經不特別需要去議論、分析、批判等等。那個滋味確實有苦,但最後必顯現甘甜。

多年之後,有一天如果某人問自己,這樣的過程到底是苦大於樂?還是樂大於苦?

也許這個發問/回答已經是多餘了

很多很多都是難以言喻

也許只能說三個字:感謝主..........

如果我們沒有忘記神學的設定:上帝是純一、良善、無缺、仁愛和永恆的神,那麼三位一體的第二位(聖子耶穌)可以讓詩篇43章更豐富,耶穌不但赴死前將自己的意志交託在聖父的意志裡,沒有任何評斷。祂釘在十字架說成了/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包含祂在人世33年受到的評斷是非等,全部的評判都可以拋出而交給父神,這或許就是沉默羔羊的意思吧!耶穌是神而人的那位,使我們有盼望可以人而神,所以那個跳躍的空缺或許就是專門為人的昇華而設,所以它像是一個無語的過程。我們見到日昇日落、花開花謝、人事變遷、生老病死,在上帝的帶領中,人可以從維護自身慢慢走到忘我的維護他人,從萬般捨不得走到自然捨得,從有而實虛走到無而實有,我們走進神的聖壇就是輕省的。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0227生活雜談

大家都為著眼前的事情忙來忙去,不知知覺很多事情就出現了。內人說我58歲前白頭髮還不多,但之後就長(漲)起來,剛好是從接工頭開始。不過想一想,起碼還有飯吃,只是煩人的事情比以前多。

春節假期一下子就過去了,沒成想元宵也吃完了。昨晚出門辦事,剛好看到夜空月亮在東方上空,暗暗的、帶點橘子色,類似大顆的火星。說到火星,古人表示火星不祥,代表有刀兵之災;「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聖經說,越往後面的時代,凶事越多。

就在大家高高興興過年的時候,台灣西邊8千公里的俄烏戰場有些變化,相信最近眾人已從媒體看到了。就是頓巴斯首府西南和西北各有兩個緊鄰的要塞:瑪琳卡和阿瓦迪夫卡,在今年一、二月先後被俄軍攻下。本來大家已經麻痺這場戰爭,反正就是打來打去;2022俄軍打過來、2023烏軍打回去,很多人不耐就轉去看以哈戰爭。但觀察今年2月17日俄軍攻下阿瓦迪夫卡後,看到很多網評和視頻,不禁還是搖頭。烏軍可能因政治上的問題,在軍事資源不足的情況卻沒有及早收縮戰線。所以烏軍要塞南北兩端被攻破沒多久,俄軍立即向城內衝擊,烏軍就無秩序的潰退。並且俄軍為了減少傷亡,進攻方式改用FAB-500(重型制導炸彈或制導溫壓彈)+自殺無人機+高密度砲擊,只要看到某棟樓有防禦槍砲的動作,炸彈或砲彈就打這棟樓,導致很多烏軍不戰而走,大量傷兵被遺留在原地,自生自滅。即使跑走了也只能走在田間的狹小泥路,並且砲彈不斷襲來,死傷慘重。

2月18日之後俄軍開始清理戰場,從視頻當中看到路邊一具具來不及收走的屍體,都是蜷曲痛苦的樣子,上面覆蓋一層薄雪。另外有間倉庫,裡面堆滿了黑色塑膠袋包裹的屍體。有人調閱出烏克蘭的墓園地圖,墓園面積比過去大了一倍。實際上還有很多是永遠找不到也無法埋葬,因為這些炸彈、砲彈傾洩下來,屍骨都散掉灰化了。

不論是俄軍還是烏軍,這些亡者死後如何?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可以感受這數萬戰死的士兵,他們的魂魄可能還抹不掉痛苦記憶,裡面有孤冷、痛苦、幽怨、不解、惆悵、顫慄、哀傷、憤怒、、、,在靈的世界,這是一股很龐大、很不好的靈。這股不好的靈也很可能回頭影響陽間世界的屬靈氛圍,群體人心會更加浮動、偏執和愚蠢。

所以自己保持靈修習慣很重要,同時幫助人能認識上帝、好好祈禱都是重要的。

另外,還是要重視聚會,有聚會就有祈禱、頌讚、聽講,對個人身心會有幫助。


2024年1月1日 星期一

2023結束、2024到來………..


