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投資問題

最近學校有位同學跟我談到投資問題,其中包括與友人共同投資置產,這位同學也是基督徒,就聊其起過去教會或課程領受的教導。時值年尾、局勢動盪,藉此跟大家切磋,也反省自己。
聖經有很多很多篇幅談「錢」,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耶穌與年輕的富人對話,那年輕人想追隨耶穌卻把錢財擺在第一位,但耶穌要他清楚神對人的期待是什麼;不是半調子的關係,乃是全然的靠近與交融。這層關係決定了各層次的價值位置,神與人的關係是最核心,錢財不能佔那個位子。我們與神的關係既然是最核心,所以教會(基督的身體)、家庭(夫妻親子是神給的禮物、肖似基督的管道)也是核心的一部分,也都優先於錢財。
這樣的分位決定之後,才決定錢財是要如何的運用。從教會與家庭的角度看,錢財是用來幫助二者的成長,所以錢財屬於工具不是主宰。至於自己賺得的錢財要如何擺放?就因為神給予我們生命、體力、智慧,包括賺錢能力也是神的給予,並且我們的生命在今世結束時是一毛錢也帶不走,所以人本身是個代管者,不是絕對的所有者。
聖經當中清楚提到主人與僕人的關係,代管者就是要為神管理好錢財,並且是在神喜悅應允的方式去處理錢財。世俗的人不是如此做,就往往出現「心發狂」的理財方式。以當前社會最常見的理財:保險、定存、股票、基金、信託、期貨、債卷、貴金屬、不動產等等,開始出現一個很麻煩的環境,即保守的理財方式變得很難肆應多變得環境,例如定存利息很低,連帶使養老族發生困難、保險公司的保單費率加高,因此最近二十年來,銀行裡的存款慢慢流動到股票、基金,甚至是期貨、貴金屬等,連保險都推出投資型保單。可是股票、基金、期貨、貴金屬的波動比較大,遭到損失的人也更多。去年到今年的雷曼金融災難不消說,縱使以台灣股票市場的特性來看,就是一個很難抓摸的東西(除非自己就是上市公司大股東)。用個簡單比喻來說,十個人進去大概有九個會陣亡,剩下的一個人裡有半個是陪了手續費,另外半個會賺錢的主要是公司大股東或作手。這個情形在最近二十年的變化特別明顯,以前作手炒高行情的方式是慢火煎魚,在高檔地區會分批慢慢出貨(算是盜亦有盜),所以散戶還有幾次可以逃命的機會。但是近幾年來,大股東和作手逐漸換成新世代,兇狠程度更甚以往,常出現急速反轉的曲線,逃命的機會越來越少。另外,起漲點也更難拿捏,今年的起漲是以「無基之彈」的方式出現,市場上根本沒什麼人清楚這是怎麼回事,等到回神過來已經要七千點了。有人跑去買連動債,以為是高級定存,其實國外是販售給法人的東西,裡面的商品連結恐怕銀行理專都弄不清楚;它連結杜拜世界下的朱美拉飯店債卷或德州石油期貨?真的沒有人知道。
很不幸的是自己的「老我」常常有不當的發想,以為靠理財要一夕致富,可是做得到的永遠是鳳毛麟角。那些鳳毛麟角就成了致命吸引力,許多人都以為自己當如是也。
怎麼辦呢?老實說,如果我全然知道的話,不就成了上帝!但我畢竟是個罪性、卑微、不堪、乃至智慧茫茫的人。後來發現真正智慧的作法是認清自己就是這樣的不足,而且徹底承認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若有任何資訊說自己是聰明投資人,那就是謊言!既然如此,還是要老實回到靈修、靠近神,唯有清楚自己有限而願意由神來帶領,在專注定睛在神上面,聖靈會幫助智慧開啟,就會清楚哪些的投資是會令自己「心不安」,避開不安的來源;令自己不安的東西必定擾亂心緒,連帶會動搖自己和神、教會、家人、職場的關係,甚至連自己都認不清自己。舉例來說,用融資或借錢擴張信用做股票,這屬於高槓桿的行為,獲利高但風險也高,一般人承受不起這種壓力,是明顯容易心不安的作法。行情好的時候,心裡會「心花怒放」,覺得上不上班都無所謂,花錢海派。但被套牢行情不好的時候,心情會相當低沈,甚至找人賭氣發洩再獨自閉鎖起來,往往家人無端波及。等到錢輸光時,會有萬念俱灰的意識,或是心急翻本就找人再借錢,我們的靈魂就這樣被蹂躪淨盡。當然,股票不見得都不能碰,若是我不借貸而用生活費之外有餘的一部分買,並擺它兩個月不動都能保持安心,或許就可以買吧。若做不到,還是建議別種理財方法。不論如何,我相信神會給予我們所當得的,不當得的必要付出代價,那代價不是當下能想像的。我記得好多年前也曾買股票,但必須花時間研究,以致犧牲了與妻子小孩的相處時間,那部分的犧牲常常有連鎖效應,絕非關係冷淡一點而已。現在想想,我還不夠格,因此先求「心安」再說,並且神從來沒有虧缺自己的需求,乃是我常心有妄想,自己意圖當理財的上帝,這才是真正要對治的老我,這個能夠勝過,會發現四處皆財寶,俯拾即是。

沒有留言: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