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世事瑣記9



        先想想香港,中共在1997布局的一國兩制是不是失敗?還有待觀察。但可以看到一件事情:香港年輕一代與上一代的思維有差異,年輕人想要的是西方社會的公民政治權利,現行的香港基本法則無法滿足。如果查考現行香港基本法,一般所謂的基本人權都在裡面,唯獨政治權利(選舉、罷免)則有些不同。這樣講可能有些抽象,舉些例子,一般人權方面,可以想像現在的香港人可否:
1. 自由前往世界各地並自由回返。(旅行權,涉及身體移動的權利,它往往決定一個人可否前往異地工作、婚姻等等)
2. 自由出版、著作、講學(言論自由)
3. 保障私有財產權,不會被任意剝奪或徵收。這也同時決定了政府是否容許自由的財產交易,例如可以將資金自由地匯出或匯入。例如有人若現在對於香港前途不安,他能否變賣了香港的資產,然後移民美國並將資金帶走?
4. 擁有通訊的隱私保障與自由通訊權利,例如香港人可否自由使用google,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而不受政府管制。
5. 自由選舉香港立法會議員(35席是一般香港居民直選,35席是由各行業組織會員選出業界代表)
6. 自由選舉香港長官(現在是由1200位代表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這1200人包括300位金融業、商業代表,300位專業人士代表,300位勞工、社服、宗教代表,300位區議會議員、香港人大代表、香港政協代表、區域組織代表等)
7. 擁有可信任的且公正客觀的司法系統,保障訴訟權。
8. 可否受基本教育之權
9. 自由申請集會遊行
10. 擁有基本的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
11. 自由加入宗教及參加宗教活動
以上這些權利、自由,初步觀察大致和西方社會沒差太多,但最被凸顯而發生衝擊的應該是5.6.,這也是上次雨傘運動的原因。從實質來看,政治權利被商界影響的程度很高,但商界圈子是一部人掌握,他們又傾向中聯辦的立場,因此遭到民主派抨擊。相對的,一般公民普選的人數有限,影響力也相對縮小。不過,更深層的問題是商業的影響力過大,也阻礙了香港社會的上下階層流動;意思是二十幾年來,因商業和金融業高度發展的結果,雖然使香港非常繁榮,但是也造成高度的貧富差距,例如住屋高漲,問題非常離譜,但下情無法上達,高層政治圈多年來因重商思維而沒辦法痛下改革。這也導致勞工的工作負擔很沉重;不份外努力,否則很難應付各樣生活花費(尤其是住屋租金或房貸)。因此香港還是有其結構性的問題,雖然一般基本人權沒有太大問題,但政治權利的狀況確實發生其後遺症。
回來觀察台灣問題,何去何從確實很費腦筋。
費腦筋的地方是香港問題與台灣的政治和選舉發生連動,本來這是兩個不同實體;香港是中國大陸的特別行政區,是她的內政問題。而台灣(中華民國)是有主權的政治實體,中國大陸實際上也沒有統治過台灣。但因中華民國過去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競爭關係(爭奪中國大陸的主宰地位),兩岸的憲法也都承認一個中國(但國體、政體、國號皆不同),所以有不易釐清的部分。後來是美國與中國建交之後,中國大陸對台灣提出一國兩制政策,而1997之後的香港被看做一國兩制的樣板。現在香港發生亂局,使台灣人普遍對於一國兩制更生疑慮。台灣的兩大政黨,國民黨傾向使用九二共識的模糊策略,尋找兩岸暫時可以休兵和交流的基礎。民進黨則以1999年提出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主權範圍是台澎金馬,勉強承認台灣目前國名是中華民國,但強調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反對中國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和一國兩制。(1991年民進黨曾提出透過公民投票實現台灣獨立的黨綱)