選舉也剩兩周不到,很好!終於快鬧完了

現在總統選舉活動的兩個主軸:兩岸問題+對手弊案

有位先進說,對中國來說,沒有兩岸問題,只有中美問題;對台灣來說,才有兩岸問題。誠哉斯言。

也許應該看看中國歷史,再看看十六世紀開始的全球化趨勢。

中國歷史當中,偏安的政權一方,大致上都是被動的角色。原因很簡單:表層原因是人口、土地、資源不足,深層原因是動員能力有限、文化厚度不足、經濟運轉屬邊陲、工業技術累積有限。表層和深層原因又相互影響,

周朝春秋末期,吳越兩國一度稱霸、威脅中原,但畢竟偏處長江下游,表層深層的條件都難以長久,終究被楚國滅掉。

三國時代的吳國和蜀國也一樣,儘管吳國有周瑜、魯肅、陸遜、陸抗的能臣,但終究不能力挽趨勢。蜀國不但有諸葛亮、姜維、蔣琬、馬謖,還多次主動進攻魏國,但各方面條件不足,最後連自保也難。

南宋算是偏安比較久的,而且表層深層條件也比較好的朝代,甚至工業技術、經濟運轉、文化厚度都高於北方政權,人口、土地、資源也不差。但不幸的是陸續面對遼、金、元。尤其是元朝,它用簡單有效的動員能力+高速機動戰術,很快就壓制對手。

清朝拿下明鄭是最典型的,以經濟運轉來說,清朝斷絕海上貿易,明鄭的資源就很快匱乏,施琅攻打澎湖只是最後的一擊。

當然,以上例子都沒有遇到一個重大因素:十六世紀開始的全球化趨勢。這指的是歐洲將科學革命、工業革命、航海殖民、資本主義結合,將全世界連結起來。剛開始是西班牙、葡萄牙,後來是荷蘭、英國、德國、法國,最後是美國。一次大戰之後是美國崛起,美國到今天為止仍是全球當中,唯一完全具備世界級表層深層條件的國家。包含:

*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世界最大的公司上市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場。

*貨幣黃金美元、石油美元、美元,全球58%貿易都用美元。連帶的,美國大量發國債,然後印美鈔還錢。美國聯儲會不斷升息,第三世界小國就破產。

*先進技術的開發與授權中心包含大家熟悉的艾斯摩爾(ASML),表面上是荷蘭公司,實際仍受美國驅使,才不得不對中國禁售深紫外光、極紫外光機。即使是台積電,它還是需要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Inc.)、科磊(KLA Corporation)、科林研發(Lam Research),這些美國公司掌握了積體電路上游的設計與自動化、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奈米工程。

所以這次台灣偏安,靠了韓戰使美國派艦隊擋在台灣海峽,時光一過就是74年。台灣長期依附美國的全球核心力量,政治、經濟、文化,不斷受美國影響。台灣不少地方是幸運的,包含透過半導體中游製造體系,嵌入美國原來控制的全球晶片產業,使得美國不得不重視台灣的地位。

但從二十一世紀起,美國國力逐漸走下坡、川普開始大力制裁中國、俄烏戰爭爆發,這使整個世界開始從單極走向多極。中國開始建構自己的世界級表層深層條件,除一帶一路,並且與俄國和產油國家、南方國家結盟,對抗美、歐、日、加、澳、紐。因此台灣過去74年的偏安局面會質變,並且從質變走向量變。例如過去美國是可以讓航母直接穿越台灣海峽,現在已經不行了。美國雖祭出懲罰關稅,但中國的貿易出超更多。美國要對中國禁運晶片製造關鍵機器和技術,但中國逐步擺脫制裁。更裡面的是中國的理工人才已經明顯多於美國,而美國還在面臨社會崩壞(例如零元購(Zero-dollar Shopping)

過去台灣能偏安還有內部因素,也就是說政治穩定+技術人才+社會安定+經濟掛帥+人口紅利+基礎設施(水電),但是這幾個因素多數呈現衰退,以致人心越來越浮動,連偏安的本錢都在流失。以雙語政策來說(EMI),它本質上是政治掛帥,意圖從語言的領域弱化中文,最後從整個文化根柢去除中國元素。但台灣本來就不是英文為母語,這作法只成就少數菁英,卻弱化基層技術人才、社會安定,整個國家會從根本敗壞。

