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大家新年愉快

終於到了民國九十九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
真是有幸,可以和大家一起送走99迎向100!
僅就這幾天一點點筆耕心得和大家一起分享
以前曾寫了一篇文章,一直感覺寫得不好,就擺了三年。最近拿出來大幅改寫,可以投稿了。其中分析台灣當中曾引領風騷的執政人物。有個思想家曾對引領風騷的統治魅力用了一個特別的詞:卡里斯瑪(charisma)。當尋找這個詞的來源才知道這位思想家是針對西方資本主義興起做研究,而且他是把基督宗教作為西方資本主義興起的重要因素。卡里斯瑪是他做這研究時的概念之一,因此應該從基督宗教的角度了解什麼是卡里斯瑪。結果很有意思,因為基督宗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詞彙正好相關:charis指的是恩典(救恩)(grace),而charisma指恩賜。所以在基督宗教的理解脈絡中,有恩賜的人若要發揮其能力,必須放在神的救恩當中才有正當性。也就是說恩典帶來了恩賜,恩賜不能離開恩典。
回到信仰裡面,最近一百二十年來,基督教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出現靈恩派,特點就是強調聖靈的恩賜。台灣最近這二十幾年也逐漸興起靈恩,各種特會、禱告會、聚會都可見到醫病、趕鬼、靈擊、說方言等等。我們的恩惠相遇也放入說方言和靈擊,是聖靈週末營的高潮。個人沒有能力針貶什麼,只告訴自己恩賜不能離開救恩。因為恩賜代表著能力的展現,可以增強對神的信心,但救恩是與神連結的重要途徑。
感謝主,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給予了很大的空間,看似命定卻又有人的創造性在其中,讓我們發揮恩賜之際可以感受自由的滋味,是一種愛的滋味、恩典的滋味。在未來的時日當中,真的不知道啟示錄講的末世何時到來,但相信神開放給人自由地參與其救恩工程,讓我們有份於神,這件事本身就不得了!
願各位看倌在新的一年都有份於神的恩典、自由地發揮恩賜

兔年行大運

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貧窮3

一般基督信仰當中,對治貧窮的理路大概有兩種:第一是完全獻給神之中的滿足,在這滿足當中超過物質的需求,就像不受物質所拘的眾先知(如施洗約翰),這個意境代表神賞賜的超越性。第二是是生命中活出神給的恩賜和形象,在人倫之間得到祝福,像舊約裡面的亞伯拉罕、雅各、約伯等人,其個人和宗族因神的祝福而發大昌盛,這意境代表神賞賜的臨在性。
一般人比較喜歡透過技術性的方法,來解決貧窮問題。比方說政府也許會鼓勵資本家多多投資,藉由租稅優惠、專利保護、減少資金管制、協助取得土地等等技術性方法,使資本家願意將資本投注在本地。然後因為資本家的投資之故,會增加就業機會,使貧窮的人有工作、有收入。但是這些技術性的方法有極限,可能在某一時期或地區有效,但無法長期有效。比如租稅優惠一定造成財政負擔的不平均分配,台灣的所得稅有70%是上班族貢獻即為一例(高所得繳交稅捐反而較少或沒有)。專利保護必須仰賴特種的知識技術,如科技、法律,一般人是玩不起來,而專利一給予就是30年、50年。資金管制減少,資金的流動必然增加,利用這個便利性,可以大玩匯兌的利差遊戲,那也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土地問題更不用說,大家都很清楚。因此,可能一部分人得到就業機會,但是資本家得到更多資本利得之財。就業也許增加,但貧富的差距不見得一定縮減。這樣的說明並非設想,二十世紀就一直在第三世界打轉。台灣比較特別,本來這問題很小,但是最近二十年變得越來越嚴重。因此,前面說的政府政策已經走不通了,必須另外想辦法。
即使是個人,也有這樣的問題,並且有世代之間摩擦。比如我們這一代揮霍某種資源,下一代必須用很高昂的代價取得;我們這一代因為揮霍資源而使財富增加,但是下一代卻因此變得很難經濟獨立。最明顯的例子是水資源,人類最近兩百年因工業技術進步而大量需求水資源,台灣的各種產業都要大量用水,結果台灣變成嚴重缺水的國家,下一代必然要花高昂代價有水喝有水用。從另個角度想,我們現在很多的財富是因工商業發達而帶來,但是當初建立這些產業並沒有設想到各種的可能成本,例如水、土地、空氣等等各種成本。所以很多產業遇到這些成本不再廉價時,它就想遷移到其他地區甚至是其他國家。當地如果沒有適當的產業銜接,那末必定出現失業,失業與貧窮剛好是雙胞胎。
話說回來,人所能提出的技術性方法都有其極限,很不幸的是政府與民間都喜歡倚靠它。老實說唯一有救的道路就是讓人的心被鬆綁,不拘限於人的眼光,聖經很多例子可以帶來智慧的啟發。我曾有個想法,就是亞伯拉罕與姪子羅德在解決彼此牧養牲畜的區域時,亞伯拉罕讓出水草豐美的地方給羅德,自己的牲畜則遷往另一塊較貧瘠的地方。一般解釋這部分經文時,會直接引述後面羅德居住在所多瑪額摩拉的後果,表示放牧地點不錯但社會環境很差。我們如果把這數千年前的故事放在生活經驗裡,也許可以說亞伯拉罕表現出藍海策略;他的放牧地點很差,但是可能幾乎沒有鄰居,因此反而沒什麼競爭問題。羅德的地點肥美,但是各種生毛帶角的鄰居一定很多,競爭度一定很大。羅德的策略有點像最近二十年的台灣,很多產業都是紅海性質;有很多競爭者,所以必須想盡辦法壓低各種成本,才能薄利多銷,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代工模式就是如此。鴻海是台灣最典型的代工企業,但跳樓、過勞也最多。但是亞伯拉罕的藍海模式卻比較少受人注意,但反而可長可久。亞伯拉罕的智慧不是靠他自己,乃是時時體察神的旨意,尋求神的同在(例如每到一處就設壇紀念上帝)。這一點在教育上更有啟發,我們的教育一直在恐嚇學生,再不趕快學到某種知識就要落伍,然後就淘汰。我們的學生就一直被塞知識,很少花時間去反省這些知識的意義與用處。不做反省就很難在社會當中按著勇氣與信心去找出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弄到後來6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志願都是行政助理。他們找不到自己的藍海策略,沒有亞伯拉罕在貧瘠之地尋求的精神。所以,個人相信基督信仰帶來的是一種豐富,但契機需要自己慢慢藉著聖靈而參透。
神給的超越性與臨在性啟示都是寶貴的,兩者在我們的靈修體驗當中可以互補,亞伯拉罕因著超越性帶來的信心,使得其實際生命面對的各種情境有了臨在性的基礎。也因神給予臨在性的實際生命體驗,幫助超越性的信心更上一層樓。
今晚是平安夜,願大家都很平安,身心靈都很富足。