問題的難處在於台灣夾在大國之間,美國雖然賣武器給台灣,也有一定程度友善台灣。不過美國出賣盟友的劣跡太多,必須謹慎。而台灣過去二十幾年以來,在經濟上與中國大陸有高度結合的關係(光是鴻海在大陸就有百萬勞工),台灣和大陸也都有各自的原因,需要更多和平的狀態來因應各自的發展。況且中國大陸最近十年,武力快速擴張,台海原來武力均勢已經大幅改變,這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因此,對於台灣人來說,維護生存有其複雜度,其一是主權維護,其二是經濟發展,其三是社會正義。這三者又相互影響,互有牽連。對於民眾來說,他必須分辨哪一個至少是相對安全一點,而可以多分些力氣去補救其他比較不足或有急迫的項目。舉個歷史,現在空軍的幻象2000戰機是屬於高速、高空、的空優戰鬥機,性能相當不錯(只是保養費用高昂),是法國賣給我們的。這對於台灣的空軍來說是很奇特的例子,因為我們慣用美式軍備,美國向來也認為這是台灣必繳的保護費。二十幾年前,台灣的F104高空戰機已經老舊不堪,失事率很嚴重,想跟美國買新式的F16戰機。但美國評估當時老共只有殲5和殲6的老舊戰機,台灣擁有的F5戰機已經足夠,因此對台灣的請求不予批准。台灣當時政府很有錢,經濟走到一個相對高峰,購買法國拉法葉戰艦之餘又暗中牽線找到門路,法國也很想賺錢,結果打破多年的傳統,1992年以當時1616億的價格買到60架幻象戰機,掌握多年台海空優。台灣當時社會正義比現在平衡(包含社會上下階層流動和貧富差距都比現在理想),經濟發展走得快,有夠大的人力物力和社會支持去買昂貴的幻象2000,而軍備就是具體的主權象徵。回過頭來,眾人可以自己審度一下,台灣目前在主權維護、經濟發展、社會正義這三個項目各自有什麼難題?然後再去考慮要如何面對美國、中國大陸的對策,這樣應該比較務實一點。延伸來說,各政黨也應該針對這三個項目,向選民提出具體策略,告訴我們台灣危機在哪裡、後續應該怎麼走、具體的因應作法是什麼,這才是正辦。先不論誰的意見比較厲害,至少應注意若有人對其中任何一項遮遮掩掩,或口號帶過,或顧左右而言他,那就是不真誠()或不高明(),應該淘汰。
…………….
我個人最希望看到的是[未來具體做法],不要只有芒果乾。要提出具體做法,能權衡主權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正義,才是像樣的領導人。
我最怕的是仿效清末兩廣總督葉名琛,此人空有權力,卻[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最後倒大楣的是誰,不問可知。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淺談「安息」



        如果有人問我信什麼宗教,我說是基督教。他可能接著問說:「你們基督教有什麼特色?」十一奉獻、上教堂、讀聖經、做禱告、內聚力很強,大概是常見的答案。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如果答案只限於剛剛那幾個,基督教和其他宗教或一般社會團體區分會很大嗎?如果從實質角度設想,對眼前環境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以及離開世界之後的去處,到底要怎麼看待?講白一點,基督教的解脫之道何在?若是這樣思考,那麼得安息應該是蠻重要的一點。(不只是喪禮講安息主懷而已)
安息這個詞在聖經當中最早是創世紀2:2 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經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這和耶穌在馬太福音11: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用法一樣,有放下勞動、休息、安歇的意思。到了摩西律法又出現安息日,此時不只放下勞動、休息安歇,而且還要加上將自己分別為聖,是個聖日,是和上主深刻聯合的日子。與之延伸,那天不勞動,要吃前一天預備好的食物。當初摩西帶領以色列人走在西奈沙漠40年,安息日的前一天會降下多一倍的嗎哪,供第二天食用。所以,基督信仰當中,安息從放下勞動、休息安歇,再走到與神同在的神聖意境。這個意境對人來說還蠻重要的,因為搭配一起的是讓人暫時放下俗務,得到脫胎換骨的機會。另方面,人的所需所求還是存在,但安息也同時讓人不被需求所困,有一個平衡的心態。此時,這個人才比較能說是一個主體,有其心靈自由。就像以色列人走入西奈沙漠,四圍杳無人煙,縱使找到一處綠洲供暫時安歇,但下一步呢?萬一沙漠風暴來臨,怎麼辦?這時對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宗族,還需要內在深處的安慰,才有動力、勇氣往前走。那是對於上帝的信賴、對領袖摩西的信任,上帝也藉由摩西讓以色列人體認惟有祂才是唯一安全感的來源,因為祂就是安息的淵源。