所以,可以想見趨勢的轉變,就像美國崛起而形成的趨勢,一走就是兩百多年。現在美國走下坡,中國崛起,也不會數十年的事。所以,兩岸整合是看得到的,只是希望不要兵戎相見。

*補充

選舉完畢了,過去24年政黨輪替的規律被打破,只是新當選的總統候選人面臨雙重少數:總統得票率未過半、執政黨在立法院席次是未過半且不是最大黨。未來的總統權/立法權,乃至立法院內部的權力傾軋都是詭譎的,不排除各式各樣的合縱連橫和矛盾爭執。如果新當選的總統仍然按照自己過往在台南的運作方式,可能會引發很大的衝突。
白色政黨雖然拿到立法院關鍵多數,但白色的問題是價值觀不明確,尤其是大陸政策。其他政治、經濟、文化是要走偏左或偏右的路線?也有待觀察。如果白色和綠色走太近,恐怕會招致利益分贓或背離初衷的批判。如果白色和藍色走太近,也可能引法內部的批判,因為當年白色是靠著太陽花(反國民黨)起家。如果白色還有一點點民主常識,往藍色稍靠近一點是比較正確,畢竟在野的要監督在朝的,而在朝的已經執政8年且弊端連連;此時跟綠色走太近,不就近墨者黑?

無論藍色、白色及綠色如何互動,時間、空間和籌碼都往對岸傾斜,至於黑熊學院之流是屬於末流之輩,加重了問題的負擔。毛澤東、蔣介石、鄧小平和蔣經國的層次人物是看不到了,李國鼎和李克強的層次也都模糊。好歹希望台灣能有一批魏哲家、劉德音級別的人,在政治、社會、文化領域幫台灣一把。

願上主憐憫台灣

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罪人為什麼到處都是?

從約伯記的側面來看,人生的無常是很無奈卻又得面對的問題。活得越久,越能感受因果運命難以掌握,偶發事件不斷,並影響了自己的判斷與決定。這當中,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應該是主要場景。

如果以聖經講述的脈絡看,這世界是通往啟示錄的一條直線道路,在創世紀即已預示。形形色色的人不斷表現了人各種的心性、態度與行為,並且狀況會和上帝希望的聖潔完善愈趨遙遠,直到末後的日子到來。

我們一定會問:

問:人為何形形色色,且問題繁雜多樣?

答:因為人有罪性,且不斷遺傳。

問:人有罪性的根源何在?

答:因為人的始祖接受了撒旦的誘惑。

問:撒旦的誘惑到底是什麼?

答:人可以藉後天的方法而與上帝等同。

問:為什麼撒旦的誘惑是人可以藉後天的方法而與上帝等同?

答:因為撒旦自己就想這麼做。

問:撒旦這麼做有何不好?

答:因為這是上帝的禁令。

問:上帝憑什麼下這樣的禁令?

答:…………奧秘吧?過去有這樣的神學思考:受造者無法等同或高於創造者。


如果我們用中性一點的方式來談,寰宇通宙無盡底、上窮碧落下黃泉,我們在心情裡常會認為這當中應該有個神聖核心,是全世界的支點,是無窮無限的、通透一切的、掌握因果的、無所不在的、統合歸一的。所以華人文化當中有老天爺、天公的概念,而基督宗教當中,設定了人是被造者,而創造者地位高於被造者,創造者就是那個神聖核心。

不過基督宗教有個特點,這位創造者是有獨立的意志、有思考、有行動(行動指有意志、有目的),所以這個神聖核心就更具體成為主體。其次,基督宗教透過三位一體,使得這個神聖主體/上帝具備了不同層次的面向:

1. 聖父很像是統合歸一、定於一尊而且是全宇宙的樞紐(自己不動而萬事萬物被祂驅動),祂是純粹的、完善的、一切奧秘的來源。

2. 聖子是具體化的意志、思考、行動之形象。

3. 聖靈則是無窮無限的、通透一切的、掌握因果的、無所不在的、不能被限制的能量。

因此,撒旦違反上帝的禁令,實質上就是違反了前述的設定,因為神聖核心只能一個,神聖核心延伸的整個系統也只能一種。就像是無限、純粹與完善只有一種,很難想像有兩種。所以若有人說神聖核心可以有兩個以上,那麼只有兩種可能,不是上帝騙人就是那個人說謊。

