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15日 星期日

981115信息分享(2)

從第一個故事來看,須先了解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的背景,前者名字的原意就帶者分離,也就是要保持潔淨並與世俗(不潔)分開。法利賽人對於摩西傳下來的律法有其解釋傳統;除了書面的摩西律法,還有口傳律法的解釋傳統,後者專門就來解釋如何遵行摩西律法,結果慢慢衍生很多大大小小的條規,把生活當中各種細節都納入規範裡。法利賽人的對於持守律法的概念也慢慢走進律法主義的窠臼;即專門注意生活細節----各種可以或不可以事情。在這樣的背景當中,我們可以想像一般猶太人怎麼可能弄得懂那麼多的條規,所以有不明白的生活細節,一定去問法利賽人,以免觸犯律法。法利賽人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建立其宗教權威,他們也因這樣的權威而驕傲,甚至漠視了信仰之中最重要核心的部分。耶穌就曾嚴厲指摘他們只有外表行為卻無真信仰,沒有公義信實憐憫的心,甚至還出現神不喜悅的行為(侵吞寡婦的財產)。(太23:13以下)
至於希律黨人,他們依附羅馬帝國、追求權勢,把信仰丟一邊。希律黨人就是支持希律王的團體(他是大希律王的二兒子安提帕,曾殺了施洗約翰),而希律王本身是以土買人,猶太人並不真正支持他。原因是以土買人在舊約的名字就是「以東人」,以東人在以色列人(猶太人)剛過紅海時,以不友善的態度對待之。再延伸思想,以東人的祖先就是以掃(以撒生兩個兒子,老大是以掃,老二是雅各。以撒的父親就是亞伯拉罕)以掃有一天回家時口渴不已,就向雅各討紅豆湯喝,並且願意用長子的名分賣給雅各做代價。以掃不長進,他的後代希律王也是這樣,為了權位就把甘心做羅馬的奴才。
了解這背景之後,那我們對於他們向耶穌發的詰問就更清楚,若耶穌回應可以繳稅,只注意律法細節的法利賽人會說耶穌崇拜偶像(銀幣上有羅馬皇帝頭像)、背叛以色列人。若說不應繳稅,攀附羅馬的希律黨人就會說耶穌背叛羅馬,是叛亂份子。
但是耶穌回應不但讓二者啞口無言,而且寓有重要的意義;該撒的歸該撒、上帝的歸上帝。第一意義除了表達聖俗區分的意義,第二意義表達我們身在世俗當中,是要尊重世俗的政治權柄,但我們的生命仍要與上帝連結。比如我們基督徒在台灣的比例很低(6-7%之間),必然要面對很多試煉。中小學老師上課的教材課本有性別平等的章節,裡面教導接受各種性傾向。甚至萬一立法院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戶政機關人員就有義務為同性者辦理結婚登記。基督徒也會面對相同的境況----在政治法律的權柄下,不得不面對,可是我們心中有耶穌的人就會利用機會向他們傳播福音。(同性戀者的感情很不穩定,通常換伴侶跟換礦泉水品牌一樣)
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要抓取的是外在、暫時的東西,耶穌從永恆生命的角度回應他們,這個回應是基督徒很重要的資產,我們憑藉這個磐石才能在濁濁亂世挺立。

沒有留言: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