2010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貧窮2

對於古代人來說,物質的享受少,但是容易專注在少數事情上。現代人則是物質享受多,但不容易專注。因此,所謂貧窮也有某種相對觀念;我們每個月總要支付手機費、電話費、油費、大樓管理費、學雜費、食衣住行等等各樣的需求,連送禮物也要隨俗講究一下。這樣多的需求卻面對普遍平均不高的薪資(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的平均經常性收入為3萬4431元)這樣的收入與支出景況是否會在短期內改善,老實講,我也不知道。也許未來因ECFA生效,台灣內需市場有較大成長,但個人沒有一定的本事仍然沒機會。
回到基督信仰當中,它到底能給緊繃的人帶來什麼?上週教會請來郭美江牧師做為期三天的特會,主軸是雙禧年--加倍祝福。她不斷從舊約的角度說明上帝帶給以色列人祝福,即人間角度的福利恩惠,當然前提是以色列人有把上帝放在心裡,沒有悖逆唯一的神。這對於平凡的我們來說,基督信仰不是高不可攀的喜馬拉雅山,也不必馬上面對全然獻上的壓力(一般傳道人喜歡鼓勵信徒以全然獻上為目標,但是大家心裡多少有點壓力。畢竟道行還沒到家嘛!)我們一般人比較能適應的是獻上一點也隨後看到一點祝福。因此從聖經的記載來看,我們的神是用[多次多方]曉諭人,幫助人願意與神聯合。人間角度的祝福也是神的方法之一。
因此,我們若敬心端詳聖經,也能夠幫助我們得到祝福,就像是上帝國度的預示一般:這份祝福不見得是統一發票兌到200萬,也不見得是天外掉下一筆意外的生意。乃是我們因著與神的敬虔和敬心(靜心)關係,開發了心靈的新向度,發掘出新價值,而新價值往往是新的市場、新的機會。
這樣講可能很抽象,談談一個負面例子,再回到本題。前次曾說Anne的老師罰學生寫數學課文十遍、二十遍,我不得不說這是相當反智的,會讓人變得機械化。這種作法在四、五十年前的台灣很有用,因為透過學校,有大量的學生集體地在同一時間地點學到相同的東西,並且有比較整齊的[產品]品質。但是這樣的作法剛好應對了當時的產業結構--加工出口。也就是說這種教育方式是有利於訓練生產線的作業員,這樣才能讓每一個產品品質相同,企業比較能掌控成本和銷售情況。如果在古代,這種教育方式是適合訓練有用的[奴隸],用來服侍主人;古希臘的雅典就是如此。因此前陣子我和一位文藻同事(暫時叫他Paul)談到此事,Paul指出雅典的公民是受智慧的訓練,但奴隸是受知識的訓練。很不幸,台灣目前的學校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主要還是知識的訓練,極度欠缺智慧的訓練。智慧要哪裡來,靠有成就人的經驗或許有一些,但都是片面,主要仍要從神那裡來。
舉個例子,學校要求學生背誦矩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但是不怎麼講解。我也就跟著背誦。到長大了才了解小孩子是喜歡遊戲,而且最好在其中被引導。這樣小孩子才會主動去發掘新的玩法以及新的可能,只是這樣的教導不容易[量產]。
回到本題,從聖經的記載當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耶穌的典範,祂跟門徒生活在一起,也是多次多方引導這些學生(多數資質可能不高),這些學生不見得學了許多知識,卻體驗很多智慧乃至感動,後來產生的動能是很驚人的。個人相信,即使不是禧年,也會有祝福。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貧窮

