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討論財物問題時,看法並非完全一致。以前參加真善美課程(培基文教基金會)時,得到的訊息是最嚴謹的;借貸不能碰、信用卡避免、股票期貨都避免。也有認為應與當時社會情況一起考慮,眼前的資本主義社會與過去農業社會不同,整個社會運作基礎都不一樣,應該有所彈性變通。這兩種想法都有聖經根據,前者來自摩西律法和耶穌對瑪門的詮釋、後者來自以色列人出埃及和保羅教導。摩西律法教導不得向同族人貸放取利,也就是不可以做信用膨脹的買賣,用現代社會角度理解,信用卡、股票、期貨都有強烈的虛擬成分,容易掉入耶穌所說的瑪門陷阱(錢財在不知不覺之間成了自己的神、自己的主宰)。後一種的看法則認為神容許以色列人擄掠埃及人的財物之後,才走出埃及,雖然埃及人當時都是拜偶像。只要在神的照管之下,埃及財物後來成了聖所會幕各種金器、銀器和寶石的原料。保羅也曾以食物為例,說明只要某一習慣不影響對神的信心,並且可以幫人信主,就可以彈性。
以上的說法並沒有誰高誰下的問題,而是針對每個人對神的感受度不同,剛強與軟弱的程度也不一樣,就用諸般方法幫助人可以走向祂。但萬宗歸一,若沒把神放在心目的中央並帶領自己的一切作為,縱使眼前有財務的順遂,也得不到神的祝福與照管,禍福就在未定之天,這就是為何很多大財主晚年不保或身後子孫不肖而家產散盡的原因。
一般台灣的基督徒面對以上兩個論點可能會直接選後者,因為會自認並未離開神(有去主日、有聚會、有靈修),而且我們民族性當中,對罪惡感的感受度較淺,因此會有自信地認為禁得起考驗。用另個比喻來看,馬丁路德對我們基督徒來說,其洞見程度超過一般,但是他越深究自己與神的關係,越感到不配與不安,乃至他得到「律法與福音」的詮釋靈感之後,其感受如同死刑犯站在斷頭台前突然得到赦免令,那種驚喜與超脫的高峰經驗讓他自此對神有了親切感且信心不再動搖。因此選擇後一種論點ok,但為勝過瑪門陷阱及虛擬眼障,我們必須更敬虔在神裡面。耶穌自己就做了示範,進入人間且接受撒旦試探前,曾在曠野禁食禱告四十晝夜。
上週六釋經學過程裡,曾有學員問起一個舊約的疑義:以色列人攻擊耶律哥城時,神要求個人不能朋分城內的財物,必須拿來分別為聖。但是到了攻打艾城時,卻又可以做。
個人想到一個可能的思考路徑,就是神在考驗以色列人的內心。思想的來由是有人在耶律哥城違背神的誡命(貪取財物),並且以色列人心生驕傲而忘記上帝,後來攻打艾城就吃了敗仗,而艾城軍力是比耶律哥弱小。幸而以色列人即時悔改,神才把勝利轉到以色列人這邊。第二次攻打艾城,神就允許以色列人分配擄獲的財物。
另外,最近全家一起乘車時,小朋友喜歡聽「糖果姊姊說故事」,剛好說神如何指導基甸選取勇士,從三萬人當中先讓不敢打仗的退下,再讓剩下的人到河邊喝水,從喝水者的姿態拔取精銳的三百人。這三百人不似其他同伴用跪地方式,他們乃是站著捧水喝;這三百人才是真正有戰鬥警覺的勇士。
也許以上這個兩個例子可以導引到財務或投資上
個人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任何一人在財務投資上從頭到尾一路順風的。少數成功者多少都遇到某些創傷,而創傷給他帶來紀律、謹慎以及與人性相反的思考策略。上一篇提到很多台灣投資人心中就只有個「賺」字,心態有點類似在耶律哥私拿財物的人,也類似跪地喝水者。
個人感覺基督信仰就是幫助我們心生警覺與紀律的可靠基礎,並且不止於此。神另外給予我們更多重意義:整個投資行為在以神為核心的生命中應放在怎樣的順序或位置、我手上擁有的資金財產在整個生命中應佔多大一塊、賺取資本財的目的何在。這樣幫助我們在審慎的紀律中有積極的智慧,祂也會把人所不知的風險挪去。
又舉個例子,最近讀利未記第16章,碰到那奇怪難懂的東西:阿撒瀉勒。就是以色列祭司的老祖宗亞倫開始,神命他做贖罪祭時,要準備兩隻羊,一隻宰於聖所祭壇前,分別為聖於耶和華。另一隻則放生到曠野,歸於阿撒瀉勒。整本聖經都沒解釋阿撒瀉勒到底是誰?個人暫時覺得阿撒瀉勒不需要認為是某種具體的對象;它只是代表虛無,意指人的罪愆因著代罪羔羊帶到虛無而化歸無有。因此,我們本來會遇到的過犯災殃,因著神的憐憫而移去,並歸無有。投資者最怕的就是不確定變數導致的風險,但在神裡面有種奧祕,就是讓愈敬畏神的人愈免去一些冥冥不可知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