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Steve Jobs vs. 宗教徒

105Steve Jobs過世(台灣時間106日),追悼評論滿天飛,最近後報導少了,可以開始思想其人。看到其中一篇,部分內容提到:

加措活佛說:“賈伯斯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參禪打坐是他一生最大的精神追求,並且正向地引導了他事業的成功。”.....佛教強調和諧,身與心、個人與社會,物質與精神,都沒有根本的二元對立,思維得法,和合萬物,會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禪宗的力量還在於讓人直面生死,讓人看清“我是誰”,看清人生的意義究竟在那里,如何生活才最有價值。世事無常,生命有限,賈伯斯對“成為墳墓裡最富有的人”不感興趣,他關注的是一天之中是否做了有意義的事情。一位傑出的佛教大師印光法師,在自己的床頭貼上一個大大的“死”字,提醒自己時刻不忘修行。與此類似,賈伯斯也時刻提醒自己死亡就在眼前。“提醒自己就要死了是我遇見的最大的幫助,幫我作了生命中的大決定。因為幾乎任何事——所有的榮耀、驕傲、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會消隱,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提醒自己就要死亡是我知道的最好的方法,用來避開擔心失去某些東西的陷阱。你已經赤裸裸了,沒有理由不聽從於自己的心願。”

如果Steve Jobs是基督徒有多好?當然這想法不是壞事。事實上,他坐過禪,但他到底參悟了多深的教義?他的了悟與創新設計關係若何?各媒體頂多是按自己想像寫的,下個月自傳出版,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見及此事,我會去檢討一個觀念:以前自己會在禱告中祈求上帝降下智慧,讓當下的自己有了靈感,就像馬可樓的奇蹟一般;馬上說起各國方言。這當然令人羨慕,可是未必每個人、每次事件、每個基督徒都可以獲得如此恩賜。我們還是常常面對無力、煩難、沮喪、不安、焦慮或憤怒等等境況?我們為什麼自稱已經有永生盼望,卻常用世俗的方式處理事情?我認為這問題屬於生命的內在方向,若不把我們全人擺進去,問題永遠在那裡。

看看地圖,聖經在地理上的中心是現今迦南地,是以色列國土,小部分是巴勒斯坦自治區的領地,是耶穌的誕生地,是猶太民族的神聖國度,是伊斯蘭教的聖地,相對於古希臘(東南歐),她剛好在亞洲的最西邊,也是希臘的東鄰。希臘的思想特色在聖經都有記載,就是重智慧(理性思維)。包括我們熟悉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他們重視邏輯、幾何、物理、數學、辯論,尤其是因果型態的推求。在安納西曼得殘篇,述說他們對宇宙的推理觀察:「一切事物如是地生成,也要因某一《必然性》而如是地逝亡,因為事物終要按本身《由生成而起》的不公正之處,相互還與公正與補償,而這一切依時間之次序而進行。」這段話與西方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形成都有關係。比方說,什麼樣的罪(因)就得什麼樣的罰(果),「三角形直角兩邊的平方和」剪去「斜邊的平方」(因)就等於零(果)。裡面包涵了必然性的命題、平衡的觀念、循環的思想、正義的內涵、宇宙的架構等。

這理智的特色影響到基督教早期在系統(信理)神學的辯論,比方說第四次大會(迦克墩會議)的結論提到基督的神人二性,就類似正方形的幾何形象,提出神人二性的四個關係:「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並且神人二性合於一個位格中。到中世紀又影響了阿奎那斯,他寫的《神學大全》都是邏輯推論。我們看到近代以來西方重要思想都在理性的思維推論,康德、亞當斯密、盧梭、黑格爾、馬克思、馬斯韋伯、、、、

但在基督教的脈絡中,另一個很重要的特色是靈修,從第二世紀開始就有人按照聖經的典故去禱告、默想、苦行,思想的。一般人對天主教的修道院印象是來自歐洲,但歐洲的傳統來自一個重要人物:高盧人加祥(John Cassian),他曾到過埃及、敘利亞,尤其是到埃及沙漠拜訪獨修隱士。某次他和另個同伴拜訪Abba Issac,從他那裡學會重要的短禱詞:「上主求你快來救我,天主求你速來助我。」,以及靈修默禱的要訣。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把沙漠教父的靈修傳統帶到回歐洲,並建立修院生活原則,天主教各修會的基礎規章---聖本篤修道規章---就是受他的影響。從沙漠教父的靈修教導當中,基督徒可以在邏輯推論的釋經方式外,獲得心靈鍛鍊的聖經典故。以剛剛那兩句話「上主求你快來救我,天主求你速來助我。」為例,它的典故除了詩篇(4013耶和華啊,求你開恩搭救我!耶和華啊,求你速速幫助我!),另外來自一個瞎子向耶穌求取憐憫,而且旁人越阻止他就更大聲地向耶穌呼喊(馬太福音20:30-34)。這個簡單的故事可以讓人知道自己其實比那又窮又瞎的好不了多少,但有幾個願意這樣把自己完全投向耶穌?因此我們禱告之前必須「暖心」,也就是要深刻反省自己的狀況,了然自己是如此的瞎、窮以致生命茫然,只有死死地抱住耶穌才行。換言之,我們每次禱告有無這樣的決心要死死抱住耶穌?

106日牧師的姪女Diane姊妹過世,今天舉辦追思禮拜,莊嚴隆重。

待續

沒有留言: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