聖經告訴大家那個人就是撒旦,牠告訴亞當夏娃的謊話是一級可怕(你可以獨立地決定一切所想),因為這個謊話背後代表的是無限地與上帝的神聖性背離;上帝有多完善、那麼惡也有多深;上帝有多純粹、那麼惡也有多複雜,這可以一部份地解釋人為何變得越來越壞。

從另一個角度看,人的問題也和這個背離有關。本來上帝透過其意志來創造一個世界(祂的愛心也是一種意志與行動),這個世界既不違反神聖核心的統合歸一,又能讓萬物各從其類。並且祂創造了人,人很特別,與萬物有異。人可以和上帝溝通,人具有主體的特性(意志、思考、行動)。

在伊甸園,人可以和上帝並肩一起散步,代表無限的可以和有限的同時存在,同時行動,並且深度溝通。人的地位可以達到上帝的庶出之子,這是非常高的,高到什麼程度?上帝也做了一個我們無法解釋的奧秘行動:祂給予人獨立意志,包含可以在上帝與撒旦之間做選擇。這是一個冒險,但上帝卻容許它發生。

並且很有意思的是,縱使人後來往惡的無限性越走越深,但上帝似乎還是掌握這一切,不斷地留下餘地。

在現實的狀態當中,眼前當下的人就是這個樣子,人有獨立意志,但心在上帝與撒旦之間來回。並且我們的本性已經有某種缺損(西方教會認為是罪行,東方教會認為是病),可能有惡以及惡的起頭(軟弱、無助、害怕、生氣、忌妒、貪婪、、、),但還有能力可以認識上帝。

在這樣的狀態下,人雖然有獨立意志,但人的能力有限,見識也不足。對自身的軟弱、無助、害怕、生氣、忌妒、貪婪、、、未都必看得出來,意志常常用錯方向,甚至把正邪顛倒看、把永恆與短暫錯置、把真實與鏡像弄混、把善意與惡意看偏。對人來說,一輩子裡多數時間是在處理一個問題:自己是誰?關係是如何?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而困難的關鍵不是外在,而是內心。所以要花時間靈修,重新去體認,乃至將這體認融入生活之中;靈修與體認互相對照。透過讀經、祈禱、勞動、默想、服務中,培養超越的心靈力量,同時看出自己是如何的軟弱、無助、害怕、生氣、忌妒、貪婪、、、,並且是投身在不實、虛妄的境地。甚至當我覺得旁邊都是罪人時,要警戒自己在想什麼。當自己心境開始突破、明白和進步,即使是一小步,輕省喜樂都油然而生。

這條路可能走不完,但只要願意面對它、處理它,終究會有收穫,迭代深化,氣息擴散。時間到了、因果齊聚,自然會多明白一些我來這趟,遇到這麼多的事和人,是為了什麼。


最近看到張若彤寫的短文(年輕的歷史調研工作者),也表達了人倒底如何認知世界的困境:

soprodeSnt04gm1h611631490i3ac1988ii766am1545:f205g893l26 
https://www.facebook.com/juotung?locale=zh_TW

