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討論財務的雜感(3)

基督教在討論財物問題時,看法並非完全一致。以前參加真善美課程(培基文教基金會)時,得到的訊息是最嚴謹的;借貸不能碰、信用卡避免、股票期貨都避免。也有認為應與當時社會情況一起考慮,眼前的資本主義社會與過去農業社會不同,整個社會運作基礎都不一樣,應該有所彈性變通。這兩種想法都有聖經根據,前者來自摩西律法和耶穌對瑪門的詮釋、後者來自以色列人出埃及和保羅教導。摩西律法教導不得向同族人貸放取利,也就是不可以做信用膨脹的買賣,用現代社會角度理解,信用卡、股票、期貨都有強烈的虛擬成分,容易掉入耶穌所說的瑪門陷阱(錢財在不知不覺之間成了自己的神、自己的主宰)。後一種的看法則認為神容許以色列人擄掠埃及人的財物之後,才走出埃及,雖然埃及人當時都是拜偶像。只要在神的照管之下,埃及財物後來成了聖所會幕各種金器、銀器和寶石的原料。保羅也曾以食物為例,說明只要某一習慣不影響對神的信心,並且可以幫人信主,就可以彈性。
以上的說法並沒有誰高誰下的問題,而是針對每個人對神的感受度不同,剛強與軟弱的程度也不一樣,就用諸般方法幫助人可以走向祂。但萬宗歸一,若沒把神放在心目的中央並帶領自己的一切作為,縱使眼前有財務的順遂,也得不到神的祝福與照管,禍福就在未定之天,這就是為何很多大財主晚年不保或身後子孫不肖而家產散盡的原因。
一般台灣的基督徒面對以上兩個論點可能會直接選後者,因為會自認並未離開神(有去主日、有聚會、有靈修),而且我們民族性當中,對罪惡感的感受度較淺,因此會有自信地認為禁得起考驗。用另個比喻來看,馬丁路德對我們基督徒來說,其洞見程度超過一般,但是他越深究自己與神的關係,越感到不配與不安,乃至他得到「律法與福音」的詮釋靈感之後,其感受如同死刑犯站在斷頭台前突然得到赦免令,那種驚喜與超脫的高峰經驗讓他自此對神有了親切感且信心不再動搖。因此選擇後一種論點ok,但為勝過瑪門陷阱及虛擬眼障,我們必須更敬虔在神裡面。耶穌自己就做了示範,進入人間且接受撒旦試探前,曾在曠野禁食禱告四十晝夜。
上週六釋經學過程裡,曾有學員問起一個舊約的疑義:以色列人攻擊耶律哥城時,神要求個人不能朋分城內的財物,必須拿來分別為聖。但是到了攻打艾城時,卻又可以做。
個人想到一個可能的思考路徑,就是神在考驗以色列人的內心。思想的來由是有人在耶律哥城違背神的誡命(貪取財物),並且以色列人心生驕傲而忘記上帝,後來攻打艾城就吃了敗仗,而艾城軍力是比耶律哥弱小。幸而以色列人即時悔改,神才把勝利轉到以色列人這邊。第二次攻打艾城,神就允許以色列人分配擄獲的財物。
另外,最近全家一起乘車時,小朋友喜歡聽「糖果姊姊說故事」,剛好說神如何指導基甸選取勇士,從三萬人當中先讓不敢打仗的退下,再讓剩下的人到河邊喝水,從喝水者的姿態拔取精銳的三百人。這三百人不似其他同伴用跪地方式,他們乃是站著捧水喝;這三百人才是真正有戰鬥警覺的勇士。
也許以上這個兩個例子可以導引到財務或投資上
個人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任何一人在財務投資上從頭到尾一路順風的。少數成功者多少都遇到某些創傷,而創傷給他帶來紀律、謹慎以及與人性相反的思考策略。上一篇提到很多台灣投資人心中就只有個「賺」字,心態有點類似在耶律哥私拿財物的人,也類似跪地喝水者。
個人感覺基督信仰就是幫助我們心生警覺與紀律的可靠基礎,並且不止於此。神另外給予我們更多重意義:整個投資行為在以神為核心的生命中應放在怎樣的順序或位置、我手上擁有的資金財產在整個生命中應佔多大一塊、賺取資本財的目的何在。這樣幫助我們在審慎的紀律中有積極的智慧,祂也會把人所不知的風險挪去。
又舉個例子,最近讀利未記第16章,碰到那奇怪難懂的東西:阿撒瀉勒。就是以色列祭司的老祖宗亞倫開始,神命他做贖罪祭時,要準備兩隻羊,一隻宰於聖所祭壇前,分別為聖於耶和華。另一隻則放生到曠野,歸於阿撒瀉勒。整本聖經都沒解釋阿撒瀉勒到底是誰?個人暫時覺得阿撒瀉勒不需要認為是某種具體的對象;它只是代表虛無,意指人的罪愆因著代罪羔羊帶到虛無而化歸無有。因此,我們本來會遇到的過犯災殃,因著神的憐憫而移去,並歸無有。投資者最怕的就是不確定變數導致的風險,但在神裡面有種奧祕,就是讓愈敬畏神的人愈免去一些冥冥不可知的風險。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討論財務的雜感(2)