這兩天報紙的重要消息都和[窮]有關,一則是說媒體報導,今年每月收入不到3萬元的受僱員有359萬7千人,占總受僱員工約45%,其中有103萬8千人的月薪資不到2萬元,顯示「窮忙族」愈來愈多。 但是主計處提出澄清:該媒體選用的資料是每年5月,並非全年平均薪資,實際上,今年9月受僱員工的平均薪資為4萬3106元,顯示隨著經濟持續好轉,勞動市場漸趨活絡,薪資水準也逐漸上升。又說:今年5月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的平均經常性收入為3萬4431元,較去年5月略增;至於收入未達3萬元的受僱就業人數計359萬7千人,也比去年5月減少,顯示隨景氣減少,整體薪資水準已漸回升。 (全台上班族是806萬人)
說實在的,我看了這些數字有點眼花,不論是[某媒體]報導還是行政院主計處的澄清,都呈現一個長期的事實(我指最近二十年):台灣私部門的薪資水準其實很低,逼得很多人必須另外找第二份工作或自謀創業,否則怎麼過日子。
教會當中比較少談貧窮問題,頂多某會友最近生活緊,大家為他代禱一下、奉獻一下。問題不會這樣簡單結束,除非耶穌明天就降臨。我問過自己進修部的學生,十個裡面有六、七個是沒有勞保、退休金提撥,或每小時工資僅70-80幾元(未達95元的法定基本工資)
這涉及產業政策的大環境,乃至我們可以去檢視的公義問題。
最大的產業政策在於不平衡:南北不平衡,南部欠缺商業中心、金融中心,轉運中心做不起來,原有的石化、水泥、鋼鐵等重工業則陸續遷移。因此不少人感覺工作難找,特別是曾在台北工作過的會友,那種對比感覺很強烈。另外是產業種類的不平衡,台灣雖然是靠出口起家,但是不能永遠靠出口,因為多數人都不在出口產業的工廠工作,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在服務業(金融、文教、娛樂、餐飲、、、),而且出口產業並非僅有電子業。電子業雖然賺很多錢,其實是大股東賺錢,電子業的員工有一部分賺一些股票及股息,但是電子業很多都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因此,很多錢是看得到吃不到。至於台灣內部市場的產業,很多都是苦撐,新興的產業還在摸索:如文化創意、會展、流行音樂、數位娛樂、、、幾乎都沒有太多進展。以數位娛樂來說,多數看電視的人繼續被第四台的系統業者綁架,每月600元的費用吃到飽,可是裡面節目的重播率非常高,更多節目是買自大陸、韓國、日本,自製節目常常是談話性(一集10萬以下搞定),那些業者每年可以賺到將近半個股本(全台業者每年賺數百億),沒有人願意投資數位化。政府長年縱容業者壟斷、擺爛,最近被一家[外來]業者看穿,他要來大玩一把,此人叫黎智英,你可能不認識他,但是你總聽過壹週刊、蘋果日報吧!
稅制也是配合這個環境,過去二十年是一直減稅,但受惠最大的是大型企業以及富豪。我因教學之故,有注意遺產及贈與稅法,遺產稅和贈與稅原本是按累進制課稅(拿到的錢越多,稅率就越高),最高可以課50%。但兩年前政府考慮加強企業投資意願,就把這兩個稅做了重大改變,成了單一稅--不論金額多寡,一律10%。聽說這兩年有很多滯留海外的資金都跑回來,投資狀況也許有改善,但台北市的房價倒是飆起來,台北市一般居民想買房子比登天還難。這也是[窮]
講了這麼,只是說明一件事:多數芸芸眾生是在繃緊的日子裡。好啦!現在政府感到壓力,發現很多人對貧富問題憤怒起來了,趕快搞一個奢侈稅,又弄個打房政策。似乎都是治標,真正要讓一個人有創意、有自尊、有智慧、有能力的基本環境還是沒起來,這條路仍相當長遠。明天再說。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願袮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偶然翻一本書,摘錄以下一段主禱文的詮釋,雖然簡單,卻可以時時提醒自己。
為了讓個人的意願與上帝良善旨意一致,每個人都需要努力。大家常會說「願袮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意思是上帝的旨意已在天上,在屬靈的世界裡實現;而在這裡,在這個世界裡,即在我們生活中也應如此實現。我們要準備好遵從上帝旨意。甚至應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而須放棄自己的慾念。在祈禱的時候,我們常會對上帝有所懇求,但到頭來並沒有得到。那時就會覺得上帝並沒有聽到我們的祈禱。其實要學習將上帝「否定的答覆」看作是祂的旨意。
基督在臨死前,曾向上帝祈求:「父阿!袮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罷!」然而這杯並沒有被免除,意味著上帝的回覆是要耶穌飽嘗艱辛,承受必須的痛苦、受難與死亡。所以祂向父說:「但不要照我的意思,只按照袮的意思」(路22:42)
........................................................................................................................................
我們必須信任上帝;小孩子常有所要求,但父母不答應,因為他們認為那是有害的。隨著時間流逝,才會漸漸了解父母親當時一點也沒錯,就如我們與上帝之間。通常過了一段時間後,才會突然了解上帝所賜與的比我們預期的更好。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尼西亞信經 vs 使徒信經


