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飯食的天敵就是人有變化的欲望;不能每次都吃一樣的東西。
家裡魚和烏龜從未吃膩同樣的飼料,每次看到飼料接近就躍躍欲試。尤其是血鸚鵡和烏龜更不挑食,如果打到蟑螂,他們也吃(放心!從來沒生過病。我都稱這是增加鈣質的機會)
或許是因為人乃有靈的存在,就是跟萬物不同。
所以囉,料理組的難題在於菜單,到底要給桌友吃什麼?跟媽媽們接觸後,他們其實也頭痛這問題;你要他幫忙洗切煮炒都ok,就是菜單面有難色。所以在下必須硬著頭皮上陣。第一件不是菜單,而是考慮教會整體的軟硬體環境,
在此之前,已經先做了以下初步構想:
一、 空間與硬體
我們教會的廚房比較小,以我觀察愛宴再推想,一次做五十人份的東西會相當繃緊,因為不論中西式餐飲,大致可分幾個要項:湯、點心、水果、菜(可能數道)以及飯麵(含麵包)。要做成五十人份必須配合洗切、煮食、配置等三個區塊,而且還得扣掉冰藏空間。所以,廚房不能只靠教會的,需要幾個會友家裡的廚房幫忙。
二、 上菜方式
如果我們看其他教會的料理樣式,上菜是以一人一份為原則,但這是從西式而來,我不認為每週都非西式分食不可。各個料理小組可以考慮中式,每桌成員共同分食(合菜),因為這方式可以減輕廚房的工作份量。當然,若是做西式料理,就得用西式分食。
三、 預算會議
一定要由執事、總務、料理的同工在三月初事先開會,討論預算空間。料理同工得在開會前大致提出各類食物的清單、成本、基本菜色。總務最好事先了解各類食物的價格行情。執事則幫忙計算料理佔整個恩惠相遇成本的最高比例是多少。三方一起抓出成本管控的實際數字。完成後,請總務組按時採買。
四、 料理同工在預算會議前的預備
由料理同工們一起開會討論幾次中式幾次西式的餐飲,並具體地把各週菜色勾勒起來。舉例
1.西式:巧達濃湯:蟹腳肉、蛤蠣、豬肉、奶粉、芹菜、蕃薯粉
麵包:土司或小餐包
蔬果沙拉:小番茄、大陸妹、小麥芽、苦瓜、千島醬
牛排:紐西蘭沙朗、紅蘿蔔、蕃薯
水果:香瓜、
蛋糕:大理石起司蛋糕
茶:英式早餐茶
2.中式:飯
排骨黃瓜湯(豬中骨、大黃瓜)
炒三鮮(蛤蠣、魷魚、豬肉、芹菜)
香菇燴時蔬(生香菇、青江菜、蠔油)
滷豬腱子肉(滷好切片,上加腰果)
水果
茶
五、 料理合作模式
強烈建議只能聽一個總指揮,由他分派各種任務,包括決定各料理部門的分組。我自己主觀的看法是點心、沙拉和水果有專人專組做,他們不用管煮食的事情(包括衛生的考慮)。從這當中可以想到目前的料理組(廚房組)人數本來就少,又要分三組輪週做,可能會非常辛苦,也怕做不來,有的人年紀也大了。因此第二個建議是要補充人手。一週為單位的話,每週最好有7-9人擔任料理。(我主觀的拿捏,也許用不到這個數字)
六、 同工的晚餐
這部份如果由料理組來做,感覺有點問題,需要討論。
後來牧師很熱心,提出一些意見給大家參考:
以食物來說,中西式都可;以送菜方式來說,恩惠相遇的作法全都是西式。
原因有三:
1.桌上有禮物、有手冊、有花,很難擺共用的盤菜。
2.恩惠相遇的食物重在視覺,不在量多、飽食。和菜吃法有人會吃太多,有人會不好意思吃。
3.萬一有人不遵守公筷母匙,勸說會破壞氣氛,不勸說,萬一傳染細菌或病毒很不好。
正面來說:若要省事,建議盡量用買的,我們只做擺放。
我手邊有一份西式餐點,每組50元,共有六種組合。舉例:
第一組是黑森林蛋糕、日式泡芙、磨菇雞丁派、丹麥燻雞。只要加一份加哩燴飯(成本20元)、一個湯,就感覺很豐富。
最後一組是胚芽蛋糕捲、椰蓉塔、加哩餃、披薩培根芝士。只要加一份五穀菜飯(成本20元)、一個湯,就感覺很豐富。
每一組的前兩項都可以二選一(可省10元),我們自己另加一份水果(成本10元)。這樣每人每餐大約是80元。
本來我和部分同工要試吃這家牧師介紹的麵包店,不過它遠在三多路,而且買一種點心最少要一千元才能外送,因此作罷。至於餐點則決定中式菜餚、西式擺盤,點心則找教會附近的麵包店(在熱河路與山東街交叉口,那家感覺貴而且有一次提供的起士吐司硬得跟棺材板一樣,就再也不找它了)主要的餐食則以自製為主,剛開始先部份外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