利未記談到七個安息年之後到了禧年,以色列各宗族支派當中,如果有人窮乏而必須變賣祖產(特別是土地),淪落為僕人,主人或債主必須豁免僕人,讓他不但回復自由之身,也拿回原來的祖產(土地)。此處,安息又再次增添了釋放自由,重新滿足的意義。
利未記25:1-1339-43
25:1 耶和華在西乃山對摩西說、
25:2 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到了我所賜你們那地的時候、地就要向耶和華守安息。
25:3 六年要耕種田地、也要修理葡萄園、收藏地的出產。
25:4 第七年地要守聖安息、就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不可耕種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園。
25:5 遺落自長的莊稼、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這年、地要守聖安息。
25:6 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給你和你的僕人、婢女、雇工人、並寄居的外人當食物。
25:7 這年的土產也要給你的牲畜和你地上的走獸當食物。
25:8 你要計算七個安息年、就是七七年.這便為你成了七個安息年、共是四十九年。
25:9 當年七月初十日、你要大發角聲、這日就是贖罪日、要在遍地發出角聲。
25:10 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
25:11 第五十年要作為你們的禧年.這年不可耕種、地中自長的、不可收割.沒有修理的葡萄樹、也不可摘取葡萄。
25:12 因為這是禧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喫地中自出的土產。
25:13 這禧年、你們各人要歸自己的地業。
25:39 你的弟兄若在你那裡漸漸窮乏、將自己賣給你、不可叫他像奴僕服事你。
25:40 他要在你那裡像雇工人、和寄居的一樣、要服事你直到禧年。
25:41 到了禧年、他和他兒女要離開你、一同出去歸回本家、到他祖宗的地業那裡去.
25:42 因為他們是我的僕人、是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不可賣為奴僕.
25:43 不可嚴嚴地轄管他.只要敬畏你的 神。
……………………………………..
這些對於現代人來說,到底如何?我們不但沒去過西奈沙漠,也幾乎沒有人重過安息日、安息年,身處的社會多數人沒信主,大家都拼命衝事業、工作、位置、權力,老實說也有一定成績。但會看見什麼現象呢?:
台灣在2019年獲聯合國《2019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9)評定幸福指數為世界第25、東亞第1名,全亞洲第3(台灣之前還有以色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指數標準有6個:
1.人均國內生產毛額(Log GDP per capita-- 衡量財富
2.社會支持資源(Social support-- 評估遇到困難時支援系統的可得性
3.預期健康壽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
4.社會自由度(Freedom to make life choices
5.對他人慷慨程度(Generosity-- 透過捐贈來評估程度
6.對政府的信任度,以貪腐程度衡量(Perceptions of corruption
