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看,鄭成功在台的王朝被滿清滅亡,一般歷史提到的原因多數是近因:如鄭克塽才能太差、施琅叛逃到滿清並回頭攻台。但是我記得以前一位史家黃仁宇講過鄭成功乃至其父鄭芝龍的勢力是靠海上貿易起家,貿易的重點都與海洋運輸以及大陸物產有關。當時台灣本身的物產有限,而且得靠與大陸貿易才有生存空間,因此當滿清將沿海封鎖,命令居民往內陸搬遷時,對於台灣的貿易產生很大的重擊。即使沒有澎湖海戰,台灣也會慢慢凋零。按照地緣關係以及民族血緣,台灣不能不受中國大陸的影響。尤其當中國大陸產生了一統的政權時,台灣就會面臨經濟以及政治上的壓力。
從另個歷史經驗看,講遠一點的比喻,三國時代的東吳偏安東南,但是當晉朝統一北方以及巴蜀之後,東吳就無路可去。五代十國的最後一國(也是唯一建立在北方的小政權)----北漢,她倚靠契丹(遼朝)而暫時沒被剛興起的後周滅亡,但是後來趙匡胤陳橋兵變,取代後周佔有整個黃河流域後,先打下江南各富庶小國,再來就用舉國的力量對付北漢。雖然北漢有契丹當靠山,但宋太宗分兵二路,一路阻擋契丹援軍、另一路直攻北漢首都太原,不多時北漢就完了。再講到南宋,當蒙古人陸續擊敗女真(金朝)、西夏統一整個長江以北,南宋也就維持不了很久。分權割據勢力要想長保天年一方面要靠中原政權不統一,另方面要靠自己維持某種經濟上的自主。
陳光標來台暴露一個警訊,就是台灣經濟力、社會力以及政府的統治力都在走下坡,雖然中國大陸還有很多內部問題,但是她畢竟是個統一的政權,而且整體經濟的轉換大致成功;可以開始透過私部門大量生產財富,私部門產生的財富回頭支持國家體制的運作,包括政治權力、資源分配以及軍事布局。台灣正面對這越來越大的政經壓力,但內部的漏洞卻沒有補起來。舉個例子,日前馬總統參觀飛彈射擊演練,不幸發生失敗,這代表背後整個管理鏈的失序。清朝北洋艦隊曾經訪問日本橫濱,但被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看破手腳;清朝水兵竟把衣褲晾在大砲上,這是北洋艦隊管理鏈失序的表徵,所以後來東鄉率部擊滅北洋海軍絕不僥倖。當時的清朝也是舉國自慰,還在談天子之國的尊嚴。陳光標一來,台灣也是一堆人在談尊嚴。
舊約聖經也是一堆這樣的事例,尤其是所羅門王之後的南北兩國。
先談到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