學習財務運用對現代人是有幫助的,尤其遇到幾個環境因素時,還不得不面對:
1.知識經濟崛起、產業轉變以及地產炒作,使台灣貧富差距繼續擴大,前20%與後20%相差8.2倍(平均每戶所得:182萬5000元 vs 22萬2000元),有些悲觀的專家更提出M型社會將變成「高跟鞋」型社會;那個高高拉起的鞋跟部分就是窮人,略微抬起的鞋頭則是富人。而一個國家的中堅份子:中產階級則相對減少很多。
2.「老化─少子」社會成形,未來國家要花很大成本來扶養老人,但是年輕人減少(意味繳稅的人減少),未來的年輕人執政時,是否願意繼續扛起這個重責?個人有相當的懷疑;包含現行各種的退休制度:公務員、勞工、私校教師的退撫,以及公保、軍保、勞保、國保的老年給付。當然,也要看未來的年輕一代,他們的工作產值能可以上來,否則也無力支付這麼多錢。
3.第2.談的制度都暗藏大量的支付壓力,若情況不改善,二十年內都要面臨破產的問題。更不用說有些退撫或保險基金的投資虧損累累,像勞保基金以及新、舊制勞退基金,到97年底有2144、3403、4716億,但光是97年各虧損548、176、458億,整體近十年的收益率是2.52%,比政府的法定收益率還低(2.75%),變成政府還要另外拿錢補貼。一直不了政府組成的基金委員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績效比放定存好不到哪裡。
3.一般私人機構對員工的待遇都不好,不要說近年來薪資成長過慢或倒退十年的問題,常常連基本的勞保、勞退保障都沒有。業務部門就是拼業績弄獎金一途,才有翻身可能。若是行政部門,就是領一點點死薪水到底。
4.台灣整體社會福利、社會安全制度不完整,小孩與老人的照護還是不足,而政府又無法如同北歐一般課徵高額的稅金(所得稅率50%),是政策不足且財源不足。
5.因天災地變以及世界人口增加,糧食、能源以及各種基本生產原料會逐漸漲價,進而使我們的生活支出增加,可運用的儲蓄就相對減少。
6.現金有限而需求不少,因此貸款盛行;住台北的人,很少不靠貸款購屋,讀大學要貸款、以致買各樣的商品都可能要貸款(手機、電器、電腦、裝潢、汽車、機車、、、)
唉!講半天,多少還是要靠自己,靠政府的部分只能希望不縮水。除了賺取薪資並盡力儲蓄外,若有點業外收益,當然可以改善生活。但理財工具無論怎樣變化,還是遇到同樣的道理:交易商品價格波動大的才有比較大收益,可是風險也跟著增多。相對的,波動小的收益就少,但風險也低。難就難在我們的內心如何兩難中取得平衡,並超過貪慾的試探。因為內心無法平衡,智慧與洞見就不開,風險就增大。
貪慾的問題來自內心的對自我能力的看法,因為外在世界的因果網絡是這樣的複雜與多層面。我們要掌握理財商品多少得靠理性技術,但是理性技術是多重的,需要做選擇(判斷哪些技術是可採取的)。又理性技術得到的資訊仍要靠內心判斷,以便預測未來變化的可能性以及因應的方向。這些判斷取捨都靠內心,只是我們內心不只有理性、也有感性、更有靈性。一般台灣人不碰靈性鍛鍊理性與感性,而是靠社會經驗對感性與理性做平衡以及判斷。只是社會經驗往往是個人主觀的歷程,不見得能全盤複製給別人。甚且從社會集體經驗的角度看,台灣社會自古一直處在叢林世界,社會經驗給人的解讀包含很多非神所喜的背景,包含掠奪、投機、盜竊、欺騙、榨取、強暴、殺戮、偏執、瞋怒、歧視、詐欺,這樣的基礎導致整體社會的理性型態也是叢林掠奪的。因此,一般股票投資人最關心的是自己股票會不會漲,至於股票所屬公司到底是經營什麼、經理人如何?都不是重點。這大概是台灣股市勝者夜夜笙歌而敗者傾家盪產的原因。
一般人心中沒有神,我們的理性及感性判斷都不脫自己和集體的老我作祟,幾乎把股票投資當做一個孤立的事件,就只為「賺」這個結果,但是沒辦法和個人生命、家庭關係、生涯規劃乃至和生死大關連結起來。舉例說明,我的一位親戚是靠相親結婚,選中對方的主要原因是對方有大量高價位股票,社會經驗給他的理性判斷在無意間意識到股票乃是幸福的基礎,後果就不問可知了。也有自認經過財稅嚴謹的訓練,擁有對金錢的敏銳度,後果是輸掉一棟房屋,當初大舉介入股市的原因是想有更好的退休生活(他是高階的主管級公務員,退休金已經很豐厚了)。
對於一般不是股市天才的人來說,還是回到一個基本的道理較佳:在主裡面培養一個平衡的心。一邊在靈性當中滌除老我而開啟智慧,一邊開啟的智慧以謙卑之心去做財務判斷。不論是投資的標的種類、數額、時間長久、進出頻率,都按著神給的平安之心從事。
一位沙漠教父曾詮釋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意義是是「神而人是為了人而神」,這個目標是要讓自己學習體驗什麼是恆久、什麼是短暫,什麼是恆久價值、什麼是相對價值,從而把錢乃至自己的生命、精力、時間擺放在適合的位置,最後走到肖似耶穌的形象--捨下自己才會得到生命。用一種心理狀態來形容,就是從緊抓不放走到安然放下。
個人寧願把理財當做一種體驗信仰的方式之一,並且放在廣義的角度審視;包含教會奉獻、個人奉獻、善事奉獻,因為這都是把錢「投下」的行為,只是回報有不同的結果。也包含父母節衣縮食,把省下的錢投在子女的學習成長上,或是投在家庭關係的發展裡。至於放在生財工具的投資管道中,這也可以是一種追求,尤其體驗老我的滌除、判斷智慧的累積、神人之間的默契、以及神話語的掌握(如: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回憶以往的經驗時,常訝異於老我的根深蒂固,理性意識也不見得掌握到;我不屑別人殺進殺出或職棒簽賭,殊不知自己也常遊走於險境裡。後來因幾乎殺頭的經驗才感受自己眼睛好像蒙了一層,像霧中看花。然後才真正下決心弄清楚自己的內心有多大的承載度,沒到某個境界就不強出頭。並且做分散風險的調整,一切慢慢來,檢視自己的老我突破得如何,並以靈性作為各種判斷的基礎中之基礎。至於很多人喜歡的融資或期貨,只能說自己心靈稚嫩,敬謝不敏。老實說,在與神深度往來中,人的慾望真的會減小,世俗需求也減少,也同時覺得自己擁有的是非常豐富;投資不投資、投資什麼的想法都會改變,很難形容那個感覺,大致可以說:來去自如,有來有去、無來無去,一切神掌權。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討論財務的雜感