另外,調查當中也會考慮人們實際生活狀態,以及受訪者的自我評估。這個成績在全球來看是很不錯的,尤其比對全世界不斷惡化的負面情緒,包括擔憂、悲傷和憤怒一直上升,比 2010 年增加 27%
對不少台灣人來說,排名東亞第一或亞洲第三是沒什麼感覺的。很多人仍然感覺社會亂亂的,政治紛雜,經濟前景不明,工作壓力沉重,貧富差距擴大,房價仍然偏高,還有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等等。大家心裡還是有沉重的部分,往往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種心理學的角度:想要/需要,前者是可體透過有形的方式,來達成預計的目標。這是也是透過意志、理性、或經驗方法可以拿到的,它是透過契約交易和利害關係達到,是人可以操作的方式。像那6個幸福指標,都是可操作的變項。很不巧的是台灣人花了很多力氣打造出還不錯的「想要」環境,卻反而忽略了「需要」。舉個例子,以前台灣的家族血緣關係綿密,我縱使生意失敗,也可以暫回鄉下家裡,頂多餐桌多準備一副碗筷,但現在這個支持網絡已經越來越小。並且家庭也在崩解中,人與人、人與自己都在離散中,有人妄圖法律關係(像契約)來支撐,那是不可能的。拉到眼前場景,聽說5月以來,台灣很多人瀰漫「芒果乾」的危機意識,或說我們見到的基本社會組織-家,不斷看到散亂的趨勢,人與人之間不信任、不明白的心是濃厚的。缺乏了信賴感、安全感或被安然保護的意境,但它是人格健全、滿足所必要,否則沒有往前走的動力。
基督信仰在此似乎有一套答案,只是不那麼明顯;它是一種盟約的關係,是從安息而來;創世紀當中,人原本與上帝同在於伊甸園,上帝與人立約,人可以享受上帝給予的一切豐富。上帝與古代以色列人立約,一起守安息日,到會堂與族人,然後在家與家人。到耶穌,祂設立了聖餐,與眾門徒一同享用餅與酒,為後來的教會立約。還記得約翰福音第二章提到這個故事:
2:1 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親的筵席.耶穌的母親在那裡。
2:2 耶穌和他的門徒也被請去赴席。
2:3 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2:4 耶穌說、母親、〔原文作婦人〕我與你有甚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2:5 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甚麼、你們就作甚麼。
2:6 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
2:7 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2:8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
2:9 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並不知道是那裡來的、只有舀水的用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來、
2:10 對他說、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喝足了、纔擺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
2:11 這是耶穌所行的頭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顯出他的榮耀來.他的門徒就信他了。
這個故事不只是談耶穌怎樣行了神蹟,也不只是談耶穌為什麼跟祂母親這樣說話。更重要的是在這有限時空的場景裡,耶穌帶出了啟示幅度的立約,帶領我們認識在新天新地當中,我們要怎樣與上帝同安息。
1.      本來沒酒,變成有酒。這是從無到有
2.      對一般人的作法是先上好酒,再上次酒。但耶穌轉變它,變成先上好酒,再上更好的。耶穌帶來的要超越人為的極限
3.      眾人共同歡樂,未來會是上帝與眾信徒永遠喜樂,不再孤單。上帝與人聯合(盟約)
4.      迦拿婚宴是人的結婚,未來是羔羊(聖子)與教會結婚。上帝與人深刻共融(盟約)
