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

2021.2.10 馬太福音12.22-37 一點心得

 

今天的經文比較重要的有兩處,一個是耶穌表明自己不是靠鬼王來趕鬼,另一個是褻瀆聖靈的人即使來世都不得赦免。

就第一個來說,耶穌一開始就說清楚了,祂是靠著聖靈來趕鬼。而撒旦的集團有自己的內聚力,不是自相紛爭的。據傳古代靈修有成的人,某日趕路到很晚,臨時住在山洞裡。不料沒多久聽到喧鬧聲由外而內,越來越大聲。才發現一隊魔鬼進入山洞,各個青面獠牙,為首的更是猙獰,他們的對話都是談誘惑人類的情況。即使到現代,仍然有人因靈修有成而遭到魔鬼記恨,甚至遭到重擊。實際上,從總體來看,這是神聖與撒旦兩集團的戰爭,而戰場在人的內心。以當前21世紀的現象,即使是一般基督徒也看得出來,這場戰役是愈發激烈而難纏。所以祈禱的功夫、安息在主內的心必須不斷增進。

就第二個來說,耶穌做了一個比較,如果有人冒犯耶穌、犯了各樣罪惡,耶穌都還可以赦免他。但是如果褻瀆聖靈、說話干犯聖靈,今世來世都不得赦免。這部分有點難解,但大致可以這麼說:前面耶穌有說祂是靠神的靈(聖靈)趕鬼,約翰福音第三章,耶穌告訴尼哥底母:

3:5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 神的國。

3:6 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

3:7 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

3:8 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裡來、往那裡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

彼得前書第二章,彼得也說:

2:1 所以你們既除去一切的惡毒、詭詐、並假善、嫉妒、和一切毀謗的話、

2:2 就要愛慕那純淨的靈奶、像纔生的嬰孩愛慕奶一樣、叫你們因此漸長、以致得救.

2:3 你們若嘗過主恩的滋味、就必如此。

2:4 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棄的、卻是被 神所揀選所寶貴的.

2:5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 神所悅納的靈祭。

耶穌在約旦河受施洗約翰地洗禮,聖父降下聖靈來膏抹耶穌,耶穌才開始人間事工。人是按著神的形象而造,人要生命更新,必須從內心深處接受聖靈而開始。所以聖子耶穌用聖靈帶來生命的更新與復甦,也就是讓心靈甦醒過來,才會渴慕耶穌的救恩。心靈不甦醒,任何方式也沒用。所以魔鬼的戰略就是不讓心靈甦醒,繼續深化人的邪慾、瞋恨、自我、貪婪、恐懼等等,這樣人就繼續被綑綁、擺布。所以有人干犯聖靈、褻瀆聖靈就是做魔鬼同樣的工作,不讓人得救,這當然是罪中之罪的罪魁行為。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馬太福音10:34-42 心得2

 

第二個難題是第39節的生命得失問題

10:39 得著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生命。

 

如果跟前面幾節對照,大致可以看出第39節是結論。這節當中寫了四次「生命」,第13個「生命」是一組,第24個「生命」是另一組。

第一組生命是指今生、有限、而且是現實樣貌的生命。

第二組生命是指永恆、無限、而且有超越的蛻變生命。

現實樣貌的生命從亞當夏娃決定自我意志為獨尊那一刻開始,與上帝的關係分離。超越蛻變的生命從耶穌道成肉身、死而復生開始,使人與上帝關係復合和好。

基本意義如上,這是基督信仰的解脫之道,宗教信仰的奧秘轉折也在此。

生命不就是眼前活生生的人?喪生的話就是死亡,怎有不死還活回去的?活著就是當下心臟會跳、能吃能動,哪有說保存這個狀態反而會死?

