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七月危機

擾攘的七月過去了,台灣從上到下,無處不是令人憂心的問題。
上層權柄鬧美牛、證所稅、收賄弊案等等。產業界也好不到哪裡;台灣接單大陸代工模式大幅萎縮、台灣電子業遭韓國三星美國蘋果擠壓、出口轉負值。學界呢?一堆教授因計畫核銷不當或違法而被檢方調查、博碩士人數過度膨脹已經影響出路、新北市一大堆國小校長調動、起訴。政壇上藍色演過弊案再換綠色來演。
自己呢?雖然放暑假,剛好看到學校宗輔單位11月要辦靈性方面的研討會,子題之一與婚姻與家庭有關。嗯!去年底曾寫過一份底稿,和主題有關,因此七月上旬一結束,馬上提筆寫東西共襄盛舉。
主要的思考方向是政府(內政部)已經在幾年注意到台灣核心家庭結構已經渙散,單人、單親、跨國聯姻、繼親、非婚同居、乃至同志要求結婚等等。到今年初行政院正式提出一份性別平等綱領,提出多元家庭的概念,要把前面提出的各類情況都視為某一種家庭,也規劃未來給予一定的法律保障。其中讓我注意到兩件事:第一、很多人不願意結婚,或離婚者眾,產生各式各樣的單人、單親、繼親或其他各種同居樣式。第二、現有婚姻制度遭到抨擊,政府想提另種制度:伴侶制。也就是說以後法律上的結合會有兩種:婚姻與伴侶。這些設想並不新鮮,絕大多數歐盟和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早已形成法律,也執行多年。
去年曾和大家聊伴侶制是什麼,有什麼問題。但今年政府已經公告政策方向了。這件事其實在大學的外文系所、教育學院、法學院、以及部分哲學系所早已烽火漫天。查詢資料時,像高師大、屏教大這些學校已出產多篇論文,內容是談多元家庭教材的設計與編製,當然現有的核心家庭一定是打擊的對象。舉個例子,教材裡面提到單親、繼親、同志家庭的孩子不該被歧視,這部份當然沒問題,但是後面接著是這些多元家庭的價值與核心家庭一樣;同居或伴侶比結婚更有彈性更尊重個人自由、家裡只有一個爸爸或一個媽媽是好的,或爸爸與媽媽都未成年是好的,或家裡有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同志家庭)是不錯的。因此,在多元家庭的概念中,婚姻裡一個爸爸加上一個媽媽的核心家庭只是諸多選擇或可能之一,它沒有比較高明。甚至它還背負不少批評,包括生殖取向、父權壓迫、異性戀霸權等等。我可以向眾看倌擔保,這樣的教材很快就會問市,成為學校正式教材。以後學校的老師也會去受訓,受訓會來就教孩子未必要結婚,不婚、同居或伴侶也都很好。當然伴侶對象是朋友、是愛人、是異性、是同志、是上一任伴侶的爸或媽也都ok
一個很大的問題:政府自從二十年前解嚴之後,從一個價值霸權的主宰者,逐漸變成去價值化的鄉愿,也就是從一個極端跑到另個極端。目前政府對於人的根本看法是「沒有看法」或叫做「多元看法」;政府的職責只是消極地保障各種看法都有存在權利,這應該是最大的危機所在。
從另個角度看,這是台灣另一個靈性上的危機,它是直接從國家權柄和法令制度來瓦解人的靈性,人和萬物就越發沒有區別了。這幾年基督教會(像台灣信義會)提倡核心家庭的價值,是很重要的社會發聲。願主提攜北部的基督徒和牧長有更大的發聲與影響力,台灣不該走歐盟國家的路,要重新在主裡懺悔。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This is a very good article. Thank you for your critique and reflection. This is something that we all have to pray about in our society. Here in America where I live, we are quickly facing the same issue. Life is centered upon individualism and materialism and not centered on Christ and the model he has set for us. I hope to talk to you more in the future - Paul.

Areopagos 提到...

謝謝Paul的意見,我補充一點東西:聯合國2004年大會討論世界家庭日的慶祝之事,當初曾由卡達(Qatar)負責研擬多哈宣言(Doha Declaration),主軸是強調核心家庭的價值,並且是建基於男女二元的一夫一妻制。當時包括美國、中國等等149國表態支持並簽署(當時聯合國會員有197國),但以歐盟、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則用另種方式表態不支持。後者主張家庭的看待很容易陷入意識形態之爭,因此認為應以保護不同性別、婦女以及兒童的角度來決定如何維護家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家庭是自然法(自然律)所形成,它是先於國家就存在的。這個觀念不同於歐盟國家的社會建構觀點;以為人的界定是從社會結構的變遷來認識(近代祖師爺是馬克思)。美國大使的觀點其實來自聖經創世紀,也就是說人的地位和人的構造是因神從無到有的大能命令而來,人既分享了神的形象,所以一男一女所構成的家是神祝福的,具有永恆的價值,包括人因著家的歷練而趨於人格的滿全。這也是人與萬物區隔並高於萬物的基礎,撇開這個基礎,人到後來就會不像人。因此多元家庭實踐下去,可以想見精神與身體、性別與性關係、愛情與一體、、、等等原先是整全的狀態被逐一扯開,人只能在這零碎而含混的關係世界尋求短暫的安慰,但不安全感反而加深。幾年前曾有一個留學法國的女孩,她起興要與100個男人擁吻,看起來很浪漫,但骨子裡就是扯開整全。其結果只是100個短暫的當下,但沒一個可以加深人格,以及永恆。就像小孩操弄玩具,玩沒幾下就丟掉,又想買另一個玩,大人都知道這是沒完沒了的問題。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