最近整理部落格時,注意到以前作的一個ppt,與大家分享,請指教。

尼西亞信經 (The Nicene Creed )
我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是創造天地和有形無形之萬物的。
我們信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以先為父所生,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被生而非受造,與父一性;萬物都藉著他受造;為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因聖靈從童女馬利亞成了肉身而為人;又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在十字架上,受害,葬埋;照聖經的話第三天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從威榮中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度永無窮盡。
我們信賜生命的主聖靈,從父、子而出,與父、子同樣受尊敬,受榮耀;他曾藉著眾先知說話。我們信使徒所立的獨一聖而公的教會。我們承認為赦罪所立的獨一聖洗。我們望死人復活和來世的永生。阿門。

使徒信經( The Apostles' Creed )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因著聖靈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在本丟彼拉多手下受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後升天,坐在無所不能父上帝的右邊,將來要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一聖基督教會,聖徒相通;罪得赦免;肉身復活;並且永生。阿門。
教會兩年前用使徒信經在聖餐作認信告白,但兩年來則用尼西亞信經,看起來差不多,真是怪了!
也許我們應該先談個問題:為什麼要有「信經」?
請先想一下:最後一位使徒(約翰)大約在第一世紀90年代離開人間,
後來的人就沒有機會親自面見耶穌或與耶穌的們徒說話,
對耶穌的信仰就得靠口傳以及文獻。
到第四世紀末,聖經正典(canon)才完成,但在此之前,基督信仰靠什麼傳遞?
當時只有舊約聖經,以及各教堂福音流傳書信。但是這些書信究竟出自使徒手筆?
或有人託使徒之名的偽作?
這個除了是聖經編纂的問題外,也顯現如何簡要闡明基督信仰的需求。
你可以猜猜看,什麼樣的文獻在前兩三個世紀必然需要:
一個人人可以容易分辨的普遍信條是必需的,這是信經(creed)出現的誘因。
使徒信經大約在第二世紀晚期到第三世紀初出現,早期名稱是「古羅馬信條」。
在前幾個世紀,基督信仰已經面臨教義上的分歧,除了聖經尚未正式欽定,
另外的問題是不少人受其他宗教或思想的影響,自己解釋耶穌基督的性質及地位,導致主後數百年的教義爭論。其中最不易處裡的:耶穌是什麼?!
使徒信經講得很簡潔,不易闡明耶穌的身分。
經過多次爭執,於主後325年召開基督教體大會而制定尼西亞信經。
請先看看這兩部信經的差異在哪裡:尼西亞 VS 使徒
尼西亞信經第二段多出:
在萬世以先為父所生,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被生而非受造,與父一性;
而使徒信經只有:
我們的主
還不止於此喔!
另外,在尼西亞信經的第三段:
我們信賜生命的主聖靈,從父、子而出,
與父、子同樣受尊敬,受榮耀;
他曾藉著眾先知說話。
而使徒信經:
我信聖靈;
所以有必要統整思考如下:

