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 星期六

2020/8/8 父親節 筆記

      今天活潑的生命經文是羅馬書81217

12 弟兄們,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欠肉體的債去順從肉體活著。13 你們若順從肉體活著,必要死;若靠著聖靈治死身體的惡行,必要活著。14 因為凡被 神的靈引導的,都是 神的兒子。15 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16 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 神的兒女;17 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 神的後嗣,和基督同作後嗣。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榮耀。

……………….

查一查,現在父親節是一年當中唯一也是直接和男生有關的。除了男性性別,另加上一種特別身份-父。

以前曾經和一位同仁討論到一個問題,就是為何三位一體的上帝當中,第一個位格是天父?他講了一堆,現在都忘了。還好的是我記得最後結論是父的定位,它剛好是後現代思想意圖打掉的對象。簡單講,傳統或一般對父的定位,遭到越來越多批判。

在一般印象裡,父是有威權的。乃至社會也常傳出壞爸爸、壞丈夫的新聞,弄得動輒得咎。實際上是很多人已經不知道父是什麼,連當個父的基本認知也不曉得。但是不能因為不曉得父是什麼或該怎麼做個父,竟然完全拋棄父,這樣就太極端。

基督信仰當中對於父是有深刻的描寫,人物裡面最早完整描寫的父是亞伯拉罕(當然,他也是後現代主義攻擊的頭號要犯)。亞伯拉罕有些特點:

其一、應該也是最重要的,他持守對上帝的信念,堅定不移。最神奇的第一件是上帝告訴他,要離開家鄉並來到迦南,因為神要給他及後代一個極為遠大的計畫。對一般人來說,這挑戰太大了;我在家鄉當個爽爽貴族,為什麼要去陌生的地方重來?並且上帝講的東西又不能馬上兌現,能信嗎?但是他決定接受神的邀約,在完全不知未來的情況下,帶著全族的人前往。唯一的倚靠就是對上帝的信心。(先知特質)

其二、本來是貴族,經文雖然沒有寫他在家鄉如何尊貴,但能養得起幾百位勇士,這不是一般人能負擔的,絕對有其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君王特質)

其三、他也是勇士,曾打敗幾個當地酋長(土王),救回族人,所以本身就是勇武之人。(君王特質)

其四、他為了幫助姪子羅得,自願讓出比較肥美的牧場,自己到貧瘠的地方安身。所以他不會自己緊抓不放,而是願意分享自己。

其五、他堅定與妻子撒拉的愛之關係,一直到老。期間為了子嗣曾娶過妾,結果反而帶來家庭糾紛。不過亞伯拉罕有個重要習慣,使得原本變壞的事情有了轉圜。

其六、他常常向上帝說話、禱告,每走到一個地方就築壇祈求。甚至上帝要測試他的信心,也是用類似的方式。原來要他交出自己的兒子獻祭,他也照做,直到上帝差遣天使阻止。(祭司特質)

所以亞伯拉罕不只融合了先知、君王和祭司的三重職份,還隱隱表達了天父的形象;在天父裡面是豐富且尊貴的,但天父無私地將自己一切所有都分享出來,甚至是自己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所以天父是無限的慈愛。那麼亞伯拉罕的重要性在哪裡?在於他剛好介於神與人之間,就是先知的角色,就是天梯一般。亞伯拉罕藉著上帝所賜的信心以及深度的虔誠,帶領全族走向迦南(以色列人祖先),使得人間產生深遠影響;讓人可以藉著天梯走向上帝。所以他的行動預表了後來耶穌基督要做的。

一定有看法覺得這樣對女人不公平,尊貴的都給男人拿去了?!其實不然,從聖經經文可以看到亞伯拉罕對神很有信心,但他畢竟是凡人,不可能沒有罩門。罩門在哪裡?就是他內心的摯愛。所以撒拉對他很重要,撒拉的想法可以重大地影響亞伯拉罕。亞伯拉罕雖然相信上帝會給他兒子,但是盼來望去,始終想不出上帝的辦法在哪裡。撒拉也是凡人,就用凡人的變通方式建議丈夫,讓亞伯拉拉取撒拉的女僕夏甲,生了兒子以實瑪利。但這些變通方式並非上帝的心意,神只好親自派使者向他們倆說明並預言。

以上也許寓言視之,但它說明了上帝對人的構造,做了巧妙的設計。男人也許很勇武、講道理很強,但是男人的信心、意念和安全感需要女人保護。這是從生理一直到心理的互補關係,這其中的愛是有機的結合。