上週六小組熱烈討論財產運用的態度,有點火花喔!不錯。
如果我們相信上帝是自有、自在、自為的神,財務運用也一定屬於神人關係之一,裡面包括神在個人運命當中的地位、神與個人理性與感性的照管,這些與我們當初認識神的機緣都離不開關係。
說到理性判斷與因果運命,我想到二十世紀那位有名的修道士Thomas Merton曾在自傳談神為自己鋪陳的預工,包含他小時去過的新教教堂、讀劍橋的暑假造訪羅馬而看到耶穌審判萬民的聖畫、乃至在火車上看書的隻字片語(aseitas),這一切都在他心中填上好土。所以當他被聖靈催促往受洗,就順勢而為,毫不做作,明顯看到他把自己的全人--包括理性與感性的能力--學習如何謙卑地放在靈性之下。他似乎感受到有一股全然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地在他運命當中發生作用,他自己也被吸引而決定擺下纏累而跟隨祂。此君講了一段讓我深刻反省的話:「仁慈的天主容許我盡可能遠走高飛,遠離祂的愛。但是祂成竹在胸,待我最終沈淪到深淵底部、自以為天高皇帝遠時,再與我對質……..我永遠要因犯罪而受罰……..在我自己的腐敗意志造成的地獄中潰爛,直到受不了極端的悲慘,終於放棄自作主張的意志」
在理性科學的世界裡,也在回應本身的有限性;小時候以為地上的兩個石頭彼此保持「固定」距離,兩者之間拉條線用以測量長度,這個測度的值若反覆作,結果會是一樣。但是量子力學卻給了不同的解釋,在量子的世界中,第一次測度的值在第二次測度是不一樣的,因為測度的對象並非固定在某個點上;粒子是不斷在變換位置,沒有牛頓世界講的絕對距離。記得這叫「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自然世界如此,人文世界就更不用說了。我們很難針對某種行為或現象而做出絕對的測度,測度的值往往都是統計的平均值,是按著以往的經驗累積而產生的,但是人類又往往把這值當做未來的預測基礎。因此科學的論述不得不事先聲明它是在某些假設之上,把這些假設定位在某種數值或狀態。統計本身又含有機率問題,乃至樣本與母體之間的關連問題。
轉回到理財的世界,不管要處理的對象是現金、房屋、土地、寶石、黃金、白銀、股票、基金、債劵、定存、活儲、、、,這也是一種人文社會的現象,且現象當中又包含無數人的決策與行為,這些決策與行為又構築出各種市場,以及各市場的特色與條件。就因為變數太多,一般人最多只能藉助某些工具以資判斷判斷;尤其是統計工具。包括那些k線圖、rsi、kd指標等等。也有人運用黃金切割律來計算趨勢轉變的日子、或按經驗累積判斷趨勢,如量先價行、做頭打底等。當然,還有那些「老師們」,他們也有一些獨門工具。不過,個人觀察到一點,即當前的世界經濟是過去一百年來未見的;知識經濟崛起而使貧富差距拉大、工業產品因過度生產而極度競爭、基本原材料動不動就漲翻天、天災地變一堆、期貨市場引導現貨市場、資金可以轉瞬在國際移動以及做財務槓桿等,這些都使專家大感頭痛。包含索羅斯背後運籌帷幄的大臣: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宣布退休。

