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平安
週六晚上聚會完畢後,我的心思沒有停下來,主要在思考小組的步伐。一年多前,因教會的政策是守成,各聚會小組的功能主要是凝聚感情。莊牧師接任之後,小組功能開始要求轉成細胞小組的型態。莊牧師最近這兩個月開始逐步在週二做小組活動訓練,我從中領受的有:
一、小組要幫助新來的朋友適應教會生活
二、小組要幫助會友在靈命彼此造就守望
三、小組要協助栽培新的領導者
因此,課程中陸續提出破冰、詩歌、神的道、禱告等等的內容,也就是說小組的內涵要往這方向邁進。我了解這其中需要做某個程度的轉換,各小組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關卡。
感謝主,我們這小組的情誼算是不錯的,未來可在感情凝聚的基礎上加強上述的三個功能,這需要大家慢慢習慣過來。我週二之後一直在想如何打造新的習慣與氛圍,目前我想試著以下兩件事,請大家先一起努力:
一、用餐完畢,先一起詩歌,讓心靈舒暢起來。
二、每天讀「豐盛人生」,聚會時一起分享,甚至平時也可以彼此分享。我若有亮光會貼在部落格,歡迎大家平時多多交流。若有人也願意開個部落格,把交流網擴大,那就更好了。
我在晚上聚會前也稍微瀏覽過「豐盛人生」,覺得對會友很實用,對尚未信主的朋友也不難進入。相信我們若能建立交流的習慣,不論是平時或聚會,跟神的關係會越來越密切,會友之間的關係也更有同心合意。
再繞著圈子,談個想法:這三年我一直注意宗教對話;例如信義神學院一直從事這件工作。其中很吸引我的一個案例是九年前與某個佛教宗派對話,彼此採取不迴避、不套招的態度,不曲附混同也不異端捕捉,並且直指人心當中最核心的問題。比如佛教徒要如何信入佛法?而基督徒要如何因信稱義?他們彼此在「信」這部份做了一些切磋。了解彼此對「信」的理解和體驗途徑的異同。
所以,我們的小組當中也歡迎成員彼此的切磋交流。就像牧師上週提到生兒育女對他的意義就是耶穌講的大使命,那我自己在解讀同樣經文時,還會有什麼補充嗎?這問題倒蠻現實的,因為大家現在或未來都會是父母,我們對子女都會期待,也一定有理想與現實的拉鋸,甚至有私欲與信念的拉扯。(舉個例子,我遇過一位基督徒,她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未來只有當醫生才會放心,因為其他行業都不穩定,令她不安的是以後孩子能不能考上醫學系。可是平時聚會,她禱告非常懇切、也重視神蹟靈恩。)我認為這和前述對「信」的理解與體驗有很大關係。如此下來,我們彼此的交流就有更深入的契機,信仰或有更不同的體會。
請大家為我們的小組靈命禱告,讓這小組越發能榮神益人。歡迎大家提供聚會的意見,讓彼此受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