5.      這是耶穌做的第一個神蹟,顯示當下即永恆。我們雖然人生短短數十年,卻一樣有機會嘗到與神聯合、共融的滋味。
6.      上帝所給的,人沒有辦法用契約買來,而是要誠心與祂結盟,才能從神的白白捨出得到真實慰藉。
所以,基督信仰告訴人們,人類生命存立的狀態不是只看眼前的這一個體,還有與其他生命連結的關係。多數現代人只從眼前的個體而延伸到各種欲望的滿足,要靠契約、勞力、拚搏來達到幸福。但實際上,上帝會給與另一個遭人忽視卻又極為重要的東西,只是遭人忽視。也就是說在上帝裡聚會、禱告、分享、幫補、靈修,幫助現代基督徒從一般的「想要」(契約關係)當中走到「需要」的滿足(盟約關係),改變心靈眼光,成就安息:休息、安歇、安全、信賴、豁免、自由、主體、聯合、喜悅、豐富。

2019年11月3日 星期日

世事瑣記7

聽說今天台北有同志遊行
反正台北是台灣的遊行之都
各種遊行都看得到
但想談談幾個想法
世界上幾個主要的信仰宗派都有個類似的地方,對於眼前所見的世界採取辯證反合的態度。這個態度和一般俗世社會剛好不同,俗世社會對眼前世界採取完全肯定的態度,肯定到好像永遠不變、永遠存在。然後俗世社會再從這個基礎提出它自己肯定的真理。
這樣的說明可能有點抽象,想個例子;最近10幾年,每次跟同學談完民法親屬和繼承之後,就有人會寫信來,詢問家族爭奪遺產的問題。大家潛意識裡不約而同把以下的事情視為當然:1.只要我爭到這筆錢,這輩子就永無掛慮。2.我一定會健健康康地活很久,包含比那位被繼承人活還久。…甚至有些事情是從未考慮,直接看做空氣一樣(永遠免費給我呼吸);像是台幣會不會突然跟辛巴威幣一樣?出現10倍於921的地震?當然,還有一種,會不會突然出現死者偷偷在外面生的,也跑來要繼承?!所以,我們常說人是理性的,其實撥開往裡面看,似乎還蠻天真的。
今天在台北的遊行是個行為,是思想的結果,我比較關注的是這些背後的思想。這些思想剛好就是類似爭遺產的思想結構,裡面有很多的「以為」和有意無意忽略的條件。共同點就是以眼前看見的世界作為基礎,再來認定什麼是真理。遊行背後的思想只見到山川、動物、天空、空氣、光線、地面、還有人自己。但這個人,被設定是一個眼前活生生的個體,也是有七情六慾的個體,所以這個體的一切需求都是當然無誤,也就是他的權利。凡是束縛他的權利就是限制、宰制或牢籠,因此,他認為必須透過革命,破除這些限制、宰制或牢籠,人才會得自由,才能真正體現一個人的樣子。所以,包含人類過去的歷史、傳統,乃至各信仰宗派,常被認為是一套巨大的神話、言說系統,用來套住百姓、信徒的心神,形成宰制的狀態,所以都是割除的對象。
對宗教徒來說,若有人走到前面的心態,其實他想像的自由是自己對自己說的。幾千年來很多有相當歷練的宗教徒,都點出人的迷障往往在此。隨便舉幾個例子:
我們看到一條河,每天看著它就說這河每天就長這樣,但實際上河水在某個特定點漂流的樣子只是類似,細看則是每次飄動都不同,每一次飄上飄下的水分子也都不同。到底真實河水是什麼?
以前有個故事,述說一位讀過書的年輕人被分配到偏遠山區當公務員,他覺得每天的日子太無趣了,決定辭職再到外國發展。但辭職書必須送到遙遠的縣府。路途上和幾個偶遇的路人一起吃飯、烤火、睡覺,無意間發現自己和哥哥在原野牧馬,不料馬匹竟然跑了,他就追著追著,累了躺在草地睡著了。夢中發現自己追入一片陌生的森林,森林深處有對夫妻,丈夫年紀比較大,妻子漂亮又年輕。這對夫妻款待他幾天,後來公務員和妻子私通,妻子偷偷跟公務員說她很想逃,但逃不出這片森林。公務員邪念上身就放膽打死丈夫,但這瞬間他才想起自己殺了人,會不會被政府追捕。他就沒命的逃,私通的事早就丟在一邊。沒想到自己跑著跑著就摔下一個瀑布,慘叫之餘被人拍醒,偶遇的路人跟他說天亮了,可以準備上路,昨晚烤的火堆還有餘溫。
有的宗派說,這就是人自己執著自己,把自己深陷於如幻似影的境況,而且還非常入戲。基督宗教說,眼前的世界是暫時的,唯有尋求永恆不變的那一位,生命才有真實倚靠。
人的慾望無窮無盡,遊行背後的思想也會無窮無盡,未來會不斷提出新的人權訴求,以及新的人性訴求。只是到後來恐怕皆轉眼成空,不知還能剩下什麼。
從這幾年的環保訴求來看,很多人被四處的塑膠、汙染的物質、陌生的氣候嚇到(川普是例外),逐漸明白人是有限的,人必須順天而行。這個道理對於人如何看待自己應該有啟發作用,至少對於所謂人性、人權、身體以及性別,都會有啟發。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