2010年8月24日 星期二

援助基督村的聯想

教會最近推動支援穆斯林國家的基督村,不知道大家感覺如何。
自己看到這則消息有一點回憶也有一點感慨
好幾年前,因應教會訊息分享的需求,自己花了些時間了解基督教的思想發展。
從中看到最早數個世紀在思想上的討論、辯論、訐難、衝突,這其中尤以基督論為核心,包含耶穌基督的位格(包括基督與天父上帝的關係)、基督神性與人性的存在與關係、格與性的關係等等。我們現在聖餐前一起宣告的尼西亞信經就是這些討論之下的產物,這個討論項目經歷第一次到第四次基督教全體大公會議而確認,當時全世界的基督徒沒有分宗派。
但就在第四次大公會議之後,有一些基督徒因神學觀點而離開基督公教會,自己另創支派,自命正統。這些支派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了,它分布在今天的埃及、衣索匹亞、敘利亞、約旦、伊拉克、亞美尼亞、印度、巴基斯坦、、、,其中一個神學特點是認識基督的人性消化在神性之內,同時瑪利亞只是基督之母但不是上帝之母。他們分成好幾個不同的基督教會,如埃及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全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宗徒教會、東方亞述教會、安提阿敘利亞正教會、印度(瑪蘭卡)正統敘利亞教會、、、,我暫且給個名字:「東方一性派教會」。除了這些分開的基督徒,當時大體上基督教仍算合一,尤其是以君士坦丁堡和羅馬為首的東西兩大宗主教都還有一起聖餐的習慣,一直到1054年才正式分裂成現今的東正教和天主教。(基督新教的始祖如信義宗和加爾文宗是16世紀從天主教分出)
公元六世紀之後,穆斯林一步步攻下現今的北非、西亞、印度等地,當地的基督徒很多是「東方一性派教會」的信徒,他們受到穆斯林的壓迫,無論政治、經濟、社會都受到限制。人數也很難增長。裡面人數較多的大概是埃及柯普替教會,人數最少1100萬,它的牧首也是衣索匹亞教會的頭頭,另外是亞美尼亞正統教會,它以基督教為國教,以前受過穆斯林和蘇聯的壓迫。
雖然他們人數不見得很多(我猜人數不超過兩千萬),這和全世界二十二億多基督徒相比確實很少。但是其中仍保存不少最古老的基督教傳統,如科普特教會及亞美尼亞教會。
講個小小軼事,有位俄羅斯的主教曾造訪現今亞美尼亞附近的高加索山(還記得高中地理嗎?它可是歐亞分界的大山脈,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不料竟在一個山洞造訪數位苦修士,他們在蘇聯時代就入住,數十年來已經被人遺忘,當然也躲過了共產黨的迫害。
我猜巴基斯坦的基督村也是東方一性派教會的餘脈,只是他們位置偏僻孤立,信仰越來越淡化。如今有基督徒幫他們重振信仰,應該是神絕妙的安排;他們的教會始祖在一千六百年前曾被大公會議列為異端,從而自立門戶,卻在落難之際被新興的基督徒救起,這都不是當年神學論爭的主教們可以想見的。
畢竟我們都奉耶穌基督為救主.........................................................