有了女人的保護,男人作為父的形象才能合神心意並奠定起來。相對來說,女人也有罩門,其中一個也是安全感,這部分需要男人無私地全然交付自己於她。

話說回來,為什麼基督徒要力保父的概念?因為父與母是相生的;父的形象壞了,那麼母也難以維繫。後現代思想首先打擊父,但母也跟著毀掉,走向無性無別的中性狀態(它是混亂的),這不是上帝的心意,因為那就不像人之所以為人的樣式了。所以為父者並不是只會幫忙洗奶瓶或多賺一些錢給家人用,更重要的是仿效亞伯拉罕的樣式,從先知、君王、祭司來建立家族與上帝的關係,並實踐上帝的心意,尤其是讓妻也擁有安全感和無私的愛,她就會回過來維護夫的罩門。

願永恆的上帝祝福每一位父親尊貴而慈愛、有餘而共好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2020/8/4 雜感3

        看到今天的經文(羅馬書6:12∼23),剛好可以拿來談信心的問題。保羅在此做了很鮮明的對比:在上帝恩典之下而獻身自己給神,才能做義的奴僕,結果是成聖(被主潔淨,可以與神連結關係。)。但是若因著軟弱而獻身自己於罪性,做罪的奴僕,結果就與生命遠離。
所謂罪性,它的原型是亞當夏娃開始的自我意志。剛開始看起來是中性的,也很合乎人性,也就是說亞當夏娃用自己的需求去判斷上帝。吃是非善惡樹的問題當中,魔鬼讓讓亞當夏娃顛倒了思考方式,不再用上帝的眼光去做判斷,而是用人的眼光。是非善惡樹之果跟他種果子相比,可能沒什麼特殊地方,兩人就從觀察果子開始(觀察眼前事實),接著懷疑上帝的意志和心意(批判上帝的超越性)。所以上帝跟亞當夏娃說吃了是非善惡果就會死,背後另一層意義是背離上帝而變成自我為主,接著就與上帝的永生遠離。
現代最流行的意識跟亞當夏娃想的一模一樣;都是從觀察眼前事實,並按著人性需求出發,然後走向批判上帝。
三十年前,台灣錢淹腳目,很多人希望買點稀有補品養生,結果大量走私進口大陸娃娃魚。娃娃魚是稀有動物(事實),我想養生(需求),結論是趁牠絕種前,趕快買來吃。最近大法官宣布廢除通姦罪,邏輯也類似:社會上不少夫妻感情淡薄(事實),有人就是希望外遇不被抓到(需求),結論是個人性隱私重要性不輸給婚姻關係,所以乾脆外遇無罪(廢除通姦罪)。
但是作為義的奴僕就不是前面的樣子,而是先深刻承認上帝的超越性,把自己獻給上帝,尤其是自己對事實的觀察和自我需求,這兩樣也要交託給上帝。很難過的是我們社會流行獻身自己於罪性,不承認上帝的超越心意。
老實講,這非常不容易,所以保羅才說在神的恩典裡獻上自己。換言之,只有靠上帝給予信心、感動、經驗和智慧(恩典),人才有可能真誠交付自己於神。否則按著人的罪性,抓取慾望的標的都來不及,哪可能交付自己。這份恩典可以藉著信靠主基督來達成,而且耶穌願意讓我們一步步嘗試錯誤,從錯誤中學得生命智慧,穩固的信心就油然而出。
之前談到成功神學,其實判斷它到底合不合宜的標準之一就是這點:不管檯面上講得如何,它最後最裡面的目的是有意抓取?還是交付自己?如果是前者,很抱歉,那是化了妝的罪性。如果是後者,那很好,可以與神建立深刻關係。當然有人會問,自己擁有的都這麼少了,怎麼還去交付?但是耶穌就是這麼的超越,祂說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其他的(我們原來需要的),祂都會量給我們。
怎麼開始呢?從古以來的老師傅都說要先告訴自己:我實際上沒那麼厲害,也沒那麼聰明。所以就老老實實從基本功開始,該禱告就去禱告,該讀經就去讀經,該討論信仰就去討論,該服事就甘心服事,該按上帝的判斷就遵守執行。沒有捷徑,沒有彎道超車,就是這樣一步步去做,然後神就按我們真實需求而賜予恩典,環境和心意都會在不經意當中發生轉變。試了就知道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