其實外道也在談這問題,像西藏佛教搞天葬,據說場面相當驚悚,不了解的人看了會連續幾天嚇到無法入睡。以前看翻閱文獻,看過一個面貌姣好的少女遺體(不知什麼原因死亡),送到天葬場,然後有人會切開她的身體,骨頭要打碎、肉身要切碎,最後是頭骨也打碎。這一切是讓旁邊大群禿鷹大快朵頤,牠們會把屍體吃得乾乾淨淨,殘餘的東西都會燒掉。至於真實的那人則到另一世界,走另一段生命。他們的做法用意之一是讓人意識到眼前事物(及生命)的暫時性,乃至不真實性。

基督信仰比較強調眼前世界的暫時性,包含我們花盡時間精力去追求的東西,在宇宙無窮時空當中,渺小連一粟都不如。可是人畢竟眼界智慧有限,而且慾望和自我很深、很重,陷入眼前世界而無法自拔。所以耶穌用各種方式來點醒眾人,講道、神蹟、醫治、趕鬼,乃至說重話罵人,無非是要幫助人能醒悟過來。當然,我們也知道相信的人很多,但不信的也很多,還反過來迫害耶穌。不信的人還是沉浸於眼前世界,耶穌好心來提醒,就瞋恨起來。

因此這裡面有個奧秘難題:人既然沉浸眼前暫時的世界而難以自拔,這樣狀態的人連耶穌到來也置之不理,生命要如何得救?我智慮淺陋,只知唯一的管道是祈禱,懇求耶穌差遣的聖靈澆灌祈禱的對象,讓對象的靈魂甦醒過來;懇求上帝介入這難以反轉的局面,讓祈禱的對象遇著他預料不到的事情,在困難轉折當中發出對上帝的呼求(第一道發出的信心)。其他的活動,如表現出基督徒的理想樣式、捨己服事等等,都是環繞祈禱而來。要祈禱、再祈禱、不斷祈禱,連天使都在為此祈禱,馬太福音10:39的理想就有了啟動的來源。

馬太福音10:34-42 心得1

經文當中有兩個難題、一個觀念。

第一個難題是第34-39節,人在世間的親人關係與人在天國的神人關係,兩者如何彼此權衡?

第二個難題是第39節的生命得失問題

一個觀念是基督徒做什麼、得什麼?

第一個難題對華人來說相對更困難,因為華人特別重視家族關係。例如家族企業仍是華人企業文化的主流,與西方式企業擁有者/專業經理人分開的經營模式不同。華人非常重視家族的內聚關係,用血緣關係決定彼此的遠近親疏和忠誠信任。可是耶穌在此卻直接挑戰這部分,沒有模糊空間。那到底怎麼辦?

華人的家族關係是建立在高度人文主義裡,親人之間的關愛高於社會關係、政治關係,這對我們來說簡直像喝開水一樣正常。例如我們非常習慣繼承財產,把繼承長者的財產視為必然/當然(糾紛也因此而來)。我們就很難理解為何很多西方有錢人會在遺囑要捐出99%的財產,只留1%給子孫。或者像瑞士的文化是父母扶養子女成年之後,後續的一切就是子女自己承擔,父母不再介入也不會任意奧援。所以華人這種文化無意間導引人的視野集中在世間的利害關係,而且是非常的內聚取向。但問題來了,這些繼承、內聚、家族終究是暫時的,我們甚至因為這些事務而感受到不自由(不自主)又愛恨交加等等。原因在於這個內聚關係其實有主宰的權力成分,對外是用叢林式的社會關係。雖然台灣多數家族的內聚力沒過往那麼強,那個觀念仍然存在。這時基督信仰就很重要了,尤其是夫妻和親子關係。首先,基督信仰當中的夫,雖然是家族的首領,但他要帶頭捨己,把妻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在上帝裡面建立合一的愛之關係。親子的部分,子女是上帝創造的生命,父母只是在世間的管理人,因此不能將子女當做禁臠,孝順/順服會有另種表達。第三是教會的關係,使得個人除了家族之外,還有另一層可以信任的社會關係。所以,耶穌說凡是做在最弱小身上的服事,就是服事上帝本身。基督信仰的十一奉獻,也緩和了家族過度的內聚關係,增進了社會關係。

有了這層認識之後,才能進一步看待耶穌在這裡講的話。也就是說,我們要以永恆的向度來過今生的數十年。我們關愛自己家族的親人,但不能限於世間短暫的利害關係,而要補以永恆的角度,幫助族人也能進入上帝國度而建立新的關係。基督徒在這調整過程中一定受苦,但上帝會紀念。到後來,族人會看見這位基督徒成員的表現異於他人,是驚艷的,超眾的,必受尊敬。以上說明有點抽象,舉點例子:十一奉獻乃至主日固定去教堂,這些常被質疑。但如果能逐漸展現基督徒基本的做事態度: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乃至智慧、專注、謙卑、、、,那麼族人對基督信仰必有另番態度。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