尼:在萬世以先為父所生,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被生而非受造,與父一性;
使:我們的主
尼:我們信賜生命的主聖靈,從父、子而出,與父、子同樣受尊敬,受榮耀;他曾藉著眾先知說話。
使:我信聖靈;
我們能不能從第二、三段的差異找到相同的脈絡?請利用三分鐘想一想
............................................................................................................................
尼西亞信經在第二、三段多出來的部分都強調什麼?
找到了嗎?
............................................................................................
尼西亞信經在第二、三段都強調:聖父與聖子相同的性質以及地位
性質:與父一性
地位:父、子同樣受尊敬,受榮耀
好!我們知道了,可是我們應該再問:
為何要這樣大費周章?加這些話?
並請搜尋尼西亞信經的歷史背景
特別找找「亞流」這個人的相關爭議
..................................................................
參考結果:
1.尼西亞信經的出現,就是為了消弭亞流主義
2.亞流主義的看法有以下重點:
1)耶穌基督是受造的
2)祂是父神在時間出現之前受造,比一般受造的萬物都高貴
3)祂既是受造就是次神
奇怪了?耶穌即使是次神,我們自由地以耶穌為典範,對「得救」應該沒什麼影響吧?!
焦點:耶穌若是次神、是受造的,就代表耶穌沒有如同天父一樣的永恆、完美、無瑕、能力
聖經的觀點:舊約,請看出埃及記121-22,那隻被宰羊羔的特徵為何?(第5節)
是:無殘疾!而且我們透過啟示錄了解耶穌就是那羔羊。(啟5
但是我們也想一想,以色列人每年都要用這無殘疾的公羊羔作贖罪祭,為何每年要做?
答案就在希伯來書911-15    請先查看經文
接著我們就得到以下看法(四點)
1.耶穌有完美無瑕的神性,若沒有那末、、、
2.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承擔就不是最有力的
3.換言之,我們得的救恩也不是完整的
4.希伯來書強調「一次性」表達祂有完整神性
因此,請再看看耶穌如同甚麼等次
71-415-28
原來麥基洗德的等次就是:
無窮、大能、永遠、聖潔、無玷污、無罪惡
才能做到「一次」獻祭,永遠有效而完整
因此,從聖經來看,耶穌絕非次神,並且
祂是「被生而非受造」的意義在於:
受生才有完整的、與聖父相同的本質
祂為人類作的犧牲以及復活才有真正完全的救恩功效
若耶穌是受造就沒有完整的救恩
那末:最前面提到尼西亞信經特別提到的話就很重要了!
它告訴我們這是救恩的完全基礎!
聖餐主日頌讀尼西亞信經時,不是要吃喝耶穌嗎?吃喝下去代表我們可以得到甚麼?
得到的東西,其永恆價值也在這幾句:
出於上帝而為上帝,出於光而為光,出於真神而為真神,被生而非受造,與父一性
願主耶穌基督賞給的救恩
  與我們永遠同在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開萬古未曾有之奇

「開萬古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這是沈葆禎為鄭成功所題楹聯,對他的一生留下蓋棺的註腳。代表他回復明朝的志業已無可圖,卻在國境邊陲另作努力,但也在此畫下人生句點。
但是從後見之明的歷史角度審視,鄭成功的事業給台灣帶來很特殊的一頁,當時的老芋頭(退伍官兵)已經是現在台灣[老住民]的祖宗,我們如果去看看台南的一些地名,仍舊保持當年的兵營名稱:柳營、新營、左鎮、、、、
鄭成功應該不知道自己被後人推為開台的重要始祖,而且被冠上不一樣的民族主義色彩;反清復明只是一個歷史名詞,但是驅走荷蘭人卻被高抬。乃至當今的朝野人物都拿鄭氏王朝作為政治主張的論述佐證,只是人已經作古,沒辦法逼他表態,到底支持藍的還是綠的。
在台灣基督教的世界內,也會看到不同的論述,部分教會以歷代漢人來到台灣視作另類的[出埃及],所以鄭氏王朝也屬於出埃及的範圍內。他們很重視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人的苦待,在迦南美地建立公義上帝國的努力。看倌們可以自行推想誰是摩西?誰是約書亞?埃及人是誰?亞述又是誰?但是也有不同的基督宗派強調台灣與中國的復興才是真正的出埃及,同時有人認為荷蘭人以及西班牙人是最早為台灣帶來福音的功臣,鄭成功驅走他們使台灣的福音傳佈發生倒退。
走出這些爭論,感覺這些作古人物已經默不作聲,但是看到台灣過去100年的史蹟,其實是很有福氣的,她有開風氣之先的地利,也因海洋與大陸的抗衡而左右逢源。社會雖然還是這樣多的不義,但是比較鄰近幾個國家,算是不錯、也有進步。
我們都是凡胎肉眼,軟弱罪性,要去贓匹歷史,多少要謹慎一點。就像大陸雖然遇到文化大革命,真是悲慘!但是後來的史學家慢慢發現大陸的現代化基礎之一竟是文革,因為它破碎了許多傳統的制度與文化,讓整個國家的各層面可以重新仿效西洋國家而組織起來,雖然腳步是這樣的沉重。基督信仰呢?好像也是一樣,如同摩西看到焚而不毀的樹,歷經劫難反而產生更多的基督徒(一億!)因此,我相信劉曉波不會白白被關,他也會焚而不毀。
今天臨時想聽唐崇榮的希伯來書神學講座,就聽了第一講,他描述了亞伯拉罕離開美索不達米亞的情況,他是一個人聽到上帝的召喚,就毅然放下在當地的地位,領著全族到那陌生、敵人遍佈、半沙漠的迦南地。但是神給他的祝福卻是難以想像的,縱使神曾告訴他未來其子孫像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一樣多。那份景象相當重要,他一人獨自面對神、領受神的召喚、順福神的美意,縱然這往迦南的行程是這樣的難測、充滿變數。這段歷史要怎麼評論呢?很難形容,但可以用希伯來書第一章第一節的第一句話,表達了神是主動的上帝,人因著神給的信心而回應順服,所以神與人都發出作為,並且指向奧秘之中的生命之道。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被罰寫數學的聯想