東方一性派教會受到的迫害,以1915-1917的亞美尼亞大屠殺為其中一大範例,約有60萬亞美尼亞人死於土耳其人之手。詳見維基百科條目『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
挪亞方舟最後停在亞拉拉特山,此山就在亞美尼亞境內。亞美尼亞人也自認其首都葉里溫是當初挪亞所建立的城市。

2010年8月20日 星期五

再次去石棹(3)

山上非常安靜,縱然雲氣飄送、抑或雨露珠串,都不能遮掩那本質當中的悠然。
本來想拿出聖經看看,卻又被周遭吸引去,面對的卻又是無言。
尤其在夜晚,一切都默然了。本來想努力觀想,才發現「努力」本身有虛妄。
下山之後的偶然中,突然思想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說什麼,可能因不同的福音書作者而有了不同角度的記載。但彷彿在那境況裡面,又訴說一些經文沒有講的東西。就如同某位門徒記載的,耶穌低下頭,把自己的靈魂交付給天父。
以前一直注意、分析耶穌最後說什麼,祂說完之後發生了什麼。山上的寂靜給了另個靈感:耶穌在十字架上死了;閉口不語了。
但也在這閉口不語背後,醞釀著極致的反轉:復活!
是的,透過希伯來書的連結,獻祭的極致就是無語,我們祈禱到最後也是如此。但這不代表什麼也沒發生,乃是祈禱者的心靈正與神面對面。並且耶穌在另個次元正為我們祈禱,聖靈也在暗中為我們祈禱。
寫到這裡,想起一位不知名的東正教作者,他在某本書的導言說,山上寂靜當中,正熱情的說話。(此山是指阿索斯聖山,位於希臘東北的一個半島上,是東正教的聖山)
曾有一位很特別的修道人,他表示應對誦念理解的信仰對象,心生親切而不疑惑,這是「信入」的重要指標。個人喜歡用這角度去理解保羅講的「不斷祈禱」;因此看到石棹的朗朗星空,心中感受神創造之奇妙,乃至意識到詩篇23最後一節的文字時,雖然口中無語,心中升起無數的讚嘆、敬畏、親切。
上週六「釋經學」最後一小時,一位前鎮教會的姊妹問詩篇第23篇對神的人稱為何先用「他」再用「你」?牧師請在座的同學們解釋看看,我也被點名,其實自己當時頭腦有些昏眛(也是無語)。還好有一位先說23篇似乎有由遠而近的感覺,這可把我弄醒了;第一節是先把神與人的關係定位,再來是描述被神引領的體驗,最後一節是自己與神直接面對面的永恆同在。就像從聖殿外走到聖殿內,再從聖殿內走到至聖所。在那裡,還能做什麼?也許就是無言的讚嘆、敬畏、親切。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再次去石棹(2)

感謝Dani的美言

其實她雖然掛著病號,還一直招呼小朋友。
話說到了石棹之後,雨竟越下越大,第一次看到石棹下雨,並且是傍晚。空氣變得很冷,真是難得;山下出發時還奧熱難擋,現在好像到了北台灣的冬季。
晚餐還是請附近餐館供應,菜色普通,但在冷濕的山上算可接受。吃過之後和Mandy散步,剛好到另家民宿看看,不料主人非常好客,強留我們喝茶吃梨子。(因事出突然,未及通知大夥,請見諒)那茶喝起來不太一樣?喔!原來是主人留下一部分春茶,喝到現在。據稱山上的茶以冬茶最佳,其次是春茶,真是隨便走走也賺到。另外,梨子也不錯。
這棟是去年才開始營業,主人也是回到山上繼承祖業,兼作民宿。他們夫妻倆花了不少錢蓋這歐式建築,遠觀是蠻好看的,只是價錢比我們住的貴一千元。雖然我們住的屋子感覺比較傳統,不過從好處想,它是檜木屋,比前者的水泥牆要健康多了。若跑到山上繼續睡水泥牆,似乎可惜了點。
主人又帶我們看夜景,這才曉得右邊是嘉義、中間是台南,左邊遠方的燈火竟然是高雄。它說某次高雄發生特大火警(恐怕是煉油廠),在石棹的夜空都看得到。晚間睡前,獨自走到木屋前的景觀台,赫然看到彎彎的月亮掛在右前方的地平線上,不覺又回頭看後方,怎有這樣多的星星,只差沒看到銀河。冷冷的空氣中,才發現四圍安靜寧謐,如同密室。難怪古代有這樣多的人走進山裡靈修,也同時想到莊子講的「乘雲氣御飛龍、吸風飲露」。

