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非常安靜,縱然雲氣飄送、抑或雨露珠串,都不能遮掩那本質當中的悠然。
本來想拿出聖經看看,卻又被周遭吸引去,面對的卻又是無言。
尤其在夜晚,一切都默然了。本來想努力觀想,才發現「努力」本身有虛妄。
下山之後的偶然中,突然思想耶穌在十字架上最後說什麼,可能因不同的福音書作者而有了不同角度的記載。但彷彿在那境況裡面,又訴說一些經文沒有講的東西。就如同某位門徒記載的,耶穌低下頭,把自己的靈魂交付給天父。
以前一直注意、分析耶穌最後說什麼,祂說完之後發生了什麼。山上的寂靜給了另個靈感:耶穌在十字架上死了;閉口不語了。
但也在這閉口不語背後,醞釀著極致的反轉:復活!
是的,透過希伯來書的連結,獻祭的極致就是無語,我們祈禱到最後也是如此。但這不代表什麼也沒發生,乃是祈禱者的心靈正與神面對面。並且耶穌在另個次元正為我們祈禱,聖靈也在暗中為我們祈禱。
寫到這裡,想起一位不知名的東正教作者,他在某本書的導言說,山上寂靜當中,正熱情的說話。(此山是指阿索斯聖山,位於希臘東北的一個半島上,是東正教的聖山)
曾有一位很特別的修道人,他表示應對誦念理解的信仰對象,心生親切而不疑惑,這是「信入」的重要指標。個人喜歡用這角度去理解保羅講的「不斷祈禱」;因此看到石棹的朗朗星空,心中感受神創造之奇妙,乃至意識到詩篇23最後一節的文字時,雖然口中無語,心中升起無數的讚嘆、敬畏、親切。
上週六「釋經學」最後一小時,一位前鎮教會的姊妹問詩篇第23篇對神的人稱為何先用「他」再用「你」?牧師請在座的同學們解釋看看,我也被點名,其實自己當時頭腦有些昏眛(也是無語)。還好有一位先說23篇似乎有由遠而近的感覺,這可把我弄醒了;第一節是先把神與人的關係定位,再來是描述被神引領的體驗,最後一節是自己與神直接面對面的永恆同在。就像從聖殿外走到聖殿內,再從聖殿內走到至聖所。在那裡,還能做什麼?也許就是無言的讚嘆、敬畏、親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