今天早上翻開報紙,見到一則消息,是某位國中生被罰抄寫題目十遍,寫信向洪蘭教授求救,信後附上厚厚一疊罰寫資料,看來應該被罰很多次了。這孩子憤而寫下[永遠不唸書了]。報導再指出學生的母親也支持罰寫。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88135
老實說,自己看到的一瞬間是不感陌生,原因是一個月前Anne也罰寫數學,而且是罰寫相關的數學課文二十遍。她的同學還要補習,回家已經很晚了,因此寫不完,第二天數學老師告訴導師,導師要求當天中午前再多罰寫二十遍。
我得知之後,心裡有個圖像,是期初班親會看到那位導師,她也剛生下孩子,卻做出這樣的決策。難以理解這樣的扼殺行為;肉體雖然沒有什麼損傷,卻把心靈當中最寶貴的部分插了一刀。數學老師也是一樣,如果回頭去問問古希臘數學家----西洋的數學鼻祖,不知他們會如何處罰這位數學老師。
還是回到昨天談的[灌輸]兩字,即使是在靈修的層面,都應讓人的[]person)保持清明,因為從創世以來,神就是要讓人保持與萬物不同的地位,我們的心靈當中就是有這份禮物,要讓我們的心靈與神相通,並從神那邊源源不斷獲得愛、獲得安全感、獲得滿足感、、、,那份禮物就是神按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人。因此人的罪性在於自斷與神的關係,所以愛、安全感、滿足感這些重要的心靈能源變成需要追求的目標,不再是自有了。台灣孩子內心最寶貴的部分是天天被摧殘,真是可怕!越後面的世代,越讓人感到危機的是有人不但自斷與神關係,還切斷別人的,加重了罪的權勢。耶穌說這樣的人要受更重的處罰。(馬太福音2313-14
即使是其他層面,包含教會,也要時時注意是否從神那裏得到滿足,並且彼此促進。各教會服事工場裡面,自己觀察從傳道人以迄同工的言行和內心活動,只有一個結論:我們如果不能彼此互補來自神的愛、感動以及安全感、滿足感,教會建築再堂皇、人數再眾多、事工再綿密,它的榮耀都是短暫的。

一個小段對話


有兩位二十世紀的修道士,他們有以下的對話:

Thomas Merton
所有有關「神」的談話和討論
能讓我們更接近上帝嗎

Henri Nouwen
包括了談話、討論、分析、批評等等的思考方式
沒有多少空間可留給上帝
因為上帝在我們安靜時發言
在我們空虛自己時進入我們裡面

我們在現今的時代中,充滿了「灌輸」的行為,不消說電視或網路成癮,也不消說學校的填鴨課程,即使是信仰的園地,也遇到不斷的灌輸行為。因此,從美國馬鞍峰教會提倡內在釋放醫治課程、愛修園推出清泉課程,似乎針對這問題而提出答案。相信這些是有幫助的,只是要注意裡面的東西有部分是用心理學的技巧,最後還是得回歸基督信仰。
我們最需要的是常常和上帝對話、默感上帝的心意,乃至體驗上帝的默契。不論普遍啟示或特殊啟示,這些都可視作通向神的路徑,不能倚恃它而自以為是。在福音的角度要注意不能過度鑽入解經的牛角尖,在靈恩的角度不能過度在乎某種聖靈恩賜的能力。信仰的核心極致不是經文抑或能力,乃是神與自己的關係。
神喜悅我們和祂對話,即使是主日聽講道,都可以當做一個對話的場域,我們從講道者的話語和引用經文中,可以尋思神的心意是什麼?也可以在神裡面,用內心與講道者對話。也像前天聖靈週末營的按手、倒下、說方言等,可以當作一種尋求高峰經驗的方式,可能有人視作情緒發洩的管道,可能有人視作醫治的途徑,都沒關係,不要心裡充塞「能力」的迷思就好了。耶穌給予門徒的高峰經驗很多種,像保羅第一次高峰經驗是走在半路上被神擊打,然後腦袋思想就大幅度轉變,但保羅日後沒有要求自已門徒也要尋求半路被神擊打。
個人某次的高峰經驗是在學校遇到一位修女,她只說幾兩三句問候的話,我安然描述昨晚靈修歷程就崩潰了,內在大大清洗一番。這個記憶讓我想起耶穌曾對彼得問三次「你愛我嗎?」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從窮寡婦投兩個銅板想起