人為什麼會分不清夢境與現實?我們可以用無窮鏡像原理來解釋。
諾蘭的電影《全面啟動》中,有一段是建築系學生擔任造夢者。在夢中,她試著違逆物理定律將空間折疊、還複製與現實一模一樣的場景。
她在夢中創造了兩片彼此相對的巨大的鏡子,讓自己和主角Cobb站在中間。這個段落,是有點意思的。
「站在鏡子前面的人」,是十分常見的視覺手法:所謂的世界,就只是一個鏡像,就只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自我引用」所投射出來的東西。
而「站在兩片鏡子之間」,就是把這種自我引用的效果發揮到極致!先自我引用,對自我引用再度自我引用,對自我引用的自我引用再度自我引用,.......以至於無窮。
電影中,創造兩面彼此相對的鏡子,這是一種原理展示。這就是一個人從完全知道這是夢,到完全分不清是現實還是夢境的過程。所以Cobb立刻阻止了她。
足夠長的時間
除了無窮鏡像的自我引用,要分不清夢境現實,另一個關鍵性的要素,就是「足夠長的時間」。
無窮鏡像真的會成像無窮多次嗎?其實不會的,因為光速並不是無窮大,無窮的成像就需要無窮的時間。時間越久,成像也可以越多。
越深沈的夢境,時間被放大得越多,而limbo中似乎有著無窮放大的時間。在深沈的夢境、乃至於limbo中,你就有足夠的時間在裡面持續自我引用,投射出當下的處境、建構出完整的歷史,讓這個夢境看起來更有堅實的因果基礎,直至它一如真實。
醒著作夢
無窮鏡像的心理原理,本不限於夢境。在現實中,人一樣也可以把自己的心理狀態一再地自我引用,創造出虛構的世界,只要時間夠長。
即使時間不夠長,只要要投射的空間別太大,無窮鏡像原理一樣可以為人們創造出現實感。
同溫層正好為此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同溫層的存在,能有效的限縮我們的世界至一個個足夠安全、足夠避免意外的封閉小迷宮,牢牢地抓住一群人的情感核心,為他們帶來「他們的真實」。
後真相政治
傳統上認為,人會根據已知的事實形成觀點,再基於觀點站定立場,再根據立場,選擇要參加的團體。
但所謂的「後真相政治」是要揭露,政治的實相,反而是一種完全逆向的過程:
人因為機緣參與特定價值、立場的團體,在團體感性地帶領下,對包山包海的各式議題建立起觀點,再拿自己的觀點去「選擇」事實,最終以自己片面的世界觀創造出牢不可破的現實感。
政治的夢境迷宮
它運作的方式,一如電影《全面啟動》中的作法:我們有著一個個以事實為名的夢境迷宮,迷宮的構造是為了要你在裡面待得夠久。夢境和事實相像的部份,其目的都是為了通過你理智的審查,以便直達你的情感核心。
直到我們走著走著,在迷宮的中心、也就是自己的內心深處,「覺醒了真相」,而完全沒有警覺這個「真相」,其實只不過是自己對夢境的詮釋。
我們詮釋別人造好的夢,產生了某種情緒,再把這個情緒當作真相本身,帶回自己的現實中。
這就是後真相政治的運作方式。
太入戲,往迷宮的中心走就中招了,但就算你很出戲,也只是粉碎了一個夢境,什麼也沒有改變。
是的,什麼也沒有改變。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戰火外溢的影響來了2

回頭看看台灣,政治無孔不入,它還是古代帝王之術,只不過換件叫做民主的衣服,用新一代的麻醉品來麻醉人民,骨子做的還是那一套。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75909?page=1


2023年10月8日 星期日

心理失衡/個人主體性

箴言

4:1 眾子阿、要聽父親的教訓、留心得知聰明.

4:2 因我所給你們的、是好教訓.不可離棄我的法則〔或作指教〕。

4:3 我在父親面前為孝子、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

4:4 父親教訓我說、你心要存記我的言語、遵守我的命令、便得存活。

4:5 要得智慧、要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

4:6 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要愛他、他就保守你。

4:7 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或作用你一切所得的去換聰明〕。

4:8 高舉智慧、他就使你高陞.懷抱智慧、他就使你尊榮。

4:9 他必將華冠加在你頭上、把榮冕交給你。

4:10 我兒、你要聽受我的言語、就必延年益壽。

...........................................................................

以上是10/07[活潑的生命]進度經文,傳統解經到這地方,大多從倫理概念或某些利害關係來立論。剛好看到一個平淡無奇的新聞,也許可以換個角度看看,雖然年輕人心理失衡已經見怪不怪。

https://reurl.cc/r6r0xx

作者提到[現代人的生活充滿各式各樣的壓力,包括環境的多變、人際關係的疏離、職場競爭與景氣瞬變、疾病造成失能與失業、生活經濟來源頓失等...],但比較麻煩的是很多人繼續當鴕鳥,認為這只是偶發的個人問題,仍然以集體的思想、制度、輿論、政令,繼續深化這個心理失衡的環境。

如同自古而來的天真想法,認為[以戰止戰]是帶來和平的方法,結果是戰爭越來越多,手段越來越殘酷。

當前西方引領的主流思想是強化個人的主體性,個人直接的感受、愛惡、意志才是最真實的,這個概念超越年齡、關係、身分、倫理、、等等。舉例來說,今年11日開始,成年的年紀從20降到18。其中的訴求是1820歲的人已經比過往更成熟、更有自主性,希望讓這個年齡層的人可以掌握自己的方向和命運。