再次去石棹(上)

大姨子Dani和兩個孩子Sherif和Farida來台灣一個多月,還沒招待去風景區。因此前天就我家、小舅子William家和Dani家一起去石棹。出發前看氣象報告,確認颱風不會來,只有午後雷陣雨,應該是OK吧?!
原本預期先到奮起湖吃便當,但是Mandy有兒主,並且找不到代班,就乾脆中午出發。在白河的高速公路上就可以瞭望遠方山頭,哇!有些烏雲照頂。不管那麼多,到了再說。
結果從觸口開始就大雨不斷,一路上的山壁到處是「黃河瀑布」。Mandy問我有無關係,我還是強打鎮靜說OK。最大的「景觀」是在59K處,上次七月份來的時候對此稱奇不已;半個山壁從頭一路被削下來,進行了一年的工程還沒全部完成。左邊是剛做好的山壁,右邊是你不太想看到的深谷,車輪下則是黃泥巴,只能單線通車。還好,大家都平安通過。事後Mandy告訴我,多數人都嚇到了!
感謝主,越接近石棹、雨就越小,雖然大霧迷濛。小墨綠載著James、Farida和Anne,他們竟然一路歡呼,不論黃河還是雲霧,都說太漂亮了(Farida有個但書,她是最漂亮的!)。雖然事先Mandy擔心小墨綠爬不上坡,我的回應還蠻有信心:它有個綽號----「山道之王」。這可不是我說的,乃經過無數發燒級車友的見證;雖然小墨綠的心臟不是那顆GTI-16,但1600CC的小心臟開在山路上,照樣超過一些烏龜級的車子(尤其是大卡車)。超歸超,我還帶著後面兩輛車一起超!最後到達石棹,從63.3K起爬,小墨綠還用到了一檔,感謝主,在毛毛雨和濃霧之中安然抵達。只見大夥一片勞倦,有點不好意思。希望晚上不要再下雨。先寫到這兒。

補充:老王賣瓜一下,Peugeot 306特有的後輪自我轉向裝置。例如車子左轉,前面兩輪往左偏移,它以一個簡單的機械裝置,利用車身的離心力使後輪往右偏移5°,這樣車子會多一份往左的推力。記得一個人從翠華路上中華高架橋,橋上彎道是90°的弧,離心力之故,一般車子到此都被迫減速,而306可以很有信心地繼續加速。後來又多一個地方,是翠華路上10號的交流道,是大幅度的S型彎道,開著306左凸右拐,可以體會法國人造車的另類藝術。
此乃個人心得,請勿起興實驗。
這些彎道說實在的,對FF車(前輪驅動、前置引擎)有點危險,因為車身主要重量在前且靠前輪驅動,當車子達到某個相對的高速,轉彎會變得不好駕馭(俗稱推頭)。但車商為了節省成本,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車子都是FF車,只能順順開而已(當然,開起來覺得舒服也屬好事一件)。只有少數品牌例外,但都很貴:BENZ、BMW、LEXUS、、、他們主要是FR車(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因驅動裝置在後,車身前後配重比較平衡,即使轉彎也有人車一體之感。這三者又以BMW為翹楚,像是BMW  E36系列,可以做到前後配重50:50,加上底盤的調校,開起來Q度高又靈活(不只是馬力大)。而peugeot 雖然是FF車,卻因底盤的配置,成了窮人的BMW。可惜台灣多數維修師父對Peugeot不熟,亂修一通,以致一般人聽到Peugeot都嚇得半死。若不是找到適合的師父,還真不敢碰。
感謝主的恩寵,以及Mandy的寬容大度,306對在下而言已經非常富足了!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