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忙碌中得安息 馬太11

        馬太福音第1-25節,耶穌反覆用不同的方式和比喻表明以色列人引頸期盼的那一位已經來了,而且就具體站在他們中間。祂要眾人謙卑聽懂施洗約翰所傳講的,要認真觀察環境變化、要細心分辨道理真偽,因為他談到的也是那一位。

最後第26-30節帶來結論:

11:26 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11:27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

11: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11:29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11:30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

…………………………………….

是不是當了基督徒,一切就順心美好?抑或困難的環境?

學生是越來越好教?還是越來越難教?

工作是越發順心?輕省?還是負擔越來越雜?越重?

工作關係中,各樣的話語(公文、簽文、書信、討論…),看到人性的什麼?

學校推廣月桂方法,它到底是精神革新?還是新人新政新業務?

終於完成今天的庶務,剛拿起鑰匙,已經超過5:30要趕快接小孩了

生活當中不只忙碌,還有苦悶、勞頓、惱怒、憂慮、失落乃至貪念起跌……..

這些都是我們要學著觀察、體會的。

所以要靠主喜樂、尋求在神裡的安息:

創世紀:

2:2 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2:3  神賜福給第七日、定為聖日、因為在這日 神歇了他一切創造的工、就安息了。

3:16 ()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

3:17 又對亞當說、你既聽從妻子的話、喫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喫的那樹上的果子、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你必終身勞苦、纔能從地裡得喫的。

3:18 地必給你長出荊棘和蒺藜來、你也要喫田間的菜蔬。

3:19 你必汗流滿面纔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詩篇:

46:10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 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希伯來書:

4:8 若是約書亞已叫他們享了安息、後來 神就不再提別的日子了。

4:9 這樣看來、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為 神的子民存留。

4:10 因為那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 神歇了他的工一樣。

馬太福音

11:12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此處的努力,原文指劇烈的奮鬥)

……………………..

所謂安息,最表層的意思或歷史考據的意義,是工作六天,而第七天要放下工作,專心安息日的活動(讀經、祈禱、聚會)。

第二層的意思在於人因著原罪和罪性之故,必須勞苦工作,才得飽足,所以要在勞苦的日子裡尋得安息之心。耶穌就是榜樣,他30歲開始傳道前,生在基層家庭,學做木工,傳道的日子也是粗茶淡飯、飽受迫害。但耶穌說:「父在我裡面、我在父裡面。」,祂都是四兩破千斤地應對所有疑難。

第三層的意思是,這份安息之心是需要播種、澆灌、專注、培養、尋思、實踐,乃至磨練身心,逐漸體會耶穌心懷,感動於祂賞給的聖靈大能和信心希望,以永恆的生命觀來過現世數十年的日子;我就是神的僕人,活出基督的心意,安心為祂服事。

 

日常實踐:

工作:磨練耐性、增進技能。

勞動:身體流汗、植栽療癒。

服事:交付自己、建立關係。

讀經:心意調適、建立價值。

祈禱:心靈沉澱、心智甦醒。


二十世紀靈修家Thomas Merton1968年的日記裡寫過這段話:

「祈禱很偉大,就是祈禱本身。如果你要過祈禱生活,得到它的方法就是祈禱。我們都被灌輸了太多的方法與目的,因此我們不了解在祈禱生活上,還有另一個不同的面向。在科技上,所謂的進步是水平式的,你必須從一點開始,然後移向另一點,再移向另一點,但建立祈禱生活的方式不是這樣。在祈禱中,我們發掘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你從你所在之處出發,你就深化你所擁有的。你就會了解,你早就在那裡了。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切,但我們卻不知道,也沒有體驗到。一切已經在基督內給了我們。我們所需做的一切,就是去體驗我們已經擁有的。問題只在,我們沒有花時間去做。

如果我們真要祈禱,我們必須付出時間。我們得慢下來,回到人的速度,開始擁有時間去聆聽。而一旦我們聆聽到所發生的事,很多事就會自行完成。

這就是靈修有成者所做的。他們付出許多時間,做他們需要做的事。那是我們得學習的,如果我們真要祈禱的話,我們得付出時間。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如何從生活中取得什麼,而是你如何收斂你自己,好能完全的付出你自己。

什麼東西妨礙我們過祈禱生活呢?也許我們根本就不想過祈禱生活,這才是我們得面對的。在此事實之前,我們會理所當然的以為,自己完全投入了祈禱的渴望,是別人在阻止我們。」