上週六恩惠相遇談的主題是「神怎樣指引我們」,準備的時候遇到一個小難題,即教材內容談到神透過聖經教導我們很多生活常規。心裡想到聽眾有大人也有國中生,這個常規要如何引用?後來想到路加福音的婦人奉獻,嘿!好像可以喔!
瞬間我彷彿在現場聽著耶穌的講解,也注視這位寡婦的動作。她的動作也許不引人注意,但是當耶穌剖析這寡婦的真實狀況,會進一步吸引自己去感受她的內心:高度專注在信仰當中。包括她投入的剎那,不也類似一位慎重的祭司,在高度專注中而向神獻上。
這也讓自己想起雜讀看到的一個引用,中國易經的觀卦;卦辭 :盥而不薦,有孚颙若。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觀」字本身的含意正是「專心注視」、「覺不可見者,知覺隱藏之能力注入時」。這段話剛好說明了祭司的慎重心情,他全心注視著神,在恭敬謙卑當中完全浸透在獻祭禮儀的奧祕裡。
因此這位寡婦的投入動作除了全然奉獻之外,裡面隱藏了全然專注的敬虔,在她生命裡,一定有覺不可見者的體驗。
回到上週六的現實世界,嗯!專注這兩個字確實就是聖經當中的重要指引,應該是老少咸宜。我們可以從信仰的專注,一路走到生活個層面的專注。它也是糾正現代人的重要良方,因為我們眼目心中充滿了資訊垃圾,反把自己的心思弄亂了。
同時也想到該找哪個大人少年都有興趣的例子呢?就找吳季剛好了!從常識看,他的成功不是靠補習數學理化而來,光靠當前的國中教育是沒辦法造就當前的吳季剛;他成功的專長剛好是國中教育不重視的家政課。更有意思的是他從小就愛玩芭比娃哇,而且親自為娃娃作衣服、縫扣子。每一件精巧的小小衣服後面,正是一顆專注的心。不止於此,我想到他在小時念書的景況,他的同學若看到吳季剛的興趣時,恐怕是很大的嘲弄。但也是這份專注,他在時尚界的特色之一就是衣服不但好看,而且每個試穿的人都說合身舒服。因為他不像其他設計師--畫好圖就交給他人剪裁縫製、做好就套給模特兒。吳季剛親自一起剪裁、親自了解每位模特兒/穿者的身體曲線,並且一直修改到好。
感謝主,賞賜我們很多禮物,讓我們可以接近祂。

寡婦的奉獻( 路 21:1-4

12:41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裏投了若干的錢。
12:42
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裏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
12:43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裏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12:44
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神從人的內心指引我們

昨天晚上恩惠相遇輪我短講,講題是「神怎樣指引我們」,神的指引包含聖經、聖靈、常識、別人、環境等等。謝謝德家傳道寄來ppt,準備的時候,看到其中一張的一段話:
神也透過聖經在個別事件上給予啟示,如果我們養成固定研讀聖經的習慣,那麼神就會在合適的時機,使某一節經文成為我們的亮光,使我們在作決定時得到指引和幫助。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119105
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詩119130
回家之後,感覺神的引領也很像從心中湧出的泉水,有種突然、清涼、快意、美感乃至感動,最近的流行語言叫「亮點」。晚上翻書的時候看到一段適合的話,是一位13-14世紀間的人物(Meister Eckhart, 1260-1328),當時的教會排斥他,不過這段話是ok的,並且適合東方人的感覺:「現在人類以其所有的能力與靈魂來記憶自己,並且進入(其內在自我的)殿堂。在殿堂中與所有的真理中,他找到在工作中的上帝,然後人類經驗到上帝,這並不是在感官與理性的潮流之後,也不像我們所了解或閱讀的東西……..他品嚐了祂,而且享受祂,好像某種由靈魂的『地基』湧出來的東西,有如從自身的來源而來,或是從一個泉源而來,不是被帶上來的,因為泉源比蓄水池好,蓄水池的水會走味與蒸發,而泉水是湧出來的、併發出來的:這是真實的水,不是借來的。這是甜美的水。」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教育部要把同志教育放到中小學裡


各位看倌,不知大家前一陣子有無收到一封信,是邀約有識之士一起寫信給教育部,表達對中小學教材納入多元性傾向的憂慮,我也感到憂慮,尤其自已也是家長。他們所謂的多元性傾向主要就是肯定同志,以下教育部的回函中可以看到,國小教材編纂單位應該是高師大性別研究所,那個所的教師通通都是認同多元性別的,教材內容會讓你感到憂慮、可怕!
前幾天我就笨鳥先飛,寫信表達看法。雖然我知道這對執政者沒什麼撼動的可能,但至少要表現應有的立場,也鼓勵大家一起向教育部表達反對意見。願主耶穌基督赦免台灣,憐憫我們的無知,讓台灣人及早甦醒過來,痛悔自己的罪惡。
底下是我的信函以及教育部回函。

