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的性質屬於啟示書卷,也就說耶穌談到未來時間將要出現的事情。
啟示性文章有幾個特點:
1.
是回應「創世紀」的上帝旨意。創世紀頭兩章把整個世界的完美圖像勾畫出來,而創世紀最後面第50章是說雅各的子孫在埃及大量繁衍,但上帝必帶領他們回到應許給亞伯拉罕之地;也就是人要歸回神的應許。啟示書卷常常表達歸回前的預兆(異象、災難、、、)。
2.
啟示書卷帶有警告意味,要世人悔改,不要一直眷戀眼前的慾望,否則難以面對末後時期的災患。
3.
啟示書卷往往用寓意、比擬的手法表達,不是現實經驗可以完全理解。
4.
啟示書卷也帶來安慰,讓世上基督徒雖然面對各樣患難,仍能抱著希望往前走。
啟示書卷對於基督徒來說既是寶藏也是爭議焦點之一,原因在於怎麼看待它、解釋它。長期原因在於中世紀末期,歐洲出現科學革命,經驗理性萌芽。這個思想運動也影響到教會,尤其是解經方法。16世紀宗教改革的要項之一是認為信仰的基礎是聖經,而不是教廷說了什麼。因此,出現以經解經,乃至強調文字和歷史的方式解釋聖經。這個方法與古代的方式有異,後者還帶強調奧義式的解經(比較主觀的詮釋)。不過,宗教改革強調的解經遇到啟示書卷就有點麻煩,因為啟示書卷若用文字或歷史方式去解經,會掉到五里霧裡,往往出現按照某一世代的事物去穿鑿附會。
有的宗派用了文字和歷史的方式去解釋啟示錄七年大災難,尤其耶穌是災難前還是災難後第二次來到地球?接著再來推論馬太福音第24章,討論耶穌到底災前來還是災後來?後面接著就有人開始祈求,希望能在災前就被上帝提到天上,免去面對這可怕的七年大災難。
以上這些討論、推論也許是對的,不過我個人不會傾向這個解經脈絡。基督教之所以是信仰、是宗教,就在於它的奧秘和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帶領。所以馬太福音第24章當中,耶穌強調
24:36 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
24:37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
24:38 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喫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
對當代基督徒來說,要面對的問題已經很多了。我們要花心力靈修、幫助人認識上帝、協助快走不下去的基督徒找回盼望之光。這些事情是最緊要的,至於我會不會遇到七年大災難?會不會被上帝事先提到天上?其實都還好。因為如果沒有將基本功做好,可能信心早就動搖了。日前我曾跟人說,當前環境是道高一尺、魔高十丈。試探太多、太氾濫,一般人根本難以承受。最近的鮭魚事件,其實很悲哀,代表不少年輕人的意志、心神和價值觀都弱化了,任何身體心靈的一部分都可以拿去交換,遺失了自己的人格。即使我們成人基督徒挺得過這些挑戰,但下一代呢?所以問題已經夠多了,處理不完,真的不需去猜想、揣測被不被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