 

 

詩篇70

70:1神阿、求你快快搭救我.耶和華阿、求你速速幫助我。

70:2 願那些尋索我命的、抱愧蒙羞.願那些喜悅我遭害的、退後受辱。

70:3 願那些對我說、阿哈、阿哈的、因羞愧退後。

70:4 願一切尋求你的、因你高興歡喜.願那些喜愛你救恩的常說、當尊 神為大。

70:5 但我是困苦窮乏的. 神阿、求你速速到我這裡來.你是幫助我的、搭救我的.耶和華阿、求你不要耽延。

2020年11月1日 星期日

沒有奧祕就沒有信仰

 

        最近發生國家祈禱早餐會取消事件,我個人在靈裡的感覺不妙。這項活動是幾個基督教會和宗派聯合舉辦,有20年歷史,但今年是首度停辦。停辦消息一出,幾個極端的媒體立刻批判基督教,其他媒體蜂擁跟上,基督教再次被蒙上保守、沒愛心等等負面形象。

這不是第一次被媒體批判,耶穌也說越往後面的世代,越要有受苦的心志。這絕對可以理解,也是基督信仰成長的必經歷程。不過裡面看到有宗派退出,使得基督教會的分歧檯面化,基督在天上也會很心痛。

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同志能否結婚的問題而已,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基督信仰上的體認與根基是否穩固。很談白說,既然是信仰,就絕對不是1+1=2那麼技術取向,或要求絕對客觀的形式推論。

信仰之所是,就在於體認自身之渺小,且看到與古往今來、寰宇內外之浩瀚,乃至對眼前的慾望、是非、財勢、關係有了更深一層的透視。然後願意謙卑在永恆至高者之前,接受祂所給的一切豐富生命,並完全交付自己於祂。要體認到這些不是三兩天的事,也不是兩三年可以了事,關鍵在於人的軟弱、悖逆、無知。所以神憐憫我們,一步步設計幾種方式幫助人可以走入神內面:聖經、教會、傳統。靠這三個東西並相互為用,讓人的信仰可以建立、維護。

聖經的文字幾乎人人都懂,但是聖經經文在說什麼,這就要教會和傳統來幫忙解釋。教會裡的牧師受過訓練,教會有自己的傳統(如洗禮),這樣才能讓聖經的意義合宜地表達出來。並且有的重要解經傳統是第一世紀到第五世紀逐漸建立起來,例如尼西亞信經、三位一體的概念,這都是經過無數檢驗、禱告、批判而出。乃至到異象分辨,靈恩領受,這些傳統都有很多奧秘的成分(非具體客觀的東西),卻是基督信仰之所是的基礎。

很遺憾的說,那個退出祈禱早餐會的教派,它受到俗世的影響很深,當時歐洲強調科學理性以及文藝復興運動,從開宗立派就開始拿掉奧秘的成分,以突顯理性的成分(例如聖餐的餅和酒只承認物質性而沒有耶穌身體與寶血。)19世紀之後,又受到左派社會主義影響,投身很多社會運動。它的神學方法一開始就出現破洞,用世俗的角度來解釋聖經,去除奧秘。這種傳統建立之後到現在,世俗的左派走到多元性別運動,它也只能拿香跟著拜。多元性別運動在觀念上是認為「我」當前所意識的事情就是我可以執行的,我就是自己的主宰;我當前的意識認為自己喜歡某種性別,這都是我的主權之內。但基督信仰的奧秘告訴我們,事情不是這樣看待;2千年以上的信仰傳統說人的樣式是上帝決定的,我們的主權者是上帝而不是自己。從古至今的基督徒,修養愈老道的愈能體會保羅講的:「不再是我、乃至基督。」以及施洗約翰說的:「祂(基督)必興旺、我必衰微。」當感受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越深刻,越願意交付自己,好似到了「無我」的境界。但多元性別運動強調的是「有我」、「我才是自己的主權者」,所以他們講的「愛」也和上帝的愛有本質的不同。耶穌才會警告說:凡愛惜自己生命的將失喪生命,願意因基督的緣故而恨惡自己生命的將得到生命。(約翰福音12:25)各位弟兄姊妹,我們剛好可以藉此分辨,基督信仰和世俗之間,誰在交付自己、誰則緊抓不放。亞當夏娃吃是非善惡樹之果時,心態是哪種?這是性命交關的事情,不可不慎。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