這個訴求已經成功,民法跟著修改了。修完之後,訴求得到滿足,似乎天下太平?好像不是。當社會上一堆人慶祝成年年紀下降了,18-20的人拿到自主權了!但這則平淡無奇的新聞讓我們得知心理失衡的年輕人繼續上升。

除了心理失衡,其他的問題還是一堆。有的問題連持重老成的大人都不一定拿捏得準或經驗遇過,對年輕人就更難。舉個例子,現代年輕人的困境之一是貧富差距更大,而且貧窮比例繼續升高。重大原因之是資產價格不斷上漲,尤其是不動產。僅從當初1945年起(假設:戰亂結束、一切從0開始。)人們不分族群,大家競相投入不動產,社會上以擁有大量土地的人為羨慕對象(田僑仔),政府也長期縱容豪強、政客進行圈地運動,結果現在不動產價格(及租金)嚴重的吸走了年輕人的勞力成果。即使把成年年紀降到12歲也是一樣,若沒有家長的幫助,年輕人是難以靠自己的薪資買房。

買房子可能比較遠一點,就近一點的好了。人際關係的疏離就是建立在上述的主體概念上,它原來保證了主體性的美好遠景,卻遇到意料之外的疏離感。剛好今天也看到這個消息,有人想用AI的擬人技術或人偶娃娃來解決疏離感,其實這是讓真實的自然人之間更加疏離。(https://reurl.cc/RyW2KD)

現弔詭的現象,法律通過18歲以上是成年,代表不用法定代理人補強就可以自己獨立完成法律關係(契約)、行使公民權利,這是強化個人主體性的展現。但實際上,他還是要靠家人幫忙(包含事後擦屁股),否則很難面對這個艱難社會。

看來看去,還是要謙卑一點,搞清楚主體性到底是什麼,而名門正派的信仰裡面就有。主體性不是單單看個人主體性,更要從關係來思考。而關係的極致是將自己完全交付出來、奉獻一己、順從上天、利益眾生。它就是無我,但也因著無我,主體性的高度才拉升,這是和俗世社會完全不同的。西方強調個人的主體性,它完全依賴於個人的感官、肉身,但要面對這些都是暫時、不定、有限的先天問題,執著於此就必遇到如幻影又會幻滅的前途,到最後不免是虛無和飄移。

2023年8月27日 星期日

我體會的三位一體概念

基督論以及三位一體的概念在聖經當中並沒有說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後者(三位一體)是經文沒有直接寫出來的,而是後來的教父提出,並獲得大公會議通過。

這兩個概念是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共同認可的,雖然解釋上還有一點差異,但基本相同。而這也是猶太教和回教不認同的地方,並且帶來很大的爭執。

不過我無意要做神學或哲學辯論,而是回到信仰本身來談。以前曾聽過一個比喻,有位外道高僧,他表示師父勉勵自己應做個大宗教家,而是不宗教學者。也就是說,做學問是一回事,生死超脫是另一回事。對一般人來講,生死超脫才是重點。

所以基督論和三位一體對一般基督徒來講,生死超脫的體會比較重要。對結了婚、生了孩子的人來說,三位一體就比較容易體會。當胎兒還在母親肚子裡,從胚胎出現起,第5-6周已形成基本的心臟跳動和循環系統,這時就正式成為一個生命。但他還仰賴母親給予保護和滋養,才能繼續成長。母親和胎兒雖然是各自為生命,卻又有很深刻的關係。包含父母把自己的遺傳轉給胎兒,所以胎兒出生後,一路長大成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某些特點,性格也是有某些父母的樣子,彼此無私的交付自己,保有深刻的愛之關係。夫妻之間、親子之間相處久了,還有一層說不出來的默契。

所以生命可以很狹義的說是某個人,但也可以說是一群人共享某些共同的特質以及特殊關係。

所以三位一體概念雖然是談上帝的存在狀態,實際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基督信仰對生命狀態的理解。上帝本身就是理解而純粹的生命狀態,聖父、聖子、聖靈共同構成了一個特殊關係,這關係就是彼此一同保有愛的關係;彼此深刻認同、深刻了解,也完全交付自己。所以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祂表示自己把靈魂交給父,願意完全交付自己出來,一切都由聖父掌權。