一、我的部分
(部長信箱確認函Minister's Of MOE MailBox Confirmation e-mail

親愛的XXX先生/小姐:
  您好!感謝您的來函,讓我們有機會為您服務。為了確認您可以收到我們後續處理情形的回復,同時確定沒有其他人誤用(或冒用)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寄到部長信箱,請您在七日內點選上方的超連結文字,完成確認後,我們會立即將您的信件排入處理流程,優先處理。(如果您未做確認或超過七日內才做確認,我們將無法處理您的來信!)
  如果您並非寫信給本部,很可能是別人誤用(或冒用)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寄信,請勿需理會這封確認信函,直接刪除即可,我們將不會進行後續處理。
  您的來信內容為:吳部長,您好。在此必須表達個人的意見:反對〞同性戀議題列入2011年中小學教材〞。因為這個政策是相當冒險的,後續的風險不是我們當前可以評估出來。就如同二十年前政府開放大學增設,當初是認為可以紓解升學壓力且增強人力素質,但是執行到今天,結果是惡夢一場。很多人固然同情同性戀,但是不能把同情馬上變成保障,因為這些作法對於性別認知還在成長的孩子是有害的。我們的社會整體上仍然是異性戀為結構,把同性戀列入只是更加混淆青少年以及兒童的性別認知,我們很難期待未來會有安定的社會結構。目前我們的異性戀社會以及家庭已經有很多困難,包含離婚、性氾濫、家庭暴力、、、,再把同性戀列進中小學教材只是讓性別問題更加嚴重、異性戀組成的家庭社會結構加速瓦解!請部長千萬記得整個國家的最基本單位是異性戀家庭,它讓每個孩子以及夫妻可以在正常的關愛當中成長,國家才有健全的國民,這個從祖先一路傳承下來的社會制度若遭瓦解,其嚴重性比大學過多問題要大上萬倍!中小學教學的方向不但不可列入同性戀議題,反而應該幫助孩子對兩性以及家庭有更清楚的認識,否則我們真的要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

  您可以依據您的信件編號:201011240435,至教育部網站查詢目前信件的處理情形,謝謝您的來信!


教育部部長信箱 敬啟


二、教育部的部分
信件編號:201010300003

機關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5

承辦單位:國教司

傳  真:02-2397-0771

  人:王浩然

聯絡電話:02-7736-5409

發文日期:99-11-29

發文文號:臺國字第0990921594

回覆內容:

您好:

您於1125日寄給本部部長的信,我們已經收到了。您來函表達「反對同性戀議題列入中小學教材」乙事,部長相當重視,已交代由國教司處理,說明如下:

一、即將於民國100年實施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綱中,係將「性別認同及性取向」等概念融入課程與教學,在國小階段期培養學生能「認識多元的性取向」(能力指標1-3-3),在國中階段期培養學生能「瞭解自己的性取向」(能力指標1-4-3)。所謂「認識多元的性取向及瞭解自己的性取向」列入國中小課程,其目的在於釐清性別觀念,培養中小學生對於多元性別的瞭解、平權及尊重,並消除性別歧視及刻板印象,絕對不是鼓勵或認同「同性戀」行為。

二、依「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7條第2項明訂:「國民中小學除應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課程外,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或活動至少4小時。」該法施行細則第13條:「本法第17條第2項所定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應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課程,以提昇學生之性別平等意識。」因此本部依法需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綱要中納入「性別認同」及「性取向」之相關概念。

三、在師資培訓及教材補充方面,本部自97年成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群,已積極辦理國中小教師研習課程,協助老師增加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學知能;本部訓育委員會於97年度出版「認識同志」教育資源手冊,已發送全國各級學校供教師教學使用,並於98年委託國立東華大學編製「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國小階段),及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編製「性別好好教」(國中階段)性別平等教學示例,讓教師對於「同志教育」有正確之教材及教學方式。

四、本部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政策多年,實需地方政府、各級學校及全民的支持,方能落實相關法令、保障不同性別或性傾向者的受教權,並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讓學生可以在尊重包容的學習環境中快樂成長。

再次謝謝您寶貴的意見,謹致上十二萬分的誠摯祝福。

教育部 敬復

承辦單位:國教司

聯絡人:王浩然

聯絡電話:02-77365409


請連結至此網址,填寫滿意度調查表!!(請於回覆信件次日起7天內填寫完畢,逾期失效)

http://email.moe.gov.tw/EDU_WEB/sendmail/satisfy2.php?maid=201010300003&punit=ED14&open

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撒母耳敬聽

撒母耳記上第三章,耶和華神夜裡呼喚撒母耳,撒母耳的回應是[我在這裡]、[請說,僕人敬聽]。在這喧囂的世上,我們的心眼被許多雜念填滿,類似撒母耳的師父以利的情況,乃至遇到老我世界的橫流而不自覺,最後聽不到神的召喚、也得不到默示。
困局真的不少,但我們還是能夠在濁濁亂世裡,找到安頓所在;就是神賞賜我們[內在的人]做起。若我們願意伸出心靈的手,只是按著對神的仰望,靜心等待,那難以形容的奇妙召喚就不請自來。
前天有個小見證,週日晚上過了午夜才睡,第二天就頭痛不已,真的歲月不饒人!怎麼辦?還有一堆報告沒改,一定有點進度。後來索性不管這些,先看點聖經再說,剛好把路得記一次讀完,在親切感當中默禱,有意思的是沉靜而專注於耶穌裡,十分鐘後逐漸回神,奇怪?頭痛不見了?

路加福音18:35-43

昨天經文進度(路加福音18:35-43)雖然只是一個小故事,但還蠻重要的。 瞎子向耶穌呼求的故事看起來很日常,不過從基督各宗派都很重視它背後的神學和靈修意義。 這裡面有幾個特色: 1. 乞丐是財物一無所有、身分低賤、瞎眼病痛:往往當作是人的象徵,被動等待上帝到來、身心有嚴重缺...