因此基督信仰既然有以上的生命態度,建立彼此無私的關係就是很重要的生活課題;雖然這很難,尤其和家庭以外的人建立關係又更難。但這就是上帝給人的功課,藉著彼此交付、服事,才能體會生死超脫的人生功課;交付自己出來,才能成全自己。說起來有點玄,其實也很簡單。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保護、帶領、對話和愛心,這是非常費事的過程,起碼18年,父母要耗費極大的心力,這就是交付自己給孩子(包含賦予孩子生命的上帝),但也因此父母從中學到很多,原本的性格也被調整而成熟。可能生小孩之前,甚至上廁所都不太想看到自己的糞便,趕快沖掉。但自己的小孩出生後,把屎把尿就不當一回事了,這就是老練成熟。小孩也很有意思,他也會逐漸學會記著父母的個性來相處,變成很有默契的關係。當小孩出遠門、不在家,父母就會感覺少了什麼。而小孩出遠門一段時間,也會不自主的想起自己的父母。

2023年8月20日 星期日

為什麼古猶太人要控訴保羅?

昨天我們小組聚會當中,經文提到猶太人如何控訴保羅,實際上最大的爭執焦點就是基督論;基督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東正教)與回教和猶太教最大的差異就在基督論。

回教和猶太教(只信奉舊約聖經和其他經典)的一神信仰是很規整的,觀念就是一個神,形式上也是一個神。但是基督信仰比較不同,我們的觀念也是一個神,但形式上就有一套不同的構造,也就是三位一體,並且三位當中的第二位(聖子)具備完全人與完全神的特殊屬性。

所以回教和猶太教畫切神與人的關係非常明顯,神就是神的位格、人就是人的位格。但我們因基督論就有一個很特殊的情況,人有機會被上帝提舉到一個宇宙萬物當中的特殊地位:人被聖化,(或稱我們成為神的子女)。

三位一體從古至今不斷被哲學家爭論,其實這很難用哲學去解釋完全,反而是我們在靈修和生活實踐當中就可以領悟三位一體;三位一體可以從「關係」的角度去理解,也就是說基督信仰認為一個生命並不是單看形式上的身體,更是看關係。說個比較術語的方式,生命不只是單看個體,更是關係當中的存有。我們每個人看起來像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身上有來自父母的遺傳基因和生活互動的影響。進一步說,家庭關係建立起來,成員之間有種難以言喻的連結和默契。這是基督信仰透過三位一體給我們的啟示之一。

其次,耶穌是完全神也是完全人,這個觀點也使聖經講的「天梯」完整周全了,我們通達上帝那邊的橋樑就有堅實的基礎。聖子耶穌本來是神,祂以神的地位向人有高度認同,所以認同耶穌的人,也以其人的地位向神有高度認同。所以相信耶穌的人就是迎接神在自己心靈深處,也在自己生活的每個領域,我們的生活態度、認知、行動、工作、休息、服事、關係都好像與神一起進行,與神共融,越發明白神對自己的心意,這是人被聖化的過程,才能穩步走向上帝國度。有人可能更會問起,為什麼上帝要這麼做?我只能用一句話解釋:「耶穌示範了無我之愛」。用我們生活態度來理解的話,就是父母為了子女,願意交付自己的生命、氣力、能力、資財,來帶領子女;而子女日後也願意交付自己的生命、氣力、能力、資財,來侍奉父母。

所以基督信仰有其深刻的生命觀,這部分就超過單純的誡命或文字表達。古猶太人控訴保羅的深層問題在於他們認為神就是神、人就是人,聖/俗要區分,做好神吩咐的事就完全了。從形式看起來,這觀點沒什麼錯,他們覺得保羅的說法會擾亂神與人的關係,也打亂習慣認為的神人界線、聖俗區分。只是基督信仰深入談神人關係,幫助信者體認自己的生命該如何看待,從而調整生活態度,乃至生命的實踐方向。簡單說,神與人的關係不是那麼嚴肅和遙遠,它可以很有默契、很深刻、很安息、很有安全感、存在感,人是可以聖化的,耶穌基督就是這個基礎。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